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望丨IPO暫停後,螞蟻嘗試再造螞蟻:放下槓桿 回歸科技平臺

2020-12-04 騰訊網

騰訊新聞《潛望》 作者章北海

當公司再次遭遇政策環境的變化,馬雲採取了此前一貫的戰略——先創新再說。

但這一次,解題思路失效了,不同於線上零售業務,金融的外部效應極其顯著,因此監管格外謹慎。

1個月前,或許數百萬參與「螞蟻基金」的投資者都未曾想到過,馬雲在一場論壇上炮轟銀行業「當鋪思維」的言論,竟然成為了一顆投向萬億財富的核彈。

定價前一個月內估值從2250億美元猛增至3000億美元之上、要求網際網路分析師跟蹤覆蓋、向五家一線公募基金定向「募資」六百億、甚至杭州大平層的房東們已經做好了「量價齊升」的準備。

各方鋪陳好的造富故事迎來了倉促反轉,掛牌前一夜,螞蟻緊急「主動暫停」了科創板的IPO申請。

一切猝不及防,一切又似乎暗中註定。

放下槓桿

表面上,螞蟻雖然暫時失去了350億美元的公開市場融資,但並不會對業務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此刻無論是現金流還是淨利潤,都極度充沛,即便是補充資本金也有其他途徑可尋。

實際上,這是一次監管對網際網路借貸業務的及時自糾,放貸需要被納入金融監管視線內,槓桿率不允許被層層嵌套放大。

面對螞蟻這家放貸平臺,資金出借方——銀行無法做到「KYC(know your customer了解你的用戶)」,當他們想要管理信用風險,發現眼前是數據黑箱。

監管層正試圖改變這一局面,也將對螞蟻的估值邏輯帶來根本改變。

首先,槓桿如果無法放大的話,ROE將受到極大限制,利潤天花板迅速下移;其次,如果將螞蟻納入銀行的各種監管口徑,那麼就等同於把螞蟻的業務劃歸至估值個位數的賽道。

無論哪一種,都不符合螞蟻股東和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意願。

在暫停上市前夕,一位頭部公募基金的投委會主席曾對《潛望》表示,會讓跟蹤科技行業的研究員來覆蓋和追蹤,在他看來,螞蟻利用科技手段改造了傳統的借貸業務。

「還是用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估值來看。」

言下之意是,螞蟻的估值理應比銀行業要高不少。

即便是頂級投資機構的大佬,也無法預料到螞蟻受監管調控之迅速,甚至比A股的板塊輪動還要快一些。

「放貸業務一定是持牌業務,並且槓桿率也會受到嚴格控制。」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但不會和銀行業完全一樣。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監管層正在研究螞蟻重組,不過仍沒有具體辦法。

為了符合未來的監管框架要求,螞蟻集團正考慮調整業務架構和重組業務單元以應對,其中,將需要持牌經營的金融業務從螞蟻集團中獨立出來,也成為了可能性之一。

「支付寶作為螞蟻的子公司,其商業模式可供對標的就是VISA,二者都沒有信貸損失的風險,如果將其單獨IPO,不會有什麼監管阻礙。」一位熟悉螞蟻集團的機構投資人如是評價。

華金證券做過一組測算,單獨對螞蟻支付板塊的盈利進行預測,他們認為螞蟻支付板塊收入和利潤未來 5 年有望實現 10-20% 的持續增長,業績增速與 PayPal 上市以來的業績表現大致相當,優於 Visa 10%左右的穩健增長。

基於 Visa 和 PayPal的 PE平均值為 41.59x,取整給予螞蟻支付業務 40x 的市盈率倍數,再基於 2021-23年盈利預測,推導得出螞蟻支付板塊的估值為6492-9889 億元。

如果未來拆分支付寶等支付板塊以單獨上市的話,實現近萬億元的估值並非難事。

華金證券以不同業務的估值加總,推導得出螞蟻集團估值合理區間1.74-2.29萬億元。其中,微貸業務促成貸款餘額2.15萬億,與平安銀行相近,估值區間在5679-6749億元。

粗略的計算,如果未來螞蟻剝離微貸保留其他業務以實現上市,那麼新的螞蟻估值區間將是1.18-1.6萬億元。

取1.6萬億元的上限,對比此前IPO定價的兩萬億,市值打了八折。

不過,如果拿掉了一家公司增速最快的業務單元,整體估值能否保持,依然需要交給市場投票。

監管變局

「監管的立場並不是打壓螞蟻,而是為了防住風險,促使健康發展。」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說道。

央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稱,對金融科技巨頭,在把握包容審慎原則的基礎上,採取特殊的創新監管辦法,在促發展中防風險、防壟斷。

監管的落子首先是「發展」,其次才是「風險」和「壟斷」。

如何平衡促發展、防風險和防壟斷的三者關係,難度係數顯然不小。

不過,針對螞蟻的借貸業務,「如果完全照搬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考核指標,得到的勢必是另外一家銀行,這並不是監管所希望看到的結果。」他說道。

11月26日傍晚,央行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及對非金融企業投資控股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依法準入並實施監管,規範金融控股公司的經營行為。

報告強調:繼續堅持金融業總體分業經營為主的原則,從制度上隔離實業板塊與金融板塊,有利於金融控股公司持續健康發展,防範風險交叉傳染,進一步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螞蟻集團作為5家金控試點公司之一,又在報告之前因監管環境發生變化而暫停IPO,央行的指向,不言自明。

「『隔離實業板塊與金融板塊』,科技算不算實業板塊?」一位證監會的發審委委員有著他自己的疑問。

顯然,監管的顆粒度仍有待細化。

其實證監系統最早表明了自身的監管態度。

11月中旬的一次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談及螞蟻何時能恢復上市進程,他主動披露稱,實際取決於政府如何重組監管框架,這也是監管系統的高層首次對螞蟻暫緩上市作出了公開表態。

「重組監管框架,並非朝夕之功,需要金融穩定委員會來牽頭各監管機構,甚至包括外管局,還要考慮到金融科技整個行業的監管需求。」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透露道。

當初同意螞蟻集團實行註冊制上市的是上交所和證監會,這一次螞蟻風波,會讓他們對於類似公司的上市更加小心翼翼。

「證監系統實際上也是在扮演執行的角色,能夠左右螞蟻的政策並不取決於他們。」

目前,對於網際網路巨頭的反壟斷措施也銜枚疾進,螞蟻如何應對金融風險和反壟斷的雙重監管,極度考驗管理層的戰略智慧,也為金融科技行業樹立示範效應。

相關焦點

  • 馬雲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有沒加槓桿?本文給你答案
    曾經風光無限的馬老師,在螞蟻集團被暫停上市後,一度跌落國民偶像的神壇。事情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麼樣的?讓我們一起時間倒流,來回顧下整個事件的過程。時間回到10月24號,當天馬雲在上海金融峰會做演講,上臺演講前主持人還調侃他說:馬雲是來扔一顆"炸彈"的,結果他真的扔了一顆重磅"炸彈"。
  • 拆解螞蟻網貸槓桿:高低之辯與未來之選
    出品|零壹智庫作者|溫泉 姚崇慧螞蟻集團啟動上市以來,經歷了監管風暴,被暫停上市,被兩次約談。被暫停上市後,螞蟻集團被各種解讀,其中「槓桿率」是個重要的焦點。資產出表後,表內貸款可以轉換為現金,小貸公司可以繼續放貸並形成新的基礎資產以發行ABS實現再次出表。通過貸款形成——ABS融資+出表——貸款再形成的循環,小貸公司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放貸規模和實際經營槓桿的高速增長。阿里巴巴最初嘗試資產證券化是在2013年。
  • 拆解螞蟻網貸的真實槓桿率:金融科技如何「有序擴張」?
    被暫停上市後,螞蟻集團被各種解讀,其中「槓桿率」是個重要的焦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2019年曾公開演講,稱「花唄、借唄30多億資本金搞到了3000多億,放大了100倍」,這一說法被頻頻引用,甚至被很多人理解為螞蟻網貸的槓桿率達到100倍。 但這可能並不是螞蟻網貸的真實槓桿。
  • 拆解螞蟻千億ABS:「出表」利器如何被壓至4倍「槓桿」
    根據企業預警通統計,截至目前,螞蟻已發行7286.03億元ABS產品,其中通過螞蟻商誠小貸發行2632.03億元ABS產品,通過螞蟻小貸發行4654億元產品。   實際上,在螞蟻集團IPO被緊急叫停後,一直被熱捧的螞蟻ABS仍在繼續發行。
  • 螞蟻集團上市時間是什麼時候?螞蟻集團IPO進展
    8月14日,浙江監管局官網公示了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文件。文件顯示,螞蟻集團正在接受輔導機構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科創板上市輔導。備案文件還披露了螞蟻集團持股5%以上的股東,分別為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和杭州阿里巴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君瀚、君澳持股超50%  螞蟻上市的腳步越來越近,其背後的股東也備受關注。
  • 全球最大IPO:扒掉科技的外衣,2萬億巨無霸螞蟻還剩什麼?
    按照每股68.8元的定價,若機構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市場俗稱「綠鞋機制」),螞蟻發行後的總股本將達到306.26億股,市值2.11萬億元,超過茅臺成為A股新「股王」。 從任何一個維度看,螞蟻上市都稱得上全球資本市場的裡程碑事件,而這並不令人意外。過去一年,螞蟻年度活躍用戶接近10億,數字支付規模111萬億元,是國外最大支付平臺PayPal的近25倍。
  • 如何重估螞蟻?
    那就參考界面新聞研究院採用相對估值法,對螞蟻集團做出簡單易懂的估值。招股書顯示,螞蟻集團的主要收入來自四個板塊,分別是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微貸科技平臺、理財科技平臺和保險科技平臺。界面新聞研究院分別從金融屬性和科技屬性,就螞蟻的四大板塊業務,尋找對標企業進行估值。
  • 螞蟻「失火」,殃及池魚?數科概念高估值或將重構
    這起原本是史上最大的IPO被意外暫停,驚動的不止參與螞蟻這場資本盛宴的各方利益相關者,對於螞蟻身後排隊登陸資本市場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尤其是已經完成上交所首輪問詢的京東數科來說,同樣是輾轉反側的一夜。 今年以來,隨著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步伐加快,監管部門對金融和科技之間的交叉領域頻頻表態。
  • 螞蟻小貸真的沒有放大,100倍金融槓桿啊
    我是Sunboy,今天我們來聊聊螞蟻小貸金融槓桿的事。關於網上傳的螞蟻小貸,放大100倍金融槓桿,其實存在很多的理解誤區。截至2020年6月30日,螞蟻小貸信貸餘額為21000多億,98%的資金來源於100多家合作銀行的出資,和自身信貸的ABS(資產證券化),2%的資金是螞蟻小貸公司自己的出資。
  • 200億ABS獲批背後:螞蟻的回血、紅線和未來
    IPO暫停後,螞蟻就如沉寂海底的巨鯨,雖然沒有像之前一樣掀起驚濤駭浪,但它的一舉一動依舊牽動整個資本市場。 11月24日,沉寂已久的螞蟻傳來最新消息,上交所公司債務項目信息平臺顯示,螞蟻旗下的兩筆ABS項目顯示狀態為通過。
  • 馬雲讓螞蟻IPO失敗 阿里吸取教訓 張勇「放下身段」正式回應
    在上海召開的2020外灘金融峰會上,馬雲「炮轟」金融監管部門,抨擊巴賽爾協議,隨後出現了四大金融監管部門約談螞蟻的實際控制人馬雲,並隨後馬上公布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使得螞蟻的估值迅速發生了變化,讓全球史上最的IPO螞蟻集團上市戛然而止,讓幾千名本來因螞蟻上市而成為千萬富翁的螞蟻員工夢想破碎
  • 解析螞蟻IPO「生態概念股」:一臺無人售貨機裡的科技變革
    招股書披露的這些數據,從側面折射出螞蟻集團通過技術賦能生活服務的想像空間。上市前,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就曾表示,新服務時代正加速到來,但中國還有80%的服務業沒有被數位化,支付寶升級成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就是要打造服務業數位化的「新基建」,通過自身平臺升級、持續生態開放,攜手服務商推動線下服務業加速變革。
  • 螞蟻集團估值多少?螞蟻集團重新估值預測
    從一路「開掛」短時間內完成發行,到上市前夕被緊急叫停,這隻原本即將A+H兩地上市、完成全球最大規模IPO的巨型螞蟻,如今可能真的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據悉,螞蟻集團3日當晚內部緊急會議上,保守估計螞蟻集團重新上市至少推遲半年。遊戲規則變了,打分體系變了。在之前,大家看起來更願意相信螞蟻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如今,政策和現實都已經明白無誤的要求,將它作為一個金融企業來納入監管。此前的螞蟻集團估值達2.1萬億人民幣,那此次暫緩上市之後,如何評估螞蟻集團未來價值?  北京時間11月3日晚間,上交所和港交所接連宣布暫緩螞蟻集團IPO。
  • 監管螞蟻:十六年博弈史詳解
    儘管螞蟻集團的員工隱隱感覺不對,但是很少有人放下上市前夕的忙碌,來審視正在發生的一切。間隔25分鐘,銀保監會官方微信發布消息:「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就《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下稱《網絡小貸暫行辦法》)。」文件監管收緊的網貸業務正是螞蟻集團主營業務之一。
  • 馬雲被約談,螞蟻的時代要過去了嗎?當然不
    螞蟻不是高利貸 螞蟻集團約40%的營收來自微貸科技平臺,而《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對微貸科技平臺的業務發展極不友好,《意見稿》甚至成為了螞蟻集團暫緩上市的直接原因之一。 《意見稿》下發後,坊間炸鍋,大量「高利貸」的帽子從天而降。
  • 歷史最大IPO 螞蟻集團是螞蟻還是大象?
    終於,螞蟻集團發行價格確定為68.8元,媒體紛紛報導,歷史最大IPO出爐,超過此前沙特阿美。一時間,股吧微博炸開鍋,螞蟻從科技成長的乖巧形象,一下子變成了人人生畏的大象,好像要碾壓一切。但是,這個IPO,真的這麼恐怖嗎?
  • 遊戲規則變了,螞蟻不再是1天前的螞蟻了
    上交所發布公告,暫緩螞蟻科技集團科創板上市,不到1小時後,港交所跟進公告,亦是暫緩,而這一切距離螞蟻A+H正式上市不到3天。核爆級新聞迅速在社交媒體散開,小巴扶著下巴仔細看了看上交所給出的解釋:公司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可能導致螞蟻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 【早報】華為與神州數碼等談榮耀手機出售;螞蟻集團回應IPO推遲
    螞蟻回應戰配基金承銷違規被推遲IPO 螞蟻集團正式回應,有關戰略配售基金的細節已經做了「完全充分的披露」,沒有承銷自己的IPO。基金是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募股,一直由基金公司獨立運作。靠近螞蟻人士稱,相關各方通過監管部門批准,充分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合規方式有效化解了其中的衝突。
  • 螞蟻集團估值多少人民幣?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對估值的影響
    螞蟻集團上市進程一波三折、未完待續  螞蟻集團暫停上市之前的11月2日,中國四大監管機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約談該集團高管,具體包括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和總裁胡曉明等人。
  • 暫緩上市三周後,螞蟻這個200億融資項目通過了!還有260億已受理,影響多大?
    11月25日,上交所公司債券項目信息平臺公告顯示,螞蟻集團旗下的花唄和借唄兩個ABS融資項目狀態已更新為通過,合計規模200億元,分別是國泰君安借唄第4-12期消費貸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中信證券花唄一至十期授信付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