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裡夫人為什麼不是法國科學院院士?

2021-01-10 網易

2020-12-28 00:05:02 來源: 穿越兵王系統

舉報

  

  一百多年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被法國科學院拒之門外。1910年底,居裡夫人參選法國科學院院士,這引起了公眾的極大興趣,因為這涉及到婦女能否進入科學院的問題。但由於大部分院士反對居裡夫人當選,投票沒有達到法定數額,居裡夫人遺憾落選。從此,居裡夫人再也沒有參選院士——法國科學院就這樣將自己最優秀的科學家拒之門外!
皮埃爾.居裡出生於1859年,瑪麗亞生於1867年。1897年底瑪麗亞開始做博士論文,導師是索邦(巴黎大學一部)的李普曼,但瑪麗亞是到皮埃爾的實驗室做實驗,他們很快演化成了夫妻間的合作,在幾個月之內就發現了新的放射性元素。1903年他們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皮埃爾1906年去世,瑪麗亞1911年獲化學獎,1934年去世。次年,他們的女兒女婿獲獎。粗看上去他們一帆風順。可是,皮埃爾第一次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時落選,而瑪麗亞則終生未進法國科學院。是否當選院士,對一位科學家來說自然是有榮譽和認可的問題。另外,當時的科學結構中,法國科學院還是科學交流和研究經費掌管的主要機構。這樣一來,對法國科學家來說,當選院士又有更多一些意義。比如,因為居裡夫婦都不是院士,當他們的開創性發現在1898年出來時,他們的論文是由其他是院士的科學家在法國科學院代講的。

  
居裡夫婦被科學院拒之門外的原因有不同之處。皮埃爾從小就有性格孤僻的傾向,家庭不是彼時的「上流社會」,自己又不是擅長交往的人,上的學校也不是最時興的,得到的教職是在物理化學學院,而不是鄰近的名牌索邦。事實上,他在1898年和1902年兩度爭取索邦的教職都被拒絕。1902年他第一次被提名競選科學院士,也未成功。對此,他並非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樣毫不在意。從他給朋友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不高興的。1905年,在他們發現放射性元素8年、得諾貝爾獎兩年後,皮埃爾才入選法國科學院。而這時候,社會和科學界的部分人士,想當然地把瑪麗亞作為配角,甚至有報紙發表記者就皮埃爾當選院士的「訪問記」,稱她為丈夫的成功感到非常高興,而她作為女子惟一的雄心就是幫助丈夫工作。這個「訪問記」第二天就被居裡夫人投信否認:我沒有與貴報任何人說過話,而且從未對任何人表達過那些意思。
1910年,居裡夫人被提名為下一年度的法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這一事件在全法國引起了爭議:女性可否作為有成就的獨立人物。在這以前已有兩個例子顯示當時女性所受的不公平待遇:瑪麗亞·居裡在獲諾貝爾獎時,根本沒有人想到請她講述自己的研究工作,而只是請皮埃爾講;瑪麗亞在得獎以後仍然只是在一所女子師範教書,而沒有自己的實驗室,直到皮埃爾死後,居裡夫人才接過他在索邦的實驗室,但沒有他的教席頭銜(皮埃爾是在得獎後才獲索邦接納)。這兩件事是教育界、科學界「內部運作」的,反映了當時的「解凍」情況。而居裡夫人參選法國科學院,成了更大的社會討論話題。小報大報、自由派、保守派、女權人士、教會等等都發表意見,爭論不休。居裡夫人有著名科學家如數學家彭加勒等人的支持,但他們的聲音也被淹沒。通常,科學院院士是由科學院投票決定的。科學院與文學院、政治學院等,又在一個聯合的名義上組成更大的機構。1911年1月這個更大的機構在科學院表決前,先開了一次會,出席的人數創紀錄,最後投票決定不贊成女性做院士。在社會和時代的大環境以及彼時「學術界」那樣的小氣候下,當1月底科學院投票表決時,居裡夫人以28票對另一位科學家的30票而落選。居裡夫人從此未再參選。同年年底,她第二次獲諾貝爾獎。51年後,居裡夫人的一個學生成為法國科學院的第一位女院士。
居裡夫婦表面上因不同的原因不為法國上世紀初的權威機構所歡迎,但兩個例子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對他們的判斷都不是以科學為首要衡量標準,懂行的科學家的意見為社會和不同行的「學術界」所忽略。有鑑於此,居裡夫婦的朋友和同事、1926年諾貝爾獎得主讓·佩林此後積極參與法國科學體系的改革,其中包括創立了著名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居裡夫人誕辰150周年 | 重溫饒毅《光榮背後的辛酸》
    雖然居裡夫婦對科學有重要貢獻,但法國科學界和社會卻並不那麼接受他們。 皮埃爾從小性格孤僻,家庭不屬「上流社會」,上的學校也不是頂尖的,所得教職只是在物理化學學院而不是鄰近的名牌大學索邦。1898和1902年,皮埃爾兩次爭取索邦教職未成;1902年爭取進入法國科學院未果,直到 1905年才遂其願。
  • 來,聊五分鐘居裡夫人:關於瑪麗·居裡的20件小事
    就簡單聊幾件居裡夫人的軼事,紀念一下這位核能開山祖奶奶吧。 資料大部分來自居裡夫人自己寫的自傳,以及居裡夫人小女兒為她寫的傳記。 提出放射性不是來自分子作用,而是來自原子本身。「放射性(radioactivity)」這個術語也是她造的。發現了元素釙(Po)。這個新元素,以居裡夫人的祖國波蘭命名。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02 瑪麗·居裡夫人的丈夫:靈魂伴侶——皮埃爾 · 居裡(Pierre Curie)皮埃爾·居裡(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 — 1906年4月19日),法國巴黎人,畢業於巴黎大學,法國物理學家。
  • 1910年,居裡夫人終於成功地提煉出了純金屬鐳
    法國政府似乎也為這個突然襲來的悲劇所震動,皮埃爾的葬禮舉行後的第二天,法國政府提議給居裡的遺孀和遺孤一筆國家撫恤金,讓她們的生活有保證,但居裡夫人斷然拒絕了。她說:「我不要撫恤金。我還年輕,能掙錢維持我和兩個女兒的生活。」
  • 兩屆諾貝爾得主,女性中的傳奇人物——居裡夫人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稱為瑪麗·居裡或居裡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瑪麗·居裡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
  • 法國與波蘭貨幣上的居裡夫人,誰才是她的歸宿?
    02貨幣上的居裡夫人法國與波蘭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與本世紀初都相繼發行一系列的紀念鈔、紀念幣,開始了對居裡夫人的「搶人大戰」!法國法國銀行於1994年開始發行了面值為500法郎的流通紙鈔,這個面值為法國流通紙幣中的最大面額!
  • 居裡夫人是怎樣面對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的?
    即使在她已經獲得兩次諾貝爾獎之後的1911年,法國科學院依然由於對女性的偏見,沒有將居裡夫人選為科學院院士。直到半個世紀之後,居裡夫人的學生佩裡(Marguerite Perey)才成為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性院士。
  • 居裡夫人冷知識:上過戰場,全家五人得過諾貝爾獎,日常開銷記帳
    1、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父親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後來的居裡夫人本人,也當過中學教師;2、有居裡夫人自然有居裡先生(皮埃爾·居裡),居裡先生可不是「花瓶」,他也是科學家,兩口子一起做研究。
  • 居裡夫人:波蘭與「釙」
    居裡夫人就建議,用她的祖國,她不是在波蘭出生的嗎,就用波蘭這個國家的名字,給這個新元素命名為「釙」。有同學說,既然是為了紀念波蘭,那這種元素應該叫「波」,不應該叫「釙」呀!居裡夫人和居裡先生發現新元素後,人人都知道他們了,是大科學家了。好多獎勵也來了,他們不是法國科學家嗎,法國的政府就要給他們頒發一個大獎章,這個獎章只頒發給那些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
  • 今天:世界追上了居裡夫人和她女兒!
    今天:世界追上了居裡夫人和她女兒|物理諾獎原創 蔣海宇 馬超 等 知識分子 昨天收錄於話題#諾獎黃金周58個在物理學,第一位女性諾獎得主為1903年的居裡夫人,她與居裡先生獲獎。1935年,第二位女性獲得物理諾獎—— 居裡夫人的長女Irene與女婿共享。 居裡一家之外,到1963年才有第一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美籍德國科學家Maria Goppert)。2020年,終於有居裡一家之外第二位女性諾獎得主,今年55歲的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教授Andrea Ghez。
  • 居裡夫人不是僅靠苦幹而發現新的放射性元素
    居裡夫人發現放射性釙和鐳元素的故事,開始於1895年的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當時,50歲的物理學教授倫琴發現了一種前所未知的新射線——X射線。這個發現,揭開了新物理學的序幕。也吸引了很多人跟隨著他的腳步,開始探索過去不為人知的射線。這些人當中有一個幸運兒,就是法國巴黎工藝學校的物理學教授貝克勒爾,他於1896年發現含有鈾元素的礦物,能發射出與X射線類似的穿透力很強的射線。
  • 居裡夫人:另類「波蘭蕩婦」鮮為人知的生活
    居裡夫人「居裡夫人」不是一個尊稱,而是一個蔑視、侮辱和抹殺她的真正功績的稱呼。很多教科書都把「居裡夫人」奮鬥半生發現了「鐳」的事跡作為勵志教材,卻很少揭露出,這個「勵志」偶像的一生是怎麼樣地遭受著不公正、歧視、打擊的。011898年12月26日,瑪麗·居裡提交給法國科學院一份報告。
  • 居裡夫人愛徒,曾拒絕蔣介石去寶島命令,為中國保留一所985高校
    師從居裡夫人經過近一個月的海上顛簸,施士元來到了法國,進入巴黎大學學習。在當時,是由學生來選導師。翻開巴黎大學厚厚的教師名冊,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映入眼帘。不過這其中最閃亮的那顆星還是兩屆諾貝爾獎得主,發現元素釙和鐳的居裡夫人。要學就學最好的技術,施士元打定主意要拜師居裡夫人,他回到宿舍,用法文寫了一封毛遂自薦信,寄給了居裡夫人。
  • 史上最危險論文——記偉大的科學家居裡夫人
    1891年居裡去法國留學,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依然保持著優異的學習成績。1894年,與學校講師皮埃爾·居裡結識,締造了一對科學伉儷的傳世佳話,1898年,居裡夫婦向科學院提出《論瀝青鈾礦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質》的論文,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化學元素,並以自己深愛的祖國波蘭的名字構造新元素的名稱——釙(polonium),也是目前最毒的物質之一。
  • 最著名的居裡夫人像,竟不是居裡本人
    你可能也不止一次地見過這張照片,這張圖一般都被描述為備受尊敬的女性科學家瑪麗·居裡,不少地方都用這張配圖講述著居裡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的各種科研故事……但問題是,照片裡的這位女士不是居裡本人。當然,這照片和居裡夫人確實有關係:Frontczak在很多場戲劇中飾演著居裡夫人的角色,這正是她在劇中的扮相。另外一張劇中的樣子(視頻截圖):
  • 居裡夫人的愛與她的諾貝爾獎家族,如今科學基因依舊延續
    1.居裡夫人的諾貝爾獎曾受到爭議居裡夫人是法國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索邦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個獲得多個諾貝爾獎的人,也是第一個在多個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居裡夫人值得和她的同事們分享這份科學的榮譽。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瑪麗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因為他們對輻射的研究貢獻,以及亨利·貝克勒爾對鈾元素中自發輻射的觀察。然而當時,法國科學院的成員只提名皮埃爾和貝克勒爾為該獎的候選人。
  • 居裡夫人筆記1500年後將仍有輻射:如其發現永遠影響世界一樣
    在120多年後的今天,居裡夫人的許多個人物品,包括衣服、家具、菜譜和實驗室筆記,仍然具有放射性。居裡夫人的實驗室筆記被視為國家和科學的寶藏,被存放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一個襯著鉛皮的盒子中。當年40多歲的居裡夫人,比朗之萬大五歲,被小報描寫成一個破壞別人家庭的外國猶太人(其實她並不是猶太人)。醜聞曝光時,她正在比利時參加會議。她回家時,發現家門口有一幫憤怒的人群,不得不與女兒避居在朋友家裡。
  • 居裡夫人拿第二個諾貝爾獎,主辦方:不要來領獎,你是小三會被罵
    文/洛子帥1911年,居裡夫人站在瑞典皇家科學院舉辦的諾貝爾獎領獎臺上,拿著提前寫好的萬字演講稿,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來。會場一度寂靜無聲。忽然場下的一個女性站起身,鼓起掌來,緊接著一個個女性站了起來,隨之所有人站起來,為她鼓掌。看到此情此景,居裡夫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世界最終接受並包容了這個可憐而偉大的女人。
  • 中年喪偶,因當情人被群嘲,居裡夫人用第二個諾貝爾獎為女性發聲
    將近頹廢了好幾年之後,居裡夫人終於醒悟,她此生的志向不是兒女私情,而是自己偉大的科研事業。幡然醒悟的她,抓緊投入科學研究,幾年之後,又一次用科學成果向外界發聲:縱使所有人都誹我謗我,我依然是偉大的女科學家。
  • 勞君展:居裡夫人的中國籍女弟子
    在南京,她有機會登上了去往法國勤工儉學的油輪。    在居裡夫人的鐳學研究所擔任助手    1919年12月,她登上了去法國的油輪。勞君展既忐忑又興奮,不知道什麼樣的未來在等著她。    出發前她對法國一無所知,還是蔡元培帶著他們登上了一艘油輪,可以免船費但必須坐油輪底艙。油輪條件非常惡劣,她從沒受過這種苦,時常感到饑寒交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