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何時上市?估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2020-11-27 綜投網

  歷史總是充滿了的巧合。

  2003年,阿里巴巴創辦了淘寶,並在非典期間獲得爆發式增長。

  2020年7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蔓延之際,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

  根據阿里巴巴年報,阿里巴巴持股螞蟻集團33%的股權。目前馬雲持股螞蟻集團8.8%,依然對螞蟻集團擁有50%以上的表決權。

  7月8日,曾有媒體報導稱螞蟻集團今年內將在香港完成IPO,目標估值2000億美元(約合1.4萬億人民幣)。螞蟻集團計劃在此次IPO中出售5%-10%的股份,這意味著募資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200億美元(約為人民幣700億元-1400億元),這將成為今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IPO之一。

  「我們欣喜地看到,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的舉措,為新經濟公司能更好地獲得資本市場支持包括國際資本支持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參與其中。」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說。

  螞蟻集團稱,上市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同時,該媒體也披露了螞蟻去年的業績,2019年螞蟻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00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170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螞蟻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稅前利潤分別為42.54億元、29.06億元、131.90億元、虧損19億元。螞蟻為阿里巴巴子公司,後者持有其33%的股份,在2018年最後一輪融資中,螞蟻估值達1500億美元。

  憑什麼估值1.4萬億?

  螞蟻集團通過支付、數字金融和科技這三大業務板塊,走通了從客戶引流到商業變現的盈利模式。

  依託於支付寶這一國民支付APP,和阿里生態的豐富場景,螞蟻集團輕鬆實現業務引流與數據沉澱。

  數字金融和科技則是「變現」的關鍵兩環,以前螞蟻集團自己做,走的是重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之路,將幾乎所有金融牌照納入懷中,同時資本佔用與風險敞口都在體系內不斷放大。

  但在監管趨嚴和嚴控槓桿之後,螞蟻從2017年開始走向開放平臺之路,將客戶與場景輸出給合作金融機構,同時藉此實現不承擔風險敞口,不佔用資本的輕資產增長之路。

  三輪融資後,螞蟻估值已在萬億量級。

  2015年、2016年、2018年,螞蟻分別完成A輪(約18.5億美元)、B輪(約45億美元)和C輪(約140億美元)融資。根據媒體報導,螞蟻在2018年6月完成C輪融資後的估值水平約為15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萬億。

  一位曾在A輪融資接到過螞蟻投資邀請的國有金融控股集團高層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回憶,公司當初覺得看不懂沒有投,後來後悔到還為此專門成立一個投互金等新經濟板塊的基金,「當初愛理不理,現在高攀不起。國內的投資機構多數還是覺得這個價格(1500億美元)偏貴。」

  螞蟻估值主要有三種估算方式:

  第一,市盈率法(P/E倍數法),巴克萊預測螞蟻2019年盈利將達到55.3億美元,乘以相對保守的28倍市盈率,估值結果為1550億美金。安信預測2019年螞蟻淨利潤54.8億美元,乘以30倍市盈率得出螞蟻估值約為1645億美元。30倍則是參照騰訊2019年的市盈率倍數。

  第二,平均用戶市值法,比如有券商將PayPal和騰訊每用戶市值分別平均值乘以70%得到螞蟻每用戶市值約307美元,乘以用戶數5.2億,得出螞蟻估值為1597億美元。

  從交叉營銷的效果看:截至2019年9月末,支付寶國內用戶達到9億人。而在支付、理財、融資、保險、信貸五大類金融服務中,使用3種及以上服務類別的用戶已經達到80%,使用全部5種服務類別的用戶達到40%。

  第三,分板塊疊加法。比如有券商將螞蟻主要業務進行拆分,再將各板塊估值疊加。這些簡單的類比和疊加並不科學,比如說螞蟻定位是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否簡單地與處於成熟期的騰訊類比?此外,板塊間協同效應並不是簡單加總,可能有「乘法」化學反應。

相關焦點

  •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 估值為何高達萬億 誰是大BOSS?
    就在7月上旬剛剛澄清「螞蟻金服計劃最早於今年在香港上市,目標估值為2000億美元」的消息不實後,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將啟動在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 螞蟻集團估值多少?螞蟻集團重新估值預測
    從一路「開掛」短時間內完成發行,到上市前夕被緊急叫停,這隻原本即將A+H兩地上市、完成全球最大規模IPO的巨型螞蟻,如今可能真的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據悉,螞蟻集團3日當晚內部緊急會議上,保守估計螞蟻集團重新上市至少推遲半年。遊戲規則變了,打分體系變了。在之前,大家看起來更願意相信螞蟻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如今,政策和現實都已經明白無誤的要求,將它作為一個金融企業來納入監管。此前的螞蟻集團估值達2.1萬億人民幣,那此次暫緩上市之後,如何評估螞蟻集團未來價值?  北京時間11月3日晚間,上交所和港交所接連宣布暫緩螞蟻集團IPO。
  • 「巨無霸」螞蟻集團上市引爆漲停潮!2000億美元估值憑什麼?誰將...
    「編者按:昨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A+H上市計劃,今日螞蟻金服概念股上演漲停潮,截至收盤,湘郵科技、君正集團、合肥城建等超10股漲停。港股阿里巴巴收漲超7%。」7月20日,螞蟻集團(下稱「螞蟻」)宣布: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發行上市。螞蟻起步於2004年成立的支付寶。
  • 螞蟻集團估值多少人民幣?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對估值的影響
    螞蟻集團上市進程一波三折、未完待續  螞蟻集團暫停上市之前的11月2日,中國四大監管機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約談該集團高管,具體包括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和總裁胡曉明等人。
  • 螞蟻集團啟動上市 概念股橫空出世
    從支付寶到金融再到科技,螞蟻集團幾乎踩中近些年來幾大風口,智慧型手機、行動支付、金融服務、全球輸出等,尤其是金融與科技的結合,製造了這隻萬億級的超級獨角獸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螞蟻集團在2014年10月成立,到目前為止,一共經歷了至少9輪融資,最新市場估值已經突破2000億美元,市場人士預計一旦上市之後,螞蟻集團的市值有望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
  • 從螞蟻金服到螞蟻集團:更名上市的隱秘深意|稜鏡
    就在啟動上市前一個月,螞蟻換掉已沿用6年之久的「螞蟻金服」簡稱,並將工商註冊名變更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去掉了原註冊名中的「浙江」,以「科技」替代「小微金融服務」。從螞蟻金服到螞蟻集團,這意味著什麼?消費貸曾是利潤奶牛螞蟻此前未披露過財務數據,但基於其與阿里巴巴2014年的一項交易安排,外界得以一窺其經營情況。
  • 螞蟻或拆分上市!螞蟻為什麼要執著於上市?
    如果說不是馬雲之前的「高談闊論」,或許現在螞蟻集團的股東、員工們都在「舉杯相慶了」!但沒有那麼多如果,螞蟻集團固然很有優秀,但螞蟻還是因為存在一些不可控的風險,在11月份被叫停了上市。螞蟻的實力有多強?
  • 螞蟻集團的抓手在哪裡?
    毫無疑問,螞蟻集團2020年的利潤表現令人鼓舞,其上市後如何拿出更好的業績回饋投資人,如何講好新科技的故事,這將是螞蟻集團上市後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投資人最關心的。我們下面將從各個業務板塊入手,分析螞蟻集團的萬億估值是如何構成的。
  • 資深學者:暫緩螞蟻集團上市合理合法
    11月3日,上交所暫緩了螞蟻集團在科創板的上市,同時螞蟻集團H股上市也暫緩。有些投資者存在疑問,螞蟻集團已經進行了信息披露,按相關程序走到現在,為什麼還要暫緩呢?實際上,及時暫緩螞蟻集團上市,正是出於對投資者利益的真正保護,也是依法做出的決定,有利於相關監管部門對同類業務實施統一監管,也有利於維護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 螞蟻集團——金融「巨獸」還是「巨瘦」
    最早傳出螞蟻即將上市是在7月20日,隨後這隻螞蟻像是乘上了火箭,上交所於8月25日受理了螞蟻集團首發申請,8月30日進入聞訊階段,並於9月18日即審議通過,整個過程螞蟻集團僅用了30天的時間,本以為這隻螞蟻巨獸會一帆風順的完成上市,然而轉折來的也是十分的迅速,首先是10月13日據相關媒體報導稱監管部門正在調查螞蟻集團上市的潛在利益衝突,而這一潛在利益衝突直指支付寶平臺獨家銷售的五隻參與螞蟻集團配售的創新未來基金
  • 螞蟻集團啟動上市計劃,概念股開盤大漲!
    螞蟻集團啟動上市計劃,相關概念股今日開盤大漲。7月21日上午,據e公司報導,京能置業、新開普、宇信科技、潤和軟體等多股漲停,恒生電子漲超9%,中國人壽大漲8%。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上交所科創板和港交所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
  • 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最大輸家不是馬雲,而是痛失2000億的她
    11月,一場由螞蟻集團主導的財富盛宴本來要上演,沒想到最後卻突然被叫停,很多人的購房夢就此落空。螞蟻集團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IPO,估值高達2.1萬億元。按照這個估值,只要持股很小的比例,就能成為億萬富翁。因此,根據媒體的推算,一旦成功上市,將誕生50多位億萬富豪,這裡面主要都是阿里的高管和員工。當然,分享這場財富盛宴的人還很多,我們可以透過螞蟻集團的股權結構來分析。
  • 新聞一號:螞蟻集團科創板順利過會 估值2250億美元
    9月18日,上交所發布公告,同意螞蟻集團上市申請。此前上交所對螞蟻進行了多輪問詢,涉及股權結構、公司治理、市場競爭等,螞蟻先後給出了197頁和32頁的回覆。據媒體報導,螞蟻估值2250億美元,計劃在A+H同步上市,可能是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IPO。
  • 螞蟻目標估值三連跳,其支撐與壓力在哪裡?-虎嗅網
    虎嗅註: 8月25日下午,螞蟻集團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並同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A1招股申請文件(A1 Application Proof),邁出A+H上市關鍵一步。招股文件顯示,螞蟻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1206億元,淨利潤為180.7億元,與此前外媒披露的數據基本一致。
  • 「巨型螞蟻」強勢來襲,騰訊為何還能笑出來?
    在市場將更多目光投向螞蟻集團時,其輻射效應也愈發明顯。隨著螞蟻集團估值的水漲船高,另一金融科技巨擘騰訊控股似乎也迎來了資本的看好。市場大部分觀點認為,騰訊金融科技與螞蟻集團業務類型接近,目前螞蟻集團估值較之前大幅提升,或引發外界對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的價值重估。中信證券稱,從估值上來看,騰訊金融業務應該與螞蟻集團處於同一水平。事實上,對於市場的觀點並不難理解,畢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本身已經佔據了國內行動支付領域的主要市場。那麼,隨著螞蟻集團A+H股同步上市在即,騰訊金融科技又該如何接招?
  • 螞蟻上市,「批發」億萬富豪
    一旦螞蟻成功上市,這筆「股權激勵」價值有望達到千萬元。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在當時就造就了1萬多名千萬富翁。 和張亮抱有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有人甚至願意降薪30%左右到螞蟻集團就職,希望能搶到一張上市前的船票。
  • 螞蟻IPO估值之謎:2000億美金從何而來
    如果將2004年支付寶創立作為螞蟻集團的起點,這家公司已經16歲,不過比騰訊年輕6歲、比阿里年輕5歲,比美團年長7歲、比拼多多年長11歲。作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之一,這些年螞蟻上市傳聞不斷,而這一次終於官宣: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上市。
  • 如何重估螞蟻?
    隨即不久,螞蟻集團官方聲明,同時將暫緩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此時距離螞蟻集團原定上市時間僅剩不到三天。對此,上交所給出的解釋是,螞蟻集團所處「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可能導致其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 萬字解讀螞蟻集團上市:一個時代的頂點
    螞蟻的貸款日息萬四,怎麼理解這個水平?基本銀行的貸款在6-7%,股份制銀行的信用貸款(不需要抵押,有穩定的收入,工資卡放在某個銀行)可以拿到10-50萬不等的貸款額度,基本上利率在3-5%的水平。螞蟻的平均收入是15%。也就是正常的有收入的居民不會在螞蟻貸款。
  • 專家稱螞蟻集團盈利能力和市場估值將遭重大影響
    業內專家認為,近期發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網絡小貸辦法》)等監管規定,將對螞蟻集團產生重大影響。螞蟻集團面臨的外部監管環境已發生根本變化,並對其盈利能力和市場估值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