14nm!中國晶片達到國際標準,不再需要EUV,受制於人成為過去

2021-01-10 網易

2020-11-27 18:12:27 來源: 亮劍出鞘

舉報

  據新京報報導稱,中國的14納米晶片已經達到國際標準投入量產。隨著中國N+1技術的不斷推進,中國的晶片生產也不再需要EUV,半導體行業更是風生水起,受制於人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中國半導體行業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也加速推進了現代化進程,但是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一直存在技術上的短板,晶片更是一直依賴於歐美國家。隨著美國近年來對中國的打壓和制裁手段越來越強硬,近期更是頒布了政策,聯合西方國家禁止對中國在晶片的出口,中國的多個企業也是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半導體行業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中國不得不踏上一條自主研發的道路。為了能夠早日滿足市場需求實現自給自足,中國具備晶片生產的企業全部都聯合起來,共同面對此次的困境。


  中國還對此出臺了相應的政策,鼓勵中國半導體晶片產業的發展,不僅減免了該領域的稅收,還提供了人才和資金方面的支持。甚至還對此下達了命令,要求在5年後能夠實現中國晶片自產達到7成以上。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如果不是美國的制裁,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行業也不會發展的如此迅猛,在壓力之下迸發出新的活力。


  中國晶片進程

  中國近期完成了技術上的突破,中芯國際推出的N+1晶片更是在技術上有了重大變革,不再需要使用EUV。要知道美國不僅禁止了晶片出口連同光刻機也禁止了。中國的困境也隨著N+1晶片的推出迎刃而解。據了解N+1計劃目前還在不斷推進,而14nm已經進入量產,水平目前也達到了國際規定。今後也將繼續提升技術手段提高市場競爭力,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客戶進行投資。現如今中國的晶片性能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升級優化,在功耗上也是大大減小了。


  同樣中國中科院也響聽國家的號召,開始對光刻機進行技術上的攻堅,雖然中國的技術和國外頂級光刻機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發展已見雛形。中科院官網此前也發布了一個論文,論文表示目前中科院研究的光刻技術在405nm波長的雷射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目前也已經俱備了5nm的線寬工藝。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光刻機技術從理論到商業上的轉化,相信再過不久就能看到更多的成果。中國的光刻機也將上一個新臺階。


  中國半導體未來行業發展

  事實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行業實行封鎖後,越來越多的美國媒體對此表示深深的擔憂,雖然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產業發展,但是中國的發展勢頭更是出乎他們意料。美國此前的脫鉤計劃以及此次對中的政策目的就是為了鞏固自身的地位,讓製造業發展重新流回美國,但是數據顯示和他們說的完全相反,大量的企業反而在不斷的外流,其中就包括了半導體行業。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美媒也是對此坦言中國在十年後很有可能會超越美國,成為半導體製造大國。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製造業本就發達。隨著中國在半導體行業的不斷創新突破,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國在該行業上的福利待遇更是遠高於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採取的大規模稅收政策。久而久之晶片製造業的發展也會逐步向亞洲轉移,美國已經阻擋不了亞洲地區晶片製造業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7nm工藝量產在即,中國晶片為什麼長期受制於人?
    中芯國際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生產的「國家隊」,近期在先進集成電路設計方面收穫了不少喜人的進展。在2020年年初,中芯國際方面斥資150億元實現了14nm晶片的擴產提速,成為了華為海思方面14nm器件的主要供應商,同時從荷蘭方面購買的光刻機也正式形成生產能力。
  • 為什麼中國廠商開始轉向14nm製程的訂單?
    打開APP 為什麼中國廠商開始轉向14nm製程的訂單?相關部門除了實施了減稅這一措施外,還明確要求五年以內晶片自產率要達到70%。而最權威的中科院也牽頭攻克光刻機等相關技術難題。南京還將建設晶片大學,專門為半導體行業培養人才。
  • 42億元 中芯國際採購美國泛林半導體裝備:加速14nm量產
    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18日宣布,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泛林團體發出一系列購買單,花費斥資6.01億美元(約合42億元人民幣)泛林Lam Research是一家美國公司,也是全球半導體裝備行業的巨頭之一
  • 2個好消息:7nm晶片再突破,14nm晶片大跨步
    國內半導體一直都是我們的軟肋,晶片行業基本上已經被日韓和歐美國家給壟斷了。中國也是晶片進口大國,2019年國內的晶片自給率僅僅才達到百分之30,換句話說,國內有70%的晶片都需要依賴於進口,2019年的晶片進口金額就已經達到了3040億美元。
  • 中芯國際14nm工藝良率達標後,對我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近日,中芯公布了自己的第三季度財報,並且宣布自己的14nm工藝進展順利,良率已經達到業界平均水平。對此,不少網友好奇,相比當前7nm、5nm等先進工藝落後巨大的14nm製程,到底對我國半導體產業能產生多大的正面影響呢?
  • 國產7nm晶片取得重大突破!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nm良品率突破大關
    9月15日,當美國對華的晶片禁令正式生效之後,「中國芯」便成為中國科技領域的一個絕對的心臟病問題,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的國人似乎才意識到,中國的晶片產業真的是落後著世界一大截,不過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之下,近日根據中芯國際給出的消息,國產的7nm晶片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14nm晶片良品率突破大關。
  • 中芯國際迎來好消息!不止7nm晶片突破,14nm良品率突破到95%
    中國在晶片半導體方面的技術發展時間並不是很長,對比美國、英國與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來說可能資歷還是尚淺,但是依舊無法阻止中國的晶片半導體行業的崛起,這不,中芯國家迎來好消息!不止7nm晶片突破,14nm良品率突破到95%。
  • 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升級!對中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作為中國自主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中芯國際14nm工藝的進展可以說是引人關注,早在2019年底,中芯國際就實現了14nm工藝的量產,但是在良品率和產能方面仍然不盡人意,而在最近召開的中芯國際投資者會議中,中芯國際CEO表示其14nm工藝獲得了重大進展,產能逐步提升,不僅良品率達到了業界標準
  • 中國研究院回應,光刻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沒達到5nm標準
    甚至在2019年中國研製的7nm「麒麟990」晶片正式問世,而中芯國際的納米技術也達到14nm的標準。此前一直有傳言說中國光刻技術達到5nm,實際上國產光刻技術目前還停留在180nm階段,也就是說中芯國際14nm技術並非是完全依靠中國設備,「麒麟」晶片也並非是「純國產」。畢竟光刻技術的複雜程度,以及對技術的要求十分苛刻,而且5nm光刻技術也分為很多種。
  • 中芯國際量產14nm,相比先進工藝仍差兩三代
    Hello,大家好,我是老孫因為華為事件影響,中芯國際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實是國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商,沒有之一。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晶片代工業務迎來一定增長,主要原因是產能利用率達到97.8%,先進工業佔比快速提升,14nm、28nm工藝製程達到14.6%,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3%。
  • 國產7納米晶片大邁進!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
    導讀: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了,無論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電腦還是人工智慧AI技術,幾乎都離不開高端智能晶片的支持,可以說半導體晶片在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晶片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們也要不斷的加大在晶片領域的研發才行!
  • 實地探訪華為「最強備胎」:火熱量產14nm,高端光刻機成轉正攔路虎
    1 先進位程的造芯工藝卡著中國公司的脖子,中芯國際作為國內唯一能夠提供14納米製程的晶圓代工企業,成為「最強備胎」,目前華為已有產品晶片轉由中芯國際代工。儘管當時的張江阡陌縱橫,但在張汝京眼裡,這裡是發展中國半導體事業的絕佳試驗場,「世界晶片製造業的下一個中心將在上海。」2000年,張汝京作為創始人的中芯國際落地張江,隨後來自晶片行業的上下遊企業集聚於此,包括晶片設計、光掩膜製造、封裝測試、設備供應、氣體供應等企業,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真正在這片土地生根。
  • 行進在納米世界路上的中國芯
    有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情是,在高端光刻機市場當中,荷蘭ASML市場佔有率竟然可以達到80%以上,而且目前ASML是全球唯一能夠達到7納米精度光刻機的提供商,同樣光刻機技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技術之一,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不但價格昂貴還供不應求,就像有的人說到,有錢你都不一定買得到。如此強大的實力,一切都源於大量的研發投入,以及美國和歐盟方面的支持,說它壟斷了高端晶片的整個行業,一點都不為過。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一文看懂國產晶片現狀!|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高端通用集成電路的技術複雜度高、標準統一、通用性強,具有量大面廣的特徵。它主要包括處理器、存儲器,以及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AD/DA(模數/數模轉換)等。專用集成電路是針對特定系統需求設計的集成電路,通用性不強。每種專用集成電路都屬於一類細分市場,例如,通信設備需要高頻大容量數據交換晶片等專用晶片;汽車電子需要輔助駕駛系統晶片、視覺傳感和圖像處理晶片,以及未來的無人駕駛晶片等。
  • 外媒稱三星14nm以上製程湧入中國晶片客戶
    打開APP 報導稱三星14nm以上製程湧入中國晶片客戶 問舟 發表於 2020-11-23 11:16:55 據外媒 Digitimes 報導,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三星近期 14 納米以上製程新增客戶有不少來自中國內地的晶片廠商,帶動三星產能利用率逐季增長。
  • 又一晶片技術迎來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問世,可用於14nm晶片製造
    「大而不強」是目前國內科技產業的主要問題所在,中國每年的研發成本投入位居世界第二,但整體的產出質量卻並不如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落後,導致了科研人員的的創新意識薄弱。因此在晶片等尖端技術應用領域,我國出現了被「卡脖子」的局面。
  • 成為晶片製造行業的新梟雄,中國這家公司成績斐然
    美國舉國打壓華為,禁止使用美國的技術的公司給華為提供晶片方面服務,華為晶片遭遇致命打擊,今後再也不能生產出晶片。因此華為Mate40系列手機可能成為華為智慧型手機的絕唱。 3 中芯國際傳來好消息,14nm晶片已經量產,10nm
  • 3天即交卷,中芯國際回復科創板首輪問詢:14nm製程在手訂單充足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湯輝作為國內晶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一舉一動都受到資本市場高度關注。6月7日晚間,上交所網站披露中芯國際首輪問詢函回復。在問詢函中,上交所重點關注中芯國際核心技術先進性以及技術發展趨勢。
  • 中芯國際缺少EUV光刻機,拿什麼生產7nm工藝?此人是關鍵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信息化的時代走進人們的生活,人們越來越依賴電子產品,甚至可以說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構成這些電子產品的核心就是晶片。目前5nm晶片生產工藝,臺積電和三星今年就要開始量產,中國的晶片製造工藝還一直處於追趕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