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億用戶撬動萬億估值 螞蟻啟動「巨獸」級IPO

2020-12-06 騰訊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

最近兩年,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傳出螞蟻上市的消息,並旋即被闢謠,類似的情境甚至在上個月還剛發生過一次,這次「官宣」不是狼來了,而是螞蟻來了。

從一個解決電商平臺的C2C交易模式下的互信問題的支付工具,到成為「無現金支付」的締造者,支付寶用了15年左右的時間。而距離螞蟻將全名中的「金服」更新為「科技」則僅一個月。在改變世界的同時,它也在不斷重新塑造自我。

從兇猛「創新」到主動合規

上周,IT圈流傳一則消息,阿里集團取消強制周報、拒絕無意義加班,有螞蟻集團的員工表示,上個月就已經不再被強制寫周報了。

很多苦周報制度久矣的網際網路企業員工爭相轉發這條消息。

馬雲曾經在很多場合講過支付寶成立時的故事——阿里巴巴需要一個線上支付系統,沒有銀行願意提供這個業務,於是他冒著坐牢的風險,和當時的團隊一起做了一個線上支付系統——2004年12月,支付寶正式誕生了。

對於這樣一家具有白手起家傳統的企業來說,它的任何新嘗試都不會讓人過分驚訝,包括取消周報制度。

直到2011年5月26日,支付寶才拿到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內稱為「支付牌照」)。

但令支付寶走出淘寶電商生態的功能性工具,成為一款具有獨立商業市場地位的產品,則是2013年在支付寶上線的「餘額寶」,它給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買基」體驗,打開支付寶APP直接購買或贖回,1元起購,收益率遠超活期存款。此舉令貨基一戰成名,更為支付寶吸引了大批網際網路用戶,也成為當時居民小額閒錢理財的最佳選擇,同時也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新篇章。

2014年10月,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正式宣告成立。

在螞蟻金服成立兩周年的年會上,出席年會並發表講話的馬雲再次強調創新的重要性,「支持年輕人創新就是真正的支持未來。」他說。

在早期的高速、搶跑式發展中,螞蟻與金融監管、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係,常常在「火藥味」和「共贏」之間來回擺蕩,「創新」的規則和邊界並不明朗。而隨著越來越深入到更多金融服務領域,螞蟻開始主動補充「短板」。

同樣在螞蟻金服成立兩周年的年會上,馬雲也強調了合規和風控的重要性,他認為:牌照不是特權,也不是財富,而是一個責任,更是螞蟻金服合規的表示。

目前,通過各種持股、收購,目前螞蟻旗下的網商銀行持有銀行牌照、天弘基金和螞蟻基金銷售公司持有基金牌照,眾安保險、國泰產險、信美人壽相互保險、上海螞蟻韻保保險代理、螞蟻保保險代理則持有保險方面的牌照,支付寶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借唄和花唄持有小額貸款牌照。此外,2019年螞蟻還獲得了香港的虛擬銀行牌照;通過設立合資公司,可參與個人投資者基金投顧業務服務試點。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本質上,螞蟻金服以「網際網路野蠻人」的身份衝擊傳統金融行業,搶了傳統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的飯碗,是「攪局者」的角色。螞蟻金服一開始就站在傳統金融行業的競爭、甚至對立面,不論從監管層面還是行業層面,螞蟻金服更像是一個「不乖的孩子」。

曹磊此前就曾預測,螞蟻金服的更名積極釋放出做「聽話乖孩子」的信號,是為IPO鋪平道路。

從上市「小考」到科技「大考」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6月,支付寶及其本地錢包合作夥伴已經服務全球超12億用戶。

2019年開始,螞蟻集團的盈利持續好轉。中信證券根據阿里集團財報公布的許可使用費及軟體技術服務費收入反向測算,預計公司2019 Q1-Q3稅前利潤合計116億人民幣,其中20119 Q3稅前利潤58.88億元已超2017 Q3最好水平。測算 2019 Q4 盈利規模達155億。

作為跨界網際網路和金融最大的「獨角獸」。2016年4月,螞蟻金服完成45億美元的B輪融資,2018年6月,螞蟻金服完成140億美元的C輪融資,市場上有機構投資者對其估值逾1500億美元。

目前,結合科創板平均市盈率水平,同業境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對標等,市場分析普遍認為,螞蟻金服本次上市,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約合1.4萬億人民幣。

資料顯示,螞蟻集團由32名股東組成,大股東為杭州阿里巴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3%,第二大股東為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28.44%,第三大股東為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為21.53%。此外,該公司的股東中,還包括了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

7月21日,螞蟻集團概念股京能置業、新開普、宇信科技、科藍軟體、張江高科、潤和軟體、君正集團、湘郵科技、海泰發展、華數傳媒等紛紛漲停。

展望這次有可能是本年度最為激動人心的IPO,不能不回顧,支撐螞蟻的核心盈利能力有兩個關鍵詞,一為「規模」,二為「市場份額」。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表示,螞蟻集團過去從經營資產負債表的「規模」策略,轉型為經營利潤表的「現金流」策略,盈利穩定性提升。公司未來價值有望來自於增長潛力,包括現有業務的行業規模和市場份額提升:包括支付業務、金融協同收入、科技輸出收入等,預計多項收入增速超過20%;行業潛力和份額潛力充分挖掘之後的定價能力提升:比如在支付網絡完成布局後,公司對於收費比例、費率等的提升空間,測算數十萬億體量的交易額費率的微幅提升即能帶來收入的顯著增加。

而從另一方面來理解,「規模」和「市場份額」不可能無限擴張,在它們見頂的時刻到來時,螞蟻新的盈利潛力在哪裡?

對這個問題,螞蟻集團目前給出的答案是向科技轉型。

2018年9月,螞蟻金服官宣螞蟻金融雲升級為螞蟻金融科技,業務方向為行業提供完整的數字金融解決方案,包括容災系統在內的多項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如金融安全、區塊鏈等,包括數字銀行、數字保險、數字證券、數字監管等行業解決方案。

經歷了2020年上半年疫情,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行業紛紛加速線上化、無接觸業務轉型,為金融科技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服務需求。

據近期據螞蟻方面對媒體透露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4月底,兩個月裡使用支付寶移動銀行技術產品和雲計算能力的客戶數量增長175%,前來洽談合作的諮詢量增加400%。

在6月19日的陸家嘴論壇的一個金融科技分會場上,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為與會者描繪了其科技藍圖。他在發言中指出,當前正是新一輪技術變革的關鍵時刻,尤其這次全球的新冠疫情的蔓延,社會經濟正在發生著全領域數位化,全鏈條數位化的趨勢,數位化的生活習慣對於消費者而言,正在廣泛地深入人們的生活;對於企業而言也正在經歷全面的數位化;對城市治理而言,城市的治理、城市的運營也正在全面數位化。

「在過去,多方的信任鴻溝非常巨大,現在可以忽略不計,生產關係的解放會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社會加速數位化的同時,資產數位化浪潮也在全面開啟,不僅是應收帳款、債權等金融資產,也包括版權、票據、倉單等非金融資產領域。過去的交易模式依賴大量的線下基礎設施,未來區塊鏈技術可以打造更可信的數字資產流轉,實現從信息網際網路到價值網際網路的更迭。」井賢棟表示。

「轉型科技輸出帶來的盈利模式升級,由於金融監管的不確定,過往『金服』模式下盈利存在波動,而未來『科技』模式下,技術迭代與輸出有望帶來盈利水平穩步『迭代』。」中信證券認為。

但「轉型」也意味著成功和失敗的機率是同樣存在的。

網際網路巨頭騰訊,百度旗下的度小滿金融,京東數科,以及數量眾多的小規模金科企業,都在加碼金融科技的研發和投入,金融科技市場並不缺乏供給方。而部分大中型銀行,科技實力雄厚,也在不斷強化自身的科技實力,未來或將也能對外輸出金融科技服務。誰能從新一輪科技裝備競賽中脫穎而出,還是一個未知數。

此外,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央行對數字貨幣的多面推進、不同經濟主體監管機構對金融科技包括數據治理、數據安全的持續推進,也是螞蟻集團將要面對的外部不確定性。

相關焦點

  • 「巨無霸」螞蟻集團上市引爆漲停潮!2000億美元估值憑什麼?誰將...
    2014年10月,北京798園區一個空曠展館裡,螞蟻舉辦了一場近千人參加的「小微開放日」活動,並藉由這次活動正式宣告自己的誕生。彼時,外界很難預料到,這隻「螞蟻」會在6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獨角獸。路透社近期報導稱,螞蟻最新估值超過2000億美元(超過1.4萬億元),擬在IPO中出售5%-10%的股份,有望成為年度全球最大IPO。
  • 螞蟻IPO估值之謎:2000億美金從何而來
    螞蟻的上一輪公開融資發生在2018年6月,融資金額140億美元,投後估值超1500億美元。開門見山,聊一聊螞蟻的IPO估值問題。壹我們需要先弄清楚螞蟻的營收與盈利。在A股市場,螞蟻將在科創板掛牌。當前科創板平均市盈率是怎樣的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17日,科創板已上市交易企業達130家,總市值逾2.4萬億元,平均市盈率96.28倍。簡單計算就是,螞蟻在科創板的估值可以達到16000億人民幣,亦即2300億美金。
  •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 估值為何高達萬億 誰是大BOSS?
    就在7月上旬剛剛澄清「螞蟻金服計劃最早於今年在香港上市,目標估值為2000億美元」的消息不實後,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將啟動在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 螞蟻IPO登陸在即,這筆3萬億的帳怎麼算?
    2000億美元漲到現在的2800億,更有聲音喊出了4600億美元的天價估值。螞蟻集團本周開展上市前推介,兩家承銷商瑞信及摩根史坦利給予的估值分別為3800億至4610億美元(約2.96萬億港元至3.6萬億港元),以及3330億至4570億美元(約2.6萬億港元至3.56萬億港元),估值上沿比此前傳出的2800億美元高出至少30%。若暫取其中位數,這單IPO也將要接近3萬億元。這也意味著,這隻巨型螞蟻將佔據科創板的半壁江山。
  • 螞蟻能否撐得起超萬億市值?
    在市場「狂歡」的背後,螞蟻集團的估值引發大規模討論,根據彭博報導,該集團在2018年6月完成C輪融資後的估值水平約為1500億美元。而兩年時間過去後,據業內估算,目前螞蟻集團估值約為2000億美元,按照實時匯率,相當於1.4萬億元人民幣。如果螞蟻集團上市後市值能達到2000億美元,那將成為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的第三大網際網路上市公司。
  • 螞蟻集團何時上市?估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7月8日,曾有媒體報導稱螞蟻集團今年內將在香港完成IPO,目標估值2000億美元(約合1.4萬億人民幣)。螞蟻集團計劃在此次IPO中出售5%-10%的股份,這意味著募資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200億美元(約為人民幣700億元-1400億元),這將成為今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IPO之一。
  • 螞蟻金服到底有多兇猛?橫跨五大業務板塊,3萬億的估值富可敵國
    2018年阿里巴巴宣布入股螞蟻金服持股 33%,2018年6月螞蟻金服完成了最新一輪的融資,募集資金140 億美元。2019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已經獲得螞蟻金服33%的股權。2020年7月螞蟻金服運營主體變更後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螞蟻集團),正在為上市做準備。2020年10月,螞蟻集團啟動上市,11月3日上交所宣布螞蟻集團上市計劃暫緩。
  • 瑞信給予螞蟻2021年最高估值4610億美元 股價超100元
    來源:新浪港股10月22日消息,瑞信發表研報,瑞信預測螞蟻集團在2019年到2022年收入複合增長率為54%,公司淨利潤率穩定在30%-31%,最高給出公司4610億美元的估值,按此計算,螞蟻股價高達101元,折合117.6港元。
  • 全球最大IPO:扒掉科技的外衣,2萬億巨無霸螞蟻還剩什麼?
    當晚,螞蟻集團回應稱,螞蟻集團會深入落實約談意見,繼續沿著「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的十六字指導方針,繼續提升普惠服務能力,助力經濟和民生發展。 備受矚目的螞蟻集團IPO,是近期資本市場的熱門事件之一。截至10月30日,A股和港股各有約516萬和155萬名用戶申購螞蟻集團新股,雙雙打破紀錄,申購金額總計超過20萬億元。
  • 「遠見」「萬億IPO」背後 螞蟻上市的壓力與挑戰
    本期話題:螞蟻集團官宣IPO,目標估值2000億美元。從創業的「螞蟻」,到產業的「巨頭」;這家數字科技公司是如何成長和進化的?螞蟻為何此時選擇A+H股同時上市?本次巨額募資,給科創板帶來哪些影響?從科技金融,到數字科技服務,螞蟻兩次轉型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網際網路產業「破圈」火併愈發嚴重,不斷拓展外延的螞蟻,未來又將迎接哪些壓力和挑戰?
  • 洪偌馨談螞蟻IPO估值狂飆:誰搭上了這趟順風車?
    來源:新浪財經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洪偌馨、伊蕾對於螞蟻估值的空間這個問題,監管對於一些爭議模式和業務的管控程度固然會對其有所影響,這一點大家都看到了,相信螞蟻自身也早就意識到了。螞蟻集團啟動認購已經4天了,用一句『盛況空前』來形容市場的反應絲毫不為過。
  • 兩萬億估值的螞蟻IPO獲批,是科創板的「小確幸」嗎?
    有消息稱,螞蟻集團最新估值達到28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已非常接近兩萬億,與貴州茅臺大體相當。這個數聽上去很大,那為什麼說螞蟻上市是A股科創板的「小確幸」?微軟之於納斯達克小確幸這個詞據說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部作品集,經林少華翻譯後進入漢語體系,解釋為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和滿足感。
  • 從螞蟻金服到螞蟻集團:更名上市的隱秘深意|稜鏡
    彼時,外界很難預料到,這隻「螞蟻」會在6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獨角獸。路透社近期報導稱,螞蟻最新估值超過2000億美元(超過1.4萬億元),擬在IPO中出售5%-10%的股份,有望成為年度全球最大IPO。
  • 螞蟻集團估值多少?螞蟻集團重新估值預測
    從一路「開掛」短時間內完成發行,到上市前夕被緊急叫停,這隻原本即將A+H兩地上市、完成全球最大規模IPO的巨型螞蟻,如今可能真的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據悉,螞蟻集團3日當晚內部緊急會議上,保守估計螞蟻集團重新上市至少推遲半年。遊戲規則變了,打分體系變了。在之前,大家看起來更願意相信螞蟻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如今,政策和現實都已經明白無誤的要求,將它作為一個金融企業來納入監管。此前的螞蟻集團估值達2.1萬億人民幣,那此次暫緩上市之後,如何評估螞蟻集團未來價值?  北京時間11月3日晚間,上交所和港交所接連宣布暫緩螞蟻集團IPO。
  • 螞蟻集團——金融「巨獸」還是「巨瘦」
    在我看來是為了兩點,一是按照科技公司的定位,獲得高估值,如果螞蟻集團是一家金融公司是絕對不可能在科創板上市的,估值也不可能這麼高;第二點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點——規避監管,馬雲在外灘的演講可能就是這件事的導火索,本來監管層想著重培養出一家高科技金融公司,因此給螞蟻的上市提供了快速通道,結果實控人竟然口出狂言說目前的大環境沒有金融監管風險,監管層對此做出的反應也是很迅速的,第一時間讓你感受到監管的力度。
  • 螞蟻集團啟動上市 概念股橫空出世
    螞蟻集團啟動上市計劃   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 螞蟻IPO在即,滴滴與字節跳動觀望,網際網路最後的資本狂歡?
    7月20日,螞蟻集團官宣啟動IPO一事在網際網路上刷了屏,這一行業傳言多年的事情終於塵埃落定。A(科創)+H(港交所)同步上市的模式、2000億美元的目標估值,都讓螞蟻IPO成為近年來資本市場最受關注的IPO事件之一。螞蟻是否會面臨小米遭遇?上一個如此備受矚目的IPO事件是小米登陸港股市場。
  • 如何重估螞蟻?
    直到今年7月20日,螞蟻集團才正式啟動上市流程。此後監管一路綠燈,螞蟻上市流程大大加快。既然要上市,螞蟻到底值多少錢就成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而估價的前提在於,應該將螞蟻看做一家金融公司還是科技公司?國信證券在使用相對估值法時,選取的對標公司包括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和東方財富,採用PE法估值。參考可比公司的估值並考慮到規模因素,最終給予螞蟻集團40~60倍PE,最終合理估值範圍是1.7萬億-2.5萬億元,對應的每股目標價是56元-78元。
  • 潛望丨IPO暫停後,螞蟻嘗試再造螞蟻:放下槓桿 回歸科技平臺
    1個月前,或許數百萬參與「螞蟻基金」的投資者都未曾想到過,馬雲在一場論壇上炮轟銀行業「當鋪思維」的言論,竟然成為了一顆投向萬億財富的核彈。 定價前一個月內估值從2250億美元猛增至3000億美元之上、要求網際網路分析師跟蹤覆蓋、向五家一線公募基金定向「募資」六百億、甚至杭州大平層的房東們已經做好了「量價齊升」的準備。
  • 那些年,錯過螞蟻的人們
    2009年時,支付寶註冊帳戶總數超過2.7億,日交易筆數達到500萬筆,日交易量超過12億元,但此時支付寶尚未獲得合法身份。那時,如果說支付寶未來會成為用戶數超12億的應用,以其為基礎構建的螞蟻集團會成為全球最大IPO,很多人都會覺得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