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呼喚科學家精神

2020-11-15 光明網

□ 舒 雲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在「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去世3年多後,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不負眾望,迎來了屬於它的高光時刻。

然而,高興之餘人們不會忘記,為了這口盤旋在崇山峻岭間的「大鍋」,南仁東付出了怎樣的努力:FAST提出之初,不少人質疑是「天方夜譚」,但他一堅持就是20多年;為給FAST選址,他走遍貴州上千個窩凼,奔走在荒山野嶺、大山深處;有那麼幾年,為FAST籌集項目經費,他見縫插針地「推銷」FAST項目……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如今在射電天文領域,我們已成功邁進世界第一方隊。這是以南仁東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們在當代書寫的科技報國新篇章,也是一代代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回望新中國成立以來湧現的諸多重大科技成果,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蛟龍」探海到量子通信……一個個世界矚目的科技突破,無不源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砥礪奮鬥,無不浸透催人奮進的科學家精神。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今天,我國科技創新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不過,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相比,我們基礎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在這樣的歷史關頭,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也更加需要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不畏艱辛、勇攀科學高峰的創新氛圍,匯聚起奪隘而出的磅礴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的今天,我們期待更多南仁東們自覺繼承發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秉持「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向最前沿科學問題進軍,努力提高中國基礎研究重大原始創新的產出,跟上並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為國家創新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舒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重塑科學家精神:挺起創新型國家的脊梁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如今,中國正在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國經濟正在爬坡轉型,對創新動力的渴求前所未有。而創新動力核心的科技進步,主要依靠科學家群體的努力,依靠科學家精神的弘揚。我們需要更多的韓春雨式的科學家,時代呼喚科學家精神!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登海種業科研團隊代表陶旭東,新華社國內部科技室主任陳芳、光明日報高級記者金振蓉等代表共同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學風作風」進行交流,熱議科學家精神的內核。「科學研究是一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創新事業」「科學研究是一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創新事業。」張伯禮在座談會上說,科技創新要為國所用。今年2月,張伯禮和他的研究團隊奔赴武漢抗疫一線,科技部等部門對新冠病毒應急科技攻關給予了大力支持。
  •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學風作風」進行交流,熱議科學家精神的內核。「科學研究是一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創新事業」「科學研究是一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創新事業。」張伯禮在座談會上說,科技創新要為國所用。今年2月,張伯禮和他的研究團隊奔赴武漢抗疫一線,科技部等部門對新冠病毒應急科技攻關給予了大力支持。
  • 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原標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
  • 以科學家精神照亮創新路
    以科學家精神照亮創新路——科學家代表談新時代科技使命在11月17日的國新辦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守亮,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郭少軍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與記者進行交流座談。
  • 科技創新的人文精神要義
    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在於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文基礎。要妥善應對科技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比如生態環境破壞、食品安全問題、信息安全問題等,必須注重科學與人文,科技創新與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推動富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創新。這是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
  • 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接續奮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題: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接續奮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新華社記者溫競華「這一別,就是30年,30年我一次也沒有回過家。……有同志問我,忠孝不能兩全,你是怎樣理解的?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追憶先賢報國志向,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暢談科學家精神傳承
    他獻身祖國科技事業的執著精神和激情夢想,深深地感染著我,並引領我踏入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這個領域。」9月3日,在九三學社創建75周年座談會上,被稱為國際「量子鬼才」的陸朝陽深情回憶說。正是受前輩科學家愛國精神感染,他才堅定了從事科研的決心。
  • 人民日報一線視角:中醫創新呼喚「李時珍」
    《本草綱目》享譽世界,不只在於李時珍建立的藥物學分類體系,比西方林奈建立的雙命名法早了近200年,更在於承載了中醫躬親實踐的求知精神、繼承發展的創新精神。今天,我們紀念李時珍,最好的方式就是傳承這種求知創新精神,弘揚中醫藥文化,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利用好、發展好,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中的重要作用。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CAP1400第三代核電科研團隊代表陳煜,登海種業科研團隊代表陶旭東,新華社國內部科技室主任陳芳、光明日報高級記者金振蓉等代表共同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學風作風」進行交流,熱議科學家精神的內核。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高級工程師李豔青,CAP1400第三代核電科研團隊代表陳煜,登海種業科研團隊代表陶旭東,新華社國內部科技室主任陳芳、光明日報高級記者金振蓉等代表共同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學風作風」進行交流,熱議科學家精神的內核。
  • 國務院新聞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科學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下午,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四位科學家代表,請他們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個話題,與大家作個交流,來談談他們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2020-12-02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代表談科學家精神
    來源:人民日報弘揚優良傳統,肩負起新時代的科技使命——科學家代表談科學家精神人民日報記者 喻思南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一主題做了分享。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是科技,引領我們向未來探索;是科技,讓我們可以無限親近地擁抱這個世界。十八大以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激勵著無數科技工作者。他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他們追求真理、潛心研究,甘為人梯、集智攻關。他們在艱難的探索中開疆拓土,在時不我待的競爭中勇往直前,不斷向科技的廣度和深度進軍!
  • 向居裡夫人致敬,呼喚科學精神的復興
    因為,好多年以來,我曾經所崇尚的科學精神,對科學家偶像的敬仰之情,在心目中淡漠乃至消失竟然好多年了!讀《居裡夫人傳》,我似乎被帶到了居裡夫人的實際生活和工作場景當中,近距離地觀察這位偉大科學家的行為舉止、工作精神、處世態度和崇高品質。
  • 體檢行業「假體檢」醜聞曝光,呼喚行業科技創新
    體檢行業「假體檢」醜聞曝光,呼喚行業科技創新 2018年12月15日 20:5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12月2日,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
  • 我國科學家談科學家精神
    本報訊 記者張衡報導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國務院新聞辦17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四位科學家代表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談了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 追憶先賢報國志向,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暢談科學家精神傳承
    他獻身祖國科技事業的執著精神和激情夢想,深深地感染著我,並引領我踏入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這個領域。」9月3日,在九三學社創建75周年座談會上,被稱為國際「量子鬼才」的陸朝陽深情回憶說。正是受前輩科學家愛國精神感染,他才堅定了從事科研的決心。
  • 讓科學家精神照亮人間
    愛國,為民,讓他們迸發出偉大的創造力,為我們現在強大的國力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永恆的精神之源。二是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中國科學家精神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科學的存在全靠它的新發現,如果沒有新發現,科學便死了"。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槓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