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翰科技衝刺科創板:營收依賴體檢機構,近三年共獲政府補助金約1...

2021-01-09 華夏時報

(圖片來自安翰科技官網)

本報見習記者鄭婷婷 記者張杰 北京報導

3月26日晚間,股價連續三日漲停的東方創業(600278)晚間再度披露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對安翰科技間接持股0.016%,不參與安翰科技的經營決策,該投資事項也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安翰科技是科創板第一批受理的擬上市公司之一。作為一家醫療器械生產商,安翰科技的主營產品為「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其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100%。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安翰科技目前已實現盈利。不過,膠囊胃鏡產品的客戶主要為民營體檢機構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加盟店,2018年其銷售收入佔公司主營收入的76.27%。

「民營體檢機構使用膠囊胃鏡的意義和價值不大,其市場份額只佔不到15%,相比之下,公立醫療機構的市場份額和發展空間更大,因此安翰科技應改變市場發展方向。膠囊胃鏡的精確度和使用便利性必須遠遠超過傳統胃鏡,才能獲得醫療機構認可、長久發展,中國的醫療器械行業市場潛力很大。」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對《華夏時報》表示。

「美年依賴症「

3月2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了包括安翰科技在內的第一批科創板上市申請受理企業名單,安翰科技是全球首家獲得CFDA核發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公司。「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是一種能做胃鏡的膠囊機器人。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於膠囊胃鏡產品,其銷售額佔比為主營業務的100%。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5億元、1.72億元、3.2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2862.42萬元、-1033.78萬元、6594.19萬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2.22%、12.66%、13.60%。

據統計,2017年全球醫用內窺鏡市場已經達到350億美元,預計到2019年規模將達到4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7.72%。

據悉,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安翰科技公司第一大客戶為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加盟店(包括「美年大健康」、「慈銘」、「奧亞」、「美兆」等體檢品牌及該等品牌的加盟店),銷售收入分別為9317.29萬元、1.27億元、2.46億元,佔主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00%、73.50%、76.27%。

安翰科技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在體檢機構渠道的銷售取得了較大突破,其他渠道銷售也在逐步按計劃開展,但由於體檢市場中向民營體檢機構的推廣有效性更高、因此銷售集中度更高。據美年大健康網官方購買渠道,包含膠囊胃鏡檢查在內的體檢項目費用為3650元。價格略高於一般體檢。

對於其他銷售渠道拓展,安翰科技相關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稱:目前,公司產品已進駐 31個省市的數百家醫院及體檢機構,並遠銷法國、匈牙利和阿聯等海外市場,採用多種方式拓展銷售渠道,包括針對健康管理和篩查市場加強與各類體檢機構的合作、針對臨床消化道疾病檢查市場開展與三甲醫院的合作等等。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年數據,我國健康體檢服務行業公立醫院體檢部門市場份額佔比70.8%,民營專業體檢機構市場份額佔比7.7%。

「安翰科技屬於研髮型企業,市場預期較好上科創板沒什麼問題。不過,體檢機構使用膠囊胃鏡的意義不大,因為體檢機構的市場份額較小。目前醫療機構對膠囊胃鏡的認可度還不夠。膠囊胃鏡的精確度和使用便利性必須遠遠超過傳統胃鏡,才能獲得醫療機構認可、長久發展。」史立臣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美年大健康集團的實際控制人俞熔也已入股安翰科技。招股書顯示,2016年12月,安翰科技進行第五次增資及第四次股權轉讓時,俞熔旗下的投資公司上海中衛安健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中衛安健」)入股其中。中衛安健目前持有安翰科技3.6013%的股份。

此外,安翰科技由吉朋松、肖國華、XIAODONGDUAN、XINHONG WANG四人共同控制,該四人同時是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

科研投入下降

近年來,安翰科技銷售收入增長迅速,並已實現盈利。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11502.19萬元、17216.69萬元和32247.75萬元,符合增長率為67.44%。2016年至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分別為2862.42萬元、-1033.78萬元和6594.1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分別為-3767.68萬元、-3670.79萬元和2540.66萬元。

安翰科技歸母淨利潤與扣非歸母淨利潤相差較大,與政府補助有關。2016年到2018年,公司記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6478.2萬元、2119.45萬元、3990.1萬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72%、1150.25%、43.31%。綜合看來,三年共獲政府補助金額約1.26億。

銷售收入逐年增加,但科研投入佔比卻持續下降。2016年至2018年,安翰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3387.73萬元、4916.66萬元和7844.81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分別為29.54%、29%和24.96%。

安翰科技此次赴科創板上市融資,預計募集資金12億元,用於網際網路醫院平臺及營銷網絡建設項目、消化道膠囊武漢生產基地升級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研發項目,補充營運資金。

對於其它研發項目,安翰科技相關人士對《華夏時報》表示,除了膠囊機器人,公司目前也在研發AI輔助閱片系統,該項目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大幅提高閱片的效率和效果,目前處於設計開發階段。此外,還有可攜式內窺鏡、胃腸動力標記物膠囊、採樣膠囊、結腸膠囊等產品,分別處於設計開發、送檢和臨床註冊等不同階段。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俞熔曾公開表示,在這麼多AI場景中,他認為AI在醫療商業化變現的成功概率很大,甚至走在其他像自動駕駛等場景的前面。安翰醫療聯合創始人郇丹丹也表示,公司的晶片設計、AI分析、軟體、傳感器、硬體等都是自主研發設計,並且在此基礎上做垂直領域的集成。「對我們AI公司來說,可以關注顛覆性的創新。安翰醫療跟傳統胃鏡相比,它是顛覆性的創新產品。」

業內相關技術人士對華夏時報表示,現在AI行情較好,很多產品只要和AI沾邊,就容易吸引投資。但是就發展前景來看,由於理論上沒有太大革新,AI技術上很難有重大突破。

史立臣表示:「目前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中國的醫療器械企業研發和生產水平特別低下。這種情況下,企業仿製或者自助研發創新都可以,但如果只是玩概念就沒有意義。這幾年玩科技噱頭的現象很普遍,很多產品上市前鼓吹效果,上市運行後效果都不行。」

2018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中關村管委會等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安翰科技估值10億美元目前安翰科技的股權結構較為分散,自然人股東與機構股東數量合計超過30位。其中吉朋松為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直接持有發行人12.82%的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其中一名股東寧波朗盛二號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王思聰實際控制的普思資本有參股;另外一名股東北京新希望產業投資中心,則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間接控制的企業。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相關焦點

  • 科創板盤點丨22家衝刺科創板的醫療健康企業大起底
    多數企業處於營收10億以下階段目前22家醫療健康科創板受理企業大部分處於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下、淨利潤1億元以下區間中,其中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下的企業共20家,淨利潤在1億元以下的企業共15家。從營業收入來看,營業收入最高的企業為昊海生科,2018年營業收入為15.58億元;其次為華熙生物,2018年營業收入為12.63億元。
  • 掘金科創板:千萬墊資開戶「過夜費」近2萬,利息直追「714高炮」
    截至4月3日,申報科創板獲受理的企業數量增加到44家,共24家券商參與保薦工作。其中,中信證券保薦7家居首,中信建投保薦5.5家、華泰證券旗下華泰聯合證券參與3.5家公司的保薦工作(虹軟科技由兩家券商聯合保薦),中金公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各保薦3家。
  • 半導體熱電器件研發商富信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境外業務佔比較高...
    6月12日,資本邦獲悉,廣東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信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近日獲上交所受理,其保薦機構為中泰證券。1億元」。 此次衝刺科創板,富信科技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206萬股,合計募資5.03億元,計劃用於投資半導體熱電器件及系統產業化升級項目、半導體熱電整機產品產能擴建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 二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機構給出近1倍的空間
    3、伊之密: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降幅收窄,二季度單季度業績明顯改善,實現營收7.16億元,創單季度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2%-60%,同時Q2淨利率達16.34%,也創下歷史新高;公司注塑機業務有望迎來底部反轉,行業連續4個月出現明顯反彈,機構上調20年公司淨利潤預期
  • 科創板開市倒計時!首批25家上市公司大掃描
    超募成為科創板IPO的普遍現象。數據統計顯示,25家科創板公司擬融資規模310億元,實際募資總額約為370億元,超募約60億元,平均每家企業超募2.37億,平均超募比例達到35%,整體超募比例約20%。  具體來看,21家企業出現超募現象,其中,杭可科技、睿創微納超募超過一倍。
  • IPO觀察 柔宇科技持續虧損衝刺科創板,中車時代電氣擬募資近80億
    2020年上半年,建材科技實現營業收入83.89億元,淨利潤為1.93億元。中科儀於12月28日披露招股書 擬登陸上交所科創板12月28日,中國科學院瀋陽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儀)的科創板IPO申請已獲受理,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
  • 首批9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出爐! 生物科技佔據兩席
    歷經重重篩選,首批科創板IPO企業受理名單正式出爐。3月22日,上交所披露的9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分別為晶晨半導體、睿創微納、天奈科技、江蘇北人、利元亨、寧波容百、和艦晶片、安翰科技、武漢科前生物。
  • 0營收+巨額虧損 澤璟製藥靠什麼過會科創板
    選擇「第五套標準」過會的澤璟製藥,目前尚無任何藥品銷售收入,2016年以來持續虧損,截至2019年3月底,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8億元。在研發成就上,澤璟製藥目前正在開發11個創新藥物,其中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重組人凝血酶及鹽酸傑克替尼片的多種適應症已分別處於II/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新京報記者發現,使用第五套標準衝刺科創板的企業,不僅僅是澤璟製藥。
  • 航宇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 「貴州科創板第一股」誰拔頭籌?
    但與此增長的還有公司應收帳款規模,從2017年末的1.43億元增長至2019年末的2.8億元,和營收增速相當。航宇科技的主要客戶較為集中,包括多家軍工客戶。航宇科技也是貴州省第二家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的企業。它將和貴州白山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山科技)一爭 「貴州科創板第一股」。後者自2019年遞交申報稿後,已經歷了四輪問詢,目前尚未提交上市委審議。
  • 趕考親兄弟 機器視覺企業奧普特衝刺科創板
    5月20日,廣東奧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普特)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這家由「80後」兩兄弟創建的科創公司正式進入科創板「考場」。招股書申報稿顯示,成立於2006年的奧普特,是一家主要從事機器視覺核心軟硬體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最初以機器視覺核心部件中的光源產品為突破口,是國內較早進入機器視覺領域的企業之一。
  • 山東首批科創板「後備軍」,青島16家企業入選,個個來頭不凡!
    21日,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首批 科技型企業科創板上市培育庫 擬入庫企業名單, 50家企業中青島企業16家, 佔據了近三分之一。
  • 科創板首批企業市盈率高低分化,瀾起科技38倍被稱「估值留有空間」
    瀾起科技將衝刺首批。在晶片設計領域,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當中「臥虎藏龍」,有著一批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聚辰股份、瀾起科技(688008.SH)、晶晨股份等多家知名半導體設計企業,都加入到衝刺科創板上市的行列當中。
  • 國內腫瘤分子診斷領域先行者衝刺科創板IPO!
    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顯示,睿昂基因的科創板IPO申請6月23日獲上交所受理,7月21日的狀態為已問詢。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睿昂基因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 中數智匯IPO:衝刺科創板靠實力還是憑運氣?
    科創板設立以來,越來越多「新三板」企業開始嘗試衝刺科創板,北京中數智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數智匯」)2017年5月在股轉系統公告終止掛牌,並於2020年11月18日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上會稿)》。
  • 旗下微創網絡科創板IPO在即,但已「賣身」兩次未成
    如今,被譽為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的唐駿正帶領旗下公司微創網絡(全稱「微創(上海)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疾速駛向科創板。頭頂微軟光環,「火速」衝刺科創板近日,記者獲悉,唐駿旗下微創(上海)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創網絡」)科創板IPO有了新動態,輔導機構銀河證券已於10月24日向上海監管局報送了輔導工作總結報告,據稱公司已具備發行上市輔導驗收及發行上市的基本條件。
  • 第二批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來了!8家企業上榜 大投行出手 更有這些...
    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1.48億元,實現淨利潤0.31億元。  3、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重組蛋白質及其長效修飾藥物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國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已開發完成 4 個治療用生物技術產品派格賓、特爾立、特爾津、特爾康,用於病毒性肝炎、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
  • 銷量強依賴皮卡 長城汽車年末衝刺待考丨財報AlphaGo
    《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子西  進入11月,各大車企開始了本年度最後的衝刺。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長城汽車實現營收262.1億元,同比增長23.6%;實現歸母淨利潤14.4億元,同比增長2.91%。雖然,第三季度營收、歸母淨利潤雙雙翻紅,但是仍難挽回其前三季度的核心財務指標下滑的態勢。
  • 科創板IPO|益豐股份擬奔赴科創板上市,硫化氫依賴單一上遊石化企業...
    (原標題:科創板IPO|益豐股份擬奔赴科創板上市,硫化氫依賴單一上遊石化企業曝「軟肋」)12月30日,資本邦獲悉,山東益豐生化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豐股份)的科創板IPO申請已於12月29日獲上交所受理,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公司保薦機構。
  • 新能源行業迎時代風口 華信科技加速衝刺IPO
    "以前業績增長比較平穩,每年都是12%-50%,從今年起增速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預計2023年整體營收達到十億,即從今年起未來三年每年都實現營收的翻番。"近日,華信科技董事長楊善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隨著業績不斷增長,公司目前正準備向精選層及通過註冊制向A股市場發起衝刺。
  • 過會的三家科創板公司,它們的財報含金量如何?
    1、一款新藥打天下的微芯生物公司絕大多數營收來自西達本胺片的銷售,佔營收比例的92%以上。媒體報導,2015年2月16日,我國首批自主研發生產的1.1類新藥西達本胺片,作為國內唯一被批准的用於治療罕見病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的藥品正式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