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估值多少?螞蟻集團重新估值預測

2020-11-30 綜投網

  遊戲規則變了,打分體系自然也要變。

  從一路「開掛」短時間內完成發行,到上市前夕被緊急叫停,這隻原本即將A+H兩地上市、完成全球最大規模IPO的巨型螞蟻,如今可能真的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據悉,螞蟻集團3日當晚內部緊急會議上,保守估計螞蟻集團重新上市至少推遲半年。遊戲規則變了,打分體系變了。在之前,大家看起來更願意相信螞蟻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如今,政策和現實都已經明白無誤的要求,將它作為一個金融企業來納入監管。此前的螞蟻集團估值達2.1萬億人民幣,那此次暫緩上市之後,如何評估螞蟻集團未來價值?

  北京時間11月3日晚間,上交所和港交所接連宣布暫緩螞蟻集團IPO。有幸中簽了的小夥伴們一下子驚呆了!

  從一路「開掛」短時間內完成發行,到上市前夕被緊急叫停,這隻原本即將A+H兩地上市、完成全球最大規模IPO的巨型螞蟻,如今可能真的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上交所給出的暫緩上市理由是,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可能導致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在11月2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四家監管部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而監管環境發生變化,指的是此前一天,也就是11月2日晚上由中國銀保監會、人民銀行聯合公布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無論是四大金融監管部門聯合約談,還是網絡小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出臺,結合此次螞蟻集團上市的體量和規模,小編想到一個詞概括:茲事體大。

  我們先來看看網絡小貸管理辦法對螞蟻的影響。其一是,個人單戶網絡小貸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30萬元,不得超過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對法人或其他單戶網絡小貸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100萬元。

  該條款的直接限制了螞蟻放貸的規模,因此也限制了放貸的收入。

  其二是,嚴格限制了網際網路小貸公司的槓桿率。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這可能是對螞蟻打擊最大的條款之一。此前,螞蟻小貸最大的槓桿和利潤點就是來自於與銀行的聯合貸款。根據螞蟻集團的招股書,其中自由資金僅佔到2%,其他98%的資金來自合作銀行和發行ABS,高達50倍的槓桿!但根據新規,如果螞蟻出資比例必須提高到30%,這就意味著同樣撬動1.8萬億元聯合貸款,螞蟻至少需要5400億元的表內貸款。另外,根據表內貸款最多5倍槓桿的原則,隨著貸款業務規模不斷擴張,螞蟻需要不斷的增加資本金;或者就得縮減貸款規模。

相關焦點

  • 螞蟻集團何時上市?估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2020年7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蔓延之際,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  根據阿里巴巴年報,阿里巴巴持股螞蟻集團33%的股權。目前馬雲持股螞蟻集團8.8%,依然對螞蟻集團擁有50%以上的表決權。
  • 螞蟻集團估值多少人民幣?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對估值的影響
    螞蟻集團上市進程一波三折、未完待續  螞蟻集團暫停上市之前的11月2日,中國四大監管機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約談該集團高管,具體包括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和總裁胡曉明等人。
  •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 估值為何高達萬億 誰是大BOSS?
    就在7月上旬剛剛澄清「螞蟻金服計劃最早於今年在香港上市,目標估值為2000億美元」的消息不實後,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將啟動在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 螞蟻集團的抓手在哪裡?
    2016年4月,螞蟻集團完成B輪融資,估值約600億美元(約4200億元人民幣)。 螞蟻集團2016年在融資PPT中給出的預測是,如果2018年IPO,則市值達到1100億美元(7400億元人民幣);如果2019年實現IPO,則估值達到1600億美元(約10000億元人民幣)。 現在上述估值預測已經全部實現。
  • 專家稱螞蟻集團盈利能力和市場估值將遭重大影響
    業內專家認為,近期發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網絡小貸辦法》)等監管規定,將對螞蟻集團產生重大影響。螞蟻集團面臨的外部監管環境已發生根本變化,並對其盈利能力和市場估值產生重大影響。
  • 「巨無霸」螞蟻集團上市引爆漲停潮!2000億美元估值憑什麼?誰將...
    2019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獲得螞蟻33%股權。螞蟻的利潤在2017年高增長後,2018年度大幅下滑,2019年度重新恢復強勁增長。根據阿里巴巴財報披露的服務費數據,《稜鏡》推算出螞蟻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的稅前利潤分別為:42.54億元,29.06億元,131.90億元,虧損19億元,116億元。
  • 螞蟻目標估值三連跳,其支撐與壓力在哪裡?-虎嗅網
    虎嗅註: 8月25日下午,螞蟻集團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並同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A1招股申請文件(A1 Application Proof),邁出A+H上市關鍵一步。招股文件顯示,螞蟻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1206億元,淨利潤為180.7億元,與此前外媒披露的數據基本一致。
  • 瑞信給予螞蟻2021年最高估值4610億美元 股價超100元
    來源:新浪港股10月22日消息,瑞信發表研報,瑞信預測螞蟻集團在2019年到2022年收入複合增長率為54%,公司淨利潤率穩定在30%-31%,最高給出公司4610億美元的估值,按此計算,螞蟻股價高達101元,折合117.6港元。
  • 螞蟻「失火」,殃及池魚?數科概念高估值或將重構
    記者 | 鄒璐徽 曾仰琳 編輯 | 彭潔雲 曾經歷36天火速過會的螞蟻集團,在上市敲鐘前夜踩下「急剎車」。但與螞蟻前後腳提交招股書的京東數科顯然不願成為下一個新聞主角。 就在螞蟻集團被曝出暫緩上市當晚,一名京東數科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目前正在籌劃和監管溝通的事宜,尋求與監管溝通的機會。 另一位接近京東數科的人士則向界面新聞表示,「在螞蟻集團上市的風口浪尖上,監管可能會認為這是同類型企業,需要避一避。」
  • 從螞蟻金服到螞蟻集團:更名上市的隱秘深意|稜鏡
    彼時,外界很難預料到,這隻「螞蟻」會在6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獨角獸。路透社近期報導稱,螞蟻最新估值超過2000億美元(超過1.4萬億元),擬在IPO中出售5%-10%的股份,有望成為年度全球最大IPO。
  • 螞蟻集團——金融「巨獸」還是「巨瘦」
    最早傳出螞蟻即將上市是在7月20日,隨後這隻螞蟻像是乘上了火箭,上交所於8月25日受理了螞蟻集團首發申請,8月30日進入聞訊階段,並於9月18日即審議通過,整個過程螞蟻集團僅用了30天的時間,本以為這隻螞蟻巨獸會一帆風順的完成上市,然而轉折來的也是十分的迅速,首先是10月13日據相關媒體報導稱監管部門正在調查螞蟻集團上市的潛在利益衝突,而這一潛在利益衝突直指支付寶平臺獨家銷售的五隻參與螞蟻集團配售的創新未來基金
  • 歷史最大IPO 螞蟻集團是螞蟻還是大象?
    終於,螞蟻集團發行價格確定為68.8元,媒體紛紛報導,歷史最大IPO出爐,超過此前沙特阿美。一時間,股吧微博炸開鍋,螞蟻從科技成長的乖巧形象,一下子變成了人人生畏的大象,好像要碾壓一切。但是,這個IPO,真的這麼恐怖嗎?
  • 新聞一號:螞蟻集團科創板順利過會 估值2250億美元
    9月18日,上交所發布公告,同意螞蟻集團上市申請。此前上交所對螞蟻進行了多輪問詢,涉及股權結構、公司治理、市場競爭等,螞蟻先後給出了197頁和32頁的回覆。據媒體報導,螞蟻估值2250億美元,計劃在A+H同步上市,可能是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IPO。
  • 資深學者:暫緩螞蟻集團上市合理合法
    11月3日,上交所暫緩了螞蟻集團在科創板的上市,同時螞蟻集團H股上市也暫緩。有些投資者存在疑問,螞蟻集團已經進行了信息披露,按相關程序走到現在,為什麼還要暫緩呢?實際上,及時暫緩螞蟻集團上市,正是出於對投資者利益的真正保護,也是依法做出的決定,有利於相關監管部門對同類業務實施統一監管,也有利於維護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 螞蟻IPO估值之謎:2000億美金從何而來
    如果將2004年支付寶創立作為螞蟻集團的起點,這家公司已經16歲,不過比騰訊年輕6歲、比阿里年輕5歲,比美團年長7歲、比拼多多年長11歲。作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之一,這些年螞蟻上市傳聞不斷,而這一次終於官宣: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上市。
  • 螞蟻集團啟動上市 概念股橫空出世
    對於選擇這個節點上市以及A+H股同時發行的原因,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表示,「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的舉措,為新經濟公司能更好地獲得資本市場支持包括國際資本支持創造了良好條件。」   今年5月份,螞蟻金服將公司名字改為螞蟻集團,全稱是「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支付寶到螞蟻金服再到螞蟻集團,名字的變化折射出螞蟻業務形態、商業版圖的變化。
  • 如何重估螞蟻?
    直到今年7月20日,螞蟻集團才正式啟動上市流程。此後監管一路綠燈,螞蟻上市流程大大加快。既然要上市,螞蟻到底值多少錢就成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而估價的前提在於,應該將螞蟻看做一家金融公司還是科技公司?核心假設包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即WACC=10%;永續增長率,即g=5%;至於營收增速、毛利率等的預測,詳見下表1;而在基於上述核心假設的情況下,國信證券還針對WACC和g進行了敏感性分析。
  • 12億用戶撬動萬億估值 螞蟻啟動「巨獸」級IPO
    在改變世界的同時,它也在不斷重新塑造自我。 從兇猛「創新」到主動合規 上周,IT圈流傳一則消息,阿里集團取消強制周報、拒絕無意義加班,有螞蟻集團的員工表示,上個月就已經不再被強制寫周報了。 很多苦周報制度久矣的網際網路企業員工爭相轉發這條消息。
  • 洪偌馨談螞蟻IPO估值狂飆:誰搭上了這趟順風車?
    來源:新浪財經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洪偌馨、伊蕾對於螞蟻估值的空間這個問題,監管對於一些爭議模式和業務的管控程度固然會對其有所影響,這一點大家都看到了,相信螞蟻自身也早就意識到了。螞蟻集團啟動認購已經4天了,用一句『盛況空前』來形容市場的反應絲毫不為過。
  • 螞蟻的估值已經是SpaceX的四倍了,為什麼人們更認同SpaceX?
    螞蟻上市,很多人只知道螞蟻代表很多錢,代表著一大堆千萬、億萬級別的富翁,卻並不知道螞蟻究竟有多少錢。根據胡潤獨角獸榜的數據,螞蟻集團的估值是1萬億,而馬斯克的SpaceX的市值是2500億。也就是說一個螞蟻金服已經能抵上四個SpaceX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