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朱志庚 攝
中新網北京8月5日電 (吳濤)2015年9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如今《方案》對外發布已近一年,各地實施情況如何?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題開了哪些「藥方」?哪些前沿科技未來將走入我們的生活?中新網對此進行了梳理。
多地落實科技體制改革「施工圖」
《方案》提出了10個方面、32項改革舉措以及143項政策措施,突出內容的涵蓋性、制度的可持續性、措施的針對性,被認為是一張脈絡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圖」。
中新網梳理發現,自《方案》印發後,多地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行了部署、實施。河北、雲南等地出臺了實施方案或意見;北京、內蒙古、山西、山東、貴州,四川、江蘇、湖北、浙江、青海、黑龍江等地以學習、調研、座談會、培訓班等不同形式深入推進《方案》實施。
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實施中,不少地方還提出一些具體領域的目標及時間表。河北提出,2017年逐漸實現與京津創新券相互銜接、統籌使用,將在2017年前落實科研事業單位在編制管理、人員聘用、職稱評定、績效工資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權。
2月1日15時2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成功發射第21顆北鬥導航衛星。
中新社發 宿東 攝
浙江提出,建立健全的科技創新融資模式,力爭到2020年集聚10萬人才創業,形成1萬家新創企業;2016年教育培訓等人力資本投資要超過2100億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的創業風險等投資要超過1000億元。
黑龍江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2.2%,政府科技經費增長幅度持續高於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速,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難題 國家將建100個示範性機構
中新網還注意到,在多地部署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時,不少省份強調要「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貴州表示,以前科研機構只關心研發,不關心市場,致使很多研究成果無法有效轉化,成為一紙空文,浪費了國家科研經費,浪費了人力資源。現在貴州省「兩院」開展深化科研體制改革試點,出臺「科八條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雲南表示,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在政策上有所突破。一是在國家規定的允許從科技成果轉讓淨收入中提取不低於50%比例的標準上適當提高比例至60%,從而激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科技人員得到合理收益;二是規定「對科研人員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取得股權獎勵收入時,原則上在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
無人駕駛汽車資料圖。周衡義 攝
《方案》指出,要健全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和政府引導機制,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使創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5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建設100個示範性國家技術轉移機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10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前沿科技數一數 中國「芯」登上世界榜首
《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科技創新發展規律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目前,中國一些高科技已經佔領世界前沿。如在超級計算機領域,最近,「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號」登上世界最快計算機榜首,核心處理器全部國產,中國「芯」大放異彩。
羅文向國家超級計算機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頒發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書。徐穎潔 攝
中國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裡程佔世界總量60%以上,還在進軍海外市場。在移動通信領域,5G技術中國也走在世界前列,中國移動、華為、中興、大唐電信等都在致力於5G技術標準的研發。據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介紹,今年年初中國已正式啟動了5G研發技術試驗,搭建開放的研發試驗平臺,2020年啟動商用。
同時,中國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量子通訊、鐵基超導、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等一系列重大基礎性前沿取得成就;中國還建成了上海同步輻射光源、貴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企業方面,百度度擁有了吳恩達這樣的頂級科學家,還研發出了無人駕駛汽車;華為的移動通信技術已走進世界前列,其2015年申請了3898項專利,較上年增加了456項,連續第二年居全球企業之首。
和你沒關係? 這些科技已潛移默化走進人們生活
航天、衛星等這些前沿科技成果和普通老百姓有啥關係?在今年2月26日,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說道,很多科技都關係百姓生活,比如中國風雲衛星服務於全世界氣候預報。
「高分系列衛星成功發射,在國土普查、環境監測等18個行業1100多家單位得到應用,比如發生水災了,我們就用高分判斷水的流勢對作物的影響。」萬鋼說道,「北鬥導航廣泛應用,已經有200多個不同產品,應用在漁船、汽車,甚至應用於快遞送貨的自行車上,形成產值已達1000多億元。」
一些高科技企業產品也在潛移默化滲入人們生活當中。中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4G(TD-LTE)技術,目前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4G網絡,加上LBS(基於位置服務)百花齊放,阿里、騰訊、百度、滴滴、美團等企業對科技的應用,生產出的產品已滲透人們的出行和就餐等日常生活。
值得關注的是,在科技體制改革中,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形成,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年輕創業創新者。在7月22日國新辦的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說道,目前全國有2300多個眾創空間,政府還通過投入的方式,降低創業者水電費、房租費來降低社會創業的成本,激發年輕人的創業熱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