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螞蟻集團盈利能力和市場估值將遭重大影響

2020-11-22 北方網

業內專家認為,近期發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網絡小貸辦法》)等監管規定,將對螞蟻集團產生重大影響。螞蟻集團面臨的外部監管環境已發生根本變化,並對其盈利能力和市場估值產生重大影響。投資者應根據新情況以及未來螞蟻集團業務調整情況更加客觀、理性地判斷螞蟻集團業務架構、盈利能力和市場估值。

螞蟻集團盈利能力將受到明顯影響

富國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袁宜11月5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螞蟻集團面臨的外部監管環境已發生重大變化,這可能會對螞蟻的業務架構、營收結構、盈利能力和市場估值等方面產生明顯的影響。

資深學者張子長認為,《網絡小貸辦法》對網絡小貸公司的單筆聯合貸款、出資比例、註冊資本、跨省經營都有嚴格要求,類似螞蟻集團的網絡小貸公司以較少資本金撬動高額貸款規模的高槓桿做法將不會再出現。

根據《網絡小貸辦法》,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公司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業內人士介紹,近幾年,網際網路巨頭的流量與金融機構的資金相結合,讓聯合貸款模式迅速發展壯大,部分小貸公司出資比例低至1%至2%。辦法落地,將對此類公司的資本消耗量產生更大要求,使其槓桿率和擴張速度降低。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這會壓降聯合貸款規模,並迫使銀行等機構降低對聯合貸款的依賴,強化自主獲客能力,將對整個行業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螞蟻集團此次受影響較大的是其聯合貸業務。按徵求意見稿的要求,此項業務,螞蟻的出資比例需要顯著增加,這會顯著降低其使用槓桿的比例,進而可能減緩擴張的速度。但是,螞蟻也可以調整其業務結構,降低聯合貸的比例,增加助貸等非資本消耗型業務的比例。因此,最終的影響還要看螞蟻針對最新的監管要求,自身業務向哪個方向做出調整而定。」袁宜表示。

星石投資執行長楊玲指出,《網絡小貸辦法》整體導向是壓縮槓桿,控制風險,打破了網絡小貸行業以較低資本撬動上萬億貸款的業務模式。同時意味著這個行業將從輕資本轉換為重資本,所以估值邏輯也會面臨重塑。這是屬於發行註冊條件的改變。辦法對螞蟻小貸的影響比較大的一條就是聯合貸款中小貸公司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的要求,經營槓桿的大幅降低,不僅意味著螞蟻需要補充近千億的資本金,其盈利能力也會受到大幅衝擊。

強化同類業務統一監管標準

袁宜指出,《網絡小貸辦法》有利於相關監管部門對同類業務適用統一的監管標準。他說,此前,銀行屬於銀保監會監管,小貸公司歸屬地方金融辦監管,此次政策調整,將明顯消除監管的「灰色地帶」,減少監管套利的狀況。

資深學者時雨表示,穿透來看,螞蟻集團基本的業務模式仍然是支付、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貨幣市場基金、代銷金融產品、保險業務等。只不過是支付寶這一非銀行支付機構偏離支付主業,擴張成為了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使螞蟻集團實質上跨界開展非金融、金融、類金融和金融基礎設施等多種業務,成為了全世界混業程度最高的機構。

資深學者張子長指出,如果允許螞蟻集團按照科技公司身份在科創板以高估值融資,後續再讓螞蟻集團按照金融業務接受統一監管,監管的一致性邏輯將遭受破壞。對同類金融業務實施統一監管是防範金融風險的基本前提,對BigTech公司的監管,金融監管部門不應被其自稱的科技行業定位誤導,而必須進行有效監管,否則最終會扭曲市場,產生金融風險。面對類似影子銀行的創新業務,必須要強調監管的一致性。現在暫緩螞蟻集團上市,實際上是為同類金融業務適用統一監管標準創造更好的條件。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原標題:專家稱螞蟻集團盈利能力和市場估值將遭重大影響

相關焦點

  • 螞蟻集團何時上市?估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7月8日,曾有媒體報導稱螞蟻集團今年內將在香港完成IPO,目標估值2000億美元(約合1.4萬億人民幣)。螞蟻集團計劃在此次IPO中出售5%-10%的股份,這意味著募資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200億美元(約為人民幣700億元-1400億元),這將成為今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IPO之一。
  • 螞蟻集團估值多少人民幣?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對估值的影響
    螞蟻集團上市進程一波三折、未完待續  螞蟻集團暫停上市之前的11月2日,中國四大監管機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約談該集團高管,具體包括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和總裁胡曉明等人。
  •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 估值為何高達萬億 誰是大BOSS?
    就在7月上旬剛剛澄清「螞蟻金服計劃最早於今年在香港上市,目標估值為2000億美元」的消息不實後,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將啟動在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 螞蟻IPO估值之謎:2000億美金從何而來
    如果將2004年支付寶創立作為螞蟻集團的起點,這家公司已經16歲,不過比騰訊年輕6歲、比阿里年輕5歲,比美團年長7歲、比拼多多年長11歲。作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之一,這些年螞蟻上市傳聞不斷,而這一次終於官宣: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上市。
  • 螞蟻集團估值多少?螞蟻集團重新估值預測
    據悉,螞蟻集團3日當晚內部緊急會議上,保守估計螞蟻集團重新上市至少推遲半年。遊戲規則變了,打分體系變了。在之前,大家看起來更願意相信螞蟻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如今,政策和現實都已經明白無誤的要求,將它作為一個金融企業來納入監管。此前的螞蟻集團估值達2.1萬億人民幣,那此次暫緩上市之後,如何評估螞蟻集團未來價值?  北京時間11月3日晚間,上交所和港交所接連宣布暫緩螞蟻集團IPO。
  • 「巨無霸」螞蟻集團上市引爆漲停潮!2000億美元估值憑什麼?誰將...
    「編者按:昨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A+H上市計劃,今日螞蟻金服概念股上演漲停潮,截至收盤,湘郵科技、君正集團、合肥城建等超10股漲停。港股阿里巴巴收漲超7%。」7月20日,螞蟻集團(下稱「螞蟻」)宣布: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發行上市。螞蟻起步於2004年成立的支付寶。
  • 資深學者:暫緩螞蟻集團上市合理合法
    第一,螞蟻集團暫緩上市,是對投資者利益的真正保護。社會各方已經開始強烈質疑螞蟻集團是否為科技公司。對申請上市的公司,行業屬性是首先要回答的問題。目前,上市銀行平均PE不到7倍,而科創板平均PE高達90倍,兩者估值差異巨大。近期發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等監管規定,將對螞蟻集團產生重大影響。
  • 螞蟻「失火」,殃及池魚?數科概念高估值或將重構
    數科概念高估值或將重構 除了是否影響其他金融科技公司上市進程之外,最受外界關注的還有,此次螞蟻暫緩上市是否將重構金融科技板塊估值。 據媒體報導,網絡小貸新規出臺後,螞蟻集團此次暫緩需要重新調整上市板塊的業務內容以及重新估值,其估值將進一步向金融公司靠近。
  • 馬雲的「炸彈」——螞蟻集團還能繼續上市嗎?
    在目前情況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的監管新規——(《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將對螞蟻集團部分業務的開展、財務狀況、盈利預期、監管模式、法律風險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不能排除相關「重大事項」導致螞蟻集團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的情形出現。依據上述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螞蟻集團存在被中國證監會撤銷註冊的可能性。就此,本文將在後文中詳述。
  • 螞蟻集團的抓手在哪裡?
    現在上述估值預測已經全部實現。螞蟻集團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稅前利潤,分別為42.54億元、29.06億元、131.90億元、6.67億元。巴克萊和安信都曾預測螞蟻集團2019年盈利達到55億美元左右(約385億元人民幣),不過,螞蟻集團2019年淨利潤為 176億元人民幣。
  • 螞蟻目標估值三連跳,其支撐與壓力在哪裡?-虎嗅網
    招股文件顯示,螞蟻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1206億元,淨利潤為180.7億元,與此前外媒披露的數據基本一致。從幾個年度的表現來看,螞蟻集團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3.96億元、857.22億元、1206.18億元和725.28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69.5億元、6.67億元、169.57億元和212.34億元,增速較為明顯。
  • 2020年資本市場十大熱搜事件TOP4: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暫緩
    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驗,A股市場正常開市、平穩運行,維護了整個金融市場的安全和順暢,也為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  回看即將過去的2020年,疫情、新證券法實施、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新三板精選層推出、債券違約、螞蟻集團上市暫緩等事件,無不成為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濃墨重彩的一筆。
  • 解構「螞蟻」:螞蟻集團的商業模式與核心能力深度分析
    具體到螞蟻集團的各金融業務板塊,面臨著不同的監管影響,尤其是規模擴張帶來的壓力增加。通過技術輸出可以降低自營金融業務的監管壓力,支持相關業務的長期穩定增長。另一方面,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技術輸出模式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水平。2、輸出經過自身業務驗證的技術。底層技術是支持業務發展的基礎。尤其是金融機構對於技術的穩定性、安全性要求較高。
  • 誰在影響螞蟻的「想像力上限」?
    2萬億市值,高了嗎?螞蟻集團,是近兩年資本市場上,最令投資人興奮的準上市公司。而在此之前,各大投行、研究機構早就開始對螞蟻集團的實際價值進行估算。2020年8月4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這份榜單將螞蟻集團的估值定為1500億美元,相當於1萬億元人民幣的估值。
  • 12億用戶撬動萬億估值 螞蟻啟動「巨獸」級IPO
    2019年開始,螞蟻集團的盈利持續好轉。中信證券根據阿里集團財報公布的許可使用費及軟體技術服務費收入反向測算,預計公司2019 Q1-Q3稅前利潤合計116億人民幣,其中20119 Q3稅前利潤58.88億元已超2017 Q3最好水平。測算 2019 Q4 盈利規模達155億。 作為跨界網際網路和金融最大的「獨角獸」。
  • 字節跳動招募AI藥物發現方面人才;阿里遭立案調查螞蟻被二次約談...
    所有五個藥物發現研究職位都要求擁有計算機科學、數學、計算生物學和計算化學等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根據招聘信息,應聘者將從事設計、鑑定和模擬等藥物開發工作。2. 阿里遭立案調查螞蟻被二次約談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對此阿里巴巴集團回應,「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
  • 從螞蟻金服到螞蟻集團:更名上市的隱秘深意|稜鏡
    彼時,外界很難預料到,這隻「螞蟻」會在6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獨角獸。路透社近期報導稱,螞蟻最新估值超過2000億美元(超過1.4萬億元),擬在IPO中出售5%-10%的股份,有望成為年度全球最大IPO。
  • 洪偌馨談螞蟻IPO估值狂飆:誰搭上了這趟順風車?
    來源:新浪財經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洪偌馨、伊蕾對於螞蟻估值的空間這個問題,監管對於一些爭議模式和業務的管控程度固然會對其有所影響,這一點大家都看到了,相信螞蟻自身也早就意識到了。螞蟻集團啟動認購已經4天了,用一句『盛況空前』來形容市場的反應絲毫不為過。
  • 螞蟻集團A+H上市,A股市場或將告別醉生夢死時代
    來源:皮海洲7月20日,螞蟻集團(前身為「螞蟻金服」)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至此,螞蟻集團上市一事終於浮出水面。作為國內最大的獨角獸企業,近年來,螞蟻集團上市一事一直都受到市場的關注。
  • 監管螞蟻:十六年博弈史詳解
    雖然業界對於螞蟻集團在IPO前夜突遭監管新政、進而失意IPO,持有諸多猜測,但多位權威人士向《財經》表示,中國金融監管層前所未有的集體發聲,是對近年來創新與監管博弈的敲鐘明志,對金融科技創新和監管體系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