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上市進程一波三折、未完待續
螞蟻集團暫停上市之前的11月2日,中國四大監管機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約談該集團高管,具體包括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和總裁胡曉明等人。
11月3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突然發布通知,正式宣布暫停螞蟻集團上市的決定。對此,上交所給出的理由是:「所處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導致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上交所宣布暫停上市後,螞蟻集團隨後發布公告,暫緩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計劃。受此影響,螞蟻集團決定香港聯交所H股同步上市的計劃也將暫緩。螞蟻集團對外表示,「對由此給投資者帶來的麻煩,螞蟻集團深表歉意,將按照兩地交易所的相關規則,妥善處理好後續工作。」
螞蟻集團的母公司——阿里巴巴則對外表示︰「我們會和螞蟻集團一起,積極地配合和擁抱監管,我們相信螞蟻的同學,有這個信心,也有這個能力把工作落實好。社會希望我們更好,我們也必須用一如既往的努力實現和超越社會的期望,這是我們的責任。」
而螞蟻集團原計劃於11月5日在香港上市,引來舉世關注,各類金融機構和散戶參與熱情高漲。據此前基於招股價格的估計,螞蟻集團總市值達到驚人的2.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3140億美元),一度被稱可能創下「史上最大IPO」新紀錄。
但螞蟻集團暫停上市,折射了這家金融巨頭在創新與監管之間的博弈升級。不過,多數輿論分析認為,其暫停上市或與馬雲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的講話有關。
馬雲在上海外灘的金融峰會上表示:「我們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在當下,我們必須用藉助技術的能力,用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這個信用體系不是建立在IT和熟人社會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如此才能真正讓信用等於財富。」
馬雲口中所稱的「當鋪思想」是指傳統金融業務需要抵押物才能發放貸款,而數字金融則用大數據來進行信用評級後直接發放貸款,他還批評傳統金融是「當鋪思想」。馬雲還對「巴塞爾協議」提出了措辭犀利的批評,稱「巴塞爾協議」是老人俱樂部。
馬雲發言一周後,中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指出,「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係……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
與此同時,《金融時報》發表了資深學者周矍鑠的署名文章——《在金融科技發展中需要思考和的幾個問題》。文章指出,「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發揮了很多積極作用,促進擴大了金融覆蓋面,提升了服務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但與此同時,我國也出現了一系列網際網路金融亂象,使投資者蒙受了巨大損失,也影響了金融和社會穩定。要做到因勢利導,又有效管控金融風險,促進我們金融業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還進一步指出,螞蟻集團實質上「跨界開展非金融、金融、類金融和金融基礎設施等多種業務,成為了全世界混業程度最高的機構」。
11月2日上午,中國銀保監會召開黨委(擴大)會議,重申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
當日晚間,透露出馬雲被約談消息的同時,中國銀保監會、央行聯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該辦法對開展網絡小貸業務公司動用的槓桿率進行了嚴格限制,比如,通過非標準形式融資不得超過淨資產的1倍,通過標準化形式融資則不得超過4倍;再比如,在單筆聯合貸款中,開展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目前螞蟻旗下開展「花唄」和「借唄」業務的兩家子公司沒有達到這一要求。辦法施行後,螞蟻在監管壓力下要麼補充資本,要麼收縮信貸規模,以保證監管合規。
從結果來看,螞蟻集團的上市按下的是暫停鍵而非終止鍵,後續事態還將如何進一步發展,本刊記者對此將保持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