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居裡夫人致敬,呼喚科學精神的復興

2020-10-13 大珊老師


前幾天,我在寫紀念錢學森的文章時,其實心裡挺愧疚的。因為,好多年以來,我曾經所崇尚的科學精神,對科學家偶像的敬仰之情,在心目中淡漠乃至消失竟然好多年了!

回憶起來,我們這些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當年的科學報國願望是何等強烈。

1977年12月,國家恢復高考;1978年1月,作家徐遲發表了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記敘了數學家陳景潤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難關的事跡,接著這一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十年浩劫過後,科學的春天終於到來。

那時,我們的學習勤奮勁兒,真可用廢寢忘食來形容。在食堂排隊打飯,手中還拿著單詞卡片背誦。記得一個感人一幕:我們在容納200多人的階梯大教室裡晚自習,突然停電,大家趕忙跑去商店,不一會教室裡,一片燭光,大家繼續讀書學習,場面非常壯觀。不知誰把這個情景拍了照片,登在第二天的大連日報上。

寫到這裡,想起了當年對我影響極大的一本書,那就是居裡夫人傳》。

居裡夫人是近代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蹟,她猶如一顆璀璨耀眼的巨星划過科學的星空,留下永久的光輝。她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她的發現與發明,為全人類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然而,她的成就卻是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取得的。我對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的人生成長經歷產生濃厚的興趣。

讀《居裡夫人傳》,我似乎被帶到了居裡夫人的實際生活和工作場景當中,近距離地觀察這位偉大科學家的行為舉止、工作精神、處世態度和崇高品質。

回想當時,讀了《居裡夫人傳》後,我的內心被這位高尚的女科學家的偉大精神深深震撼!

所謂的居裡夫人精神,意味著什麼?

第一,不向困境低頭的堅強意志。居裡夫人一生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苦,小時候的貧窮及被歧視,中學時的生活拮据,以及她心愛的科學家丈夫在車禍中不幸遇難……堅強的她,選擇的是永不向命運屈服。

第二,為科學堅韌不拔的獻身精神。沒有實驗室,沒有助手,為了從瀝青鈾礦提取人們尚未發現的新元素,她和丈夫每天面對著滾滾濃煙,攪動著幾十斤重的棍子,花了四年的時間終於提煉出了這個新元素——鐳。

第三,淡泊名利,追求人類幸福和社會進步的人文情懷。「鐳」的發現本來可以賣大錢,然而居裡夫人和丈夫沒有申請專利而謀取利益,相反他們則無條件的向外界公開他們的發現以及提煉「鐳」的方法。愛因斯坦說:「在全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瑪麗.居裡。」

我很奇怪,為什麼這些年,居裡夫人的形象從我腦海裡淡化?細思恐極,原來何止是我,一個歷史時段以來,人們似乎集體性地丟棄了很多東西。在如今這個商業社會,人們對科學家、對科學精神敬而遠之,明星、網紅成了社會主角。這實在可悲可嘆。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鍾南山、張伯禮等科學家被授予「抗疫英雄」榮譽稱號,並被國禮待之。

已經很久沒有遭遇過這麼崇高的精神,這麼執著的激情,這種可以不被吃喝玩樂驅使的生活以及忘我的高貴。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越來越清楚地感到一種迫切的需求,既對科學精神的需求。讓我們一起呼喚科學精神的復興!

相關焦點

  •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學習案了解居裡夫人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
    3.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通過三克鐳的故事,了解居裡夫人科學家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4.引導學生找出課文裡哪些事情表現了居裡夫人對人類貢獻巨大,哪些事情顯示出居裡夫人經濟的困頓,並初步了解課文這樣寫的好處。
  • 居裡夫人,一家兩代人三獲諾貝爾,把一生奉獻給科學事業
    居裡夫人,全名瑪麗·居裡,1867年11月7日出生於華沙,波蘭裔物理學家,化學家。她出身在一個非常普通的教師家庭,不過,居裡夫人的一生絕對是勵志的一生。她早早地學會了獨立,並且有自己對未來的規劃,父母也支持了她的想法。從小學到大學,從普通人家的孩子到資深科學家,一步步都是居裡夫人自己努力的結果,她緊緊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從未向它低過頭。
  • 居裡夫人的科學世界:登高之路,青年時代的願望
    學者的冷靜和一絲不苟以及護士那種真誠體貼精神,在瑪麗的身上完全融為一體。不久,整個前線都認識了瑪麗的汽車,戰士們親切地稱它為「小居裡」。在自己遍體鱗傷的汽車裡,著名的居裡夫人賽著一件軍大衣過夜。當司機不在的時候,她常常自己親自開車,這一切已經不會使任何人感到驚奇了。人們還常可以看到她冒雨站在泥濘的馬路上,在敞開的汽車頭前彎腰檢查冷卻器,或是在艱難地拖拽新的汽車輪胎。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而居裡夫人 可以配上這句話,她是一位穿越時間長河仍然散發光芒的女性,一位穿越國籍受人尊敬的波蘭女科學家。   居裡夫人一生為了科學事業嘔心瀝血,少女時期的瑪麗居裡與物理學家皮埃爾相知相戀,二人不追求名利,專注於科學研究。
  • 偉大的女科學-居裡夫人
    諾貝官方: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還將持續1500年日前,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發布了一條科普公告,即使到今天,她自1899年至1902年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筆記本仍具放射性,並將持續1500年。可以說,多虧了有瑪麗·居裡,現在的人們才能接受X光檢查。
  • 居裡夫人為何受國人崇拜?她拒絕同流合汙,無私援助我國科學人才
    按理說,即使居裡夫人對科學事業的貢獻十分巨大,但她畢竟是法國人,中國人對她的崇拜之情不會如此深厚。但由於居裡夫人對中國的一些特殊貢獻,我國人民對她十分崇敬。文章中,魯迅先生毫不掩飾對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的敬仰之情,字裡行間都顯示著崇拜,他詳細的介紹了居裡夫人的相關情況,並對居裡夫人的科學研究成果做了理性而客觀的高度評價。居裡夫人也因為魯迅先生的介紹第一次真正面向中國大眾,為中國人民所熟知。
  • 居裡夫人為何受國人崇拜?她拒絕同流合汙,無私援助我國科學人才
    按理說,即使居裡夫人對科學事業的貢獻十分巨大,但她畢竟是法國人,中國人對她的崇拜之情不會如此深厚。但由於居裡夫人對中國的一些特殊貢獻,我國人民對她十分崇敬。國人第一次接觸和了解到居裡夫人,還是來自於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的文章介紹。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1903年和居裡夫人還有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居裡在離開自然學科教授聯合會的會所後不幸在街上被馬車撞倒後當場死亡。皮埃爾·居裡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以大公無私、不計回報、無怨無悔的精神與自己的妻子一道,矢志不移地走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
  • 施士元和中國的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只有一位,不過,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像居裡夫人一樣偉大的人。回到祖國以後,施士元進入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受聘為物理系教授。此時的他,既是年輕的學者,第一次提出了「原始粒子」的猜想,[1]又是新晉的翻譯家,填補了國內物理書籍的空白,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老師。
  • 100多年過去了,居裡夫人筆記仍有放射性,致敬偉大的時代女性
    這個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並不是很多,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更少,而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性則寥寥無幾,但居裡夫人正是其中一位。這位在當時男性所主導的時代裡,用自己的光芒和智慧得到了世界的尊重,同時也讓科學邁出了一大步,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
  • 居裡夫人的婚外情人和愛因斯坦的私生女
    (瑪麗·居裡製作和親自操作使用的X光機在一戰的戰場上拯救了受傷的上百萬的法國士兵,她本人和她的女兒最終因為過度經受X光及其他放射性照射,而死於血液病)他們襲擊她的住宅,用石頭砸懷她的窗戶,聲稱要殺死她,要她滾出法國。而曾經熱烈擁護過她,並且在科學上與她同路的一些法國科學家,也聯名寫信,要她離開法國。她最忠實的戰友保羅·艾培——也背叛了她,同意要她離開法國。
  • 史上最危險論文——記偉大的科學家居裡夫人
    1891年居裡去法國留學,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依然保持著優異的學習成績。1894年,與學校講師皮埃爾·居裡結識,締造了一對科學伉儷的傳世佳話,1898年,居裡夫婦向科學院提出《論瀝青鈾礦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質》的論文,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化學元素,並以自己深愛的祖國波蘭的名字構造新元素的名稱——釙(polonium),也是目前最毒的物質之一。
  • 鐳的母親 谷歌Doodle紀念居裡夫人誕辰
    點擊這裡查看更多關於居裡夫人的信息。 居裡夫人搜索結果  關於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原名瑪麗亞·斯克洛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蘭的華沙,由於沙俄侵略,居裡夫人一直對壓迫性的教育感到十分厭倦。
  • 你不知道居裡夫人的那點事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追蹤這位著名學者,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他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裡夫人,當她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裡夫人!  不要專利  居裡夫婦發現鐳後,世界各地紛紛來信索求制鐳的方法。怎樣處理這件事呢?某星期日的早晨,他們進行了5分鐘的談話。彼埃爾·居裡平靜地說:「我們必須在兩種決定之中選擇一個。
  • 致敬女科學家!別告訴我你只知道居裡夫人
    那就是——經久不衰的精神食糧  除了你所知道的居裡夫人外,歷史上還有重要的女科學家?科學的歷史長河中,改變人類的可不只有居裡夫人,快看看歷史上女科學家們是如何頂出 科技界的「半邊天」!洛夫萊斯伯爵夫人首先為計算擬定了「算法」,然後擬定了「程序設計流程圖」,這就是被後人認定為 「第一個電腦程式」。 1979年,美國國防部用埃達·洛夫萊斯伯爵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種電腦程式語言,即Ada語言,以紀念這位150年前幫助英國發明家查理·巴貝奇研製出後來被認為歷史上第一臺計算機的女科學家。
  • 《居裡夫人傳》全文在線閱讀(共八章)
    作品簡介:     《居裡夫人傳》一書回顧了居裡夫人這位影響過世界進程的偉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主要描述的是居裡夫人的品質、她的工作精神、她的處事態度。作者艾芙·居裡向讀者詳介了她的母親除了在科學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外,她還用自己一生為人處世的崇高行為給女兒樹立榜樣,對女兒的教育也有許多獨特的做法。讀完這部書,相信居裡夫人對困苦和災難的忍耐和工作精神都會催我們奮發,她的處事態度更可以蕩滌我們的心靈。
  • 居裡夫人的愛與她的諾貝爾獎家族,如今科學基因依舊延續
    1.居裡夫人的諾貝爾獎曾受到爭議居裡夫人是法國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索邦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個獲得多個諾貝爾獎的人,也是第一個在多個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居裡夫人值得和她的同事們分享這份科學的榮譽。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瑪麗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因為他們對輻射的研究貢獻,以及亨利·貝克勒爾對鈾元素中自發輻射的觀察。然而當時,法國科學院的成員只提名皮埃爾和貝克勒爾為該獎的候選人。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兩次諾獎拯救90萬人
    居裡夫人一生為了科學事業嘔心瀝血,少女時期的瑪麗居裡與物理學家皮埃爾相知相戀,二人不追求名利,專注於科學研究。     居裡夫人消耗著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後世約90萬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居裡夫人便成為女性科學家裡一面不朽豐碑,還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 居裡夫人和鐳元素的故事
    鐳的發現還要感謝偉大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1867年11月7日誕生于波蘭華沙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具有父親的智慧和母親的靈巧,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891年,她到巴黎求學。居裡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決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一個新名稱,居裡夫人就把它命名為「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做「放射性元素」。後來,在她的丈夫皮埃爾先生的幫助下,她又測定了能夠收集到的所有礦物,她想知道還有哪些礦物具有放射性。
  • 永恆的《放射性物質》,永恆的居裡夫人
    她就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夫人。《放射性物質》依舊是非傳統傳記電影,導演沒有記流水帳一般,不勝繁瑣地敘述居裡夫人的生平,也沒有把過多的時間放在居裡夫人的科學實驗上。釙和鐳是如何被發現提純的並不是電影的主題,真正貫穿全片的是居裡夫人對待科學和對待愛情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