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設立以來,越來越多「新三板」企業開始嘗試衝刺科創板,北京中數智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數智匯」)2017年5月在股轉系統公告終止掛牌,並於2020年11月18日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上會稿)》。
中數智匯主營業務為通過構建業內領先的數據採集平臺(DCP)、智能大數據平臺(EDP)和面向客戶的BIdata商業智能平臺,為客戶提供數據治理、信息查詢、風控反欺詐、風險預警、企業圖譜和商業智能的產品和服務,應用於業務準入、風險監控、運營管理、精準營銷等多元化領域。
公司主營業務近兩年充分受益國內相關行業政策紅利,一旦紅利消失,或許會對公司營收規模產生一定影響。
公司此次衝刺科創板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二條規定的上市標準中的「(一)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但結合中數智匯財務數據來看,中數智匯近幾年淨利潤質量不高。
「淨現比」較低
覽富財經網常用「淨現比」指標衡量企業盈利質量。淨現比反映企業創造自由現金流量的能力,比值越大,說明淨利潤中現金含量越高,現金流越充足,企業盈利質量越好。故此,充沛的現金流說明公司在產業鏈上下遊擁有較強話語權,盈利質量較高,抵禦外部風險能力較強。
反觀中數智匯財務數據,2017-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135.98萬元、3,123.60萬元、5,023.21萬元和2,796.51萬元;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460.91萬元、2,440.53萬元、3,660.30萬元和1,349.10萬元。對應淨現比分別為0.68、0.78、0.73、0.48,公司淨現比長期低於1且2018年至今呈逐漸下滑趨勢,並且整體規模較小。
營收規模小,應收帳款卻居高不下
由上文可知,中數智匯整體規模其實並不大,從公司營收層面也得到印證。中數智匯2017-2019年和2020年1-6月營業收入分別為6,992.53萬元、9,197.82萬元、13,202.38萬元和6,765.52萬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135.98萬元、3,123.60萬元、5,023.21萬元和2,796.51萬元。
雖然公司最近3年收入和淨利潤水平大幅增長,但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資產總額也僅為20,499.34萬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18,000.16萬元,資產負債率為12.19%。與國內外同行業企業相比,公司存在資產規模相對較小,抵禦錯綜複雜市場風險能力較弱的風險。
而且公司同期應收帳款金額分別為2,770.86萬元、4,333.79萬元、7,168.60萬元和4,271.16萬元,分別佔公司總資產的22.17%、28.86%、35.48%和20.84%。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公司應收帳款逾期金額分別為1,289.45萬元、2,323.78萬元、7,168.60萬元和2,732.82萬元,分別佔公司應收帳款餘額的43.57%、46.94%、50.73%和52.25%。2019年末逾期應收帳款佔應收帳款餘額的比重超過了一半。
4個報告期內,「元素徵信有限責任公司」均佔據中數智匯應收帳款帳面餘額第一位,帳面餘額分別為776.24萬元、1322.47萬元、2067.65萬元、1856.27萬元,佔應收帳款餘額比例分別為25.89%、26.71%、25.44%、35.49%,佔比不斷提升。
沒有發明專利
根據《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第四條,衝刺科創板的企業除符合市值、盈利能力要求外,還有研發能力要求。中數智匯認為公司屬於軟體企業,不適用「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5 項 的要求」。
但是較早登陸科創板的福昕軟體曾公開強調:「對核心技術的持續研發與不斷創新,是軟體企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科創型企業提升盈利能力的原動力。」
並且福昕軟體截至2020年8月20,共擁有國內外發明專利 37 項,擁有國內外軟體著作權 78 項。公司擁有的核心技術實力是公司未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對未來公司發展起重要支撐作用。
反觀中數智匯,截至2020年11月10擁有 19 項已登記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並有7 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當中。換言之,一項發明專利都沒有。
對比上市公司中,主營業務是向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和資產託管業務提供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的贏時勝(300377),共取得337項軟體產品著作權;匯金科技(300561)的主營業務是為金融行業客戶的運營管理、風險控制、網點轉型、渠道建設等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和服務,共取得22項發明專利、48項實用新型專利、33項軟體著作權。
中數智匯智慧財產權遠低於同業企業,或許和公司研發投入較低有關。根據公司財報,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2017-2019年逐年下降,分別為13.19%、10.21%、10.20%,分別為922.62萬元、938.98萬元、1347.26萬元,遠低於公司營收增速。
大股東涉及多項勞動爭議
據中數智匯招股說明書可知,公司第一大股東龍信數據持股55.20%為公司控股股東,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為 45.86%;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屈慶超,其個人是龍信數據控股股東,通過龍信數據間接控制中數智匯。
檢索龍信數據可知,2016年8月26日,龍信數據與時任人力資源總監韓某(試用期結束)產生的勞動爭議立案,並於當年12月26日確認龍信公司系違法解除勞動關係行為,但判決結果為龍信數據與韓某勞動關係2016年2月29日解除,無需繼續與韓某履行勞動合同;無需向韓某支付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間工資72365元;韓某返還龍信數據筆記本電腦一臺。此後韓某雖然上訴但是二審維持原判。
2017年9月18日,數海智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海智博」)起訴員工李某敗訴,支付被告李某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110565元;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工資107500元;為被告李某辦理保險關係轉移手續。
經查,數海智博為龍信數據前身「龍信百年數據管理科技有限公司」內部某部門獨立出成立「龍信思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被告李某被派出至該子公司任當時的總經理。本糾紛在2018年3月21日宣判。
但據企查查數據,龍信思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5月31日就已經退出數海智博股東名錄。關於中數智匯後續IPO進程,覽富財經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