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士元和中國的居裡夫人

2021-01-11 蝌蚪五線譜

居裡夫人只有一位,不過,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像居裡夫人一樣偉大的人。

回到祖國以後,施士元進入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受聘為物理系教授。此時的他,既是年輕的學者,第一次提出了「原始粒子」的猜想,[1]又是新晉的翻譯家,填補了國內物理書籍的空白,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老師。

居裡夫人的言傳身教,想必給施士元一種使命感,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新的傳承,卻是從一個數學系的學生開始的。

起點

這位學生,就是吳健雄。

和出身貧寒的施士元相比,吳健雄要幸運一些。不過,二人之間更多的,還是共同點。

首先,吳健雄的父親非常開明,不但給她買了一堆書籍,鼓勵她巾幗不讓鬚眉,而且說服同鄉,拆掉破舊的廟宇、建立了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使吳健雄也是早早和科學結緣。

其次,學校裡崇尚自由、開放的學生,和生活中接觸到的、逆來順受的貧家子女,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吳健雄漸漸有了和施士元相似的困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貧窮落後的中國,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站起來呢?

教導

一個偶然的機會,吳健雄聽到了胡適先生的演講;而那場演講,恰好是關於婦女解放的。[2]胡適先生的見識不但讓吳健雄十分欽佩,而且給她指出了一條明路——到大學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只有知識,才能改變中國。

隨後不久,吳健雄以優異的成績從蘇州女子師範畢業,進入國立中央大學,住進了校園南樓。

一開始,大家並沒有格外留意這位清秀的學生,不過,是金子,早晚會發光的。很快,這位門門功課都優秀的學生,就引起了施士元的注意。尤其讓他讚賞的,是吳健雄的字,剛勁流暢、方正端莊,頗有大家風範。[4]

孔子他老人家說,要「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學生,必須採用不同的方法。居裡夫人是施士元的博士生導師,因此,給與了他很大的自由度,只在實驗中進行必要的指導;而施士元是吳健雄的大學老師,既要傳授科學技術,又要培養科學精神。

於是,教學之餘,施士元經常向吳健雄和其他同學講述居裡夫人的軼事,培養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慢慢地,吳健雄也成為了居裡夫人的「粉絲」。在教室、在宿舍,她經常說到居裡夫人,仿佛居裡夫人不是一位遠隔重洋的陌生學者,而是一位打小陪在自己身邊的長輩。

另一方面,施士元不但在專業上傾囊相授,指導吳健雄完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晶體中X射線布拉格衍射」,而且將自己編著的新書,《電磁學入門》和《無線電學原理》送給吳健雄,表達了他對吳健雄的獎勵和期望。

關愛

吳健雄從中央大學畢業後,先是去了浙江大學任教。沒過多久,施士元親自給自己在清華大學讀書時的老師、時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施汝為寫信,介紹吳健雄的相關情況。因此,吳健雄順利進入位於上海的物理研究所,在顧靜徽教授的指導下,從事氣體光譜方面的研究。[2]

X射線晶體衍射和氣體光譜測定,奠定了吳健雄物理研究的基礎。另一件事,則使吳健雄再次明確了自己的志向。

1932年,日本宣布「東北獨立」,成立偽「滿洲國」。消息傳來,群情激奮,中央大學的學生們舉行了示威遊行,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吳健雄既是學生運動的計劃者,也是參與者。而學生運動的挫敗,無疑讓她十分痛苦。

1936年,吳健雄給施士元寫信,告訴他自己正準備去美國留學深造,並拜託他複印自己的大學畢業論文。到美國後,吳健雄先是在勞倫斯指導下,研究β衰變,而後在塞格雷指導下,研究鈾原子分裂。像命中注定,吳健雄就這樣一步一步,為日後的工作,參與曼哈頓計劃和證明宇稱不守恆」猜想,做好了準備。[5]

傳承

吳健雄成名後曾說,施士元是把她帶進物理世界的關鍵人物。[2]那麼,誰是施士元的關鍵人物呢?大約是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對學生的要求很嚴,作為學生的施士元自然是合格的,作為老師的他,也把這種對科學的執著,傳承了下去。

實驗室內的吳健雄

吳健雄也同樣是個完美主義者,信奉「實驗第一、生活第二」的原則。據說,有次一個學生想偷懶休息一下,於是送給她兩張戲票,以為她會帶自己的孩子去看戲。想到吳健雄壓根不吃這套,讓保姆帶孩子去看戲了……[3]

吳健雄、袁家騮和袁緯承

另一個傳承,是對老師的尊敬。吳健雄只比施士元小三歲,卻一直對其恭謹有加。7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中美交流加速。施士元寫信給吳健雄,問她是否願意回國看看。隨後,80年代初,師生二人最終重逢。從此,吳健雄幾乎每年都會回國,每次都會看望自己的老師。

1997年,吳健雄因病去世,施士元萬分悲痛,在為《吳健雄傳》作序時寫到,「未料她早我仙逝……我和吳健雄的情誼,以『師生』始,以『科學』終,對她尊敬師長與前輩的這份愛心,將長留人間;她的人品學問,她的事業,將永世長存」。[2]

韓愈在《師說》中寫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不管是追求科學,還是追求自身成就,亦或者尋找解救家國的方案,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都離不開老師的幫助。施士元先生從居裡夫人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等自己做老師的時候,他又把很多東西教給了吳健雄。這種傳承,不正是老師最大的意義嗎?

參考文獻

[1] 佚名. 居裡夫人· 施士元· 吳健雄——三位科學家的師生情誼[J]. 今日科苑, 2013(11): 51–53.

[2] 張守濤. 先生歸來[M].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5.

[3] 湯道鑾. 吳健雄的科學生涯概述[J]. 物理, 2007, 36(09): 0–0.

[4] 施士元. 懷念我的學生——吳健雄[J]. 現代物理知識, 1998, 10(02): 46–46.

[5] 吳健雄[M]. 2012.

相關焦點

  • 為何中國人如此崇拜居裡夫人?看她對待中國留學生的態度,就懂了
    此時的中國,正是積貧積弱之時,許多中國留學生在國外被欺負、被歧視都是常事,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個好的導師至關重要,施士元再三思考後,想起了一個人,接著他拿起筆,寫下一封信: 尊敬的居裡夫人,我是中國來的留學生,於1929年在清華大學畢業。考取了國內江蘇省官費留學來到法國。希望能在您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工作,不知您能否接受?
  • 居裡夫人愛徒,曾拒絕蔣介石去寶島命令,為中國保留一所985高校
    不過這其中最閃亮的那顆星還是兩屆諾貝爾獎得主,發現元素釙和鐳的居裡夫人。要學就學最好的技術,施士元打定主意要拜師居裡夫人,他回到宿舍,用法文寫了一封毛遂自薦信,寄給了居裡夫人。僅僅只隔了兩天,施士元就開心的收到了居裡的回信,在知道這是一名來自中國的學生後,居裡很爽快的答應了他的請求。作為鐳元素的發現者,居裡夫人有一個鐳研究所,這是當時世界上三大放射性元素研究中心。
  • 中國人為何如此崇拜居裡夫人?看看她和家人都為中國做了什麼
    另外,居裡夫人作為法國人,能備受中國人的崇拜,除了成就和人格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魯迅的文章,讓我們認識了居裡夫人第一個把居裡夫人的事跡告訴中國的人,就是偉大文學家魯迅先生。1898年的時候,居裡夫人發現了鐳元素,緊接著1902年,居裡夫人就成功提煉出了鐳。1903年,魯迅在名為《浙江潮》的雜誌上發表了《說鈤》一文,自此,這位偉大的西方女科學家,進入了中國人的視線。
  • 居裡夫人不為國人所熟知的另一面——她對我國現代科學的起步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其實,除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和她耳熟能詳的生平事跡,居裡夫人還有不被大多數國人所知曉的另一面。她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其中就包括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施士元院士。施士元是居裡夫人為中國培養的第一個物理學博士,他也是中國最早從事核物理研究的學者之一。施士元家境貧寒,為了供他讀書,家裡不得不去借高利貸。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就像群狼環繞下的睡獅,急需先進科學的振呼召喚。
  • 來,聊五分鐘居裡夫人:關於瑪麗·居裡的20件小事
    醫生和護士:七十一法郎五十生丁。」那個月一共花了四百三十法郎四十生丁,超支了。居裡夫人特地還在月開支底下畫了兩道強調線。 居裡夫人擔任實驗室主任。在她管理期間,研究所出了四個諾獎得主,成為世界四大放射性實驗室之一。 其中兩個諾獎得主就是她的大女兒和大女婿。約裡奧-居裡夫婦因發現人工放射性,獲得193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居裡夫人冷知識:上過戰場,全家五人得過諾貝爾獎,日常開銷記帳
    1、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父親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後來的居裡夫人本人,也當過中學教師;2、有居裡夫人自然有居裡先生(皮埃爾·居裡),居裡先生可不是「花瓶」,他也是科學家,兩口子一起做研究。
  • 吳健雄:袁世凱孫媳婦,中國居裡夫人,走進傳說中的原子彈之母
    在居裡夫人的學生、物理學家施士元教授的精心指導下,吳健雄1934年撰寫了一篇題為《證明布喇格定律》的優秀畢業論文,獲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學士學位。畢業之後她受聘到浙江大學任物理系助教,不久進入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1936年,吳健雄赴美國留學,離她熱愛的物理科學研究又近了一步。
  • 居裡夫人和鐳元素的故事
    鐳的發現還要感謝偉大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1867年11月7日誕生于波蘭華沙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具有父親的智慧和母親的靈巧,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891年,她到巴黎求學。居裡夫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鈾鹽的研究中去了,接受過嚴格而又系統的高等化學教育的居裡夫人,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證明鈾是唯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猜想,一定還會有別的元素也具有同樣的力量。她依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結果很快發現另外一種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較接近。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提起居裡夫人,多數人都知道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發現了釙和鐳元素還,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不幸的是居裡夫人因為在放射性環境中暴露時間過長,最終因再生障礙性貧血而去世。   或許多數人對居裡夫人還停留在語文課文《三克鐳》,或者將居裡夫人的事跡作為 作文素材。
  •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學習案了解居裡夫人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
    3.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通過三克鐳的故事,了解居裡夫人科學家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4.引導學生找出課文裡哪些事情表現了居裡夫人對人類貢獻巨大,哪些事情顯示出居裡夫人經濟的困頓,並初步了解課文這樣寫的好處。
  • 居裡夫人:波蘭與「釙」
    居裡夫人就建議,用她的祖國,她不是在波蘭出生的嗎,就用波蘭這個國家的名字,給這個新元素命名為「釙」。有同學說,既然是為了紀念波蘭,那這種元素應該叫「波」,不應該叫「釙」呀!居裡夫人和居裡先生發現新元素後,人人都知道他們了,是大科學家了。好多獎勵也來了,他們不是法國科學家嗎,法國的政府就要給他們頒發一個大獎章,這個獎章只頒發給那些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
  • 勞君展:居裡夫人的中國籍女弟子
    作為居裡夫人唯一的中國籍女弟子,她們似乎有很多相似之處,冷靜、理智、堅韌,這些動人的氣質也伴隨著勞君展一生,以至於居裡夫人一直記得她。    母親、妻子、老師、民主革命人士,被列名《民國人物大辭典》的勞君展一生扮演很多角色,看似斯文的她用自己的理性和獨立完成著一個個角色的切換。她無時不告訴人們,做一個獨立且不依附的人。
  • 居裡夫人:她11歲喪母,40歲失伴侶後孤身奮戰,母女均獲諾獎
    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一些主要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響和支配著他,使其生活沿著一條主線往前走。 —— 居裡夫人我第一次讀居裡夫人的故事是在若干年前,她那頑強求學、為科學而奮鬥終生、淡泊名利的精神印在我的心靈深處,滋養我的靈魂。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1903年和居裡夫人還有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居裡在離開自然學科教授聯合會的會所後不幸在街上被馬車撞倒後當場死亡。皮埃爾·居裡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以大公無私、不計回報、無怨無悔的精神與自己的妻子一道,矢志不移地走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
  • 偉大的女科學-居裡夫人
    諾貝官方: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還將持續1500年日前,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發布了一條科普公告,即使到今天,她自1899年至1902年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筆記本仍具放射性,並將持續1500年。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華沙,畢業於巴黎大學,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成為世界首位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 為什麼中國人都很崇拜居裡夫人,看看她為中國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居裡夫人在科學領域獲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數學獎,居裡夫人除了十分偉大的科學成果外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人格魅力特質也是讓人不可忽視的一幕。在中國居裡夫人受到了更多人的崇拜,我們最初認識居裡夫人是從魯迅先生的文章中。1898年的時候居裡夫人發現了鐳元素,1902年的時候就成功在研究的時候提煉出了鐳。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怎麼回事?居裡夫人筆記為什麼仍具放射性
    日前,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發布了一條科普公告,稱居裡夫人曾經使用的實驗筆記本時至今日依然具有放射性,且還將持續1500年。推特內容中提到,瑪麗·居裡(Marie Curie)於1934年死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她工作多年,一直暴露在放射線下。即使到今天,她自1899年至1902年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筆記本仍具放射性,並將持續1500年。
  • 最著名的居裡夫人像,竟不是居裡本人
    你可能也不止一次地見過這張照片,這張圖一般都被描述為備受尊敬的女性科學家瑪麗·居裡,不少地方都用這張配圖講述著居裡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的各種科研故事……但問題是,照片裡的這位女士不是居裡本人。當然,這照片和居裡夫人確實有關係:Frontczak在很多場戲劇中飾演著居裡夫人的角色,這正是她在劇中的扮相。另外一張劇中的樣子(視頻截圖):
  • 中國居裡夫人、原子彈之母、世界物理女王—吳健雄
    吳健雄(1912~1997),生於江蘇省蘇州,美籍華人,著名核物理學家、被譽為"東方居裡夫人"、中國居裡夫人、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核研究女王、原子彈之母、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堪稱世界一流物理學家行列中的中國女性第一人,世人也稱她為居裡夫人後最偉大的女性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