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14nm工藝良率達標後,對我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2020-11-22 Lscssh科技官

近日,中芯公布了自己的第三季度財報,並且宣布自己的14nm工藝進展順利,良率已經達到業界平均水平。

對此,不少網友好奇,相比當前7nm、5nm等先進工藝落後巨大的14nm製程,到底對我國半導體產業能產生多大的正面影響呢?

其實,中芯良率提升對整個產業還是挺有幫助,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整體算是利好,簡單聊聊吧!

1、良率提升降低自身成本:晶片產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前提的技術研發需要砸入巨額資金,但一旦技術成型良率上去,完成產能爬坡後生產成本就會急劇下降,產量越大提供的利潤也就越高。

因此,中芯的良率提升首先就是利好中芯自身,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大量接單後能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整體營收,更是能讓自己有足夠的利潤率,也就能保證中芯未來有充足的資本投入到新技術研發。

從目前公布的Q3財報來看,中芯14nm工藝已經給其帶來了很大的收益,單季營收首次超1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2、可以搶競爭對手的訂單:在技術落後的時候,中芯顯然無法接14nm製程的訂單,這樣也就自然使部分訂單流落到其他代工廠,比如三星、臺積電等等。現在中芯14nm良率達標,意味著可以從三星、臺積電這些廠商中搶奪一部分訂單。

從全球晶片代工格局來看,目前中芯是第四個具備14nm工藝的代工廠。但由於Intel現在不接代工業務,因此中芯是除三星、臺積電外排名第三的具備14nm工藝的代工廠。

這種局勢之下,中芯自然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拿下更多的14nm工藝訂單。而從市場需求來說,14nm這一進程看似落後於5nm、7nm這樣的先進位程,但整體需求量及其龐大,晶片領域可不僅僅只有手機晶片、電腦晶片,還有大量的智能終端、智能家居晶片,這些產業需要大量的14nm晶片。

同樣從Q3的財報來看,14nm工藝已經讓中芯的業務出現快速增長,不能該季度的產能利用率達到了97.8%,而且14/28nm的工藝佔比同比上升達到了14.6%。

近期,中芯已經拿到了10多個海內外的包含14nm及更先進工藝(N+1)的流片項目,可見中芯搶單能力還不錯。

3、促進國產半導體業發展:在當前大國際形勢下,晶片產業國產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建設純中國技術的生產線已經迫在眉睫,中芯14nm良率將會很好地促進國產化進程。

事實上國產晶片廠商遠比大家想像的要多,比如兆芯、海光、龍芯、申威等等,這些廠商其實也都需要中芯能為他們代工生產。有傳言稱龍芯最新的3A5000晶片就是14nm工藝,並由中芯流片成功。

此外,當前國內智能家居以及物聯網的發展極快,這塊對14nm晶片是有極大需求的,有了中芯的14nm製程,國內廠商就可以不依賴臺積電、三星,可以統統交給中芯來處理。根據Q3財報的數據顯示當前中芯訂單中有37.5%源自智能家居和消費電子領域,可見這塊的需求潛力很大。

中芯的代工技術加上我們國內自身的晶片需求,可以很好地實現內循環,從而有效地促進整個國產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Lscssh科技官觀點:綜合來說,中芯14nm良率達標絕對是一件好事,不僅可以滿足國內諸多晶片廠商的產品需求,同時產生的收益也能促進中芯進一步投入到新工藝研發上,從來形成良性尋黃,進一步提升我國整體的半導體產業水平。

感謝閱讀,給點個讚鼓勵下唄,歡迎關注【Lscssh科技官】,謝謝~~

#中芯國際#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升級!對中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作為中國自主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中芯國際14nm工藝的進展可以說是引人關注,早在2019年底,中芯國際就實現了14nm工藝的量產,但是在良品率和產能方面仍然不盡人意,而在最近召開的中芯國際投資者會議中,中芯國際CEO表示其14nm工藝獲得了重大進展,產能逐步提升,不僅良品率達到了業界標準
  • 芯動科技:全球首發基於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晶片
    中國一站式 IP 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INNOSILICON)今天發布: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 FinFET  N+1 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 IP 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 國產7nm晶片取得重大突破!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nm良品率突破大關
    9月15日,當美國對華的晶片禁令正式生效之後,「中國芯」便成為中國科技領域的一個絕對的心臟病問題,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的國人似乎才意識到,中國的晶片產業真的是落後著世界一大截,不過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之下,近日根據中芯國際給出的消息,國產的7nm晶片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14nm晶片良品率突破大關。
  • 中芯國際迎來好消息!不止7nm晶片突破,14nm良品率突破到95%
    相信對於晶片,很多人腦海中都已經有了一個粗略的印象,電子晶片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當今世界最為頂尖的科技結晶,其製造工藝之複雜,可能一個國家舉國之力都造不出來,對於晶片的加工技術,以及加工設備光刻機有有嚴格的要求。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一文看懂國產晶片現狀!|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製造業:晶圓製造產業向大陸轉移,大陸12寸晶圓廠產能爆發。代工方面,雖然與國際巨頭相比,追趕仍需較長時間,但中芯國際28nm製程已突破,14nm加快研發中;存儲方面,長江存儲、晉華集成、合肥長鑫三大存儲項目穩步推進。封測業:國內封測三強進入第一梯隊,搶先布局先進封裝。設備:國產半導體設備銷售快速穩步增長,多種產品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星星之火等待燎原。
  • 中芯國際7nm工藝量產在即,中國晶片為什麼長期受制於人?
    中芯國際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生產的「國家隊」,近期在先進集成電路設計方面收穫了不少喜人的進展。在2020年年初,中芯國際方面斥資150億元實現了14nm晶片的擴產提速,成為了華為海思方面14nm器件的主要供應商,同時從荷蘭方面購買的光刻機也正式形成生產能力。
  • 中芯太牛了!2個好消息:7nm晶片再突破,14nm晶片大跨步
    而且國家也明確的制定了2025年國內晶片自給率要達到70%的目標。國內半導體企業也都牟足了勁,全力以赴!作為國內半導體行業中的種子選手的中芯國際,最近也傳來了兩個好消息,中芯國際太牛了!而且要製造7nm晶片是需要ASML公司生產的EUV光刻機的,很顯然中芯國際現在是無法拿到設備的,而大部分的EUV光刻機就被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內部消化了。為了可以在7nm工藝方面實現突破,中芯國際就選擇了N+1工藝,完全可以達到7nm工藝製程。
  • 中芯國際量產14nm,相比先進工藝仍差兩三代
    Hello,大家好,我是老孫因為華為事件影響,中芯國際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實是國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商,沒有之一。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晶片代工業務迎來一定增長,主要原因是產能利用率達到97.8%,先進工業佔比快速提升,14nm、28nm工藝製程達到14.6%,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3%。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10月11日,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發布報導,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受此消息刺激,陰跌已久的中芯國際,今天A股和港股均大幅上漲,帶動A股半導體概念紛紛飄紅。
  • 中興7nm晶片商用之際,中芯國際7nm製程「取得突破」
    10月11日,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發布報導,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受此消息刺激,陰跌已久的中芯國際,今天A股和港股均大幅上漲,帶動A股半導體概念紛紛飄紅。
  • 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 製造設備是關鍵
    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那麼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無疑是對中國晶片產業的最終手段,如果得以實施那麼我們被迫完全發展自主可控的晶片替代。目前國內當屬中芯國際量產的14nm工藝最為先進,已經實現華為麒麟710A代工。該晶片原本由臺積電12nm工藝打造,交由中芯國際生產後降級至14nm,頻率也從2.2GHz下降至2.0GHz,麒麟710A的大致性能略遜色於同為14nm工藝的蘋果A9處理器。
  • 中芯國際缺少EUV光刻機,拿什麼生產7nm工藝?此人是關鍵
    中芯國際作為我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自去年年底已經量產14納米工藝,該工藝帶來了1%的營收,760萬美元的收入,可謂是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據了解,中芯國際的12nm的改進版和已經量產的14nm工藝技術,兩者都是該公司是第一代Fin FET工藝。
  • 中芯國際喜訊不斷:7納米獲得突破,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從我國目前所遭遇的各種狀況來說,國內及國際任何手機品牌在生產時都需要進口晶片進行組裝,若國內能夠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可控制開發,「中國芯」才會有本土產業鏈,才會真正實現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先進位程技術縮小差距,14nm晶片製程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據管理部門透露,目前中芯國際14nm製程工藝的良品率已經達到了行業標準,這也就意味著中芯國際所生產的晶片良品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2015年2月大基金通過認購股份的形式向中芯國際投資31億港元;2015年9月大基金與中芯國際、高通聯合增資中芯長電2.8億美元,其中大基金出資10.8億人民幣,2016年5月大基金投資中芯北方(中芯國際參股)43億人民幣,預期後續會有更多資金流向晶圓製造企業。   目前,各半導體大國或重要地區的產業鏈各有所側重。但中國既有半導體全產業鏈,有又豐富的下遊終端市場。
  • 國產7納米晶片大邁進!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3天即交卷,中芯國際回復科創板首輪問詢:14nm製程在手訂單充足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湯輝作為國內晶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一舉一動都受到資本市場高度關注。6月7日晚間,上交所網站披露中芯國際首輪問詢函回復。在問詢函中,上交所重點關注中芯國際核心技術先進性以及技術發展趨勢。
  • 臺積電:1nm都不是問題,中芯:14nm剛量產,差距在哪?
    近期,在2020年世界半導體大會上,臺積電稱:3nm晶片工藝製程將在明年上市,在後年將大規模量產,並且2nm、1nm製程根本不是問題。
  • 42億元 中芯國際採購美國泛林半導體裝備:加速14nm量產
    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18日宣布,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泛林團體發出一系列購買單,花費斥資6.01億美元(約合42億元人民幣)泛林Lam Research是一家美國公司,也是全球半導體裝備行業的巨頭之一
  • 10nm以下晶片被「卡脖子」,技術突圍或成中芯國際戰略重點
    被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早有預期。今年9月份起,就有媒體爆料稱,美國正計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據中芯國際公告顯示,該公司一直與美國商務部溝通,以期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但現在的結果顯示,美國政府延續了無端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行徑。這也意味著,在中芯國際,乃至中國晶片的研發上,一道壁壘已擋在了10nm的節點上。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國內最新進的工藝在2019年之前,國內晶片製造最厲害的是中芯國際也僅僅只能量產28nm的晶片,不過2019年的時候,中芯國際對外宣布,公司正式可以量產14nm的晶片,技術上取得了一大進步,比中芯國際更牛的為韓國三星,目前可以量產10nm的晶片,全球實力最強的為臺灣的臺積電,可以量產7nm的晶片(蘋果、華為、高通的高端晶片都是臺積電在代工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