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億估值的螞蟻IPO獲批,是科創板的「小確幸」嗎?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繼港交所聆訊後,螞蟻集團A+H兩地上市中的科創板IPO已由證監會批准同意,「打新」時間已確定為10月29日。有消息稱,螞蟻集團最新估值達到28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已非常接近兩萬億,與貴州茅臺大體相當。這個數聽上去很大,那為什麼說螞蟻上市是A股科創板的「小確幸」?

微軟之於納斯達克

小確幸這個詞據說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部作品集,經林少華翻譯後進入漢語體系,解釋為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和滿足感。中國股市過去30年裡的確沒有出現過類似螞蟻集團規模的科技公司。從財報表現與業務成長性看,螞蟻屬於成長穩定性較強的科技創新標杆,新創立的科創板能夠容納螞蟻,可以起到一定的「穩定器」作用。如果監管要借大公司來試探資金池承壓能力,擴大規模,一上來也會先挑業績發展確定性最強的公司去試。此為「確」。

那何為「小」?外界喜歡拿上海科創板對標美國納斯達克,後者於1970年代初創建,早期都是一些中小創業公司在此掛牌,直到1986年微軟在納斯達克上市,才迎來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大公司。此後迎來的是蘋果、谷歌、亞馬遜、思科、甲骨文、戴爾等。從公司成立起算,微軟達到1000億美元市值用了22年,通用電氣用了103年,而谷歌僅用了7年。

後來經歷過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與2008年全球金融動蕩後,這些頭部公司中的大多數屹立不倒,納斯達克的股票交易量超過道瓊,成就了今天美國科技股的繁榮。與現在動輒萬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相比,微軟在1986年時確實是小的;而螞蟻來科創板,如果這個標杆效應能觸發類似於中概股紛紛回港股的反應,將會一邊促進管理制度的完善,一邊吸引更多超級獨角獸落戶,說「小」,是相對於科創板未來發展可能撬動的資金盤子來看。

幸嗎?如果從(1)人民幣潛在「蓄水池」效應,(2)盤活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方式,緩解傳統銀行機構貸款難,(3)鼓勵通過科技創新扭轉產業結構等宏觀角度看,確實有積極作用。

如果從居民角度看,過去關於中美兩國家庭資產配置結構的對比研究一直是個熱門話題。大致的對比效果是,中國居民把更多錢放在了房子和房貸上,大概在七成資產左右,金融資產佔比很小;而美國人的金融資產與不動產比例不相上下,這兩項佔了家庭資產的大部分,配置比較均衡,起到了分散風險的作用。當然,這裡面有太多大環境與文化的差異性,不可能不顧這些前提條件鼓勵人們把閒錢都扔進股市裡。但一個健康的股市環境可以豐富理財者的渠道選擇。市場健康才有信任,有信任才能持續健康。

180年前的美國鐵路股

約翰·戈登的《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1653-2011)》是經濟學領域的一本知名著作,書中有幾個篇章回憶了19世紀鐵路大發展對華爾街的影響:1835年時,紐約證券交易所只有3隻鐵路股票;到了1840年,這一數字漲到10隻;10年後有38隻;而到1850年南北戰爭時,整個股票與債券市場的1/3被鐵路證券佔據。在那個馬車出行的年代,鐵路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鐵路建造這種耗資巨大的項目,很難單純依靠銀行貸款而不求助於股市(當時美國一個中產的年收入只有1000美元,而鐵路的造價高達每英裡36000美元)。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開始互相促進。

對比看,這些鐵路股就好比當時的「科技股」,與現在的科技股一樣,也是代表未來生產力方向的。華爾街曾出現過多次「科技救市」的時期,鐵路股興起之前,美國剛剛經歷了1837年的牛市終結與大崩潰;而在1970年代拯救低迷股市的是納斯達克,它是從紐交所交易大廳之外的路邊交易市場發展起來的。

這兩次「救市」都有兩個共性衍生品:一是帶動了新技術在股票交易領域的運用,鐵路股時期是股票自動報價機的發明,以及大西洋海底電纜貫通,讓電報運用到股票交易中;納斯達克時期是將計算機帶進股票交易。對這些新技術的運用,都是資本市場先於工業與生活場景,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南北戰爭時期的華爾街

第二個是帶動了股市監管制度的修復完善。鐵路股時期的華爾街是一個投機者肆無忌憚的環境,監管制度、甚至法律法規都不健全,人性交織著亂象,欺詐、賄賂與操縱股市大行其道,著名的伊利鐵路股票大戰是這一時期最鮮明的案例。那之後,華爾街各方的反思與改革條款成為今天美國《證券法》的基礎。而納斯達克時期,新規使科技創業公司的入市門檻大大降低,改變了美國股市的結構,直到現在,市值排行榜前十名基本都被科技公司牢牢佔據。

港股市值前十

可見,不管處於哪個年代,代表未來生產力方向的股票對一個資本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影響有正面,當然也會有負面。港交所把同股同權的口子放寬後,迎來阿里巴巴、京東的回歸,以及美團的上市,加上之前就在港股的騰訊,以及馬上啟動IPO的螞蟻,加在一起就佔了港股市值前十中的半數,其餘的全部是銀行與金融股。港交所的這次改革及其後續效果將進一步強化它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地位,是眼見的實惠。

A股未來也有機會持續拿到這些實惠,需要同企業一起創新。螞蟻集團這次招股的角色既是一個標杆,又是一塊試金石,來驗證制度開放創新的成色。未來科創板成長性理應強於主板,當一家標杆企業承諾並能真正落實將其IPO所籌資金的40%用於科技創新與研發時,我們的市場就不能只有白酒和銀行。

相關焦點

  • 螞蟻IPO估值之謎:2000億美金從何而來
    如果將2004年支付寶創立作為螞蟻集團的起點,這家公司已經16歲,不過比騰訊年輕6歲、比阿里年輕5歲,比美團年長7歲、比拼多多年長11歲。作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之一,這些年螞蟻上市傳聞不斷,而這一次終於官宣: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上市。
  • 螞蟻做出調整,計劃轉出旗下小貸公司!
    螞蟻「惹禍」2015年,支付寶上線花唄、借唄業務,這兩項業務與銀行的信用卡性質差不多,具有透支「信用」的特性,而又辦理非常便利,深受用戶的喜愛。支付寶也憑藉這兩項業務,讓其坐穩第三方行動支付老大的寶座。經過幾年的發展,螞蟻集團估值兩萬億,並於去年8月正式遞交上市計劃書,尋求在上、港兩地科創板同時上市。
  • 科創板為何這麼火?IPO數量最多、高價股扎堆、科研人員成富豪,螞蟻...
    據悉,京東數科正在籌備科創板上市,估值近2000億元;吉利已公告上市科創板;螞蟻集團也宣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發行上市計劃,其IPO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IPO後將成為科創板市值第一股。高效的註冊制:開市首年IPO140家,佔A股總數的46%;創A股紀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科創板最大的制度創新是註冊制。
  • 洪偌馨談螞蟻IPO估值狂飆:誰搭上了這趟順風車?
    根據科創板的申購價格,螞蟻發行價為68.8元/股,對應的靜態市盈率為96.48倍。以發行價計算,螞蟻2.1萬億的估值一舉超越了宇宙行——工商銀行,比肩貴州茅臺,妥妥的新晉股王。近516萬戶的有效申購戶數,創下科創板新高﹔有效申購股數對應的申購金額高達19.05萬億元,刷新A股最高記錄。
  •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 估值為何高達萬億 誰是大BOSS?
    就在7月上旬剛剛澄清「螞蟻金服計劃最早於今年在香港上市,目標估值為2000億美元」的消息不實後,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將啟動在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 螞蟻目標估值三連跳,其支撐與壓力在哪裡?-虎嗅網
    虎嗅註: 8月25日下午,螞蟻集團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並同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A1招股申請文件(A1 Application Proof),邁出A+H上市關鍵一步。招股文件顯示,螞蟻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1206億元,淨利潤為180.7億元,與此前外媒披露的數據基本一致。
  • 「遠見」「萬億IPO」背後 螞蟻上市的壓力與挑戰
    本期話題:螞蟻集團官宣IPO,目標估值2000億美元。從創業的「螞蟻」,到產業的「巨頭」;這家數字科技公司是如何成長和進化的?螞蟻為何此時選擇A+H股同時上市?本次巨額募資,給科創板帶來哪些影響?從科技金融,到數字科技服務,螞蟻兩次轉型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網際網路產業「破圈」火併愈發嚴重,不斷拓展外延的螞蟻,未來又將迎接哪些壓力和挑戰?
  • 8點1氪|螞蟻集團計劃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上市;LV將推出AirPods專用...
    來源:36氪大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發行上市36氪獲悉,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A股科創板和港交所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對此,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我們很高興螞蟻集團今天宣布了將在香港和上海進行首次公開招股的計劃。螞蟻集團選擇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新股集資市場的地位。我們將繼續敞開懷抱,歡迎全球創新和領先的公司來香港上市。」據悉,螞蟻集團尋求IPO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
  • 如何重估螞蟻?
    螞蟻給出的答案是,十天。11月3日晚間,上交所宣布暫緩螞蟻集團在科創板上市。隨即不久,螞蟻集團官方聲明,同時將暫緩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此時距離螞蟻集團原定上市時間僅剩不到三天。對此,上交所給出的解釋是,螞蟻集團所處「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可能導致其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 歷史最大IPO 螞蟻集團是螞蟻還是大象?
    終於,螞蟻集團發行價格確定為68.8元,媒體紛紛報導,歷史最大IPO出爐,超過此前沙特阿美。一時間,股吧微博炸開鍋,螞蟻從科技成長的乖巧形象,一下子變成了人人生畏的大象,好像要碾壓一切。但是,這個IPO,真的這麼恐怖嗎?
  • 「小確喪」是什麼意思? 和「小確幸」一詞對應而出
    「小確喪」是什麼意思? 和「小確幸」一詞對應而出時間:2019-04-22 15:14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確喪是什麼意思?和小確幸一詞對應而出 葛優躺的出現使得喪文化開始逐漸的流行起來,同時也逐漸衍生出一個新的網絡詞彙叫做小確喪,關於小確喪是什麼意思,小確喪的出處在哪,一起來看看吧: 小確喪是什麼意思 該詞的意思為微小而確實的頹喪,是稍縱即逝的   原標題:「小確喪」是什麼意思?
  • 零營收,數億虧損,澤璟生物入場科創板的背後
    與巨額虧損相悖,澤璟生物在科創板申請上市時估值已突破90億元。此番衝擊科創板,澤璟生物選擇的是第五套上市標準,預計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募集資金為23.84億元。如若最終註冊成功,澤璟生物將成為科創板,也是整個A股首家尚未盈利的上市企業。
  • 「巨無霸」螞蟻集團上市引爆漲停潮!2000億美元估值憑什麼?誰將...
    「編者按:昨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A+H上市計劃,今日螞蟻金服概念股上演漲停潮,截至收盤,湘郵科技、君正集團、合肥城建等超10股漲停。港股阿里巴巴收漲超7%。」7月20日,螞蟻集團(下稱「螞蟻」)宣布: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發行上市。螞蟻起步於2004年成立的支付寶。
  • 電視劇我的小確幸播出時間定檔,邢菲唐曉天主演,甜蜜上線
    今天來聊一聊即將上線播出的電視劇《我的小確幸》,目前這部電視劇已經正式官宣了播出時間,一部小甜劇即將來襲。《我的小確幸》這部電視劇改編自東奔西顧小說《你是我的小確幸》,小說在網絡上人氣就很高,和《小美好》、《小時光》也算是同系列作品了。
  • 螞蟻集團何時上市?估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我們欣喜地看到,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的舉措,為新經濟公司能更好地獲得資本市場支持包括國際資本支持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參與其中。」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說。  螞蟻集團稱,上市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 陳果:案例解析高科技公司估值法——科創板系列二
    ■風險提示:1、科創板推出進度不及預期;2、高科技公司研發和經營風險;3、估值模型不適用風險。  正文  寫在前面的話:隨著科創板漸行漸近,人們越來越期待即將登陸科創板的首批高科技公司。  1、傳統估值方法失效,高科技公司估值需要新武器  1.1、傳統估值方法面臨失效風險  根據目前證監會和上交所對科創板的要求和定位,我們預計高科技公司將成為科創板的公司的主流類型,這意味著傳統的市盈率(PE)估值方法將在科創板公司的估值中面臨巨大的挑戰,IPO
  • 做投資20年,一年IPO七次,押中科創板「首家過會」企業,德同資本...
    作為一家成立13年的老牌基金,德同資本的成績令人矚目:不僅創下過一年7次IPO的輝煌戰績,今年還第一個嘗到了科創板的果實——押中了科創板首批過會企業微芯生物。那麼在您看來,您認為什麼樣的企業是您眼中最適合登陸科創板的「優秀企業」?邵俊:顧名思義,我認為真正的科創企業更適合。因為如果傳統的資本市場還是看靜態的財務指標,他反而更偏好於傳統行業,因為以前的制度需要你找所謂的類比公司,如果你找不到類比公司,發行的時候,尤其是審批的時候會遇到麻煩。
  • 國金證券:以納斯達克為鑑,前瞻科創板之醫藥布局
    通過對科創板、納斯達克、港股創新板3大市場的上市發行規則對比,構建了國金獨創的5項定性創新篩選法+生物藥創新3項定量估值+1項最關鍵要素之敏感性測試法。( 3估值參數為:風險調整的淨現值rNPV、DCF結合ROV概率調整以及同類研發階段的可比估值)基本結論報告背景:全球增長趨緩,唯有創新驅動社會生產力,資本市場助力創新。
  • 首批科創50ETF獲批!有種金屬,特斯拉大呼:「買它!」
    其實這也沒什麼秘訣,關鍵在於順應了資金阻力最小的方向。另外,上周五文章原配大戰小三!拖累創業板,風電板塊被吹上了風口分析的風電,今天也漲得不錯。對於股市最直接的利好,牛腩認為應當屬於首批科創50ETF獲批。A股投資者目前仍然是以小資金散戶為主,許多小散因為科創板20萬的資金門檻急得直跺腳。現在科創50ETF來了,1000元起投,科創板的門檻降低了,自然不愁沒有增量資金。
  • 螞蟻集團上市時間是什麼時候?螞蟻集團IPO進展
    文件顯示,螞蟻集團正在接受輔導機構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科創板上市輔導。備案文件還披露了螞蟻集團持股5%以上的股東,分別為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和杭州阿里巴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君瀚、君澳持股超50%  螞蟻上市的腳步越來越近,其背後的股東也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