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曝出體檢行業「假體檢」醜聞:
護士假冒醫生看B超,甚至有抽了血沒做檢查就扔掉,直接出結果
抽血不檢查直接出結果???
張黎剛說,在體檢行業中,有真體檢,也有假體檢,企業老闆在為員工選擇體檢中心的時候,可能只關注了價格問題,而忽視了服務本身。「有些同行,用護士假冒醫生檢查B超。」
還有更令人震驚的!
張黎剛說,還有一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把血倒掉,直接出結果。因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如果體檢中心抽了血不做,錯誤率是多少呢?千分之三!」
張黎剛的這番言論一出,立刻在網絡引發關注。琢磨琢磨,細思極恐!
現在大部分體檢機構都是需要用到專業的檢測設備和檢測試劑的,也就是說體檢是要花錢的,尤其是一些重大疾病的檢測更是所花不菲。而如果真的有體檢機構抽了血不做檢測直接出結果,體檢機構就省下來一筆龐大的費用,而用戶得到了一份虛假的體檢證明!
體檢行業在近十年的野蠻生長中,暴露出來許多問題:
一、過度商業化的「套餐式」消費模式,其實並不適用
(圖片來源於**體檢天貓旗艦店)
例如在某個連鎖體檢機構的天貓旗艦店,點開職場系列,竟然有15個檢測項目相似或者近似的體檢套餐。這種體檢套餐冠以高端、優選、關愛、甑選等名字,誤導了很多消費者。假如是單位體檢,一般會選定某個套餐,或者只選定男、女兩個「套餐」。這對於有些人,套餐項目不全;對於另一些人,很多項目多餘;對於一些高危人群,這個套餐就會造成漏檢。
體檢項目的設置,應該因人而異。結合年齡、職業、生活習慣、生理特點,對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要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檢查。那些名字好聽內容不符合實際需要的「套餐」,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適用的。
二、體檢醫生「無證上崗」,導致體檢結果不正確
體檢行業人員從業資質是個嚴重的問題。據一位三甲醫院體檢科醫生透露,體檢中心B超科的醫師來源,有的是求職應聘的,有的是同行介紹的;有的B超科醫師有資質,有的沒有資質,也就是「無證上崗」。「無證上崗」人員,在民營的體檢中心是很普遍的,在公立醫院中相對少一些,但是也存在。
「無證上崗」現象也存在於其它檢查項目中,比如骨密度、動脈血流檢查、動脈狹窄檢測等功能醫學檢查,普遍安排護士操作,這類人員無法保證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和準確性。
三、有些「高端體檢」,只是價格昂貴,並未提供相應價值的服務。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端體檢」出現,有人開始質疑:高端體檢只是價格虛高,體檢項目基本上很難突出差異化,所謂的「高端體檢」還處於比拼規模、環境、設備、人員、服務等階段。有些「高端體檢」只是體現在華麗的設計、舒適的裝修、空姐式的服務上,而並非是醫生水平更高、檢查更精準、後續解決問題更高效。
「高端體檢」需要體現在個性化服務方面,而不是在未明確消費者需求的情況下,把很多不必要的體檢項目加進套餐裡、抬高價格。
其實,體檢行業頻頻出現造假事件,真正最根本的原因是:體檢機構沒有技術研發投入,無法實現檢測技術升級降費
在體檢行業現有的設備和技術水平前提下,體檢價格低至100多元還是高到幾千上萬,其實是行業低水平競爭的發展現狀的反應,根源於行業創新不足。
在物聯網+大數據應用的時代背景下,體檢行業的科技創新亟待出現!
遍觀全球體檢行業,專注於體檢科技創新的企業真不多。公開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已知的獲得醫療器械資質的只有瑞士的Cherto,以色列的healthy.io以及中國企業康雲互聯。
2018年11月17日上午,2018高交會智慧醫療健康專題發布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康雲互聯董事長吳凡先生在本次發布會上展出了自主研發的基於AI+體檢大數據的康雲智能檢測雲系統及多款高科技健康檢測產品。
康雲互聯體檢系統及產品,能有效解決傳統檢測方式耗時長,受地域、設備、操作人員限制,檢測結果無法形成有效大數據,費用高等關鍵性問題。
康雲互聯體檢系統及產品可以適用於基層門診、家庭醫生、養老機構、家庭自檢等多方面場景。
除了技術上的優勢外,康雲互聯體檢系統及產品已拿到了CE和CFDA的認證,它是一個完全合規的純網際網路架構的醫療器械,我們也是全球範圍內為數不多獲得資質的企業。
康雲互聯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
只有用科技進步才能改變體檢行業的現狀,也才能全面降低醫療檢測成本。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