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註: 8月25日下午,螞蟻集團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並同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A1招股申請文件(A1 Application Proof),邁出A+H上市關鍵一步。
招股文件顯示,螞蟻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1206億元,淨利潤為180.7億元,與此前外媒披露的數據基本一致。從幾個年度的表現來看,螞蟻集團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3.96億元、857.22億元、1206.18億元和725.28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69.5億元、6.67億元、169.57億元和212.34億元,增速較為明顯。
此次上市,螞蟻集團擬在A股和H股發行的新股數量合計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10%,發行後總股本不低於300.3897億股(綠鞋前),意味著將發行不低於30億股新股。
估值方面,此前市場熱議螞蟻上市後將衝擊2000億美金估值。螞蟻對這個估值似乎不滿意,最新消息是螞蟻的目標估值將達到2250億美元。如果這樣,定位於科技公司的螞蟻集團,估值已經妥妥地超越了建行、農行、平安等金融巨頭,將與宇宙行工行在估值上一決雌雄。
但這樣的估值顯然壓力不小。就在最近,最高法將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向下調整為15.4%,這將顯著壓縮螞蟻消費金融業務的利潤空間,而消費金融又是螞蟻最大的利潤來源。雖然螞蟻已經在申請消費金融牌照,來規避政策風險,但在估值上,螞蟻還是會面臨壓力。雖然螞蟻最近在強調科技定位,但其科技輸出最終還是要通過聯合貸款的形式,靠消費金融來盈利。螞蟻的財富管理與保險等板塊也還需要成長。
除此之外,有哪些因素支撐螞蟻的估值,又有哪些因素對螞蟻來說是必須越過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