鐳存在於多種礦石中,但含量極少,多來源於瀝青鈾礦中。鐳能放射出α和γ兩種射線,並生成放射性氣體氡。鐳放出的射線能破壞、殺死細胞和細菌。因此,常用來治療癌症等。鐳是最活潑的鹼土金屬,在空氣中可迅速與氮氣和氧氣生成氮化物和氧化物,與水反應劇烈,生成氫氧化鐳和氫氣。鐳有劇毒,它能取代人體內的鈣並在骨骼中濃集,急性中毒時,會造成骨髓的損傷和造血組織的嚴重破壞,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
鐳的發現還要感謝偉大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1867年11月7日誕生于波蘭華沙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具有父親的智慧和母親的靈巧,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891年,她到巴黎求學。學業完成後,原本打算回到正在遭受著沙皇鐵蹄踐踏的祖國,但是,同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裡先生成為終身伴侶,徹底改變了她原來的計劃,她只好僑居法國,並於1897年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裡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物質世界裡是不是還有另一塊全新的領域?射線放出來的力量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這种放射的性質又是什麼?居裡夫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鈾鹽的研究中去了,接受過嚴格而又系統的高等化學教育的居裡夫人,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證明鈾是唯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猜想,一定還會有別的元素也具有同樣的力量。
她依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結果很快發現另外一種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較接近。居裡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決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一個新名稱,居裡夫人就把它命名為「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做「放射性元素」。後來,在她的丈夫皮埃爾先生的幫助下,她又測定了能夠收集到的所有礦物,她想知道還有哪些礦物具有放射性。
居裡夫人
在不斷地探索中,兩年後,她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為了提煉純淨的鐳,居裡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裡支起了一口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而所謂的化驗室是一個廢棄的、曾停放解剖用屍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燻火燎中攪拌著鍋裡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經過3年零9個月,他們終於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它有極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裡發出略帶藍色的螢光。它還會自動放熱,1小時放出的熱能溶化等重的冰塊。舊木棚裡這點美麗的淡藍色螢光,是用一個美麗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換來的。千百年來,漂亮就是一個女人的最高榮譽,最大資本,只要有幸得到這一點,其餘便不必再求了。
居裡夫人發現了鐳,引發了一場科學革命。它直接導致了後來盧瑟福對原子結構的探秘,導致了原子彈的爆炸,導致了原子時代的到來。瑪麗·居裡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她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當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她逐漸變得眼花耳鳴,蒼白乏力。而皮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負擔。但她什麼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裡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裡程碑。居裡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於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上帝給的美型她都不為所累,塵世給的美譽她又怎肯背負在身呢?
鐳的發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1903年,居裡夫婦因此而雙雙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居裡夫人這一巨大成功絕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它凝聚了居裡夫婦多少汗水、多少淚水,完全是居裡夫婦共同心血的結晶。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當中,瑪麗·居裡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她就是這樣一位超凡脫俗並開闢科學新紀元的奇女子。
鐳的作用
鐳的化學符號是Ra,含義是「射線」,主要用處就在於它的放射性。它的放射線是極活潑的,靠它的幫助,醫師可以攝取內部照片,像用X光線一樣。但是,單把鐳當X光線用,那真是大材小用了。要知道地球上的鐳極少,每1克重的鐳,要值美金10萬元左右,它可以算是世界上最貴重的東西了。鐳的放射線能夠影響活著的東西,像癌一類的病症,用鐳照射,就可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