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裡夫人為何受國人崇拜?她拒絕同流合汙,無私援助我國科學人才

2021-01-14 楓橋陌客

科學既是人類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質福利的源泉。——貝爾納

誠哉斯言,人類歷史的進步離不開一個又一個科學研究成果的不斷推動,亦離不開一位又一位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在無數的科學家之中,不僅僅有男性,許多女性科學家亦是「巾幗不讓鬚眉」,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居裡夫人便是為人稱道的代表人物,除了偉大的科學成就外,更令人敬佩的是她獨特的人格魅力。她人生淡泊如水,對名和利不屑一顧。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不僅僅讓法國人民敬佩,更因為她和家人對中國的貢獻,中國人對她也都是崇拜萬分。

魯迅作文,初次了解

談及居裡夫人,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這是一個偉大的女性科學家。事實的確如此,居裡夫人原名瑪麗亞,是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她和丈夫居裡,在條件極其簡陋,甚至是刻苦的情況下提煉出了極其珍貴難得的放射性物質——鐳。

在她的一生中,她無時無刻不致力於科學研究,可以說,她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事業。1903年她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科學家,1911年她又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她的一生共獲得事項將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

按理說,即使居裡夫人對科學事業的貢獻十分巨大,但她畢竟是法國人,中國人對她的崇拜之情不會如此深厚。但由於居裡夫人對中國的一些特殊貢獻,我國人民對她十分崇敬。

國人第一次接觸和了解到居裡夫人,還是來自於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的文章介紹。1989年是居裡夫人初次發現鐳元素的年份,此後她不懈努力,繼續堅持深入研究,終於在1902年,居裡夫人成功提煉出了鐳元素,這一發現震驚了歐美國家。縱使居裡夫人名噪一時,但在當時較為封閉和落後中國這一發現的相關消息還沒能得到快速傳播。

人們第一次了解居裡夫人,是因為1903年魯迅先生在名為《浙江潮》的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叫《說鈤》的文章。文章中,魯迅先生毫不掩飾對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的敬仰之情,字裡行間都顯示著崇拜,他詳細的介紹了居裡夫人的相關情況,並對居裡夫人的科學研究成果做了理性而客觀的高度評價。居裡夫人也因為魯迅先生的介紹第一次真正面向中國大眾,為中國人民所熟知。

由於魯迅先生當時的名氣,許多讀書人十分相信這位敢於針砭時弊的「民族脊梁」作的文章,也正因為這樣赴法留學的中國學生將居裡夫人視作自己心中的偶像。那時,但凡是赴法留學的中國學生,幾乎都會前往居裡夫人的住處拜訪。

無私善良,對留學生慷慨相助

世人皆知居裡夫人淡泊名利,視金錢如無物的高貴品質,對於中國人來說她的善良和無私才是最為讓人稱道的。

由於魯迅先生文章中對居裡夫人毫不掩飾的稱讚與敬仰,當時的中國留學生只要是讀過《說鈤》一文的無一不崇拜居裡夫人。在二十世紀初的世界舞臺上,落後而又閉塞的中國並不被人正眼相待,當時的中國留學生也屢屢受人白眼。

面對內憂外患的國家現狀,一批有識之士懷著滿腔熱情遠渡重洋尋求強國之道,他們奔赴法國巴黎求學。由於國家實力薄弱,這些留學生們大多被外國專家們輕視和瞧不起。但居裡夫人並不和他們同流合汙,面對中國留學生的求助,她沒有絲毫猶豫,慷慨的施以援手。

在居裡夫人無私的幫助下,一批又一批的中國科學人才迅速成長起來,其中不乏為我國科學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傑出科學家。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工作的創始人之一的嚴濟慈便是居裡夫人的學生。

當時嚴濟慈遠渡重洋赴法國留學,一心求學的他不斷拜訪當時法國的著名專家,但都沒能得到好臉色,他幾乎想要放棄了,他一直在進行壓電研究也面臨困境,停滯不前,這時他的同窗好友向他推薦了發現壓電現象的居裡夫人丈夫皮埃爾·居裡,抱著最後一次嘗試的心態,他來到居裡夫人家。

當時的居裡夫人正在進行實驗,得知家裡有一位中國年輕人前來拜訪,她迅速放下了手頭上的工作出來迎接。看到如此熱情的居裡夫人,嚴濟慈感動不已,他趕緊將自己的問題一一提出,居裡夫人也不藏私,一一詳細解答嚴濟慈的問題,嚴濟慈也因為和居裡夫人的這次談話而受益頗深。

晚年時期的嚴濟慈回憶這段經歷時動情地說道:「當時的中國留學生大都不受待見,居裡夫人卻熱情的招待了我,並作了細緻的解答,她的關懷就像是寒夜裡溫暖的火焰。」

1956年,在與嚴濟慈會面時,居裡夫人的女婿約裡奧·居裡曾說:「你的老師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收,卻收了你這個中國青年。」由此,居裡夫人對當時中國青年留學生的幫助與關懷也可見一斑,國人對居裡夫人的崇敬之情大都源於此。

薪火相傳,相助中國

居裡夫人對中國的恩情並不止於夫妻二人對中國留學生的幫助下,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女婿女兒接下了傳承火炬,繼續對中國的幫助之旅。

在科學研究領域,居裡夫人的女兒和女婿繼承了居裡夫婦的衣缽,也都是優秀的科學家,並且都獲得了諾貝爾獎。當有中國留學生來尋求幫助時,慷慨地施以援手似乎成了居裡一家的傳統,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就曾經接受過居裡夫人女婿約裡奧·居裡的無私幫助,並和約裡奧夫婦成了很好的朋友,在約裡奧的幫助下,錢三強最終成功發現了原子核的三分裂現象。

在1956年中科院召開的紀念居裡夫人大會上,錢三強教授感情真摯的發表感言說:「居裡夫人有著為科學和人類進步的崇高的獻身精神。」

居裡夫人受我國人民的崇拜不僅源於她自己的善良和無私奉獻,也在於她對自己女兒女婿言傳身教的教育。居裡夫人對中國的進步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應當心懷感恩,永遠銘記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居裡夫人為何受國人崇拜?她拒絕同流合汙,無私援助我國科學人才
    居裡夫人便是為人稱道的代表人物,除了偉大的科學成就外,更令人敬佩的是她獨特的人格魅力。她人生淡泊如水,對名和利不屑一顧。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不僅僅讓法國人民敬佩,更因為她和家人對中國的貢獻,中國人對她也都是崇拜萬分。
  • 居裡夫人為何受國人崇拜?嚴濟慈:她的關懷就像寒夜裡溫暖的火焰
    按理說,即使居裡夫人對科學事業的貢獻十分巨大,但她畢竟是法國人,中國人對她的崇拜之情不會如此深厚。但由於居裡夫人對中國的一些特殊貢獻,我國人民對她十分崇敬。文章中,魯迅先生毫不掩飾對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的敬仰之情,字裡行間都顯示著崇拜,他詳細的介紹了居裡夫人的相關情況,並對居裡夫人的科學研究成果做了理性而客觀的高度評價。居裡夫人也因為魯迅先生的介紹第一次真正面向中國大眾,為中國人民所熟知。
  • 為何中國人如此崇拜居裡夫人?看她對待中國留學生的態度,就懂了
    我們將她寫進課本裡,我們將她搬進銀幕裡,世世代代懷念她,而居裡夫人之所以能備受中國人的崇拜和尊敬,除了她的成就外,更因為她的人格。 第一位將居裡夫人介紹給中國人的,是魯迅先生,1903年,魯迅先生在《浙江潮》雜誌上發表了《說鈤》一文,裡面講述了居裡夫人提煉出鐳(Ra)的事情,文中,魯迅先生給予了這位女士高度讚揚,瑪麗·居裡這個名字,被萬千國人記在心裡,其中便包括一個名叫施士元的學生。
  • 居裡夫人不為國人所熟知的另一面——她對我國現代科學的起步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其實,除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和她耳熟能詳的生平事跡,居裡夫人還有不被大多數國人所知曉的另一面。國家被瓜分,社會環境動蕩不安,文化氛圍受壓抑,每個人都喘不過氣,正處孩童時代的瑪麗·居裡也不例外。關於居裡夫人的傳記往往偏重談及居裡夫人不幸的童年(比如居裡夫人的母親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的時候相繼病逝),以及成年後如何艱難從事科學研究等,從而把居裡夫人清貧甚至悲慘的生活印於大多數讀者的心中。
  • 中國人為何如此崇拜居裡夫人?看看她和家人都為中國做了什麼
    可能在其他國家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在中國人眼中無一例外,都會回答居裡夫人。的確,居裡夫人在科學領域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相繼摘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桂冠。不過,居裡夫人除了偉大的科學成就外,她更令人敬佩的,還是由內而發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居裡夫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事業,但是卻從來不慕名利,這才是她最偉大的閃光點。
  • 為什麼中國人都很崇拜居裡夫人,看看她為中國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但若是讓你問身邊人20世紀最偉大的女科學家是誰,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居裡夫人。居裡夫人在科學領域獲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數學獎,居裡夫人除了十分偉大的科學成果外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人格魅力特質也是讓人不可忽視的一幕。在中國居裡夫人受到了更多人的崇拜,我們最初認識居裡夫人是從魯迅先生的文章中。
  • 居裡夫人的愛與她的諾貝爾獎家族,如今科學基因依舊延續
    1.居裡夫人的諾貝爾獎曾受到爭議居裡夫人是法國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索邦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個獲得多個諾貝爾獎的人,也是第一個在多個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居裡夫人值得和她的同事們分享這份科學的榮譽。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瑪麗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因為他們對輻射的研究貢獻,以及亨利·貝克勒爾對鈾元素中自發輻射的觀察。然而當時,法國科學院的成員只提名皮埃爾和貝克勒爾為該獎的候選人。
  • 法國與波蘭貨幣上的居裡夫人,誰才是她的歸宿?
    目的是意在突出「法國女性」的社會地位與科學成就。鈔票是邀請瑞士大師設計,因為瑞士人在鈔票設計領域是絕對一流的。這張鈔票科技感十足,在上世紀九十年都已經具有了濃濃的現代設計感,正面圖案是居裡夫人與其夫皮埃爾居裡。背面為居裡夫婦實驗室,整體給人以十分安靜的感覺。這張鈔票不僅表現了對科學的尊敬,而且是對居裡夫人最美的禮讚!這是法國1984年發行的紀念居裡夫人的金銀幣。
  • 居裡夫人誕辰150周年 | 重溫饒毅《光榮背後的辛酸》
    居裡夫人早年任教女子師範學校,一直到獲得第一個諾貝爾獎後都沒有自己的實驗室。皮埃爾死後,索邦將他的實驗室(他自己是在得獎後才為索邦所接納的)交給居裡夫人,卻沒有把皮埃爾原有的教席頭銜給她。 居裡夫人兩次獲諾貝爾獎的過程也都十分曲折。1903年的獎,她沒有被正式提名。當時的提名信是說皮埃爾•居裡和貝克勒爾合作無間,所以應該一起獲獎。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經過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在索邦大學取得了物理學和數學學士學位。畢業前不久,瑪麗認識了比她大8歲的皮埃爾·居裡。1894年的一天,瑪麗·居裡應邀去弗利堡大學的一位教授家去玩,在這位教授家她結識年輕人皮埃爾·居裡,自此次見面到今後的科學工作中,他們的感情一直處於升華中。
  • 居裡夫人的筆記本放射性為何持續千年
    推特內容中提到,瑪麗·居裡於1934年死於罕見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這與她一直長期大量地暴露在放射性物質中有關。即使到今天,居裡夫人1899至1902年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筆記本仍具有放射性,還將持續1500年!
  • 居裡夫人是怎樣面對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的?
    你要做居裡夫人麼我想我會永遠記住那一天。那時的我,年輕、天真,懷揣著對未來的滿懷期待,與初戀的隱隱傷痛,登上了從上海到倫敦的飛機。那十一個小時裡,我不能入眠,看著艙窗外的雲海渺然,想:為了心中模糊的對「科學」這一抽象名詞的崇拜,離去自己生長的地方千裡之外,過著囊中羞澀的日子,這就是我想要的?
  • 中國的居裡夫人,比林徽因美,崇拜胡適,"下嫁"給美籍科學家
    這位女科學家雖沒有摘得諾貝爾獎桂冠,但是她無限接近諾貝爾獎。並且楊、李二人都是在她的幫助之下,才能夠摘得諾貝爾獎的。那麼楊、李二人背後的這位高人又是誰呢?甚至有人說吳健雄比林徽因還要美麗,她才是民國的&34;。的確,從圖片我們就能看出她的美貌,並不輸給林徽因。並且,吳健雄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她的人生軌跡同最偉大的女科學家——居裡夫人簡直如出一轍,因此她也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吳健雄為女兒身,卻有著如此霸氣的名字,這與她行俠仗義的父親有著莫大的聯繫。吳健雄的父親名叫吳仲裔,江蘇人太倉人。
  • 居裡夫人為什麼不是法國科學院院士?
    事實上,他在1898年和1902年兩度爭取索邦的教職都被拒絕。1902年他第一次被提名競選科學院士,也未成功。對此,他並非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樣毫不在意。從他給朋友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不高興的。1905年,在他們發現放射性元素8年、得諾貝爾獎兩年後,皮埃爾才入選法國科學院。
  • 請不要叫她居裡夫人,她能徵服科學的殿堂,卻無法戰勝人類的偏見
    居裡夫人是女性科學家的楷模,兩次獲得諾貝爾獎,而且還是在兩個不同領域。不僅如此,她用放射性元素幫助治療傷員,在科學和人道主義兩個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每個中國人從小學開始,便通過課文,了解到這位偉大的女性。
  • 居裡夫人:離世86年,筆記至今仍有放射性,一生奉獻在科學研究上
    居裡夫人從小就表現出了驚人的專注力和學習能力,她向來沉默寡言,為人謙和有禮,但是卻對學習非常重視,不管周圍發生了什麼,反正和她都沒有什麼關係,她最大的樂趣就是學習。居裡夫人的父母是中學教師,這也極大的影響了她的學習熱情,那個時代的歐洲也是男子至上,女子別說科學家了,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而居裡夫人 可以配上這句話,她是一位穿越時間長河仍然散發光芒的女性,一位穿越國籍受人尊敬的波蘭女科學家。   居裡夫人一生為了科學事業嘔心瀝血,少女時期的瑪麗居裡與物理學家皮埃爾相知相戀,二人不追求名利,專注於科學研究。
  • 向居裡夫人致敬,呼喚科學精神的復興
    居裡夫人是近代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蹟,她猶如一顆璀璨耀眼的巨星划過科學的星空,留下永久的光輝。她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她的發現與發明,為全人類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讀《居裡夫人傳》,我似乎被帶到了居裡夫人的實際生活和工作場景當中,近距離地觀察這位偉大科學家的行為舉止、工作精神、處世態度和崇高品質。
  • 通過她的私生活,讓我們重新認識居裡夫人
    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裡夫人於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居裡夫人無疑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尤其是對一名女性來說,她站在了科學界的巔峰。但是她的私生活卻是對當時那個時代赤裸裸的諷刺,是對男權社會的最有力的抨擊。
  • 勞君展:居裡夫人的中國籍女弟子
    名媛    「居裡夫人來了」,1926年5月的一個周日,對勞君展來說意義非凡,她在巴黎的居所因居裡夫人的到來突然沸騰了,激動不已的她握住居裡夫人的手,迎客進屋。    跟居裡夫人短暫的相處,成了勞君展一生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