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Foundries CTO談公司為何放棄7納米晶片工藝研發

2021-02-15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照片來源:Global Foundries

八月下旬,第二大晶片代工廠GlobalFoundries宣布停止對7納米製造工藝的研發,從而結束了其向摩爾定律極限的攀登。

IEEE Spectrum於2017年10月與該公司的首席技術官Gary Patton會晤時,他正在紐約馬爾他的Fab 8工廠推動向7納米節點的進軍。那時他很樂觀,但同時將這一過程稱為「極限運動」。那個月,GlobalFoundries正在安裝兩個極紫外光刻(EUV)系統中的第一個,它們可以降低7納米工藝的成本,並可望在未來實現5納米和3納米工藝。

但是,作為IEEE會士的Patton也描述了GlobalFoundries公司正在努力去獲得的其他技術優勢,例如全耗盡SOI技術(FDSOI)和嵌入式MRAM。他在8月29日的電話採訪中告訴IEEE Spectrum,隨著GlobalFoundries 7納米研發計劃的結束,前述技術將獲得更多的資金和關注。

IEEE Spectrum在做此決定的過程中,您對執行長Tom Caulfield的建議是什麼?

Gary Patton:顯然,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我喜歡前沿的技術挑戰,但對於我們的員工、我們的客戶、我們的股東來說,最終我們必須是一個盈利的並可持續盈利的企業。我們都盯著這些數字,很明顯,對於那些「前沿」的產品來說,投資回報持續降低。我想你在媒體上看到過,而且你可能已經寫過了——摩爾定律正在放緩。前沿技術的客戶較少,所需產能正在下降,而與此同時,研發成本正在上升。很難擺脫研發支出的束縛,而坐下來只考慮技術問題不考慮投資回報問題。

我看到了三個創新維度。一個是利用EUV、堆疊的納米線、垂直FET以及類似的其他東西來維持摩爾定律。我們關注的還有兩個創新的維度。一個是差異化的矽片:想想我們的全耗盡SOI、射頻技術,以及把高電壓集成到同一晶片上的技術、集成存儲器等。此外,還有通過2.5D和3D封裝、矽光子學和嵌入式存儲器為我們的客戶提供系統級集成功能。

我們確實將專注於這兩個維度的創新,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這為我們提供了最佳的盈利途徑和投資回報。如果我們能夠獲利並能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那會對我們的員工、股東和我們的客戶都有好處,對我們的長期生存也有好處。作為一名技術人員,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我支持它。我看著這些數字,無法反駁他們。這是正確的決定。

IEEE Spectrum你們是否正在增加對這些領域的資金投入,而不僅僅是消減在先進位造節點上的支出?

Gary Patton:對這些其他領域的研發絕對會增加投入。既然我們已經擺脫了資助這些前沿技術的重擔,我們就能夠將資金和資源轉向這些其他領域.... 在資源方面,我們確實已採取了行動,我們正在削減我們在馬爾他的開發團隊。但是,圍繞14納米和12納米實施差異化戰略,需要一些重要的資源,我們已經讓人們接受了這一點。但相關調整遠不及我們在7納米工藝以及更前沿的技術上所做的這樣大幅度。

IEEE Spectrum你們打算用安裝的那兩臺EUV機器做什麼?

Gary Patton:我們將與ASML合作,找出它們的最佳用途。一個可能或可能的結果是,我們最終會將這些工具賣掉。

IEEE Spectrum 14/12納米工藝有多少改進空間?

Gary Patton我認為我現在不能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但我絕對相信我們已經通過將7納米工藝研發中產生的一部分成果引入到14/12納米工藝而做了很多創新。我們還會進一步將已有的7納米工藝研發成果引入。但這只是一個推力。另一個推力是RF的集成、嵌入式存儲器的集成,以及最終如高壓能力之類的東西的集成。在14/12納米工藝方面,我們現在有一個圍繞2.5和3D集成的非常活躍的行動,我們將會在這方面加倍努力。

IEEE Spectrum這足以讓GlobalFoundries與其競爭對手拉開差距嗎?

Gary Patton當然。我想你知道我們是射頻領域的領導者;我們擁有最大的市場份額。我們在FDSOI領域也領先,並靠設計贏得了超過20億美元的收益。這充分利用了我剛才談到的這些東西,例如在同一晶片上集成RF以實現5G和毫米波。我們認為,通過對我們的產品進行組合,我們已經在5G、物聯網、AI等高速增長領域處於有利地位,尤其是AR/VR領域更是如此。

IEEE Spectrum將高壓系統集成到晶片上對很多人來說是件新鮮事。你能分享一下你們的發展路線圖嗎?

Gary Patton還沒有可以分享的路線圖。希望在9月底於聖克拉拉舉行的我們的設計與技術大會上能有路線圖的更新。我們確實擁有廣泛的高壓產品組合,這是新加坡分公司的主要關注點,並且由於需求,我們已將一些製造廠轉移到德勒斯登,作為高壓技術的補充來源。

IEEE Spectrum你們在FDSOI技術上的下一步目標是12納米技術,稱為12FX。在某種程度上,它似乎會成為7納米技術的競爭對手。還是這樣嗎?

Gary Patton我不認為它們真的是競爭對手。老實說,去年我們對其與7納米的競爭有點困惑。實際上,這是一個不同的市場。這實際上與那些決定走FDSOI路徑的客戶有關,他們正在尋找功能、性能和集成RF功能的成本的完美調配。他們今天需要在22納米FDSOI上採用他們與我們合作的產品。在適當的時候,也許三年後,他們將能夠向我們提供12納米的產品設計。

IEEE Spectrum那些還沒有使用22納米FDSOI的客戶是否有理由加入?

Gary Patton每個人都對領先感到興奮。但是,如果你看看分析數據,即使到2022年,也還有大約75%的市場是12納米及以上節點的。三分之二的市場還沒有進入SOI或FinFET,而是在較老的技術節點上運營。因此,我們看到我們的FD平臺有巨大的增長機會。

相關焦點

  • GlobalFoundries放棄7nm等先進工藝 轉向研發矽基光電子技術?
    隨著半導體製造工藝越來越先進、越來越複雜,玩家也是越來越少,基本都快成了臺積電的獨角戲,三星電子、Intel都有些勉為其難。早在2018年8月份,AMD製造業務獨立出來的GlobalFoundries就宣布放棄7nm工藝項目,未來的5nm、3nm工藝研發也直接擱淺。
  • 放棄7nm製造工藝 GlobalFoundries轉向矽光子領域
    目前,隨著半導體製造工藝越來越先進、越來越複雜,所以,可以參與其中的廠商也隨之不斷減少,基本上只有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等少數玩家還在堅持,而此前AMD製造業務獨立出的GlobalFoundries早在2018年就宣布放棄7nm製造工藝項目。
  •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今天算明白了
    中芯國際擁有7納米晶片工藝,為何未能實現量產?今天算明白了在美國對我國華為提出晶片制裁戰略之時,我國華為就立刻將國產晶片的研發提上了企業發展的重要日程項目,與此同時我國也崛起了一批新興的晶片企業,從晶片的周邊技術入手,為華為發展提供助力支撐。然而發展至今,我國國產晶片依舊未能突出美國的包圍,國產晶片的崛起之路依舊困難重重。
  • 為何英特爾困於7納米晶片,而臺積電卻能突破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之前據國內外消息稱,英特爾將會推遲7nm晶片的發布,原因是工藝水平達不到標準。在這個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摩爾定律失效了,因為如今的晶片已經做不到兩年就提升一倍的性能了,尤其是更高工藝的產品。
  • 華為使用中芯國際14納米晶片了,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7納米呢?
    我們都知道,當前中芯國際晶片代加工使用的還是14納米工藝,而臺積電已經達到了5納米,那為何不優先使用臺積電的呢?華為使用中芯國際晶片,更安全這主要是因為兩家公司的性質不同。其中,臺積電雖然是中國臺灣地區公司,但深受美國影響。
  • 7納米EUV工藝並非一家獨大,臺積電也將推出新型工藝
    在之前所報導過的投資者會議上,英特爾公布的工藝路線圖表明2021年就會推出7納米EUV工藝,而關於這個7納米EUV工藝到底是個什麼來頭?先聽好物君好好解釋一番。不過因為工程量巨大以及耗費成本高的原因,7納米EUV技術最快也要在今年年底才能跟咱們見面。三星的5納米EUV工藝技術研發完畢後,臺積電也沒有閒著,他們的晶圓產品也在不停地保持生產中,除了收購一些美國的晶圓生產商之外臺積電的其他計劃也在按部就班地實行中。
  • 北大碳基晶片研發突破,採用碳納米管工藝,性能將提升10倍以上
    隨著納米工藝的升級,目前以臺積電為首的晶片生產廠家已經完成5nm工藝的量產,晶片內部包含的電晶體已經達到了上百億顆。按照摩爾定律的說法,如果晶片裡面的電晶體想要繼續增加,就需要更先進的納米工藝,比如臺積電正在研發的2nm工藝,但受到矽材料特性光刻機等設備的條件限制,很多網友覺得,2nm
  • 中國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
    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國內以及世界的晶片發展水平,就拿我們國內來說,除了臺積電之外的一些晶片製造企業,工藝僅僅只能達到14納米,而7納米工藝的晶片正在研製之中。 但是對於臺積電來說,他是我們國內發展最好的晶片製造企業,他的晶片工藝可以達到5納米,甚至2納米工藝的晶片也正在研發之中
  • 中興通訊自研7納米晶片已商用 但中國芯仍步履維艱
    中國老牌科技企業中興通訊近兩年在晶片領域,尤其是在基站晶片的研發上,開始做出更大力度的投入。10月11日,一則中興通訊自研7納米晶片實現市場商用的消息引發外界關注。
  • 談晶片工藝發展路向
    【PConline 雜談】在上周舉行的ISSCC(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Intel公布了其最新的半導體工藝進展,除了下一代10nm已經處於研發階段中,也談到了更加往後的半導體工藝計劃。本文就跟大家來談一下目前半導體工藝的進展情況,以及一旦矽晶片工藝走到盡頭,又有什麼新的技術方向能夠維繫半導體工藝的持續發展。5nm就到極限了嗎?
  • 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
    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以華為麒麟980及華為麒麟970為例,麒麟980是7nm工藝的晶片,麒麟970是10nm工藝的晶片。麒麟980為69億個電晶體,麒麟970為55億個電晶體,提升了25.5%左右。在同樣大小的一塊晶片裡,7nm工藝的晶片顯然可以比10nm的工藝搭載更多的東西,更別說是14nm的了,所以現實中越小的製程,技術越先進,相應的性能越高。
  • 中國研發出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對研製2nm晶片有著重要作用
    中科院無論在我國的哪一個領域都比較厲害,那他在晶片這一個方面肯定也不會遜色,所以中科院他們也得有晶片進行了研究,而且他們已經研發出了一款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那為什麼說中科院他們研發出新型電晶體以後就是2納米晶片的破冰呢?
  • 5納米晶片國產化?為之喝彩但別被誤導!
    ,現在至少已經有紫光國芯、合肥長鑫、福建晉華三家公司在LPDDR4晶片的研發與製造上有了重要的突破。而紫光國芯的DDR4內存晶片更是很快就將面市。但說到晶片製造就不能不提到光刻與蝕刻這兩個關鍵的工藝,目前世界上先進的晶片工藝已經進入了7納米製程,甚至5納米製程,但是光刻、蝕刻作為晶片生產的最關鍵步驟,技術要求非常之高,頂尖的光刻機、蝕刻機的生產與製造都集中在荷蘭ASML等幾家大公司。
  • 如果用回14納米的晶片,影響有多大,會比7納米的差多少?
    現在中芯國際正在研究7納米的技術工藝,可能很快就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了,如果中芯國際實現7納米生產技術大批量生產,那麼影響就不算太大了。14納米和7納米工藝差別很大14納米生產技術和7納米生產技術差別很大。對於晶片來說,都是追求體積更小,功耗更低,運算速度更快的目標。這樣一來,製造工藝對於晶片的影響就非常大了,特別是手機晶片。
  • 首批由臺積電代工的7納米晶片已完成交貨,率先應用在嘉楠耘智的...
    其首批由臺積電代工的7納米晶片已完成交貨,該晶片將率先應用在嘉楠耘智的區塊鏈超級計算機中。 但礦機晶片的成功與嘉楠耘智7納米首發,既難讓「浙江半導體行業有機會引領全球」,也對改善中國半導體當前困局幫助不大。在7納米工藝的關鍵環節中,從材料、設備、工具到製造實現,沒有一項掌握在大陸半導體公司手中。嘉楠耘智是設計公司,設計環節在半導體產業鏈上也很重要,但說7納米晶片最早出貨能「引領全球半導體行業」就顯得過於輕浮。
  • 2020年7納米製程:摩爾定律的終點站
    周一時,克羅韋爾在斯坦佛大學作演講,主題為「晶片設計遊戲的摩爾定律將終結」。克羅韋爾在接受採訪時進一步表示:「對於英特爾等企業來說,晶片業務相當昂貴,這些企業要巨額資金開發下一代晶片技術。」到底有多貴呢?Globalfoundries最近在紐約北部建設的工廠花了60億美元;2014年晚期新的研發設施也將完工,將它加進去總計要80億美元。
  • 中微半導體:大國重器——7納米晶片刻蝕機龍頭
    自成立以來,公司主要業務是開發大型真空的微觀器件工藝設備,包括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和薄膜沉積設備。等離子體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與光刻機一併是製造集成電路、LED 晶片等微觀器件的最關鍵設備。   中微公司基於在半導體製造設備產業多年積累的專業技術,涉足半導體集成電路製造、先進封裝、LED 生產、MEMS 製造以及其他微觀工藝的高端設備領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堅持自主創新。
  • 7nm、5nm、3nm?晶片工藝的極限在哪裡?製程小的晶片有什麼優勢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臺積電宣布開始試產5nm晶片了,而在此之前臺積電也是全球第一家量產7nm晶片的代工企業。而另外像格芯目前已明確表示不再研究10nm以下的晶片製造技術,並且這樣的晶片代工企業並不只有格芯一家。
  • 八千名工程技術人員攻堅2納米工藝,臺積電意欲突破晶片製造極限
    隨著美國用舉國之力封殺華為公司,逼迫各種晶片代工廠競相斷絕與華為的合作關係,導致半導體材料晶片的研發難題再度浮出水面。工藝流程水準的高低決定了晶片的性能,現階段,世界上最好的和已完成批量生產的工藝流程當屬臺積電的5 nm工藝流程,但臺積電明顯不適合停止5 nm工藝流程,據了解,臺積電已啟動8000多名技術工程師全力合理布局2 nm工藝流程的研發,以維持其在晶片代工製造行業的領先地位。難道2納米就是晶片加工工藝的物理極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