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文 顧煒/攝)2020年已經步入尾聲,回顧這一年,江蘇人眼中的重大科學事件是什麼?哪些人默默地在為科學傳播付出努力?……12月25日,「典贊·2020科技江蘇」年度項目評選揭曉典禮在南京舉行。現場發布了2020科技江蘇年度科技事件、年度創新創業人物、年度科學傳播事件、年度科普作品、年度科普人物。
下潛突破一萬米,「奮鬥者」號入選年度科技事件
現場,2020年度江蘇十大科技事件公布。
海底一萬米,你好!上個月,由無錫中國船舶研製的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大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它最終抵達的深度是10909米,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在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益民院士和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獲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此外,10名青年科技人才獲省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這兩大獎項均為江蘇省科學技術獎首設獎項。
實行分類考核評價方式、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加強論文發表支出管理及署名管理……江蘇出臺24條硬舉措,為完善江蘇科技評價體系,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指明方向。此外,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2020年版全球創新指數中,南京排名第21位,彰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巨大影響力;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在蘇州揭牌,研究院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材料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並以之為核心創建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
現代快報記者從現場評選出的「年度科技事件」中看到,除了以上這些,江蘇55項通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020年國家傑青江蘇入選數居全國第三、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藥物研發取得重要進展等科技「大事件」也一一上榜。
讓公眾與科學「零距離」,這些人榜上有名
南京中山植物園園藝科普中心副主任李梅是一位熱心科普公益活動的科技工作者。從事植物園科普教育31年,她出版科普圖書23本,在大中小學、社區、圖書館等開展公益科普講座近140場。此次她獲得了「年度科普人物獎」,與她一同獲獎的還有其他9位科普專家。
史鎖芳是江蘇省中醫院呼吸科主任,擔任第三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武漢江夏方艙醫院醫療副院長。期間江蘇隊收治的患者中醫藥治療率達100%,病人滿意度調查滿意率100%。
「中醫藥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抗疫『中國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大家對西醫比較熟悉,對中醫藥的認知少之又少,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較少。」史鎖芳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希望能加強中醫藥文化的科普,傳播科學的養生技能,提升公眾中醫素養,拓寬中醫藥服務領域,讓更多的百姓識中醫、信中醫、用中醫。」
湖震、董雪松、黎微明、瞿研……現場,「年度創新創業人物」榜單也新鮮出爐。
胡震是我國深海裝備領域著名專家,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深海勇士號」總設計師,科技部「載人深潛技術創新團隊」帶頭人,為該領域實現核心技術國產化並進入國際領先行列做出了重大貢獻;美國光學學會會員、視覺領域資深專家董雪松帶領團隊創立的農用無人機航空作業項目,是目前全球行業唯一的自主全域智能感知植保無人機,廣泛應用於植保服務。
全省12萬名中小學生「賽詩」,蘇州首創「科學家日」
回望2020年引發全民關注的科學大事中,哪些令你印象深刻?全省12萬名中小學生參加江蘇省青少年「詩詞裡的科學」網絡挑戰賽活動,累計挑戰答題次數逾193萬次,詩詞創作賽共收到6000多篇投稿;開展《童心抗疫,心連心—江蘇青少年「武漢加油」》徵集活動,累計收到收到優秀作品3000多件;蘇州市人大通過決議,將每年7月10日確定為「蘇州科學家日」……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入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同時還有話劇《旋翼人生—中國直升機泰鬥王適存》、江蘇省危化品安全有獎知識競答活動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手冊》(數字版)從了解病毒、保護自己等方面對群眾急需了解的防疫知識做了全面普及;《量子科技掀起前沿技術新浪潮》通過對專家學者的採訪,進一步宣傳我國科技工作者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普及量子科技知識;《你好!大自然》以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帶領青少年了解保護生態的重要性……評選出的「年度科普作品」則門類廣泛,內容涉及量子科技、科學教育、中醫文化、健康防護等領域。
「典贊·科技江蘇」活動作為江蘇科技界的一項年度盛事,已連續舉辦三年。本屆「典贊·科技江蘇」活動由省科協、省科技廳支持。「『典贊』是一種評價,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垂範。」主辦方負責人表示,該活動樹立了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的標杆,喚起了公眾積極參與科普的熱情,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科普的社會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