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加力提速 創新驅動作用顯著

2020-12-05 中國政府網

科技創新加力提速 創新驅動作用顯著
——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狀況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研發投入明顯加大, 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產出成果豐碩,企業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科技創新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再創歷史新高,國家財稅對科技創新扶持作用增強

據初步統計,2015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4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8.1%,年均增長11.4%;按匯率折算,我國研發經費繼2010年超過德國之後,2013年又超過日本,目前我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2015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GDP之比)為2.10%,比2012年提高0.17個百分點,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居發展中國家前列。我國研發經費投入水平的提高為科技創新實現「並跑」和「領跑」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4年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為6454.5億元,比2012年增長15.3%,年均增長7.4%;財政科技支出佔當年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25%。其中,中央財政科技支出為2899.2億元,年均增長5.3%;地方財政科技支出為3555.4億元,年均增長9.1%。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和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分別為379.8億元和613.1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27.2%和16.2%,年均分別增長12.8%和7.8%。

二、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成果碩果纍纍

據初步統計,2015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為670.6億元,比2012年增長34.4%,年均增長10.4%;其中作為知識創新主體的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基礎研究經費分別為347.2億元和295億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26%和49%。2015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佔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比重為4.7%。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研究成績斐然,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鐵基高溫超導、外爾費米子、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熱休克蛋白90α、CIPS幹細胞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屠呦呦研究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王貽芳研究員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潘建偉團隊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研究位列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榜首。

2015年我國專利申請受理數為279.9萬件,比2012年增長36.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首次突破百萬件,為110.2萬件,比2012年增長68.8%,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已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2015年我國專利授權數為171.8萬件,比2012年增長36.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為35.9萬件,比2012年增長65.5%。發明專利授權數佔專利授權數的比重為20.9%,比2012年提高3.6個百分點。截至2015年底,我國有效專利和有效發明專利分別為547.8萬件和147.2萬件,分別比2012年增加了196.9萬件和59.7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6.3件,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2015年我國共受理《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30548件,從2013年起連續兩年排名均位居世界第三位。專利的快速增長、結構優化和國際排位的提升,反映了我國科技產出能力、水平和效益的日漸提高。

三、創新資源進一步向企業集聚,企業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據初步統計,2015年我國企業研發經費逾1.1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40.3%,年均增長11.9%;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的比重為77.4%,比2012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首次突破萬億元,達10150.9億元。企業研發人員約為425萬人,比2012年增長26.2%。截至2015年底,我國累計認定的國家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為1187家,比2012年增加300家。截至2015年底,建在企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為177個,佔國家重點實驗室的36.8%;建在企業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144個,佔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41.6%。2015年國家新興產業創投計劃累計資金總規模556.8億元,比2012年增長92%;累計投資創業企業1233家,比2012年增加995家。

據2014年全國企業創新調查,2013-2014年間,在我國64.6萬家規模(限額)以上企業中,有26.6萬家企業開展了創新活動,佔41.3%;其中,實現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創新和營銷創新的企業所佔比重分別為18.7%、20%、27.9%和25.8%。分行業看,工業和服務業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企業分別為17.7萬家和8.4萬家,所佔比重分別為46.8%和32.6%。分規模看,大中型和小型工業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企業分別為4.2萬家和13.5萬家,所佔比重分別為64.8%和43.1%。分登記註冊類型看,內資工業企業和港澳臺及外資工業企業中有創新活動的企業分別為14.8萬家和2.9萬家,所佔比重分別為45.9%和52.4%。創新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不同類型企業生存發展的共同選擇。

四、科技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為改善產品的市場結構奠定了基礎。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14.3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29.3%,年均增長13.7%;新產品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2.9%,比2012年提高1個百分點。2012-2014年,新產品銷售收入對主營業務收入增量的貢獻為18.2%。在我國經濟增速換擋期,以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和醫藥製造為代表的高技術製造業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為優化我國工業產業結構奠定了基礎。2015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4.1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8%;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3.9%,年均增長10.2%,比規模以上工業年均增速高3.9個百分點;2012-2015年,高技術製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量的貢獻為19.9%。

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國TD-LTE產業鏈日趨成熟,2015年末4G用戶數超過3.8億;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運營總裡程達1.9萬公裡,佔世界的60%以上,並進軍海外市場;ARJ支線飛機成功實現商業銷售和交付運營;油氣開發專項再造一個西部大慶;半導體照明技術加快應用推廣,2015年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達4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第四期「超級稻」創造百畝連片平均畝產1026.7公斤的新記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以及阿帕替尼、西達本胺等抗腫瘤新藥成功上市。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為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

五、區域創新邁出新步伐,部分地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

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明顯加快,北京、上海積極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型省份、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初見成效,區域創新改革試驗全面啟動。2015年江蘇、廣東、山東和北京等地區研發經費超過1000億元,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和陝西等地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13-2014年,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創新活動企業佔比分別為44%、39.8%、37.9%和26.3%,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陝西等地區位居前列。你追我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相關焦點

  • 2019甘肅創新驅動答卷:科技創新 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我們這一年·2019答卷創新驅動答卷】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2019年,全省科技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圍繞全省中心工作,發揮蘭州白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平臺帶動作用,突出推進脫貧攻堅和發展十大生態產業兩大主題,主動服務各行各地,深耕科技創新創業,促進成果轉移轉化,著力「集聚、整合、激活、撬動」創新資源,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增加高水平科技創新供給,構築發展新優勢,打造發展新空間,科技創新對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能力持續增強
  • 這五年,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指出,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事業發展、科技先行,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的作用。中國石油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公司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積極實施「創新戰略」,持續推進「科技創新三大工程」,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重要保障。
  • 華雲科技:「黨建+科技」驅動創新引擎
    華雲科技:「黨建+科技」驅動創新引擎 來源:​中國電力報 2020-11-17
  • 科技創新
    特稿  「科技戰線廣大幹部員工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戰略,在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戰略謀劃、完善科技創新治理、優化創新生態等多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呈現新亮點。」1月11日集團公司2021年科技委員會會議,對「十三五」及2020年的科技創新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 智庫丨科技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
    >編者按:科技創新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競爭優勢的積極作用十分顯著,然而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卻仍不清晰。>一、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拓寬價值活動的邊界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主要邏輯在於通過要素使用效率的提升,使企業保持長久競爭力,提高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現有文獻大多將生產效率作為衡量要素使用效率的直接指標。
  • 徐冠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根本
    在23日舉行的論壇開幕式上,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就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優勢,如何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浦江創新論壇十年來在助力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的作用等話題接受新華網專訪。    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目標一定能實現    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
  •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顯示我國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
    多層次、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撐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  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整體提升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從科技創新環境、科技活動投入、科技活動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5個方面,選取12個二級指標和39個三級指標,對全國及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創新水平進行測度和評價。
  •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李克強總理在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從創新與實現「雙中高」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等方面,進一步闡述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意義,從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明確了下一步發展的任務。在昨天下午的會議上,劉延東副總理對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進行了全面總結,並就貫徹落實總書記、總理講話和大會精神提出了明確意見和要求。
  • 創新思維在科技創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由過去的數量型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與重要源泉,而創新思維是科技創新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它的重要性和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創新思維是新技術產生的源泉創新是一個民族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永遠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可靠保證
  • 專家回應熱點問題:今年經濟增長將顯著加快 科技創新迎來廣闊空間
    「疫情發生以來,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系列政策作用下,我國經濟逐漸呈現穩中向好的復甦態勢,經濟社會全年發展的主要目標已經或接近完成,為『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如是評價2020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
  •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2020-08-12 0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經濟新動能|創新驅動要破解科技轉化的「卡脖子」難題
    創新驅動是釋放中國經濟新動能、全麵塑造中國發展新優勢的核心因素。近年來,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中國科技成果呈現井噴式增長,不僅專利申請數量連續九年世界第一,而且通過「天眼」「墨子」「北鬥」「嫦娥」等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實現了部分領域的尖端突破,科技實力顯著增強。
  • 共話融合創新「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召開
    中國天氣網訊 2020年11月9日至10日,「第一屆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四川省廣漢市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隆重召開。論壇旨在共同探討我國航空氣象發展所面臨的關鍵性挑戰,推進航空氣象科技創新、應用與服務。
  •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市長陳如桂圍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深圳創新發展作了發言。他表示,深圳作為大灣區中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會議要求,更好擔當起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大灣區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發揮科技創新在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那麼,為何在現階段再度強調創新?中國又將採取哪些措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科技創新?  10月30日,中共中央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舉行新聞發布會,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在會上給出了答案:科技創新曆來都在國家發展、人類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和今後這個作用將會更加凸顯、更加重要。  「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 光明日報:創新驅動須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通道
    原標題:創新驅動須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通道   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結合不緊密、通道不流暢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沒有處理好,要解決這個問題,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必須從創造更公平的市場環境入手,而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
  • 寶盈創新驅動今日首發,投資創新驅動主題優質企業
    8月3日,資本邦獲悉,寶盈創新驅動今日首發,該基金主要投資於創新驅動主題相關的證券,在力爭控制投資組合風險的前提下,追求資產淨值的長期穩健增值。 基金的投資組合比例為:股票(包括國內依法發行上市的股票及港股通標的股票)投資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為80%-95%,其中對港股通標的股票的投資比例不超過股票資產的50%,投資於創新驅動主題相關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不低於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 寶盈基金表示,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
  • 曹軍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地球環境科技支撐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標誌著創新驅動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行程上,將發揮越來越顯著的戰略支撐作用。報告還指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 科技創新中的四川故事
    創新能力提升、創新資源集聚、科技攻關成效顯著…… 作為全國科技資源大省,四川承擔著中央賦予的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綿陽科技城、成都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等重大任務。幾代科研夢四川創新能力排名全國第11這個夏天,四川給出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具體「時間表」: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50年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湖南召開創新型省份建設院士諮詢會 以創新驅動湖南高質量發展
    上個月,科技部正式批覆同意湖南建設創新型省份,要求我省以此為抓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力爭在2020年前率先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杜家毫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為湖南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感謝,並要求省直有關部門認真研究、梳理各位院士的真知灼見,充分吸收融入到創新型省份建設實施方案和工作部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