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

2020-12-08 華強電子網

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

來源:北鬥 作者: 時間:2019-05-27 10:36

北鬥 晶片 工藝

  十年來,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尺寸不斷縮小,性能不斷提升,並具備在全球範圍展開競爭的實力和底氣。在剛剛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宣布,我國正在研發北鬥22納米高精度、低功耗定位晶片。結合北鬥三號全球系統的建成,該22納米工藝北鬥定位晶片,將使得我國北鬥能夠切入到無人機、自動駕駛、機器人、物聯網等熱門應用領域;並助力北鬥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更好的服務。

  據悉,該晶片由國內龍頭衛星導航企業、首家北鬥上市企業北鬥星通旗下的晶片公司和芯星通研發。

  2000年,我國第一顆北鬥導航實驗衛星的成功發射。同年,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公司在深圳證交所上市,成為北鬥衛星導航領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然而,中國建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一定要走向產業鏈的上遊,開發自主的中國晶片。2009年,北鬥星通成立晶片公司和芯星通,專注於衛星導航核心算法和高集成度晶片的開發。

  2010年,國際首款國內首創的全系統全頻點高性能定位晶片Nebulas正式發布,工藝90nm,尺寸12x12mm;該晶片首次創新性地提出了可配置的多系統融合的設計架構,業內反響強烈。該晶片前後經歷了20萬次矢量驗證,77顆晶片1000小時的壓力測試。

  2012年12月,北鬥衛星導航區域系統建成,正式服務亞太地區,也標誌著北鬥開始向產業化推進。第二年的2013年,國內首顆通過AEC-Q100車規級認證的北鬥車載晶片和芯蜂鳥Humbird晶片發布,為此北鬥開始在車載前裝市場應用,這意味著北鬥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

  2015年,全球首款全系統多核釐米級高精度定位晶片Nebulas II發布, 基於該晶片的全系統全頻高精度定位模塊,尺寸僅是傳統板卡的1/6。研發該晶片的和芯星通芯唯一獨立獲得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應用成果獲得2018年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6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正式設立。在衛星導航領域,大基金唯一投資了北鬥星通,進而支持北鬥晶片和雲服務平臺的開發。第二年的2017年,大基金投資的首個晶片-和芯火鳥Firebird發布,該晶片是全球最小尺寸的28nm GNSS射頻基帶一體化晶片,支持北鬥、GPS、GLONASS、Galileo多系統,低功耗、高性能。定位精度僅2m,可做釐米級RTK解算,支持片上多傳感器融合及航位推測。該晶片的發布,使北鬥走進千萬量級的物聯網、消費類領域成為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大創新成果之一,上述系列北鬥晶片獲得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藏。此外,北鬥一帶一路開花結果,我國北鬥晶片企業中標阿爾及利亞國家CORS網項目。

  在2019年北鬥年會公布的兩款22納米晶片,分別為高精度定位晶片和超低功耗雙頻雙核定位晶片。其中,車規級全系統全頻高精度定位晶片Nebulas-IV在高精度領域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採用22nm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設計,可使高精度RTK定位模塊面積進一步從30x40 mm 縮小到12x16 mm(減少84%),模塊功耗比前代削減67%。 All-in-one單晶片解決方案可實現片上RTK+PPP。與此同時,超低功耗雙頻雙核定位晶片Firebird-II,可實現業界最低功耗,具有標準定位模式、抗多徑模式。

  當前,北鬥三號全球系統的基本建成,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階段。此次,22nm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的研發,產品已全面支持北鬥三全球信號,並持續推動「北鬥+ 」多源融合技術,進而提供時空感知的核心產品和服務。



關注電子行業精彩資訊,關注華強資訊官方微信,精華內容搶鮮讀,還有機會獲贈全年雜誌

關注方法:添加好友→搜索「華強微電子」→關注

或微信「掃一掃」二維碼

相關焦點

  • 90nm光刻工藝勻膠顯影設備研發
    該項目2014年立項,2015年12月完成,2016年7月12日正式通過驗收,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前道晶片製程領域用塗膠顯影設備在國產化進程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不僅打破了該類設備一直由國外生產廠商長期壟斷、受制於人的局面,也填補了國內該項技術空白,為我國前道晶片製程塗膠顯影設備進入前段市場打開了突破口。
  • 北鬥28nm晶片已量產
    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作為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也成為了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據冉承其介紹,來自400多家單位的30餘萬科技人員已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2.北鬥28nm晶片已量產在核心晶片部分,北鬥系統28nm工藝晶片已經量產,22nm工藝晶片即將量產。
  • 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8nm工藝晶片已量產
    8月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發布會上表示,北鬥系統已全面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國家核心基礎設施建設。28nm工藝晶片已經量產,22nm工藝晶片即將量產。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8nm工藝晶片已量產,定位精度優於10米
    潘子璇 攝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8nm工藝晶片已量產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鬥系統28nm工藝晶片已量產,22nm工藝晶片即將量產;大部分智慧型手機支持北鬥功能,支持北鬥地基增強高精度應用的手機已上市
  • 北鬥晶片挺進22nm 北鬥星通:預計2021年量產
    今天上午的北鬥導航新聞發布會上,官方介紹了北鬥導航定位系統提前半年投入應用的情況,同時表示國產的北鬥晶片已經有28nm工藝版量產,22nm也在進行中,即將量產。主要從事北鬥晶片研發、生產的北鬥星通公司今天在互動平臺上給出了更具體的信息,公司28nm晶片已經規模量產應用;22nm晶片目前處於客戶驗證階段,預計明年大規模量產。
  • 北鬥28納米晶片實現量產!定位精度優於10米,中國北鬥再上新臺階
    文/皓月就在8月3號上午,北鬥衛星系統的新聞發言人表示,北鬥系統28nm晶片已經實現了量產,而22nm也即將會進行量產。到時候大部分智慧型手機將會用到北鬥功能,支持高精度應用的手機也將會上市。而且北鬥系統在全球範圍的定位精度也將優於10米、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服務可用性優於99%,比起之前測試的結果上了一個臺階。
  • 好消息,北鬥高端晶片明年量產,領先美國GPS兩代
    ,這說明22nm定位晶片的研發已經穩了。據了解,我國北鬥系統的定位晶片,其性能還領先了美國GPS系統兩代,美國GPS系統使用的定位晶片,是40nm工藝級別的。而北鬥系統使用的定位晶片,則是22nm工藝。它們之間還隔了一個28nm工藝。
  • 我國衛星導航晶片工藝國際一流 北鬥應用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
    今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有望超過4000億元冉承其透露,今天,北鬥系統在前期已發布的有關文件的基礎上,再發布定位導航授時(B2b)、星基增強(BDSBAS-B1C)、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PPP-B2b)、國際搜救共5類服務的接口控制文件,北鬥官方網站同步上線。區域短報文通信、全球短報文通信2類服務的接口控制文件將定向發布。
  • 90nm光刻機能做成啥樣的手機?
    其實並不是90nm光刻機,準確的來說可以是90nm製作工藝,通過這種工藝,我們可以做出90nm,45nm和28nm的手機晶片,這幾種晶片完全可以涵蓋整個智慧型手機的範圍,有網友擔心會不會回到大哥大時代,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在現代工藝結合90nm的製作工藝情況下,完全可以實現現在的目標。
  • 我國「碳基晶片」促進產業布局,從無到有引領行業發展[西瓜視頻]
    上海微電子應該是國產光刻機的龍頭企業,此前曾傳出上海微電子將於2021年交付28nm光刻機的消息,但是筆者在其官方網站並沒有發現相關的信息。上海微電子目前解析度最高的光刻機為600系列光刻機,使用ArF光源,解析度為90nm。通常情況下,28nm光刻機需要ArFi光源,也就是說單從光源角度上分析,還需要攻下浸潤式這個山頭。因此,筆者認為,目前可靠的應當是已經量產的90nm解析度的600系列光刻機。
  • 一臺售價7億的光刻機,製造的晶片才值幾千塊錢,我們真的需要嗎
    美國一紙禁令,要求所有使用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零部件和製造半導體晶片的設備以及相關廠商不得向中國華為出售相關半導體晶片產品。圖片來自網絡這項晶片禁令升級,導致華為甚至中國在晶片領域直接被美國卡脖子。我們面對美國的限制和打壓,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晶片困境,讓我們真正的意識到,自主研發國產晶片的重要性,而光刻機的自主研發,就成了重中之重。
  •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
    和平時期還好,但是到了戰爭時期沒有自己的「眼睛」那是相當危險的。在這漫長的徵途中,「北鬥一號」成長為「北鬥三號」,北鬥的發展重心也從「天上好用」過度到了「地上用好」,無數的自主創新支撐著北鬥產業的全面開花。
  • 為何我國的光刻機,過了18年依然是90NM技術,只要跨過就能到10NM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光刻機大企業是上海微電子,它也是國內唯一可以生產製造晶片光刻機的生產廠家,如今可以生產製造90nm的可以用以晶片製造的光刻機,在中低端市場上量還非常大。上海微電子在二零零二年進入了光刻機的行業,而ASML在1984年進到該行業後,可以說早已晚了二十年,因而從技術上上海微電子如今也完成了90nm,ASML完成了5nm的晶片光刻機那為何上海微電子從二零零二年開始進到,到現在早已18年了?為何還滯留在90nm呢?事實上,一個坎都還沒越過去,只要越過去,就能立即進來嗎?
  • 矽基晶片已到天花板,新材料彎道超車,碳納米管未來是否有潛力?
    解決我們晶片的難題呢?碳納米管理論上的能效是傳統矽電晶體的5-10倍,90納米工藝就有望媲美28nm,而28nm相當於傳統的7nm工藝,所以碳納米管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替代材料,而90nm的晶片有望在2到3年內推出,接著開始不斷地更新工藝,可以用來彌補我們在矽基晶片的不足。
  • Omdia:中國半導體28nm工藝兩年內有望實現產業鏈自給自主
    >年的十三五規劃中,也將半導體的工藝目標列入正式的文件。而且例如華為的麒麟晶片系列,數字貨幣的礦機晶片等,也早已成為全球晶圓代工最先進位程上的穩定客戶。從Omdia的設計工藝預測圖中看,28nm及以上還是佔大多數市場份額,特別在中國,NB-IoT, 北鬥,工業IoT,帶智能解析的邊緣計算等方面還是28nm
  • 北鬥衛星升空,北鬥晶片功不可沒
    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發射中心升空,代表著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北鬥與GPS、GLONASS、伽利略共同構成全球四大導航系統。北鬥的成功發射體現了我國航空事業不斷進步,也實現了我國航空事業從無到有再到強,更彰顯了中華民族一路奮鬥拼搏,敢於攻堅的時代精神。
  • GPS晶片才40nm,北鬥晶片為何追求22nm?
    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鬥系統28nm工藝晶片已經量產,22nm工藝晶片即將量產,我國北鬥晶片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在北鬥晶片進入22nm的同時,質疑聲也不斷湧來。在人們的傳統思維中,導航定位晶片對先進工藝的要求並不高,當前採用40nm工藝的導航晶片也較多,例如GPS運用的均是40nm晶片,那麼北鬥晶片因何如今在先進位成方面頻頻提升呢?
  • 國產光刻機「困局」:滯留90nm工藝,中國企業嚴重依賴ASML公司
    不少人認為,在這個國產晶片發展的關鍵時期,缺少高端光刻機,對未來晶片行業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還有很多網友提到了中國可以自主發展光刻機產業,擺脫對進口產品的依賴。其實,中國不是沒有自主光刻機企業,但是因為技術落後,沒有辦法 滿足國產晶片行業的發展。 眾所周知,如今在移動端採用的最先進的工藝是7nm工藝,如今只有臺積電等寥寥幾家代工企業有掌握。
  • 北鬥星通逐夢「中國芯」為世界做出更多北鬥貢獻
    本報見習記者 於琦2020年,30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部署完成,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開啟了服務全球的新篇章。這距2000年我國「北鬥一號」第一顆衛星發射升空,正好過去了20年。伴「北鬥」成長,與北鬥導航系統一樣20歲的還有北鬥星通。「北鬥系統的建成,相當於我國建立了一套時空戰略基礎設施。」
  • GPS晶片才40nm,北鬥晶片為何追求22nm?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鬥系統28nm工藝晶片已經量產,22nm工藝晶片即將量產,我國北鬥晶片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在人們的傳統思維中,導航定位晶片對先進工藝的要求並不高,當前採用40nm工藝的導航晶片也較多,例如GPS運用的均是40nm晶片,那麼北鬥晶片因何如今在先進位成方面頻頻提升呢?事實上,北鬥系統並不單單應用在導航定位方面,在其他應用方面北鬥也是被給予「厚望」,賦能各行各業,因此,對於北鬥晶片的要求也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衛星導航晶片,對於先進位成的要求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