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謝欣1
在第二次嘗試衝刺A股未果後的第4個月,國內知名的基因測序科研服務提供商諾禾致源再次申報IPO,只不過這一次上市地點從創業板換成了上交所科創板。
上交所科創板信息披露系統顯示,諾禾致源已在6月4日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並獲受理,計劃募資5.04億元,分別用於基因測序服務平臺擴產升級項目、基因檢測試劑開發項目、信息化和數據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諾禾致源是國內通量最大的基因測序科研服務提供商之一,其創始人李瑞強出自華大基因。目前該公司主要依託高通量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分析技術建立的基因測序平臺,結合多組學研究技術手段,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醫學及臨床應用研究提供多層次的科研技術服務及解決方案;同時,基於在基因測序及其應用領域的技術積累,自主開發創新的基因檢測醫療器械。其第三類醫療器械「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半導體測序法)」於2018年通過國家藥監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評通道審批上市,成為國內首批獲準上市的基於高通量測序的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盒之一。
簡單來說,諾禾致源的主要業務是面向B端客戶提供基因測序基礎研究方面的服務,而其也表示希望藉助獲批的腫瘤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從而切入C端的腫瘤基因檢測、遺傳病基因檢測、心血管用藥檢測等C端市場。
財務數據顯示,最近三年,諾禾致源主營業務收入依次為7.39億元、10.53億元和15.3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5620.52萬元、8449.98萬元和1.0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諾禾致源第三次計劃IPO,2016年諾禾致源在完成B輪融資後曾接受券商IPO輔導,但最終並未交表。2018年底,諾禾致源更換輔導機構後向證監會報送了招股書的申請稿,但一年後,就在即將上會的前一夜,證監會宣布鑑於諾禾致源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取消其第二天的審核會議。
今年2月28日,諾禾致源的創業板IPO最終狀態變更為終止審查。3個多月後,諾禾致源轉戰衝擊科創板。
兩度嘗試IPO未果,上會前夜被取消審核,雖然證監會並未披露「相關事項」是什麼,不過此前輿論普遍認為,這可能與諾禾致源此前存在的歷史股權遺留問題、毛利率下滑等問題有關。
2016年,兩位自然人股東世彬、莫淑珍分別從諾禾致源創始人李瑞強手中以不足2.5元/股獲得公司部分股權,這一轉讓價相比公司同期估值大大縮水了幾十倍。證監會此前也曾對此提出質疑,對此,諾禾致源曾回復稱,由於「基因測序服務行業整體估值波動較大」,該筆股權「定價不應視為股權轉讓收入明顯偏低」。公司另表示兩人入股定價是綜合考慮了兩人「對李瑞強個人事業發展曾給予幫助、與李瑞強個人關係較為緊密等因素」。
不過,在本次交表前,諾禾致源也突擊解決了上述股權爭議。
IPO申報稿顯示,樊世彬和莫淑珍在今年4月將各自持有的諾禾致源股份轉讓給了成長拾貳號,今年5月,諾禾致源又引入了紅杉安辰、招商招銀、中集資本、服貿基金、海河百川、建創中民等多位新股東,B輪投資方國投創新則退出了股東之列。
股東方面另一值得留意的地方在於,作為李瑞強曾經的創業夥伴,曾擔任諾禾致源總裁的蔣智在IPO前持股諾禾致源4.37%,不過蔣智已在之前離開諾禾致源,轉而擔任同業對手金匙基因CEO。
除了股權問題之外,諾禾致源業務上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在毛利率方面,近三年內諾禾致源的毛利率分別為42.81%、42.89%和39.15%,2019年有所下降,招股書中稱主要系毛利率相對較低的自建庫業務及其他業務規模有所擴大所致。
具體業務來看:三項主營業務中,生命科學基礎科研服務的毛利率從2016年的58.14%下滑至2019年的50.04%,建庫測序平臺的毛利率也從2016年的37.53%下滑至2019年的24.53%。此外,2018年與2019年裡,諾禾致源單GB測序平均價格也較上年度分別下降13.11%和19.44%。
此外,諾禾致源在報告期內的研發費支出分別為5036.05萬元、7941.51萬元和1.26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 6.81%、7.54%和8.19%,研發投入水平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值。
研發費用支出佔比較少的另一面是,諾禾致源在上遊供應上嚴重依賴兩大外資巨頭Illumina和賽默飛世爾,報告期各期,諾禾致源從Illumina採購試劑和儀器的金額分別佔當期採購總額的比例為23.17%、64.17%和 62.84%;從賽默飛世爾採購試劑和儀器的金額佔比分別為2.89%、5.83%和 5.82%。外部環境變動也成為未來諾禾致源發展的一大不確定因素。
但從行業角度看,除了諾禾致源外,泛生子、燃石醫學紛紛計劃赴美上市,華大智造與世和基因也在近期完成新一輪融資,國內基因檢測企業有望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迎來一輪資本市場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