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第一位兩次斬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如果現在你想參觀她的手稿,你可能要籤下人身安全書,並且還要戴上厚厚的防護裝置。因為她的遺物有很大的輻射,為了抑制輻射汙染,就連她的遺體都被放進了注鉛的特製棺材裡。
沒錯,她就是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者瑪麗居裡,世稱居裡夫人。一八六七年,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的一個中學教師家庭,父母均從事教育工作。但即便是成長在這樣的家庭裡,瑪麗的求學之路也並不順利。因為在當時波蘭的大學都是為男性設立的,女性要想在學業上取得成就,只能進行秘密學習。
幾年後,寒窗苦讀的瑪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學,在那裡她獲得了物理與數學雙學位,成為了該校第一位女博士。巴黎求學期間,瑪麗居裡認識了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裡,皮埃爾為瑪麗提供了實驗室,對科學事業的共同追求讓兩人墜入愛河,並結成了最強科學抗議,共同開啟了他們的科學探索之路。
一八九六年,亨利貝克勒爾發現了鈾會放射類似X射線的神秘輻射。這一發現引起了居裡夫人的極大興趣。深入研究後,居裡夫婦發現單獨的鈾並不能產生如此強的輻射。一八九八年,居裡夫婦在瀝青鈾礦中發現了兩個具有超強輻射的元素鐳和釙。
一九零二年,他們又從數十噸的瀝青鈾礦中提取出了十分之一克的純氧化鐳。這項成果也讓這對科學伉儷雙雙獲得了一九零三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豐厚的獎金、開創性的科學成就,讓居裡夫婦迎來了屬於他們的人生巔峰。然而就在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階段的研究中時,悲劇卻發生了。
皮埃爾居裡在通過十字路口時被馬車撞倒,不幸身亡,丈夫的意外離世給了居裡夫人重重一擊,但她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擔起了皮埃爾在索邦大學的教學職務,成為了該校第一位女教授。接下來的歲月裡,居裡夫人屢創佳績。一九一一年,她又因成功分離了鐳元素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這也使她成為了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出人意料的是,居裡夫人本可以為分離鐳的方法申請專利,但她卻將這一方法公之於眾。這位慷慨舉動大大推動了放射化學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裡夫人用諾貝爾獎的獎金購買了戰爭債券以支援戰事。她還親赴一線,協助醫療隊使用放射學救護傷員,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的運用。
居裡夫人的一生都過著非常節儉的生活,她淡泊名利,把獲得的獎金全數捐給了所屬的科研機構。丈夫在世時,兩人更是時常謝絕各種獎項和獎章。就連愛因斯坦都說,居裡夫人大概是世上唯一不為名利所腐蝕的人了。然而在這些碩果纍纍的科研成果背後,卻是居裡夫人付出的慘痛代價。
由於長期深度接觸放射汙染,居裡夫人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不僅患上了骨髓疾病,就連肺炎、膽、腎、腦也全部受到了影響。而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後一程,躺在病床上的居裡夫人仍然要求女兒向他匯報實驗情況,並替她校對自己的放射學著作。
一九三四年,居裡夫人在病痛中走完了最後一程,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事業。她的研究成果為人類對物理和化學世界的理解奠定了基礎,為腫瘤學、醫學科技和核物理開闢了全新的道路。她是居裡夫人,一個照亮全世界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