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前的今天,參與原子彈計劃,中國的居裡夫人吳健雄出生

2020-12-05 萬象歷史

(萬象特約作者:一一)

105年前的今天,1912年5月31日,中國的居裡夫人、世界最傑出的女性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出生

吳健雄(英語:Chien-Shiung Wu,1912年5月31日-1997年2月16日),江蘇省太倉人,是一位在核物理學領域卓有貢獻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其丈夫是同為物理學家的袁世凱孫子袁家騮。

她參與了美國陸軍部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為原子彈的成功,二戰的結束有所貢獻。吳健雄用一個巧妙的實驗驗證了「宇稱不守恆」,才使得該原理得到普遍承認。1975年,李政道與楊振寧二人,因此被授以諾貝爾物理學獎。

吳健雄在實驗物理學方面的造詣,常令人將她與居裡夫人相提並論。她常被人稱作是「中國居裡夫人」、「物理研究的第一女士」、「核子研究的女王」以及「世界最傑出女性實驗物理學家」。本人獲授1978年首次頒發的沃爾夫物理學獎。

(證明宇稱不守恆的實驗結果示意圖)

胡適的小同事

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生於中國江蘇省太倉縣瀏河鎮。依族譜,是「健」字輩,她與兄弟的名字都源於「英雄豪傑」這個成語。吳健雄在她父親為女童創辦的明德學校接受小學教育。1923年(11歲),離開家鄉前往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求學。

1929年(17歲),吳健雄以班級頂尖成績畢業並被中央大學錄取。依據當時政府的規定,想要繼續獲得大學教育的師範生需要當一年的學校教師。在這一年中,她在中國公學任教。胡適是這所學校當時的校長。

1930年(18歲),進入中央大學,起初主修數學,後來轉為物理。本科畢業後的兩年期間,在浙江大學繼續進修研究生課程。1936年8月(24歲),被密西根大學錄取,乘坐胡佛總統號郵輪前往美國。她的父母與叔叔一同為她送行,這也是吳健雄與父母見的最後一面。

(胡適和吳健雄)

嫁給袁世凱的孫子

吳健雄在到達美國後,拜訪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她結識了袁家騮。他是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孫子。吳健雄聽到了密西根大學對女性不甚尊重的傳聞:該校當時由學生捐資建起的學生中心,不允許女學生從其前門進入。吳健雄打消了東去密西根大學的計劃,決定改在伯克利進修,兩人成了同學。1940年6月(28歲),吳健雄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然後繼續在放射性實驗室中當博士後。

1942年5月30日(30歲),吳健雄與袁家騮結婚,婚禮由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院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密立根教授及其夫人主持,並在密立根院長的花園進行。雙方家長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都沒能出席婚禮。隨後夫婦二人移居至美國東海岸。

參加原子彈計劃

1942年6月,美國陸軍部開始實施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稱為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該工程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動員了10萬多人參加這一工程,歷時3年,耗資20億美元,成功地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並按計劃製造出兩顆實用的原子彈。整個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1944年3月(32歲),吳健雄加入了位於哥倫比亞大學的曼哈頓計劃下屬的替代合金材料實驗室(英語:Substitute Alloy Materials Laboratories)。這座實驗室的職責是協助曼哈頓工程中鈾濃縮的氣化擴散項目。吳健雄負責開發監測放射性的儀器。

東方面孔的龍夫人

1945年(33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吳健雄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的副研究員。1947年(35歲),吳健雄生下兒子袁緯承,他後來也成為了一名物理學家。1952年(40歲),升為副教授。1954年(42歲),因持有民國政府護照,無奈加入美國國籍。1958年(46歲),升為正教授。

她的學生愛把她叫做「龍夫人」,這個綽號來源於連環畫《特裡與海盜》的一個角色。

(漫畫中的龍夫人)

驗證宇稱不守恆定理

1956年,李政道與楊振寧二人通過理論計算,預測鈷-60放出的β粒子的軌跡不對稱,也就是說宇稱不守恆。此後不久,吳健雄用一個巧妙的實驗驗證了「宇稱不守恆」,從此,「宇稱不守恆」才真正被承認為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基礎科學原理。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二人被授以諾貝爾物理學獎。

吳健雄用兩套實驗裝置觀測鈷60的衰變,她在極低溫(0.01K)下用強磁場把一套裝置中的鈷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轉向左旋,把另一套裝置中的鈷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轉向右旋,這兩套裝置中的鈷60互為鏡像。實驗結果表明,這兩套裝置中的鈷60放射出來的電子數有很大差異,而且電子放射的方向也不能互相對稱。實驗結果證實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

(1958年,普林斯頓大學將名譽博士授予吳健雄(前左二),同時還有李政道(前右一)、楊振寧(前右二))

魂歸中國故裡

1972年,尼克森訪華後,中美兩國的關係得到了改善。1973年(61歲),吳健雄回國訪問。此時,她的叔叔和弟弟已在文化大革命中身故,父母的墳墓也遭到毀壞。她受到周恩來的接見。周恩來親自就上述情況向她致歉。在此次訪問後,吳健雄又多次訪問中國。

1981年(69歲),吳健雄退休,成為榮休教授。1997年2月16日,因中風去世,享年85歲。依照她的遺願,她的骨灰葬於她幼時就讀的明德學校的院中。

一生的榮譽

吳健雄一生獲得的獎項眾多,榮譽等身。1958年(46歲),她成為首位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的女性,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4年(52歲),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頒發的科姆斯託克物理學獎。1975年(63歲),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並成為美國物理學會首位女性會長。

(1976年,吳健雄在美國白宮接受福特總統頒發的國家科學獎)

1978年(66歲),成為首任沃爾夫物理學獎得主。1986年(74歲),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落成一百周年之際,她獲得了艾麗絲島獎章。1990年(78歲),一顆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她是首位在世時享此殊榮的科學家。1994年(82歲),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5年,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及李遠哲四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臺灣發起創立吳健雄學術基金會。1999年,東南大學在校園內建造吳健雄紀念館。紀念館於2002年落成,設計方案由袁家騮先生親自選定。紀念館收藏了袁家騮等人捐獻的吳健雄生前所獲獎章、獎狀及手稿等等遺物。

相關焦點

  • 中國居裡夫人、原子彈之母、世界物理女王—吳健雄
    吳健雄(1912~1997),生於江蘇省蘇州,美籍華人,著名核物理學家、被譽為"東方居裡夫人"、中國居裡夫人、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核研究女王、原子彈之母、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堪稱世界一流物理學家行列中的中國女性第一人,世人也稱她為居裡夫人後最偉大的女性科學家。
  • 吳健雄:袁世凱孫媳婦,中國居裡夫人,走進傳說中的原子彈之母
    而這兩顆原子彈的成功引爆,要歸功於美國陸軍軍部研製原子彈計劃,這項計劃匯集了世界各國頂尖的科學家,其中唯一的一位華人女物理學家就是吳健雄。吳健雄被譽為「東方居裡夫人」,原子彈之母、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等,她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吳健雄是科學界的傳奇人物,她的實驗多次證實了楊振寧、李政道的科學設想,但由於某些原因,吳健雄卻未能與楊李二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獎,至今仍有很多人為她抱不平。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的傳奇人生
    對於令人眼花繚亂的物理學進展,18歲的吳健雄雖然並不完全知曉,但她少年時念過關於居裡夫人的傳記,居裡夫人是吳健雄崇拜的偶像。不過,她完全沒有想到,不到20年後,自己會因為在原子核物理方面的傑出貢獻而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  赴美留學  1934年,吳健雄從中央大學畢業,到浙江大學當了一年多助教。1936年,吳健雄得到叔叔的資助,準備到美國讀書。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身在美國、心繫中國,在科研中實現自我
    世界上的科學家向來男性多於女性,而在中國,有那麼一位科學家,打破了科學界的性別壁壘,她就是吳健雄。因為是「健」字輩,其父親又希望女兒成為一代英雄豪傑,於是給她取名「吳健雄」,在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排行榜上,她位居前三十,被稱為「物理第一夫人」。
  • 被尊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百歲冥誕 兩岸追思
    (中評社 黃文杰攝)  人民網12月10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被尊為「中國的居裡夫人」吳健雄博士,今年百歲冥誕,兩岸都有紀念活動,臺灣中央大學10日上午邀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博士等人演講,並播放《表象與真實-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吳健雄》紀錄片。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蔣振江 攝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周建琳)5月31日是世界公認的傑出女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相關紀念活動今天在吳健雄的故鄉——江蘇太倉市隆重舉行。此次紀念活動由蘇州市政府、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聯合主辦,太倉市政府承辦。
  • 施士元和中國的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只有一位,不過,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像居裡夫人一樣偉大的人。回到祖國以後,施士元進入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受聘為物理系教授。此時的他,既是年輕的學者,第一次提出了「原始粒子」的猜想,[1]又是新晉的翻譯家,填補了國內物理書籍的空白,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老師。
  • 你知道楊振寧,你知道在國外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嗎?
    然而,不為人所知的是證明出來這種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卻不是他自己,而是另一位偉大的中國女性——吳健雄。吳健雄主要學術工作是用 β衰變 實驗證明了在 弱相互作用 中的 宇稱不守恆 ,即用實驗證明了核β衰變在 矢量 流守恆定律,結合 μ子 、 介子 和 反質子 物理方面的實驗研究,從而驗證「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 該成果奠定了吳健雄作為世界一流實驗物理學家的地位,許多著名科學家都為她沒有因該項成就同楊振寧與李政道同獲 諾貝爾物理學獎而疑惑不平,但吳健雄已被公認為世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
  • 居裡夫人冷知識:上過戰場,全家五人得過諾貝爾獎,日常開銷記帳
    1、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父親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後來的居裡夫人本人,也當過中學教師;2、有居裡夫人自然有居裡先生(皮埃爾·居裡),居裡先生可不是「花瓶」,他也是科學家,兩口子一起做研究。
  • 原子彈之母吳健雄:一位卓越的世界公民,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華人女性物理學家:吳健雄,圖片來自網絡第一期,我們回顧的這位科學家曾把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華裔物理學家推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其本人更是因為在物理領域的卓越貢獻被譽為「世界物理女王」、「中國居裡夫人」,並且她曾經參與了美國「曼哈頓計劃」並因為直接推動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誕生而被稱為「原子彈之母」。吳健雄。
  • 原子彈之母吳健雄:一位卓越的世界公民,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其本人更是因為在物理領域的卓越貢獻被譽為「世界物理女王」、「中國居裡夫人」,並且她曾經參與了美國「曼哈頓計劃」並因為直接推動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誕生而被稱為「原子彈之母」。十一歲,吳健雄從明德女子學校畢業,以第九名的成績考入蘇州女子師範學校。這時的吳健雄,唯一的課外活動便是看小說,其中最得她喜愛的小說,莫過於居裡夫人的傳記和《拿破崙傳》。在不經意間,吳健雄的物理學之路似乎已經萌芽。
  • 「東方居裡夫人」吳健雄將登美國永久郵票
    【「東方居裡夫人」吳健雄將登美國永久郵票 】東方居裡夫人將登美國永久郵票 據美國《時代》周刊消息,美國郵政局當地時間17日宣布,將於2021年發行幾枚新郵票,其中一枚是關於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核物理學家之一的吳健雄。她將登上美國郵政局發行的永久郵票(Forever Stamp)。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重親情重鄉情的太倉女兒
    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李克祥)5月31日是「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誕辰100周年。30日晚,吳健雄的兒子袁緯承、侄子吳肅、侄孫女吳菡潔一起在太倉追憶往事、緬懷親人。他們講述的點點滴滴,展現出一位用心探索的物理女傑,更勾勒出一位重親情、重鄉情的太倉女兒。
  • 來,聊五分鐘居裡夫人:關於瑪麗·居裡的20件小事
    今天是居裡夫人誕辰150周年。居裡夫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 9年前,中國的「居裡夫人」去世,若沒有她,中國原子彈很難成功
    但實際上,在「兩彈一星」的背後還有這樣一個低調的女科學家,她被稱作是中國的「居裡夫人」,如果說沒有她的貢獻的話,中國的原子彈事業也很難取得成功。那麼,這位中國「居裡夫人」究竟何許人也?她對中國的原子彈事業又有著怎樣的貢獻呢?
  • 居裡夫人愛徒,曾拒絕蔣介石去寶島命令,為中國保留一所985高校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個這樣的老前輩:施士元。三科滿分入清華施士元,提起這個名字,恐怕絕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那麼給大家看一張照片吧。照片中那個昂首挺胸,侃侃而談的年輕人,就是施士元。他正在巴黎大學進行著自己的博士答辯,坐在下面的評審三人組正中的那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兩屆諾貝爾獎得主,施士元的導師居裡夫人。施士元,上海崇明人。
  • 她敢穿旗袍做實驗,被稱為"原子彈之母",讓原子彈提前十年問世
    如果要說到20世紀最著名的女物理學家,恐怕很多人會想到居裡夫人。的確,居裡夫人不但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甚至還曾摘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桂冠。她在物理學和化學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正也是因為居裡夫人一生奉獻於科學事業,她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中國也曾有一位女科學家,與居裡夫人相比也不遑多讓。她曾經幫助楊振寧和李政道摘得諾貝爾獎桂冠,因此被稱為中國的&34;。
  • 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丈夫是中國原子彈之父,她才是當之無愧女神
    你是中國的居裡夫人,你是中國科學的奠基石,你是中國精神最好的詮釋者。儘管你發現了「鈾核三分裂」震驚了世界,但由於時局對中國的偏見,諾貝爾獎和你失之交臂,可你哪會拘泥於這些,繼續投入到科學的懷抱。你就是何澤慧,「三錢」中錢三強的夫人,也是中國的「巨人」!
  • 她是袁世凱的孫媳婦、原子彈之母,楊振寧的諾貝爾領獎也有她一份
    她是世界歷史上最傑出物理學家之一,被譽為"東方的居裡夫人"、"原子彈之母"、"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江蘇太倉瀏河鎮。由於吳健雄那一代是"建"字輩,其後字又以"英雄豪傑"為序,吳健雄是吳家的第二個孩子,所以她得了一個頗具男性化的名字。
  • 袁家騮與吳健雄:華人科學家中的"神仙眷侶"(圖)
    吳健雄(1912—1997)是世界公認的最傑出的女物理學家之一,被譽為「核子物理女皇」和「中國的居裡夫人」。袁家騮(1912—2002)也是享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測系統研究上卓有成就。他們是華人科學家中知名的一對伉儷,人稱「神仙眷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