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芯公布了自己的第三季度財報,並且宣布自己的14nm工藝進展順利,良率已經達到業界平均水平。
對此,不少網友好奇,相比當前7nm、5nm等先進工藝落後巨大的14nm製程,到底對我國半導體產業能產生多大的正面影響呢?
其實,中芯良率提升對整個產業還是挺有幫助,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整體算是利好,簡單聊聊吧!
1、良率提升降低自身成本:晶片產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前提的技術研發需要砸入巨額資金,但一旦技術成型良率上去,完成產能爬坡後生產成本就會急劇下降,產量越大提供的利潤也就越高。
因此,中芯的良率提升首先就是利好中芯自身,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大量接單後能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整體營收,更是能讓自己有足夠的利潤率,也就能保證中芯未來有充足的資本投入到新技術研發。
從目前公布的Q3財報來看,中芯14nm工藝已經給其帶來了很大的收益,單季營收首次超1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2、可以搶競爭對手的訂單:在技術落後的時候,中芯顯然無法接14nm製程的訂單,這樣也就自然使部分訂單流落到其他代工廠,比如三星、臺積電等等。現在中芯14nm良率達標,意味著可以從三星、臺積電這些廠商中搶奪一部分訂單。
從全球晶片代工格局來看,目前中芯是第四個具備14nm工藝的代工廠。但由於Intel現在不接代工業務,因此中芯是除三星、臺積電外排名第三的具備14nm工藝的代工廠。
這種局勢之下,中芯自然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拿下更多的14nm工藝訂單。而從市場需求來說,14nm這一進程看似落後於5nm、7nm這樣的先進位程,但整體需求量及其龐大,晶片領域可不僅僅只有手機晶片、電腦晶片,還有大量的智能終端、智能家居晶片,這些產業需要大量的14nm晶片。
同樣從Q3的財報來看,14nm工藝已經讓中芯的業務出現快速增長,不能該季度的產能利用率達到了97.8%,而且14/28nm的工藝佔比同比上升達到了14.6%。
近期,中芯已經拿到了10多個海內外的包含14nm及更先進工藝(N+1)的流片項目,可見中芯搶單能力還不錯。
3、促進國產半導體業發展:在當前大國際形勢下,晶片產業國產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建設純中國技術的生產線已經迫在眉睫,中芯14nm良率將會很好地促進國產化進程。
事實上國產晶片廠商遠比大家想像的要多,比如兆芯、海光、龍芯、申威等等,這些廠商其實也都需要中芯能為他們代工生產。有傳言稱龍芯最新的3A5000晶片就是14nm工藝,並由中芯流片成功。
此外,當前國內智能家居以及物聯網的發展極快,這塊對14nm晶片是有極大需求的,有了中芯的14nm製程,國內廠商就可以不依賴臺積電、三星,可以統統交給中芯來處理。根據Q3財報的數據顯示當前中芯訂單中有37.5%源自智能家居和消費電子領域,可見這塊的需求潛力很大。
中芯的代工技術加上我們國內自身的晶片需求,可以很好地實現內循環,從而有效地促進整個國產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Lscssh科技官觀點:綜合來說,中芯14nm良率達標絕對是一件好事,不僅可以滿足國內諸多晶片廠商的產品需求,同時產生的收益也能促進中芯進一步投入到新工藝研發上,從來形成良性尋黃,進一步提升我國整體的半導體產業水平。
感謝閱讀,給點個讚鼓勵下唄,歡迎關注【Lscssh科技官】,謝謝~~
#中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