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陽光明媚、春意盎然、天朗氣清的春天,我們偉大的、美麗的、勤勞的女神們,又一次迎來了自己的節日,小編在這裡先祝我們的半邊天: 女(fu)神(nv)節快樂!(聽說如果說是婦女節,就會有女神們用小拳拳捶我的胸口)
請相信小編是個嚴肅的小編,能表達祝福的當然不能靠嘴,請收下小編為女神們精心準備的禮物。當然,男神們除了送花和發紅包,收下小編準備的禮物,轉發給女神,說不定會有意外驚喜哦!(為了您的人身安全和感情穩定,請把本文附在為女神準備的購物車裡,一併轉發)
關子賣的太久了,禮物到底是什麼呢?
那就是——經久不衰的精神食糧
除了你所知道的居裡夫人外,歷史上還有重要的女科學家?
淡定淡定,小編也是為了我們廣大婦女同胞們考慮,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怎麼能忘記那些曾經為人類做過巨大貢獻的女科學家們呢?科學的歷史長河中,改變人類的可不只有居裡夫人,快看看歷史上女科學家們是如何頂出 科技界的「半邊天」!
1、卡羅琳·赫舍爾(1750年-1848年)
這位偉大的女天文學家發現了8顆彗星及星雲(只認識北鬥七星的小編慚愧)。1786年8月的一個夜晚,卡羅琳獨自觀測到了第一顆彗星,此時她才36歲!在接下來的11年裡她又陸續發現了7顆彗星。1798年,卡羅琳將自己的所有發現製成弗拉姆斯蒂德星表呈交給英國皇家學會,並附上了一份 《不列顛天圖》中忽略的560顆星的目錄以及該出版物的勘誤表。(忽略了560顆星,乖,去領盒飯)
2、洛夫萊斯伯爵夫人(1815年-1852年)
這位是世界上最早的女「程式設計師」。她的父親可是眾所周知的詩人拜倫。洛夫萊斯伯爵夫人首先為計算擬定了「算法」,然後擬定了「程序設計流程圖」,這就是被後人認定為 「第一個電腦程式」。 1979年,美國國防部用埃達·洛夫萊斯伯爵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種電腦程式語言,即Ada語言,以紀念這位150年前幫助英國發明家查理·巴貝奇研製出後來被認為歷史上第一臺計算機的女科學家。(小編默默的關掉了某寶的網頁)
3、伊雷娜·約裡奧-居裡(1897年-1956年)
這位女科學家和她的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因發現新的人造放射性元素而雙雙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而且她有個更有名的媽媽—— 居裡夫人。在獲得諾貝爾獎後,伊雷娜還開始逐漸涉足政治,擔任過法國社會黨萊昂·布盧姆政府的國務次長(要不要這麼任性)。48歲時,伊雷娜被任命為由其母親創建的巴黎大學鐳研究所所長。(小編沒有什麼學術成就,很有可能是因為我沒有一個科研伴侶呢)
4、利斯·邁特納(1878年-1968年)
這位奧地利物理學家發現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核裂變。利斯發現鈾原子核在受中子轟擊後分解出氪和鋇,並產生大量能量。通俗點說,這就是美國能夠造出原子彈的核心和關鍵。(小編只想說:請收下我的膝蓋)
5、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1910年-1994年)
多蘿西·克勞福特發現了胰島素、青黴素和維生素B12的分子結構。她與劍橋大學的伯納爾教授共同發現,蛋白質晶體必須在半溼潤狀態下加以研究,這一成果是大分子晶體學的裡程碑。1945年,多蘿西發現了青黴素的分子結構(敲黑板,人家這時候只有35歲呢)。她分析出了對白血球和紅血球生成至關重要的維生素 B12的結構,也是由於這一重大發現,多蘿西在1964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6、芭芭拉·麥克林託克(1902年-1992年)
芭芭拉發現了自發移動的遺傳基因,也就是遺傳信息位置的變化既可以發生在植物上,也同樣適用在細菌和人類身上,這對於研究抗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25歲時,芭芭拉與遺傳學家羅林斯·埃默森和馬庫斯·羅茲組成了一個三人研究小組。芭芭拉反覆觀察玉米粒顏色的變異,並進行試驗後發現遺傳信息並非固定不變。(別人的25歲)
7、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1920年-1958年)
1952年,羅莎琳德拍攝下了那張著名的DNA分子X射線衍射 圖像,清晰地展現出雙螺旋結構而名聲大噪。(再敲黑板,這時候人家才32歲)羅莎琳德18歲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化學、物理和數學,後來又接觸晶體學。二戰結束後,她在巴黎學習了新的X光射線技術。當時,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邀請她來研究DNA結構這一新技術。(又是一個明明可以靠臉,卻偏偏要靠才華的女科學家)
以上這幾位科學家只是眾多女性科學家們的幾位代表,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偉大而聰慧的女性在世界上方方面面的領域發揮了她們的智慧,她們不再是「 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而「寫得了代碼、查得出異常,殺得了木馬、翻得了圍牆」也都是小菜一碟,並且用實力證明了「出名要趁早」!說實話,小編的禮物給不給力!
編輯:蔡寧寧
文字資料整合自網絡,圖片來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科學歐洲建築分不清 | 風雪不靠譜 | 華為5G | 央企黑科技 | 航空發動機 | FAST | 厄爾尼諾 | 臭氧航天 天宮二號 | 神舟十一號 | 長徵五號 | 別叫我胖子 | 火星車 | 量子衛星 | 高分三號 | 「朱諾」號 | 長徵七號 人物 默克爾 | 潘建偉 | 景海鵬 | 任正非 H5火星車歷險記 | 閱後即焚 | 「探索一號」科考船|奧運科學瘦身 | 太空人 | 特斯拉 | 洪災 | 學霸測試 VR 「胖五」震撼5分鐘 | 長徵七號發射塔 | FAST全景 | 走上「探索一號」
http://101606220002016.bqy.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