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螞蟻集團官宣啟動IPO一事在網際網路上刷了屏,這一行業傳言多年的事情終於塵埃落定。A(科創)+H(港交所)同步上市的模式、2000億美元的目標估值,都讓螞蟻IPO成為近年來資本市場最受關注的IPO事件之一。
螞蟻是否會面臨小米遭遇?
上一個如此備受矚目的IPO事件是小米登陸港股市場。小米於2018年7月9日上市,雷軍曾一度野心勃勃要做騰訊+蘋果,很多人對小米十分看好,比如曾因為UC被收購而委身阿里門下、後來二次創業做小鵬汽車再獲成功的何小鵬,就直接拿出1億美元力挺小米。然而資本市場最後卻給所有人上了一課:再大的野心都要資金來撐,投資者真金白銀的投票,才能撐起股票的市值。
相當長一段時間,小米不受資本市場待見,上市即破發,一年股價腰斬,跟隨雷軍創業多年的小米員工短期內並未依靠IPO實現財務自由。好在兩年後的今天,小米終於漲回了發行價17港元,最高達到17.5港元,最近一年股價最高漲幅高達111%,被套的投資者們終於可以下車了。
螞蟻跟小米IPO相似的地方都是轟轟烈烈,都是盛名之下,都是期望甚高。螞蟻是否會重蹈小米覆轍?
螞蟻不是小米。小米是AIoT的標杆巨頭,採取獨特的網際網路+新零售+硬體的商業模式,雷軍用「騰訊 x 蘋果」來解釋小米就是怕資本市場不理解。資本市場對其價值認知有一個過程,如今小米重回發行價正是價值回歸。螞蟻則是金融+科技的FinTech標杆,與阿里系的獨特關係,規模化的利潤,可持續的增長,意味著其在資本市場不會面臨著價值認定的「拉鋸戰」,每個人都知道螞蟻非常有價值與前景,核心分歧在於究竟是很值錢、還是非常值錢。
資本市場今非昔比。在小米IPO儀式上雷軍開頭就說:「全球資本市場風雲變化,感謝十多萬投資者在此刻真金白銀支持小米,包括李嘉誠、馬雲、馬化騰先生等等。儘管大勢不好,但我堅信好的公司依然能脫穎而出。」小米在上市時機選擇上吃了大虧。如今螞蟻面臨的,卻是一個肉眼可見的牛市環境,真可謂趕早不如趕巧。
從美股到港股到A股,牛市跡象均已非常明顯,原因眾所周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需求強勁,一邊是貨幣寬鬆政策,一邊是資金避險需求,股市成為最大蓄水池。就像經緯張穎說的:「疫情越嚴重,貨幣越寬鬆,我們面臨的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ZF+央行幹預。」他認為美聯儲今年一年擴張的資產,會是過往所有年份的總和。
大水漫灌,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人造牛市出現是必然,科技公司市值也水漲船高。蘋果成為唯一一家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似乎是昨天的新聞,今天市值已高達1.71萬億美元。二季度中國新增三家千億美元俱樂部新成員:美團、京東與拼多多,最近一年最高漲幅分別高達226.6%、148.5%和414.6%。
螞蟻上市踩準了點,有望在港股吃到全球資本市場紅利,在科創吃盡內地資本市場紅利。基於此,我認為彭博社報導稱螞蟻尋求2000億美元估值絕對不是夢,甚至可能只是起點,我之前在《美團、京東與拼多多千億美元市值後,誰是下一個新貴?》談過這一點:螞蟻金服2018年融資140億美元估值已到1500億美元,這兩年全球已上市科技企業市值本身就水漲船高,螞蟻金服在金融科技戰略引領下核心業務均在高速增長市值恐怕已遠超1500億美元。
後市螞蟻有望衝擊3000億甚至4000億美元市值——在阿里與騰訊衝擊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時。有人說螞蟻4000億美元市值是痴人說夢,不要忘了,特斯拉1000億市值時一堆人說泡沫對其做空,最新市值已高達3045億美元;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人們爭論是否價值千億美元,媒體報導都是說「估值或超千億美元」,結果發行時2000億美元,如今6835億美元市值,最高超過7000億美元。資本市場正在對科技公司進行價值重估。
科創板也是要考慮的因素,A股企業市盈率遠超美港股,世界上第一家破萬億美元的公司不是蘋果,中石油200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登陸後市值超過萬億美元;360等公司從美國資本市場退市後回歸A股市值獲得了數量級增長。且A股投資者更加激進——一定程度是因為優質標的少,因此有人認為,螞蟻在A股的市值有望超過茅臺,成為新股王。
後浪三巨頭「TMD」陸續衝擊IPO
BAT後,新一波網際網路巨頭的代表企業究竟是誰?各種說法都有,最常見的是TMD,T是字節跳動(頭條),D是滴滴,M有說小米,有說美團,有說螞蟻。巧合的是,如今未上市的三大巨頭,正好對應TMD,這裡的M自然是螞蟻。
滴滴:不缺錢,但可能已在籌備IPO。
在螞蟻官宣啟動IPO的同一天,財新報導稱滴滴正與投行洽談,計劃最快年內公開發行,目標估值超過6000億港幣(約800億美元),對此滴滴並未正面回應。不過新聞報導口徑是:「接近滴滴高層人士表示,滴滴正在籌備港股上市,但具體的方案尚在推進當中。」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意思。
今年5月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曾表示,「滴滴目前沒有裁員或籌集資金的計劃。」是否IPO,滴滴應該在觀望中,且很可能取決於螞蟻登陸後的表現。2019年小米IPO時,螞蟻上市傳言一度十分密集,當時港交所修訂了上市規,螞蟻可以上市然而最終卻沒有執行。
滴滴當前如果IPO,主要原因可能是給投資人退出選擇。財新報導稱滴滴帳面現金超過500億元,但投資人有退出訴求。7月21日阿里拍賣上出現了滴滴部分股權拍賣的信息,起拍價9200萬元,這似乎印證了「投資人退出訴求」這一傳言,這也表明上市不是投資人退出的唯一路徑——但是,如果牛市持續,自然是最優路徑。
字節跳動:守衛TikTok+強化投資,增加IPO籌碼。
7月21日,澎湃新聞報導稱,TikTok原總裁朱駿已任字節跳動產品和戰略副總裁兼管投資,字節跳動回應稱朱駿擔任字節跳動產品和戰略副總裁,負責產品戰略、公司戰略和投資。同一天,美眾議院通過法案禁止聯邦僱員在政府設備上使用TikTok,這不是類似舉措的開始,很可能也不是結束。
6月下旬,「娛樂資本論」曾梳理,從2014年到當時字節跳動所有公開、非公開的投資活動,發現在這7年裡,字節跳動對外披露的投資活動僅有89起,這一數目遠遠小於BAT,這表明其投資策略趨於保守——但絕對不是沒錢。朱駿掌管投資後,基於多隻現金牛賺取的充沛資金,字節跳動或將加速在全球四面八方搜羅優質資產,這跟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前夕的大手筆買買買有些相似,均可豐富業務生態、擴寬業務邊界、建設與鞏固護城河。
當前,相對於IPO,字節跳動今天有更緊急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因為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TikTok業務被波及。字節跳動今天正在積極守衛TikTok,有媒體稱這是字節跳動IPO前的最後一役。
TikTok給字節跳動貢獻的收入規模不大,但增速嚇人,2019年營收1.769億美元,同比增長五倍,2020年僅僅是在美國市場預計都有5億美元收入。相對於現金牛,TikTok更大價值是事實上已成為字節跳動海外的入口級業務,是其成為中國最成功的全球化網際網路公司的核心產品,它決定字節跳動可以走多遠,做多大。
字節跳動上市後市值大概是什麼量級?2018年估值已到750億美元,這兩年憑藉抖音這張好牌字節跳動一騎絕塵,2019年市值超過1200億美元的消息就已見諸報端,有媒體報導2019年字節跳動營收超1400億元,增長近280%,一季度營收飆升至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0億元),同比增長130%以上,年度營收目標據說已超過2000億元,營收、增長數據都非常華麗,短視頻、直播、電商與全球化諸多故事均十分性感,再加上2020年疫情期間全球資本市場對科技公司的價值進行了重估,因此我估計字節跳動的估值應該遠超千億美元。
TikTok保衛戰成功意味著字節跳動是跟螞蟻同級,甚至可以挑戰AT的數千億美元級選手,如果失敗,也可以守住千億美元俱樂部這一防線。
TMD成為網際網路造富的終結者
目前,中國尚未上市的後浪三巨頭TMD中,只有螞蟻確定已啟動IPO。7月21日媒體報導螞蟻集團已考慮任命瑞士信貸為其IPO全球協調人,IPO機器已在高速運轉。滴滴與字節跳動目前沒有確切的IPO消息,但都可能是在觀望關注。
有人說昨晚興奮不眠的不只是螞蟻金服的員工,這事兒跟字節跳動與滴滴的員工密切相關,因為不論是A+H的模式,還是2000億美元的目標市值,螞蟻金服的IPO對於滴滴和字節跳動的IPO都會有重要的參照意義,字節跳動與滴滴因為IPO而誕生的富豪恐怕不會比螞蟻少多少。
在螞蟻官宣IPO消息的時候,有網友稱聽到了螞蟻整層樓的呼聲,這是「財務自由」的呼聲,實際上,這可能有一些誤會,因為不少螞蟻小夥伴都曾是阿里員工,再加上多年來優渥的薪酬,他們中的很多人早已財務自由,上市對於他們來說只是「財務更自由」而已。7月21日,有螞蟻小夥伴在朋友圈表示,這個呼聲是網商銀行一個項目破冰的呼聲,照片顯示,螞蟻CEO胡曉明在場。
當然,上市對任何一家企業都具有裡程碑意義。一個巨人站在那裡,所有人都知道他很重,卻不知道多重,上市一下就見真章,重量級出來了。螞蟻、滴滴與字節跳動上市後,將徹底改變網際網路行業格局,它們將在AT兩大超級巨頭,與MJP(美團、京東和拼多多)三大千億美元巨頭間尋找自己的位置,如果這一結果成立,中國網際網路就會有三個巨頭陣營:AT超級巨頭,TMD準超級巨頭,以及MJP千億美元級巨頭,不同階層的跨越會很難。
網際網路行業的每一次超級IPO,都會批量催生富豪,改變福布斯富豪榜單的排位,甚至顯著拉高一個城市的房價。網際網路堪稱一部「造富機」,如今放眼看去,TMD這一波或許會是網際網路造富的末班車,隨著AI時代的全面到來,純網際網路創業恐怕很難再誕生TMD這樣的超級獨角獸了,雖然今後科技企業依然會陸續出現批量造富神話,但大概率不會在網際網路行業,這是網際網路最後的資本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