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科技戰線廣大幹部員工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戰略,在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戰略謀劃、完善科技創新治理、優化創新生態等多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呈現新亮點。」1月11日集團公司2021年科技委員會會議,對「十三五」及2020年的科技創新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十三五」開局,中國石油就把「創新」納入集團公司發展總體戰略。科技創新也成為「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不斷突破發展瓶頸、破解新問題新挑戰的制勝法寶。尤其是面對新冠疫情和低油價的嚴重衝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強調,要堅持事業發展科技先行、技術立企,發揮好科技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的作用,把提質增效和戰略發展的基點牢固建立在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上。
依靠科技創新,我們地宮深處縛油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底氣更足。五年來,在勘探開發領域創新10項標誌性成果,支撐深層、礫巖等新勘探領域重大發現,實現了油氣儲量大幅增長,支撐中國石油2020年實現國內原油產量、國內天然氣產量當量、海外油氣權益當量三個1億噸的歷史性突破。
依靠科技創新,我們反應塔裡變乾坤,煉化轉型升級步伐更快。開發了大煉油、大乙烯、大氮肥、高端聚烯烴、高端合成橡膠、國Ⅴ/國Ⅵ標準清潔汽油生產等一批工業化成套技術,以及煉油系列催化劑與催化材料、高附加值煉化特色系列新產品等,推動煉化高效清潔綠色發展。
依靠科技創新,我們以變應變,積極擁抱新業態,闊步邁向新零售時代。2018年底,中國石油正式邁入加油站3.0新時代,從傳統加油站經營模式向全渠道資源整合轉變。中國石油智慧加油站起步探索,行動支付全面落地,加油站運營更智能、服務更專業、客戶體驗更舒心。
依靠科技創新,我們一次次超越自己,不斷提升技術服務的「智慧含量」。五年來,在一批新理論、新技術、新利器、新產品的支撐下,工程技術有力保障了瑪湖、川渝頁巖氣等重點地區實現規模開發,在深井、水平井數量大幅增長情況下,鑽井年均提速5%;工程建設大展藍圖,百餘項精品工程支撐油氣主業高質量發展;裝備製造亮點紛呈,「CT130連續管」等多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五年,我們加快追趕國際先進,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申請專利超過3萬件,其中發明專利佔56%;共有17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23件專利獲中國專利獎;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及國外先進標準20餘項,是「十二五」期間的3.5倍;制修訂國家標準124項,行業標準700多項,企業標準1000多項。
這五年,我們持續擴大開放合作,加速融入全球創新行列。「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組織開展各類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項目50餘項,推動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能力快速提升。與殼牌公司共建非常規油氣聯合研究實驗室,有效推動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油勘探開發技術進步;與美國公司合作,研製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方位側向電阻率成像隨鑽測井儀器,大幅提升了在隨鑽測井服務市場的競爭力。
這五年,中國石油還不斷強化對基礎超前、顛覆性跨越式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有效支撐了公司綠色發展及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同時緊緊抓住智能化發展的歷史機遇,努力推動集團公司數位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全面推進「共享中國石油」建設。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中國石油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構建開放創新的生態環境注入新動力,激活科研人才「一池春水」。通過實行「雙序列」改革、開展完全項目制試點、推動建設創新聯合體和加大科技獎勵等改革措施,科技人才晉升渠道拓寬了,自主權增強了,實現了名利雙收,創新積極性和創造熱情不斷提高。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十四五」的徵程已經開啟,中國石油將繼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挺起創新型國家的石油脊梁!
亮點
有序高效實施科技發展規劃
全面完成既定科技發展目標
中國石油大力實施「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全面完成重大核心配套技術、重大裝備軟體產品、關鍵工程技術及技術水平、裝備替代率、專利申請、科技進步貢獻率等科技發展規劃目標,標準化工作取得新突破,科技投入強度持續保持在1%以上,獲得了國資委授予的 「科技創新突出貢獻企業」榮譽稱號。
「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共有17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專利方面,「十三五」期間累計申請專利3.4586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佔比分別比「十二五」提高10.6個和15.1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從2016到2020年,中國石油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及國外先進標準20餘項,是「十二五」期間的3.5倍。
理論技術創新不斷取得突破 有效支撐主營業務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油大力組織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公司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現場試驗等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在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氣服務與天然氣領域共形成了48項標誌性成果。
在勘探開發領域創新10項標誌性成果,有力支撐油氣增儲上產,2020年實現了國內原油產量、國內天然氣產量當量、海外油氣權益當量三個1億噸的歷史性突破。「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和「中東巨厚複雜碳酸鹽巖油藏億噸級產能工程及高效開發」分別獲得2018年和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在煉油化工領域形成10項標誌性成果,有效支撐煉化轉型升級。油氣服務與天然氣等領域28項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實現產業化應用,為勘探開發、工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保障。
超前部署新領域新技術研發
引領未來跨越式發展
中國石油強化對基礎超前、顛覆性跨越式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形成了20項標誌性成果。
地質、油藏與工程技術專業形成10項標誌性成果,包括創新陸相頁巖油成藏理論及核心技術,創新形成頁巖氣六大主體技術,納米驅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超稠油地下原位改質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等,這些成果有效引領油氣戰略領域迅速成長。
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專業形成10項標誌性成果,包括初步掌握天然氣水合物工程核心技術,成功開發低水碳比重整制氫催化劑,頁巖油原位轉化選區評價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建立煤炭地下氣化資源評價方法等,這些成果顯著引領了公司綠色發展及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入
形成創新發展良好環境
2016年,中國石油印發「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創新體系方案」,提出改革總體部署;2019年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若干措施」,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實行「雙序列」改革、開展完全項目制試點、推動建設創新聯合體和加大科技獎勵等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統一的科技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從項目計劃、立項到實施、驗收歸檔的全過程管理。總部部門、專業公司、地區公司在線項目累計超4000個,為優化配置資源、解決重複研究問題奠定了技術基礎。此外,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效獎,對技術轉讓、許可和科技新產品銷售兩類情況開展獎勵,有效激發了科研人員促進成果轉化應用的積極性。
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加速推進
加快建設「共享中國石油」
「十三五」以來,中國石油加速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大力推進「共享中國石油」建設,重點建設生產運行、專家、服務、信息技術和雲資源五大共享中心,不斷取得新突破。
2018年11月,正式發布勘探開發夢想雲平臺,集團公司信息化邁入全新時代。2019年11月27日,經過一年的產品迭代升級,中國石油勘探開發夢想雲平臺2.0正式發布,上遊業務信息化邁入一個更高階段,開啟數位化轉型新格局。
2020年10月,集團公司財務共享業務全面上線,兩年時間實現國內企業全覆蓋,提前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中國石油全球共享服務體系初步建成。11月30日,崑崙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揭牌,中國石油推進數位化轉型、智能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我看這五年」大家談(掃描二維碼 聽大家說這五年)
常宏崗 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十三五」期間,天然氣研究院主導制定國際標準5項,將中國在ISO/TC193的貢獻率提升至全球第2位,實現了從跟隨到參與再到引領的歷史性跨越;修訂完成天然氣工業核心標準GB 17820,助力我國天然氣產品質量與國際接軌;緊跟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構建起頁巖氣全產業鏈標準體系。2020年天研院榮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組織獎。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繼續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天然氣、頁巖氣標準體系,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助推中國天然氣工業可持續發展。
郭旭光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兼勘探所所長、全國勞動模範、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十三五」是新疆油田勘探理論技術大發展、勘探大發現的五年。一是創新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指導發現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瑪湖10億噸級礫巖油田;二是創新陸相鹹化湖盆頁巖油富集理論與甜點評價技術,指導發現吉木薩爾10億噸級頁巖油,獲批了我國首個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範區;三是創新形成複雜構造帶深層碎屑巖勘探技術體系,南緣下組合大油氣區勘探取得重大進展,高探1井創國內陸上碎屑巖產量紀錄。我們「十四五」將繼續加大科技創新,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實現勘探大發現、開發大上產、科技大突破、效益大提升。
譚文波 西部鑽探公司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範、「大國工匠」2020年,作為石油行業的一線勞動者,我被評為了全國勞動模範。沉甸甸的獎章,代表著榮譽,也代表著更多的責任和擔當。
我為祖國獻石油,情思漫捲映天山。2021年,新的篇章,新的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將繼續堅守崗位,努力創新做好傳承,把對石油事業的熱愛融入行動,和公司其他技能人才一起,把工作做精做細做好,解決更多一線生產難題,力爭做出更大的業績,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十四五」遠景目標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雄厚 石油化工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兼安全總監石油工業經過160年的發展,為現代世界經濟飛速發展提供了主要能源支撐,也為我國第一個100年奮鬥目標實現做出了重要貢獻。我非常幸運,親歷了近20年我國清潔油品質量升級過程,做出了綿薄貢獻。作為科技人員的體會是,研究目標一定要滿足國家的重大需求,把控好研發方向,有序推進,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也需要長期穩定的持續投入,既要注重基礎和理論研究,也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這是研發成功關鍵。新時代下能源科技創新將服務於低碳、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曹正林 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天然氣地質研究所企業技術專家(盆地戰略選區)「十三五」以來,勘探開發研究院是率先試點以「雙序列」為代表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改革的科研單位,選聘了23名首席專家、66名企業技術專家。我作為「雙序列」改革的全程參與者與直接受益者,2017年當選盆地戰略選區技術專家後,時間和精力從繁瑣的管理事務中解脫出來,全身心投入油氣大發現的事業中,待遇和地位也得到實質性提高。我和我的油氣勘探科研團隊,紮根準噶爾盆地油田生產一線,潛心研究,持續攻關,為獲得高探1、呼探1等多個油氣勘探突破做出了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