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安翰科技官網)
本報見習記者鄭婷婷 記者張杰 北京報導
3月26日晚間,股價連續三日漲停的東方創業(600278)晚間再度披露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對安翰科技間接持股0.016%,不參與安翰科技的經營決策,該投資事項也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安翰科技是科創板第一批受理的擬上市公司之一。作為一家醫療器械生產商,安翰科技的主營產品為「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其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100%。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安翰科技目前已實現盈利。不過,膠囊胃鏡產品的客戶主要為民營體檢機構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加盟店,2018年其銷售收入佔公司主營收入的76.27%。
「民營體檢機構使用膠囊胃鏡的意義和價值不大,其市場份額只佔不到15%,相比之下,公立醫療機構的市場份額和發展空間更大,因此安翰科技應改變市場發展方向。膠囊胃鏡的精確度和使用便利性必須遠遠超過傳統胃鏡,才能獲得醫療機構認可、長久發展,中國的醫療器械行業市場潛力很大。」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對《華夏時報》表示。
「美年依賴症「
3月2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了包括安翰科技在內的第一批科創板上市申請受理企業名單,安翰科技是全球首家獲得CFDA核發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公司。「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是一種能做胃鏡的膠囊機器人。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於膠囊胃鏡產品,其銷售額佔比為主營業務的100%。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5億元、1.72億元、3.2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2862.42萬元、-1033.78萬元、6594.19萬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2.22%、12.66%、13.60%。
據統計,2017年全球醫用內窺鏡市場已經達到350億美元,預計到2019年規模將達到4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7.72%。
據悉,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安翰科技公司第一大客戶為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加盟店(包括「美年大健康」、「慈銘」、「奧亞」、「美兆」等體檢品牌及該等品牌的加盟店),銷售收入分別為9317.29萬元、1.27億元、2.46億元,佔主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00%、73.50%、76.27%。
安翰科技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在體檢機構渠道的銷售取得了較大突破,其他渠道銷售也在逐步按計劃開展,但由於體檢市場中向民營體檢機構的推廣有效性更高、因此銷售集中度更高。據美年大健康網官方購買渠道,包含膠囊胃鏡檢查在內的體檢項目費用為3650元。價格略高於一般體檢。
對於其他銷售渠道拓展,安翰科技相關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稱:目前,公司產品已進駐 31個省市的數百家醫院及體檢機構,並遠銷法國、匈牙利和阿聯等海外市場,採用多種方式拓展銷售渠道,包括針對健康管理和篩查市場加強與各類體檢機構的合作、針對臨床消化道疾病檢查市場開展與三甲醫院的合作等等。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年數據,我國健康體檢服務行業公立醫院體檢部門市場份額佔比70.8%,民營專業體檢機構市場份額佔比7.7%。
「安翰科技屬於研髮型企業,市場預期較好上科創板沒什麼問題。不過,體檢機構使用膠囊胃鏡的意義不大,因為體檢機構的市場份額較小。目前醫療機構對膠囊胃鏡的認可度還不夠。膠囊胃鏡的精確度和使用便利性必須遠遠超過傳統胃鏡,才能獲得醫療機構認可、長久發展。」史立臣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美年大健康集團的實際控制人俞熔也已入股安翰科技。招股書顯示,2016年12月,安翰科技進行第五次增資及第四次股權轉讓時,俞熔旗下的投資公司上海中衛安健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中衛安健」)入股其中。中衛安健目前持有安翰科技3.6013%的股份。
此外,安翰科技由吉朋松、肖國華、XIAODONGDUAN、XINHONG WANG四人共同控制,該四人同時是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
科研投入下降
近年來,安翰科技銷售收入增長迅速,並已實現盈利。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11502.19萬元、17216.69萬元和32247.75萬元,符合增長率為67.44%。2016年至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分別為2862.42萬元、-1033.78萬元和6594.1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分別為-3767.68萬元、-3670.79萬元和2540.66萬元。
安翰科技歸母淨利潤與扣非歸母淨利潤相差較大,與政府補助有關。2016年到2018年,公司記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6478.2萬元、2119.45萬元、3990.1萬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72%、1150.25%、43.31%。綜合看來,三年共獲政府補助金額約1.26億。
銷售收入逐年增加,但科研投入佔比卻持續下降。2016年至2018年,安翰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3387.73萬元、4916.66萬元和7844.81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分別為29.54%、29%和24.96%。
安翰科技此次赴科創板上市融資,預計募集資金12億元,用於網際網路醫院平臺及營銷網絡建設項目、消化道膠囊武漢生產基地升級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研發項目,補充營運資金。
對於其它研發項目,安翰科技相關人士對《華夏時報》表示,除了膠囊機器人,公司目前也在研發AI輔助閱片系統,該項目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大幅提高閱片的效率和效果,目前處於設計開發階段。此外,還有可攜式內窺鏡、胃腸動力標記物膠囊、採樣膠囊、結腸膠囊等產品,分別處於設計開發、送檢和臨床註冊等不同階段。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俞熔曾公開表示,在這麼多AI場景中,他認為AI在醫療商業化變現的成功概率很大,甚至走在其他像自動駕駛等場景的前面。安翰醫療聯合創始人郇丹丹也表示,公司的晶片設計、AI分析、軟體、傳感器、硬體等都是自主研發設計,並且在此基礎上做垂直領域的集成。「對我們AI公司來說,可以關注顛覆性的創新。安翰醫療跟傳統胃鏡相比,它是顛覆性的創新產品。」
業內相關技術人士對華夏時報表示,現在AI行情較好,很多產品只要和AI沾邊,就容易吸引投資。但是就發展前景來看,由於理論上沒有太大革新,AI技術上很難有重大突破。
史立臣表示:「目前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中國的醫療器械企業研發和生產水平特別低下。這種情況下,企業仿製或者自助研發創新都可以,但如果只是玩概念就沒有意義。這幾年玩科技噱頭的現象很普遍,很多產品上市前鼓吹效果,上市運行後效果都不行。」
2018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中關村管委會等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安翰科技估值10億美元目前安翰科技的股權結構較為分散,自然人股東與機構股東數量合計超過30位。其中吉朋松為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直接持有發行人12.82%的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其中一名股東寧波朗盛二號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王思聰實際控制的普思資本有參股;另外一名股東北京新希望產業投資中心,則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間接控制的企業。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