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營收+巨額虧損 澤璟製藥靠什麼過會科創板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京報

10月30日,蘇州澤璟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澤璟製藥)通過上交所上市委審核,成為目前第一家使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成功過會的生物藥企。

所謂「第五套」標準,則是不看IPO企業的業績標準,重點從預計市值及技術優勢上來看。其中的「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更是為醫藥行業開出了一條「綠色通道」。

選擇「第五套標準」過會的澤璟製藥,目前尚無任何藥品銷售收入,2016年以來持續虧損,截至2019年3月底,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8億元。在研發成就上,澤璟製藥目前正在開發11個創新藥物,其中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重組人凝血酶及鹽酸傑克替尼片的多種適應症已分別處於II/III期臨床試驗階段。

新京報記者發現,使用第五套標準衝刺科創板的企業,不僅僅是澤璟製藥。新京報記者統計,目前仍在衝刺科創板的企業中神州細胞、君實生物、前沿生物均為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這些企業大都在虧損,不過估值有的已超百億,有的已在香港上市市值225億港元。

0營收+巨額虧損 澤璟製藥闖關科創板成功過會

澤璟製藥2009年成立,實際控制人為盛澤林、陸惠萍。此次IPO,澤璟製藥計劃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募集資金投入新藥研發項目、新藥研發生產中心二期工程建設項目、營運及發展儲備資金。

對於第一家採用第五套標準成功過會的企業,澤璟製藥的業績表現與此前的上市新股差距較大。

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1-3月,澤璟製藥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3萬元、0元、131.12萬元、0元。

相同報告期內,澤璟製藥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28億元、-1.46億元、-4.4億元和-1.7億元。

澤璟製藥表示,創新藥研發需要大量資本開支,公司仍處於產品研發階段、研發支出較大,且報告期內因股權激勵計提的股份支付金額較大,導致公司存在較大的累計未彌補虧損。

截至2019年3月底,澤璟製藥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8億元;資產總額為3.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1.88億元。

在這背後,澤璟製藥在預估市值、研發上,已經能夠滿足科創板上市規則中第五套標準對應要求。

今年6月10日,澤璟製藥披露招股說明書表示,公司已連續多輪獲得多家有醫藥行業投資經驗的機構投資者投資,截至報告期末最近一次投資後的估值約為47.5億元。比外,公司多個核心產品市場規模較大,且已處於II/III期臨床試驗階段,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

資料顯示,目前,民生人壽、邕興投資、北極光創投、深創投、中小企業基金、東方創業等均在澤璟製藥股東名單中。

目前,盛澤林、陸惠萍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合計控制公司46.8452%的股份;本次發行完成後盛澤林、陸惠萍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合計控制公司35.134%股份。

用第五套標準闖關科創板的生物藥企:虧損連連,有的估值上百億

根據上交所披露的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發行人申請在科創板上市時,市值及財務指標只需符合5套標準中的1套標準,其中第五套標準對營業收入或淨利潤沒有相應要求,而是要求滿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等條件。

使用該套標準闖關科創板IPO的不在少數。9月16日,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簡稱「神州細胞」)上市科創板的申請獲受理,公司同樣擬採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

資料顯示,神州細胞主要是一家創新型生物製藥研發公司,主要做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和疫苗等生物藥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由於研發費用投入較大,神州細胞的業績連年虧損。數據顯示,公司2016年至2018年淨利潤為-1395.15萬元、-1.46億元、-4.6億元,2019年1-3月淨利潤虧損1億元。截至2019年3月底,神州細胞累計未分配利潤為-7.45億元。

研發上,神州細胞自主研發重組凝血八因子(SCT800產品,用於治療甲型血友病)的成人及青少年按需治療III期臨床研究已經完成。在2018年營收不到300萬元的情況下,神州細胞在此前最後一次融資中,估值已超過110億元。

同樣類似的還有此前在新三板掛牌及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君實生物。截至11月1日收盤,君實生物在港股股票對應總市值為225億港元;在新三板股票對應總市值為277.67億元。

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1-3月,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35億元、-3.17億元、-7.2億和-3.7億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6億元。君實生物旗下的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已經實現上市銷售,該藥品針對既往接受全身系統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

另一家公司前沿生物在8月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數據顯示,該公司仍未盈利,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1-3月的淨利潤分別為-2347.67萬元、-6527.99萬元、-24724.61萬元、-4228.18萬元。

前沿生物招股書顯示,公司發行前最後一次投資後的估值約為53.96億元,公司擁有一個已上市且在全球主要市場獲得專利的原創抗愛滋病國家一類新藥——艾博韋泰(商品名「艾可寧」),於2018年5月獲得國家藥監局生產與上市銷售批准,2018年8月開始在中國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採用第五套標準上市的企業,也並非不會帶來一定風險。在澤璟製藥、君實生物等招股書中第一條提示,均為「科創板公司具有研發投入大、經營風險高、業績不穩定、退市風險高等特點。」

對於多年虧損的新藥研發企業來講,新藥研發的失敗或上市後依然長久無法盈利,或成為致命一擊。

澤璟製藥在招股書中提示,公司存在研發新藥可能由於療效不確定、安全性問題等多種原因導致研發失敗或不能獲得監管部門的審批導致的失敗。上市後,公司未盈利狀態可能持續存在或累計未彌補虧損可能繼續擴大,進而可能導致觸發上交所規定的退市條件等風險。

■ 延展

從港股到科創板 生物醫藥公司上市路徑嬗變

在科創板推出前,一些內地的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都傾向於前往港股上市。

據了解,港交所2018年4月30日開始實行新上市規則,接受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對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條件包括:市值達到15億港元,必須至少有一隻核心產品已通過概念開發流程,即已通過第一階段臨床試驗,且主管當局不反對開展第二階段臨床試驗。

新京報記者據Choice數據統計,港交所行業分類的藥品及生物科技行業公司中,有18家上市公司為2018年4月30日以後上市,其中信達生物、邁博醫療、華領醫藥、基石藥業、康希諾生5家公司2016年均存在過年度0營收的情況,其中邁博醫療、華領醫藥、基石藥業連續3年無收入產生。

但在上市後,部分生物醫藥企業都出現過「破發」的情況,Choice數據顯示,上述18家藥品及生物科技行業上市公司中,有7家公司最新收盤價(前復權)較上市首日收盤價有所下滑,其中歌禮製藥區間跌幅超過70%、華康生物、華領醫藥區間跌幅分別為63%、14.26%。

2018年9月,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還曾公開回應表示,香港市場「天生不足」,一方面資金的量、估值的高度遠不及內地的A股市場,後者仍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和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相比,後者的生物醫藥上市板塊已進行了二三十年,而香港市場今天才開始「轉彎」。

在此背景下,港股上市成功的生物醫藥類公司,也在同時申報科創板上市。

以2012年成立的君實生物為例,君實生物在2018年12月於港股上市。在港股上市後不久,科創板概念開始受到關注,2019年5月,中金公司公示,開始對君實生物進行上市輔導。今年9月,君實生物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

11月1日,君實生物公告表示,因公司無法按時完成財務數據更新,已經向上交所提交中止本次上市申請,待完成財務數據更新後,將立即向上交所申請恢復審核程序。

此次衝刺科創板上市的前沿生物,也曾計劃過港股上市。後來公司在8月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

北京鼎臣醫藥諮詢創始人史立臣認為,前往科創板上市大部分都是在研企業,沒有上市產品或者上市產品很少,很難形成自我造血能力。處於研發的企業,最缺乏的就是資金來維持公司進一步研發投資,但正常情況下這類公司在社會上融資難度較大,在科創板融資費用低、風險小、周期短,更多是關注公司未來產品的增值率,「科創板投資未來的期望而不是現在的業績」。

其認為,研發類的企業此前上市可以選擇納斯達克和港交所,但這兩個選擇很難直接接觸到真正投資公司的群體,難獲得本土資金的投資。

新京報記者 李雲琦

相關焦點

  • 零營收,數億虧損,澤璟生物入場科創板的背後
    11月4日,澤璟生物的申請狀態變更為「提交註冊」。招股書顯示,澤璟生物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0.03萬元、0元、131.12萬元和0元,淨利潤分別為-1.28億元、-1.46億元、-4.40億元和-3.41億元。也就是說,澤璟生物目前營收幾乎為零,利潤方面已累計虧損超10億元。與巨額虧損相悖,澤璟生物在科創板申請上市時估值已突破90億元。
  • 議市廳丨首家選第五套上市標準的澤璟製藥闖關科創板!3年營收僅151...
    招股書顯示澤璟製藥是一家新藥研發企業,專注於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膽疾病等治療領域,此次科創板上市擬募資23.84億,其中14.59億用於新藥研發,4.25億用於新藥研發生產中心建設,5億用於營運及發展儲備資金。
  • 澤璟製藥:趕上時代紅利,輸給「拖延症」
    / 02 /科創板首秀竟遭「滑鐵盧」雖然科創板市場火熱,但澤璟製藥首秀卻遭遇了「滑鐵盧」。根據申報資料,澤璟製藥計劃IPO融資23.84億元。招股書顯示,此次發行股數6000萬股,預計佔總股本25%,這意味著澤璟生物完成IPO後估值將達95億元。在申報科創板半年之前,公司完成pre-ipo輪1.55億元融資,投後估值僅47億元。
  • 又一家 神州細胞以第五套標準叩門科創板
    神州細胞以第五套標準叩門科創板 ⊙林淙 ○編輯 全澤源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又一家與傳統主板申報企業「面目迥異」的創新生物製藥公司,憑藉第五套上市標準的「準考證」,站在了科創板的賽道上。上交所9月16日晚披露,神州細胞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公司本次擬發行不超過6800萬股,擬募集資金19.82億元,投向產品臨床研究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 全年營收為零!研發救命藥的百奧泰
    有業績華麗的,有經營虧損的,有負債纍纍的,還有長期經營業績平淡乏味的。 但是,全年營收為0的上市公司,還是頭一次見。 所以看到百奧泰的招股書的時候,大跌眼鏡。
  • 微芯生物:「天真」科學家與遲到18年的「納斯達克」|科創板一周年
    ,科創板已經走過一周年。微芯生物何以能成為科創板「創新藥第一股」?在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之際,微芯生物的發展又如何?「我們的手腳一直是被束縛的,未登陸科創板之前,會控制研發投入。」魯先平告訴創業邦。魯先平回憶,早在201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重點研究設立戰略新興板,考慮與創業板錯位發展。當時,上海的戰略新興板淡化盈利要求,主要關注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到了2015年,上交所開始跟微芯生物溝通。
  • 透視柔宇科技IPO:是什麼讓徐小平如此「心痛」?
    柔宇科技、VIPKID和小紅書的共同點是什麼? 從表面上看,三家企業身處不同賽道,業務形態迥異,似乎難於產生聯繫。但在這三家先後成為市場熱點的公司背後,有一個相通之處——它們是投資人徐小平的三大遺憾。 在徐小平的投資生涯中,曾先後與這三家公司結緣,又因緣際會擦肩而過。
  • ...科創板不是簡單「板」的增加,還有硬科技、制度破冰和審核加速度
    去年10月30日,澤璟製藥通過審核,成為第一家使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成功過會的生物醫藥企業,澤璟生物自2016年持續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淨利潤為-4.62億元。但截至2019年末,公司正在開展11個主要創新藥物的29項在研項目。
  • 科創板為何這麼火?IPO數量最多、高價股扎堆、科研人員成富豪,螞蟻...
    去年10月16日,公司順利過會,12月11日登陸科創板。相比「審什麼」,「怎麼審」是更加直觀、社會可見度更高的改革內容,也是投資者相對更為熟悉和贊同的改革做法。由於投資者對「怎麼審」的了解程度較高,點讚頗多。可以簡單總結為「四大公開」,即審核標準公開、審核過程公開、審核動態和結果公開、否決具體理由公開。
  • 科創板企業透析|神州細胞:連虧三年,罕見選第五套上市標準
    科創板申報企業中又添一員製藥企業。9月16日,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神州細胞)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上交所官網顯示,神州細胞本次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作為保薦人,計劃融資19.82億元,募資規模在已經申報的21家醫藥製造業企業中位列第5。
  • 科興製藥登陸科創板
    來源:米內網精彩內容12月14日,科興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興製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當日開盤價44.00元,較發行價漲幅達97%。作為中國重組蛋白藥物行業的開創者和領軍企業,科興製藥擁有紮實的業績和良好的成長性作為支撐,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與追捧。
  • 重組蛋白龍頭科興製藥掛牌科創板 開盤大漲97%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14日,科興製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當日開盤上漲97.04%,報44元。作為中國重組蛋白藥物行業的開創者和領軍企業,科興製藥近年來業績持續增長,積極推進生物藥研發。內外市場「雙循環」出口20多個國家科興製藥近幾年營收保持高增長趨勢。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為6.16億元、8.91億元、11.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39%;近三年淨利潤分別為0.59億元、0.94億元、1.6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64%。
  • 陳果:案例解析高科技公司估值法——科創板系列二
    但對於一些業務模式特殊、業務擴張迅速但仍然虧損、處於轉型期或剛剛進行了併購、投資巨大導致巨額折舊影響利潤等特殊情況的高科技公司而言,傳統的估值方法已經不再適用,需要靈活應用合適的估值方法:  對於生物科技公司,管線估值是一種全球流行的估值方法。在研產品數量、產品研發進程是估值的關鍵因素。
  • 孚能科技、神州細胞過會科創板,招股書均稱業績受到疫情衝擊
    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的召開進度近日有了明顯提速。3月31日,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兩家企業的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通過上市委審議。至此,2020年內累計已有11家科創板申報企業順利過會。
  • IPO觀察 柔宇科技持續虧損衝刺科創板,中車時代電氣擬募資近80億
    巨一科技於12月28日披露招股書 擬登陸上交所科創板12月28日,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巨一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已獲受理,保薦機構為國元證券。瑞博生物是一家致力於開發小核酸藥物的創新型藥物研發企業,是中國小核酸技術和小核酸製藥的主要開拓者和領軍者。報告期內,瑞博生物仍處於產品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在研產品尚未形成營業收入,公司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以及對核心員工的股權激勵費用導致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不斷增長。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6868.50萬元。
  • 重組蛋白藥龍頭科興製藥14日掛牌科創板 99%收入來自生物藥
    來源:時刻頭條中國重組蛋白製藥龍頭科興製藥12月14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收入8.91億,淨利潤1.17億,來自促紅素、幹擾素等主力生物藥的收入、利潤佔比均在99%以上,是一家質地純正的生物藥公司。
  • 科興製藥今日登陸科創板 重組蛋白藥物領軍者聚焦生物藥藍海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趙彬彬12月14日,科興製藥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當日開盤股價即衝高至44.36元/股,較22.33元/股發行價上漲98.66%。深耕重組蛋白藥物20餘年後,科興製藥終於打開了資本市場大門。
  • 科興製藥:重組蛋白龍頭圓夢科創板
    來源:北京商報秉承「精益製藥 精益用藥 守護健康」的理念,科興製藥(688136)在行業深耕20餘年。依託重組人促紅素、重組人幹擾素α1b、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以及酪酸梭菌二聯活菌的核心產品,科興製藥奠定了行業的江湖地位。12月14日,科興製藥正式登陸科創板,圓夢A股。伴隨科創板的首發上市,科興製藥邁向新階段和新徵程。
  • 2億收入撬動144億資本 柔宇科技拿什麼衝刺科創板?
    近期,柔宇對外發布招股書,擬在科創板融資144億元,籌資額在科創板已上市企業中僅低於中芯國際。一直飽受爭議的柔宇,有何底氣?1三年半虧損32億柔宇主營業務為柔性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摺疊屏手機、柔性智能手寫本RoWrite、全柔性顯示屏、柔性電子解決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