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裡夫人愛徒,曾拒絕蔣介石去寶島命令,為中國保留一所985高校

2021-01-14 史酒趁年華

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些人,有天分,有志氣,有出身,有能力。然而卻淡泊名利,默默無聞的為國家,民族做出著自己的貢獻,視功名如糞土,把錢財當浮雲。今天就跟大家聊一個這樣的老前輩:施士元。

三科滿分入清華

施士元,提起這個名字,恐怕絕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那麼給大家看一張照片吧。照片中那個昂首挺胸,侃侃而談的年輕人,就是施士元。

他正在巴黎大學進行著自己的博士答辯,坐在下面的評審三人組正中的那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兩屆諾貝爾獎得主,施士元的導師居裡夫人。

施士元,上海崇明人。他的父親施禹傳畢業於河北保定軍官學校,曾經跟隨孫中山先生參與辛亥革命,還曾擔任騎兵連長參加了進攻南京的戰鬥。然而在一次操練中,卻不小心摔下馬背,摔傷了腰。只得退休回家。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在田間默默勞作的母親身上。

不過讓家裡人欣慰的是,小小年紀的施士元,聰明勤奮,從小熟讀各種典籍,成績一直出類拔萃,性格豁達灑脫。1925年,年僅17歲的他物理、數學、化學三個滿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了剛建立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成為了清華物理系的第一批本科生,這批學生僅有4人:王淦昌、施士元、周同慶、鍾間。

1929年,他從清華畢業。當時的中國,在科學方面同世界列強有著巨大的差距。施士元知道,要想富民強國,就要走出去,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

當年,全國各大高校精選的300多名尖子生參加了公費出國選拔考試,最終只錄取10人,施士元就是其中之一。

師從居裡夫人

經過近一個月的海上顛簸,施士元來到了法國,進入巴黎大學學習。在當時,是由學生來選導師。翻開巴黎大學厚厚的教師名冊,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映入眼帘。不過這其中最閃亮的那顆星還是兩屆諾貝爾獎得主,發現元素釙和鐳的居裡夫人。

要學就學最好的技術,施士元打定主意要拜師居裡夫人,他回到宿舍,用法文寫了一封毛遂自薦信,寄給了居裡夫人。僅僅只隔了兩天,施士元就開心的收到了居裡的回信,在知道這是一名來自中國的學生後,居裡很爽快的答應了他的請求。

作為鐳元素的發現者,居裡夫人有一個鐳研究所,這是當時世界上三大放射性元素研究中心。有當時全球最齊全的放射源,還有1.5克的鐳。

在當時,加速器技術發展還不完善,依靠天然放射源成了研究核物理的唯一途徑,因此這裡的實驗別的實驗室根本做不了。來到這裡,施士元感到無比興奮,他知道自己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這也為他以後成為中國核物理學家,為祖國核物理研究做出貢獻至關重要。

一日為師,一生為師

居裡夫人是個很嚴厲的導師,但是對待這個來自遙遠落後國度的年輕學子卻很好。

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是一項既有趣,又可怕的工作,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每次施士元做實驗,居裡夫人總是站在身後,不厭其煩的重複著注意事項。

一不得用手指直接觸碰放射源,否則可能會灼傷。

每當要靠近放射源時,一定要用鉛盾來擋住身體,還要屏住呼吸,千萬不要吸進放射性氣體。

為了讓施士元正確操作,她甚至親自示範。

後來施士元才明白,之所以居裡夫人這麼小心,是因為之前做這個實驗的一個法國青年,因為不小心吸入相當劑量的氡氣,引發急性肺炎,醫治無效死亡,這讓居裡一直有些愧疚,對待施士元也是格外用心呵護。

為了保證施士元做的實驗項目順利進行,居裡夫人殫精竭慮,幾乎有求必應。一次施士元要把儀器放在磁場中進行操作,當時還有個俄國學者和施士元共用電源,由於強大的幹擾,導致施士元的實驗屢屢受挫。

居裡夫人知道後,二話不說,為施士元購買了整套的直流電設備,要知道這一整套設備極為昂貴,當時居裡夫人申請的實驗經費遲遲批不下來,她愣是省吃儉用,從手頭極為有限的經費中擠出來一大塊解了施士元燃眉之急。

施士元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一位人品能力俱佳的導師。在居裡夫人的精心輔導下,施士元的實驗打開了局面。他首次得出了前人所未見的譜線的精細結構,其中照片上最細的譜線只有頭髮絲般粗細。當他興奮地拿給恩師看時,居裡夫人並沒有太多的反應。

不過很快施士元明白了,居裡夫人年紀已大,可能根本沒有看到那些精細的譜線,於是他把研究成果寫成了論文交給居裡,這次居裡夫人開心的笑了,她笑著對施士元說:恭喜你,我想這篇文章可以送到法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

在《科學院院報》發表文章對青年學者來說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是需要有國家科學院院士推薦才可以的。此後,施士元再接再厲,完成一系列研究發現,他發現α射線精細結構與γ射線能量嚴格相等的現象。還發現液態鈉中有晶態原子團存在,這些研究為後來原子彈的試驗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33年,陽光明媚的一天,巴黎大學理工學院的階梯教室中,正在舉行施士元的博士論文答辯。這天的三位主考官,規格極高,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正中間那位抬著頭認真聆聽的優雅女士,正是居裡夫人。

憑藉紮實的功底和實驗數據,施士元順利通過了答辯。第二天,居裡夫人專門為愛徒舉行了慶祝酒會。會上,大家歡歌笑語,居裡小聲的問施士元是否願意留下來繼續工作。然而施士元的心中一直有著一個強國夢,這是他來到法國的目的,從未曾改變過。

他歉然的回答道:我的公費時間是四年。居裡夫人接道:不用擔心,以後的工作和生活費用我會想辦法的。聽了恩師的話,看著恩師臉上的期待神色,施士元只能抱歉的搖搖頭,委婉的說出了自己要為國效力的想法。

居裡夫人點點頭,不再多說什麼,只是臉上閃過了一道黯然之色。

這一年,施士元歸國,第二年,居裡夫人去世,得知消息的施士元,痛哭流涕,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回到了祖國的施士元,擔任了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的物理系教授兼主任,這一年他只有25歲,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教授。

從這時起,他將全部精力用在了教書育人上面,大力的培育核物理人才。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核能的巨大威力震驚了全世界。施士元的工作顯得更為重要,他本人更是應邀多次為政府機關、軍事部門等做核物理的普及掃盲工作。

南京解放前夕,蔣介石命令中央大學搬遷到臺灣,當年恩師都沒能阻止施士元歸國,現在蔣介石又如何能將他和祖國分割。施士元堅決抵制了搬遷的決定。

他藉口說箱子質量差,沒辦法裝教學儀器,物理系主要是靠各種儀器,儀器搬不走,物理系教學無法開展。當時中央大學有七個系,看到頭號大系物理系抵制搬遷,其他各系也紛紛投了反對票。

最後只有校長和教務長兩人攜帶公款逃到了臺灣,而整個中央大學在施士元的努力下得到了保全,也才有了今天知名的南京大學。

吳健雄

施士元的一生育人無數,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教育生涯中,他共為祖國培養出了12名中科院院士,還有著名的「東方居裡夫人」吳健雄,這是參加美國曼哈頓計劃的唯一女科學家,談及恩師施士元,她總是動情地說:是他把我第一次帶進了物理的殿堂。

然而由於全副精力用在培育人才上,施士元自己卻沒能有院士稱號,每談及此,他都只是淡然的一笑,功名利祿只是過眼雲煙,天下桃李才是他的畢生追求。

施士元和吳健雄

正如他的學生,中科院高能所厲光烈研究員回顧導師時所說的八個字「淡泊名利,瀟灑人生」,這就是施士元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2007年,施士元去世,終年一百歲。

相關焦點

  • 勞君展:居裡夫人的中國籍女弟子
    也是在巴黎,她成為居裡夫人唯一的中國籍女弟子。雖然她們相處短暫,但是居裡夫人對於這個中國女孩的影響卻是一生的,勞君展的耐力和冷靜自持都是這時候打磨出來的。和居裡夫人的情誼也成為她日後難以抹掉的人生底色。    「我母親是在裡昂大學畢業後去巴黎才遇見居裡夫人的。」許鹿希曾聽母親提過這段。
  • 居裡夫人不為國人所熟知的另一面——她對我國現代科學的起步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其實,除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和她耳熟能詳的生平事跡,居裡夫人還有不被大多數國人所知曉的另一面。父親曾在大學研究高深的科學,後來回到華沙的一所中學教數學和物理,同時兼任學校的副督學。母親出身於貴族家庭,聰明溫柔且端莊優雅,畢業後留任於華沙一所寄宿女子中學;由於執教有方,城裡最好的人家都會把女兒送到這所學校來修學。後來,母親因為肺結核過於嚴重而搬出家去安心休養,也被安排在當地條件十分優越的療養院。
  • 她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隱姓埋名數十年,一項成就前無古人
    今天的主人公是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國第一代核物理學家。因為巨大的科學成就,她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但是,她的名字常常有一個前綴——錢三強的夫人。弟弟:何澤源、何澤誠、何澤慶均為高級工程師、資深教授。女兒:錢民協,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兒子:錢思進,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1932年,舊中國的高校首次實行全國統考,何澤慧前往上海考大學。考試前,父親與她開玩笑說:「考上大學就去上,考不上就當丫環。」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提起居裡夫人,多數人都知道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發現了釙和鐳元素還,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但居裡夫人的人生卻並不順暢,1906年,她心愛的丈夫皮埃爾在街上滑倒,不幸被馬車碾過當場死亡。此後科研的道路上便只剩她一人,但居裡夫人始終沒有放棄,將自己的餘生都奉獻給實驗室。   居裡夫人曾說過:「我這一生都離不開實驗室」 而居裡夫人也用行動證明了什麼是科研精神。
  • 陳獨秀被蔣介石抓捕入獄,愛因斯坦致電營救,蔣說了這句話拒絕
    那就是陳獨秀被捕之後愛因斯坦曾想救這個人。 而在當時共產國際注意正在興起,很多知名的科學家都非常關注並且同情這些人,這其中就包括居裡夫人和愛因斯坦在內的很多科學家都非常支持。所以在陳獨秀被抓走之後愛因斯坦非常的生氣,他聯合了很多科學家包括羅素在內聯名向蔣介石致電要求釋放這位領袖,不能夠這樣的對待自己的同胞等等,他們認為蔣介石會尊重他們這些科學家,然而蔣介石是這樣回復的。
  • 施士元和中國的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只有一位,不過,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像居裡夫人一樣偉大的人。回到祖國以後,施士元進入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受聘為物理系教授。此時的他,既是年輕的學者,第一次提出了「原始粒子」的猜想,[1]又是新晉的翻譯家,填補了國內物理書籍的空白,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老師。
  • 中國人為何如此崇拜居裡夫人?看看她和家人都為中國做了什麼
    另外,居裡夫人作為法國人,能備受中國人的崇拜,除了成就和人格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魯迅的文章,讓我們認識了居裡夫人第一個把居裡夫人的事跡告訴中國的人,就是偉大文學家魯迅先生。1898年的時候,居裡夫人發現了鐳元素,緊接著1902年,居裡夫人就成功提煉出了鐳。1903年,魯迅在名為《浙江潮》的雜誌上發表了《說鈤》一文,自此,這位偉大的西方女科學家,進入了中國人的視線。
  • 為什麼中國人都很崇拜居裡夫人,看看她為中國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1898年的時候居裡夫人發現了鐳元素,1902年的時候就成功在研究的時候提煉出了鐳。魯迅先生是在1903年的時候在雜誌上發表了《說鈤》一文,從那以後這位偉大的西方女科學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居裡夫人被了非常高的評價,自此以後居裡夫人開始被中國人所熟知。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已是著名數學教授的初戀情人佐洛斯基,曾無數次在這雕塑前靜坐默念。多年後,華沙又建起了紀念瑪麗的研究所與博物館,以緬懷國家優秀的女兒。1894年的一天,瑪麗·居裡應邀去弗利堡大學的一位教授家去玩,在這位教授家她結識年輕人皮埃爾·居裡,自此次見面到今後的科學工作中,他們的感情一直處於升華中。1895年皮埃爾·居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物理學教授。同年皮埃爾·居裡與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結婚。
  • 居裡夫人為何受國人崇拜?她拒絕同流合汙,無私援助我國科學人才
    縱使居裡夫人名噪一時,但在當時較為封閉和落後中國這一發現的相關消息還沒能得到快速傳播。人們第一次了解居裡夫人,是因為1903年魯迅先生在名為《浙江潮》的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叫《說鈤》的文章。文章中,魯迅先生毫不掩飾對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的敬仰之情,字裡行間都顯示著崇拜,他詳細的介紹了居裡夫人的相關情況,並對居裡夫人的科學研究成果做了理性而客觀的高度評價。居裡夫人也因為魯迅先生的介紹第一次真正面向中國大眾,為中國人民所熟知。
  • 居裡夫人為何受國人崇拜?她拒絕同流合汙,無私援助我國科學人才
    1989年是居裡夫人初次發現鐳元素的年份,此後她不懈努力,繼續堅持深入研究,終於在1902年,居裡夫人成功提煉出了鐳元素,這一發現震驚了歐美國家。縱使居裡夫人名噪一時,但在當時較為封閉和落後中國這一發現的相關消息還沒能得到快速傳播。人們第一次了解居裡夫人,是因為1903年魯迅先生在名為《浙江潮》的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叫《說鈤》的文章。
  • 居裡夫人是怎樣面對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的?
    兩獲諾獎2010年3月,松鼠會方弦同學把我帶到了位於巴黎五區的居裡夫人博物館,如今這裡依然保留著多年前瑪麗工作的實驗室的模樣。在瓶瓶罐罐的化學試劑旁,掛著一件有白色圓點相綴的深藍色連衣長裙,俏麗卻不失莊重。這便是瑪麗當年實驗服的模樣。
  • 居裡夫人冷知識:上過戰場,全家五人得過諾貝爾獎,日常開銷記帳
    居裡夫人拿到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就是兩口子一起拿的。不過他們獲得的是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直到1905年才去斯德哥爾摩領獎;而且當月還超支了,居裡夫人不太滿意,在開支底下畫了兩道強調線;4、1921年的婦女節,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在出國考察途中,會見了居裡夫人,還邀請她有時間到北京大學演講,居裡夫人答應有時間的時候去,但是因為工作太忙,最終沒能實現;
  • 陸士嘉:中國的「居裡夫人」、北航籌建者之一、普朗特的關門弟子
    在她逝世一周年的紀念大會上,錢學森透露了這樣的細節:「在我和蔣英每隔一個月去協和醫院看她時,儘管她疾病痛苦,但她和我們所談的,仍然都是國家和世界的大事,而且『事理看破膽氣壯』。」如今,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巨大發展,與陸士嘉當年的辛勤耕耘有著莫大的關係。
  • 她是中國的居裡夫人!為國家任務消失30年,一項成就前無古人
    在小學時代,我們就已經學習了有關居裡夫人的文章,說起她,大家肯定是不陌生的,在中國,也有一位這樣的女科學家,她就是王承書,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了,能夠成為女科學家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王承書也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曾隱姓埋名30年來為國家奉獻,就算是去世之後,也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了希望工程
  • 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丈夫是中國原子彈之父,她才是當之無愧女神
    你是中國的居裡夫人,你是中國科學的奠基石,你是中國精神最好的詮釋者。儘管你發現了「鈾核三分裂」震驚了世界,但由於時局對中國的偏見,諾貝爾獎和你失之交臂,可你哪會拘泥於這些,繼續投入到科學的懷抱。你就是何澤慧,「三錢」中錢三強的夫人,也是中國的「巨人」!
  • 波蘭傑出的女科學家,鐳的發現者居裡夫人
    大家好,歷史上那麼多科學家,出名的女科學家卻沒有幾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波蘭的傑出女科學家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夫人,波蘭人,1867年生於華沙的一個中學教師之家。她的祖國在她出世前曾三次被德、奧、俄三國所瓜分,華沙長期處於沙俄統治下。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身在美國、心繫中國,在科研中實現自我
    近幾年來,在中國,女性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可是在七八十年前的中國,女性還是處於一個相對劣勢地位的。吳健雄作為女性科學家,為中國科學界發出了女性的呼喊。揭開女性性別標籤,在科研世界實現自我。吳健雄從小就天資聰穎,對科學世界充滿了興趣。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的傳奇人生
    1923年,11歲的吳健雄到離家50裡的蘇州去讀書。吳健雄就讀的蘇州第二女子師範是當時一所相當有名的學校。校長楊誨玉女士是一位很有眼光的教育家,經常邀請知名學者來校演講。在這些學者中,給吳健雄印象最深的是胡適先生。其實,在胡適來校演講之前,喜愛看書的吳健雄已在《新青年》等雜誌上讀過胡適的文章,對胡適非常仰慕。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兩次諾獎拯救90萬人
    提起居裡夫人,多數人都知道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發現了釙和鐳元素還,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不幸的是居裡夫人因為在放射性環境中暴露時間過長,最終因再生障礙性貧血而去世。     居裡夫人曾說過:「我這一生都離不開實驗室」 而居裡夫人也用行動證明了什麼是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