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
最近兩年,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傳出螞蟻上市的消息,並旋即被闢謠,類似的情境甚至在上個月還剛發生過一次,這次「官宣」不是狼來了,而是螞蟻來了。
從一個解決電商平臺的C2C交易模式下的互信問題的支付工具,到成為「無現金支付」的締造者,支付寶用了15年左右的時間。而距離螞蟻將全名中的「金服」更新為「科技」則僅一個月。在改變世界的同時,它也在不斷重新塑造自我。
從兇猛「創新」到主動合規
上周,IT圈流傳一則消息,阿里集團取消強制周報、拒絕無意義加班,有螞蟻集團的員工表示,上個月就已經不再被強制寫周報了。
很多苦周報制度久矣的網際網路企業員工爭相轉發這條消息。
馬雲曾經在很多場合講過支付寶成立時的故事——阿里巴巴需要一個線上支付系統,沒有銀行願意提供這個業務,於是他冒著坐牢的風險,和當時的團隊一起做了一個線上支付系統——2004年12月,支付寶正式誕生了。
對於這樣一家具有白手起家傳統的企業來說,它的任何新嘗試都不會讓人過分驚訝,包括取消周報制度。
直到2011年5月26日,支付寶才拿到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內稱為「支付牌照」)。
但令支付寶走出淘寶電商生態的功能性工具,成為一款具有獨立商業市場地位的產品,則是2013年在支付寶上線的「餘額寶」,它給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買基」體驗,打開支付寶APP直接購買或贖回,1元起購,收益率遠超活期存款。此舉令貨基一戰成名,更為支付寶吸引了大批網際網路用戶,也成為當時居民小額閒錢理財的最佳選擇,同時也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新篇章。
2014年10月,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正式宣告成立。
在螞蟻金服成立兩周年的年會上,出席年會並發表講話的馬雲再次強調創新的重要性,「支持年輕人創新就是真正的支持未來。」他說。
在早期的高速、搶跑式發展中,螞蟻與金融監管、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係,常常在「火藥味」和「共贏」之間來回擺蕩,「創新」的規則和邊界並不明朗。而隨著越來越深入到更多金融服務領域,螞蟻開始主動補充「短板」。
同樣在螞蟻金服成立兩周年的年會上,馬雲也強調了合規和風控的重要性,他認為:牌照不是特權,也不是財富,而是一個責任,更是螞蟻金服合規的表示。
目前,通過各種持股、收購,目前螞蟻旗下的網商銀行持有銀行牌照、天弘基金和螞蟻基金銷售公司持有基金牌照,眾安保險、國泰產險、信美人壽相互保險、上海螞蟻韻保保險代理、螞蟻保保險代理則持有保險方面的牌照,支付寶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借唄和花唄持有小額貸款牌照。此外,2019年螞蟻還獲得了香港的虛擬銀行牌照;通過設立合資公司,可參與個人投資者基金投顧業務服務試點。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本質上,螞蟻金服以「網際網路野蠻人」的身份衝擊傳統金融行業,搶了傳統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的飯碗,是「攪局者」的角色。螞蟻金服一開始就站在傳統金融行業的競爭、甚至對立面,不論從監管層面還是行業層面,螞蟻金服更像是一個「不乖的孩子」。
曹磊此前就曾預測,螞蟻金服的更名積極釋放出做「聽話乖孩子」的信號,是為IPO鋪平道路。
從上市「小考」到科技「大考」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6月,支付寶及其本地錢包合作夥伴已經服務全球超12億用戶。
2019年開始,螞蟻集團的盈利持續好轉。中信證券根據阿里集團財報公布的許可使用費及軟體技術服務費收入反向測算,預計公司2019 Q1-Q3稅前利潤合計116億人民幣,其中20119 Q3稅前利潤58.88億元已超2017 Q3最好水平。測算 2019 Q4 盈利規模達155億。
作為跨界網際網路和金融最大的「獨角獸」。2016年4月,螞蟻金服完成45億美元的B輪融資,2018年6月,螞蟻金服完成140億美元的C輪融資,市場上有機構投資者對其估值逾1500億美元。
目前,結合科創板平均市盈率水平,同業境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對標等,市場分析普遍認為,螞蟻金服本次上市,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約合1.4萬億人民幣。
資料顯示,螞蟻集團由32名股東組成,大股東為杭州阿里巴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3%,第二大股東為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28.44%,第三大股東為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為21.53%。此外,該公司的股東中,還包括了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
7月21日,螞蟻集團概念股京能置業、新開普、宇信科技、科藍軟體、張江高科、潤和軟體、君正集團、湘郵科技、海泰發展、華數傳媒等紛紛漲停。
展望這次有可能是本年度最為激動人心的IPO,不能不回顧,支撐螞蟻的核心盈利能力有兩個關鍵詞,一為「規模」,二為「市場份額」。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表示,螞蟻集團過去從經營資產負債表的「規模」策略,轉型為經營利潤表的「現金流」策略,盈利穩定性提升。公司未來價值有望來自於增長潛力,包括現有業務的行業規模和市場份額提升:包括支付業務、金融協同收入、科技輸出收入等,預計多項收入增速超過20%;行業潛力和份額潛力充分挖掘之後的定價能力提升:比如在支付網絡完成布局後,公司對於收費比例、費率等的提升空間,測算數十萬億體量的交易額費率的微幅提升即能帶來收入的顯著增加。
而從另一方面來理解,「規模」和「市場份額」不可能無限擴張,在它們見頂的時刻到來時,螞蟻新的盈利潛力在哪裡?
對這個問題,螞蟻集團目前給出的答案是向科技轉型。
2018年9月,螞蟻金服官宣螞蟻金融雲升級為螞蟻金融科技,業務方向為行業提供完整的數字金融解決方案,包括容災系統在內的多項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如金融安全、區塊鏈等,包括數字銀行、數字保險、數字證券、數字監管等行業解決方案。
經歷了2020年上半年疫情,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行業紛紛加速線上化、無接觸業務轉型,為金融科技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服務需求。
據近期據螞蟻方面對媒體透露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4月底,兩個月裡使用支付寶移動銀行技術產品和雲計算能力的客戶數量增長175%,前來洽談合作的諮詢量增加400%。
在6月19日的陸家嘴論壇的一個金融科技分會場上,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為與會者描繪了其科技藍圖。他在發言中指出,當前正是新一輪技術變革的關鍵時刻,尤其這次全球的新冠疫情的蔓延,社會經濟正在發生著全領域數位化,全鏈條數位化的趨勢,數位化的生活習慣對於消費者而言,正在廣泛地深入人們的生活;對於企業而言也正在經歷全面的數位化;對城市治理而言,城市的治理、城市的運營也正在全面數位化。
「在過去,多方的信任鴻溝非常巨大,現在可以忽略不計,生產關係的解放會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社會加速數位化的同時,資產數位化浪潮也在全面開啟,不僅是應收帳款、債權等金融資產,也包括版權、票據、倉單等非金融資產領域。過去的交易模式依賴大量的線下基礎設施,未來區塊鏈技術可以打造更可信的數字資產流轉,實現從信息網際網路到價值網際網路的更迭。」井賢棟表示。
「轉型科技輸出帶來的盈利模式升級,由於金融監管的不確定,過往『金服』模式下盈利存在波動,而未來『科技』模式下,技術迭代與輸出有望帶來盈利水平穩步『迭代』。」中信證券認為。
但「轉型」也意味著成功和失敗的機率是同樣存在的。
網際網路巨頭騰訊,百度旗下的度小滿金融,京東數科,以及數量眾多的小規模金科企業,都在加碼金融科技的研發和投入,金融科技市場並不缺乏供給方。而部分大中型銀行,科技實力雄厚,也在不斷強化自身的科技實力,未來或將也能對外輸出金融科技服務。誰能從新一輪科技裝備競賽中脫穎而出,還是一個未知數。
此外,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央行對數字貨幣的多面推進、不同經濟主體監管機構對金融科技包括數據治理、數據安全的持續推進,也是螞蟻集團將要面對的外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