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上午舉行,隆重表彰為上海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市委書記李強在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時不我待、奮發有為、善作善成的精神抓創新、謀未來,與時俱進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充分激發人才創造力,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強化「四大功能」、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強大支撐。
會上,李強向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田禾,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名譽院長陳亞珠頒發上海市科技功臣獎,並請他們在主席臺就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龔正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卓慶、市委副書記廖國勳,市領導於紹良、翁祖亮、諸葛宇傑、方惠萍出席會議。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宣讀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表彰決定。
李強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說,近年來,我們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集聚一批高能級創新資源,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湧現一批標誌性原創成果。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先進技術裝備輸送到全國抗疫戰場,醫療救治形成「上海方案」,檢測技術、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取得積極成效。
李強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考察上海時勉勵我們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努力實現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從無到有的跨越,成為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賦予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新的時代內涵,對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李強指出,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必須充分激發人才的創造力。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納人才,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續打造讓人才紛至沓來的大舞臺,以平臺引才、以事業聚才、以產業育才。對創新創業人才要給足「陽光雨露」,助力「茁壯成長」。持續推出讓人才得到激勵的好政策,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讓科研機構和人員擁有更大自主權。持續提供讓人才感到舒心的服務,提供更好宜居環境、更多創業空間,讓科學家、企業家、投資者、創業者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創新活力越來越強。
李強指出,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必須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要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十四五」和中長期科技創新規劃制定,加緊凝練一批前沿領域重大科學問題,找準基礎研究主攻方向,以源頭突破引領技術突破、產業變革;加緊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打造世界級大科學設施集群,集聚更多高水平研究機構;加緊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為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貢獻上海力量。要堅定不移走開放創新之路,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李強指出,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必須大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讓科技創新活力更足、合力更強。要強化創新攻關協同,組織實施好重大科技專項,形成更為緊密高效的產、學、研、用一體化機制,提高科技創新體系應急、應變、應對能力。要優化創新要素配置,讓科技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更順暢,讓科技研發所需要的數據資源能夠交換共享,讓科技好項目能夠及時獲得落地空間。
李強指出,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必須加快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了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大政策引導特別是數據、場景開放力度,助力前沿科技跑出加速度。要以科技賦能經濟加速轉型,加快新基建投資布局,加快在線新經濟率先成勢。以創新的思路來抓創新,積極探索把研發作為產業來做、把技術作為商品來做的有效路徑。要以科技創新創造品質生活,讓城市治理更聰明、更智慧,讓創新成果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獲獎代表田禾、來新民、姜育剛在會上作交流發言。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共授獎308項(人),10人獲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43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31項成果獲技術發明獎,205項成果獲科技進步獎,15項成果獲科學技術普及獎。比利時籍專家盧克·塔爾維、美國籍專家餘金權獲國際科技合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