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的傳奇人生

2021-01-12 搜狐網

  良師引路

  吳健雄是吳家出生的第一個女孩。幼時的吳健雄長得眉清目秀,十分討人喜歡。和其他許多小孩一樣,在學習方面,吳健雄也是從詩文背誦、識方塊字和算學起步的。在學習過程中,吳健雄已顯現出頗不尋常的智力。

  1923年,11歲的吳健雄到離家50裡的蘇州去讀書。吳健雄就讀的蘇州第二女子師範是當時一所相當有名的學校。校長楊誨玉女士是一位很有眼光的教育家,經常邀請知名學者來校演講。在這些學者中,給吳健雄印象最深的是胡適先生。其實,在胡適來校演講之前,喜愛看書的吳健雄已在《新青年》等雜誌上讀過胡適的文章,對胡適非常仰慕。胡適來校演講前,校長楊誨玉知道吳健雄的文章寫得很好,又對胡適很崇拜,便說:「健雄,你一向喜歡胡先生的思想,這一次就由你來把演講記錄寫出來好了。」吳健雄還記得,胡適那次演講的題目是《摩登的婦女》,內容是講婦女應如何在思想上走出舊的傳統。

  1929年,吳健雄以優異成績從蘇州女師畢業,並被保送到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吳健雄念的是師範,按規定要先教書服務一年,才能繼續升學,但由於當時規定並沒有那麼嚴格,因此吳健雄在這一年當中,並沒有去教書,反倒是進了上海的中國公學再讀一年書,因而也有機會成為胡適的得意門生。吳健雄曾說過,在一生中影響她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她父親,另一個則是胡適先生。

  剛開始的時候,胡適並不認識吳健雄,雖然他知道中國公學有一個資質極其優異的學生叫吳健雄。有一次考試,吳健雄就坐在前排,考試是三個鐘頭,吳健雄兩個鐘頭就第一個交了卷。胡適很快看完卷子,送到教務室去,正巧中國公學的兩位名師楊鴻烈、馬君武都在。胡適就說,他從來沒有看到一個學生對清朝三百年思想史懂得那麼透徹,於是給了她一百分。楊鴻烈、馬君武二人也同時說,班上有一個女生總是考一百分。於是三人各自把這個學生的名字寫下來,拿出來一看,結果三人寫的都是吳健雄。

  吳健雄和胡適的這段師生經歷,不但吳健雄認為對她影響深遠,而且胡適也曾在公開場合說過,這是他平生最得意、最自豪的事情。

  20世紀30年代初,吳健雄開始大學求知生涯之時,物理學在西方正經歷革命性變革。對於令人眼花繚亂的物理學進展,18歲的吳健雄雖然並不完全知曉,但她少年時念過關於居裡夫人的傳記,居裡夫人是吳健雄崇拜的偶像。不過,她完全沒有想到,不到20年後,自己會因為在原子核物理方面的傑出貢獻而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

  赴美留學

  1934年,吳健雄從中央大學畢業,到浙江大學當了一年多助教。1936年,吳健雄得到叔叔的資助,準備到美國讀書。吳健雄到達美國舊金山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已開學。當時一個叫楊的華裔學生,是中國學生會會長。他告訴吳健雄說,兩個星期前這裡也來了一位中國學生,是學物理的,可以帶吳健雄參觀物理系。那位中國留學生就是袁家騮,他是袁世凱的孫子,不過當時吳健雄並不知道他和袁世凱的這層關係。

  當時的柏克萊,雖然並不像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名校有那麼悠久的歷史,卻吸引了一批年輕而具有頂尖水平的物理學家,如發明和建造回旋加速器的勞倫斯,當時年僅35歲;後來被譽為美國「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當時才28歲。吳健雄很快發現柏克萊物理系有著無可抗拒的吸引力,這正是她夢寐以求的探索科學知識的聖地,因此她決定留在柏克萊。

  1938年,當吳健雄正式開始做原子核物理實驗時,這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1939年由塞格瑞指導吳健雄進行的實驗,正是研究鈾原子核分裂的產物,它的一項結果為美國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做出了重要貢獻。1940年,吳健雄獲得博士學位,她的學位論文發表在物理學界最權威的《物理評論》上。

  由於在原子核分裂和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傑出貢獻,當時吳健雄已成為奧本海默等許多大科學家心目中的「權威專家」。這時的吳健雄,已成為柏克萊的一個傳奇人物,當地報紙對她有專題報導,中國國內也開始有人用「中國居裡夫人」來稱呼她。

  少女情懷

  年輕時代的吳健雄,雖然在外人看來沉默寡言,實際上卻有著一顆熾熱的心。對人生、對未來、對愛情,她都有著很高的期望。在青春時期,吳健雄曾因受到一位年輕博學、聲名卓著的學者的關懷而頓生仰慕之情,這位學者便是胡適先生。

  吳健雄對胡適的仰慕,及至後來胡適對吳健雄的賞識和照顧,都沒有超過他們師生間的情誼。

  吳健雄的愛情故事,是從1936年她來到舊金山並決定留在柏克萊念書後才開始的,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就是袁家騮。雖然是袁世凱的孫子,但袁家騮身上並沒有多少公子哥的味道,相反,他自幼勤奮努力,還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在柏克萊期間,吳健雄和袁家騮同班上課,交往密切。由於才貌出眾,在一大批研究生當中,吳健雄受到許多人的愛慕,其中一位便是後來在美國高能物理學界享有盛名、創立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的威爾森。在威爾森的記憶中,那時的吳健雄出色而迷人,她總是穿著中國式的高領旗袍,十分正式。威爾森說,在他們住的國際學生宿舍中,幾乎每一個人都被她的魅力所吸引。

  不過,在眾多追求者當中,吳健雄只對袁家騮情有獨鍾。1942年5月30日,在袁家騮的指導教師密立肯的家裡,吳健雄和袁家騮舉行了婚禮。

  曼哈頓計劃

  美國原子彈的製造,出自一個被稱之為「曼哈頓」的科學計劃。這個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的計劃,集合了當時許多第一流的科學精英,吳健雄就是其中之一。

  吳健雄是參與曼哈頓計劃的惟一的女科學家,她所從事的工作,更是該計劃最為核心的部分。參與曼哈頓計劃,一方面是由於吳健雄在核物理研究上已有重要成就,另一方面也由於奧本海默對吳健雄的特別賞識。也因為如此,吳健雄才能以一個初到美國、不具備美國國籍的外國人身份,參加到如此機密的國防科學計劃之中。

  甘為人梯

  1956年12月24日,華盛頓飄起漫天大雪,機場被迫關閉,許多來往於華盛頓與紐約間的旅客,都湧向華盛頓的聯合車站,改乘火車回紐約。在這個聖誕平安夜,一位身形嬌小的中年東方女性,也擠在人群當中,獨自買票坐上當晚開往紐約的最後一班火車,她就是當時已聲名卓著的物理學家吳健雄。她的這趟旅行,是要將她的實驗結果帶回紐約,而這一實驗結果,恰恰驗證了兩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理論,幫助這兩位科學家榮獲諾貝爾獎。這是華人科學家第一次登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

  早在1956年春天,吳健雄和袁家騮曾計劃,先到瑞士日內瓦出席高能物理會議,然後再到東亞地區做一趟演講旅行。就在此時,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楊振寧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李政道卻向吳健雄提出,要求讓袁家騮一個人前去,而讓吳健雄前往華盛頓做實驗,以驗證他們的「宇稱不守恆」理論。

  這樣,在華盛頓的國家標準局,吳健雄和另外四個科學家,開始了他們的實驗工作。

  1957年1月15日,經過艱苦的努力,吳健雄的實驗多次證實了楊振寧、李政道的設想,她將實驗報告整理成論文,寄到了《物理評論》。同日,哥倫比亞大學為這項新的發現史無前例地舉行了一場記者會。第二天,《紐約時報》以頭版報導了吳健雄實驗的結果。消息傳出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奔往吳健雄所在的實驗室。吳健雄也接到無數大學和實驗機構的邀請,要她去講述她的實驗結果。

  這一年的10月,吳健雄在紐約州北部一所大學講課時,突然接到奧本海默打來的電話。從奧本海默的電話中,吳健雄獲悉楊振寧、李政道因為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獎。那時候還擔任著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所長的奧本海默,為此還特別舉行了一次晚宴,邀請吳健雄和楊振寧、李政道等人參加。奧本海默表示,這次「宇稱不守恆」定律有三個人功勞最大,除了楊、李之外就是吳健雄,他特別強調不可忽略吳健雄的貢獻。隨後在晚宴時,奧本海默特別安排吳健雄坐在他身旁,顯示出對她的賞識和照顧。

  對於吳健雄這種甘為人梯的精神,不少人表示讚賞,也有不少人為她打抱不平,其中就有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吳健雄在哥倫比亞大學有長期同事情誼的史坦伯格。在他看來,沒有吳健雄的實驗結果,楊、李二人的理論只能是一種構想,吳健雄的實驗結果改變了這一切,吳健雄應該當之無愧地與他們共同分享諾貝爾獎。

  對自己未能獲得諾貝爾獎,吳健雄多年來從無怨言,也從未公開表露過意見。直到1989年1月,史坦伯格在《科學》雜誌發文對吳健雄的成就進行讚揚,吳健雄在給史坦伯格的致謝信中這樣寫道:「像你這樣一位近代物理的偉大批評者,所給予我這樣一個罕有的稱讚,是比任何我所期望或重視的科學獎,還要更有價值。我的一生,全然投身於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樂在其中。儘管我從來沒有為了得獎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當我的工作因為某種原因而被人忽視,依然是深深地傷害了我。」

  顯然,對於未能獲得諾貝爾獎,吳健雄心裡一直有一種傷痛,但這並未阻礙她對物理學探索的步伐,人們也一直敬仰她在科學上的重大貢獻。1997年吳健雄在美國去世後,中美雙方媒體都以大量篇幅作了報導。吳健雄曾就讀過的母校南京大學(前身為中央大學),以及曾分享過「吳健雄獎學金」的莘莘學子,對這位傑出校友的去世,也表示了深深的哀悼。

  黨史期刊《世紀風採》供稿

相關焦點

  • 吳健雄:袁世凱孫媳婦,中國居裡夫人,走進傳說中的原子彈之母
    吳健雄被譽為「東方居裡夫人」,原子彈之母、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等,她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吳健雄是科學界的傳奇人物,她的實驗多次證實了楊振寧、李政道的科學設想,但由於某些原因,吳健雄卻未能與楊李二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獎,至今仍有很多人為她抱不平。
  • 中國居裡夫人、原子彈之母、世界物理女王—吳健雄
    吳健雄(1912~1997),生於江蘇省蘇州,美籍華人,著名核物理學家、被譽為"東方居裡夫人"、中國居裡夫人、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核研究女王、原子彈之母、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堪稱世界一流物理學家行列中的中國女性第一人,世人也稱她為居裡夫人後最偉大的女性科學家。
  • 105年前的今天,參與原子彈計劃,中國的居裡夫人吳健雄出生
    (萬象特約作者:一一)105年前的今天,1912年5月31日,中國的居裡夫人、世界最傑出的女性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出生吳健雄(英語:Chien-Shiung Wu,1912年5月31日-1997年2月16日),江蘇省太倉人,是一位在核物理學領域卓有貢獻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其丈夫是同為物理學家的袁世凱孫子袁家騮。
  • 「東方居裡夫人」吳健雄將登美國永久郵票
    【「東方居裡夫人」吳健雄將登美國永久郵票 】東方居裡夫人將登美國永久郵票 據美國《時代》周刊消息,美國郵政局當地時間17日宣布,將於2021年發行幾枚新郵票,其中一枚是關於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核物理學家之一的吳健雄。她將登上美國郵政局發行的永久郵票(Forever Stamp)。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身在美國、心繫中國,在科研中實現自我
    世界上的科學家向來男性多於女性,而在中國,有那麼一位科學家,打破了科學界的性別壁壘,她就是吳健雄。因為是「健」字輩,其父親又希望女兒成為一代英雄豪傑,於是給她取名「吳健雄」,在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排行榜上,她位居前三十,被稱為「物理第一夫人」。
  • 施士元和中國的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只有一位,不過,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像居裡夫人一樣偉大的人。回到祖國以後,施士元進入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受聘為物理系教授。此時的他,既是年輕的學者,第一次提出了「原始粒子」的猜想,[1]又是新晉的翻譯家,填補了國內物理書籍的空白,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老師。
  • 被尊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百歲冥誕 兩岸追思
    (中評社 黃文杰攝)  人民網12月10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被尊為「中國的居裡夫人」吳健雄博士,今年百歲冥誕,兩岸都有紀念活動,臺灣中央大學10日上午邀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博士等人演講,並播放《表象與真實-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吳健雄》紀錄片。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蔣振江 攝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周建琳)5月31日是世界公認的傑出女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相關紀念活動今天在吳健雄的故鄉——江蘇太倉市隆重舉行。此次紀念活動由蘇州市政府、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聯合主辦,太倉市政府承辦。
  • 你知道楊振寧,你知道在國外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嗎?
    然而,不為人所知的是證明出來這種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卻不是他自己,而是另一位偉大的中國女性——吳健雄。吳健雄主要學術工作是用 β衰變 實驗證明了在 弱相互作用 中的 宇稱不守恆 ,即用實驗證明了核β衰變在 矢量 流守恆定律,結合 μ子 、 介子 和 反質子 物理方面的實驗研究,從而驗證「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 該成果奠定了吳健雄作為世界一流實驗物理學家的地位,許多著名科學家都為她沒有因該項成就同楊振寧與李政道同獲 諾貝爾物理學獎而疑惑不平,但吳健雄已被公認為世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重親情重鄉情的太倉女兒
    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李克祥)5月31日是「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誕辰100周年。30日晚,吳健雄的兒子袁緯承、侄子吳肅、侄孫女吳菡潔一起在太倉追憶往事、緬懷親人。他們講述的點點滴滴,展現出一位用心探索的物理女傑,更勾勒出一位重親情、重鄉情的太倉女兒。
  • 中國的居裡夫人,比林徽因美,崇拜胡適,"下嫁"給美籍科學家
    1957年,一則消息讓全中國沸騰,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兩位中國人——楊振寧、李政道。有人說楊、李二人當時並沒有加入美國籍,所以他們可以說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人們往往看到二人光輝的一面,卻對另一位女科學家鮮有耳聞。這位女科學家雖沒有摘得諾貝爾獎桂冠,但是她無限接近諾貝爾獎。並且楊、李二人都是在她的幫助之下,才能夠摘得諾貝爾獎的。那麼楊、李二人背後的這位高人又是誰呢?
  • 吳健雄與南大
    在南京大學110周年的各種慶祝活動中,吳健雄先生誕辰100周年事跡展是一次特別的展覽,那些已經泛黃的老照片和樸素的文字,訴說著一位科學家與母校的濃濃深情。  吳健雄與南京大學的不解之緣從1930年夏天開始。是年,她被保送到南京大學的前身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一年後從數學系轉入物理系,邁出了人生中的重要一步。
  • 來,聊五分鐘居裡夫人:關於瑪麗·居裡的20件小事
    就簡單聊幾件居裡夫人的軼事,紀念一下這位核能開山祖奶奶吧。 資料大部分來自居裡夫人自己寫的自傳,以及居裡夫人小女兒為她寫的傳記。 提出放射性不是來自分子作用,而是來自原子本身。「放射性(radioactivity)」這個術語也是她造的。發現了元素釙(Po)。這個新元素,以居裡夫人的祖國波蘭命名。
  • 居裡夫人愛徒,曾拒絕蔣介石去寶島命令,為中國保留一所985高校
    當時的中國,在科學方面同世界列強有著巨大的差距。施士元知道,要想富民強國,就要走出去,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當年,全國各大高校精選的300多名尖子生參加了公費出國選拔考試,最終只錄取10人,施士元就是其中之一。師從居裡夫人經過近一個月的海上顛簸,施士元來到了法國,進入巴黎大學學習。在當時,是由學生來選導師。
  • 兩屆諾貝爾得主,女性中的傳奇人物——居裡夫人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稱為瑪麗·居裡或居裡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瑪麗·居裡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
  • 為何中國人如此崇拜居裡夫人?看她對待中國留學生的態度,就懂了
    此時的中國,正是積貧積弱之時,許多中國留學生在國外被欺負、被歧視都是常事,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個好的導師至關重要,施士元再三思考後,想起了一個人,接著他拿起筆,寫下一封信: 尊敬的居裡夫人,我是中國來的留學生,於1929年在清華大學畢業。考取了國內江蘇省官費留學來到法國。希望能在您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工作,不知您能否接受?
  • 世界的驕傲吳健雄:袁世凱孫媳婦、楊振寧科學成就背後的物理女王
    1930年,吳健雄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學數學系。由於自幼以居裡夫人為典範,對物理學特別感興趣,一年以後,從數學系轉入物理系學習。在居裡夫人的學生、中國著名物理學家施士元,以及物理系方光圻,張鈺哲,倪尚達等名師的薰陶下,吳健雄廢寢忘食的進行物理學的前沿研究,走上了探求科學真理的道路。
  • 居裡夫人冷知識:上過戰場,全家五人得過諾貝爾獎,日常開銷記帳
    1、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父親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後來的居裡夫人本人,也當過中學教師;2、有居裡夫人自然有居裡先生(皮埃爾·居裡),居裡先生可不是「花瓶」,他也是科學家,兩口子一起做研究。
  • 吳健雄:於紛繁複雜中發現簡單圖景—新聞—科學網
    她和居裡夫人、莉絲·邁特納一道,被物理學界公認為是20世紀最優秀的三位女性實驗物理學家。由於她對物理學的傑出貢獻和對女性參與科學與教育的有力推動,她被哈佛大學等20多所著名高校授予榮譽博士學位或聘為榮譽教授。 不喜歡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 在國內外,有不少以「中國的居裡夫人」為題寫吳健雄的文章。
  • 袁家騮與吳健雄:華人科學家中的"神仙眷侶"(圖)
    吳健雄(1912—1997)是世界公認的最傑出的女物理學家之一,被譽為「核子物理女皇」和「中國的居裡夫人」。袁家騮(1912—2002)也是享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測系統研究上卓有成就。他們是華人科學家中知名的一對伉儷,人稱「神仙眷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