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她的私生活,讓我們重新認識居裡夫人

2020-12-04 拿我故事換你酒

作者/拿我故事換你酒

導 讀:瑪麗·居裡(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裡夫人」,全名瑪麗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Maria Sk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居裡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裡夫人於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居裡夫人無疑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尤其是對一名女性來說,她站在了科學界的巔峰。

但是她的私生活卻是對當時那個時代赤裸裸的諷刺,是對男權社會的最有力的抨擊。你能想像到一位偉大的女性科學家被冠以「」偷夫賊」「蕩婦」的稱呼嗎?

當居裡夫人的丈夫,皮埃爾·居裡去世後,丈夫的學生,保羅·郎之萬闖入了她的生活。在居裡夫人最困難的時候,是他幫助居裡走出了困境。

但是此人卻是有婦之夫,他的妻子珍妮只是一個小雜貨店老闆的女兒,一個極其普通的女人,雙方在學歷和見識上有著極大的差距,兩個人的生活根本不在一個世界。

就這樣居裡夫人與郎之萬日久生情,住在了一起。但她絕對想不到的是,隨之而來的是一場狂風暴雨。

郎之萬離婚失敗,而他的妻子診妮卻拿到了居裡夫人寫給丈夫的情書並將此桶給了法國媒體。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於一位女性科學家來說,還有什麼比她的私生活八卦更讓大眾覺的有意思呢?

法國各大媒體爭相報導,開始連篇累牘的報導她與郎之萬的神秘愛情。有人開始侵犯她的隱私,襲擊她的住宅,有人高呼「滾出來,外國佬。」或者是「偷夫賊」…

更大的炸藥包隨之而來,一封無法確定真假的情書曝光,在這封信裡居裡夫人流露出對性的渴望。可笑的是生性爛漫的法國男人因此變得怒不可遏,居裡夫人多了一個新的稱號:波蘭蕩婦。

隨之而來是一批原本支持他的人開始轉變立場。這裡面有他的同事,他的老友,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他們聯名寫信讓居裡夫人離開法國,而其中一位老友的女兒,曾說了這麼一句話:

「如果瑪裡·居裡是一個男人。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事實可能真的如此吧。

作為另一名主角的郎之萬呢?似乎他一點事情都沒有,沒有任何麻煩惹上身,沒有承擔任何責任。經過一段時間後回到妻子的身邊,條件竟然是——妻子允許他公開擁有一個女秘書作為情人。這簡直是亮瞎了我的24k黃金眼。

居裡夫人呢?在之後的三年裡,她住進了一家修女開辦的醫院逃避一切。更可笑的是,除了她之外,其他人其實都沒有什麼損失!

故事講到這裡似乎心中總憋著一口氣,誠然以事實說話,朗之萬的婚姻在不幸福,在他離婚之前居裡夫人介入到他的生活都是不對的,她也嘗到了各種後果,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但是朗之萬呢,他又承受了什麼?只要他能回心轉意回到他的妻子身邊,一切都可以原諒,留下居裡夫人一個人來承受嘲笑與侮辱。而他甚至還可以光明正大的找一位女秘書做情人,對於同樣是女人的妻子珍妮來說是一種怎麼樣的無奈與痛苦!

男權社會對女性來說有著太多的不公平,我想一定會有人會站出來反駁,那又樣,難道不是嗎?人類進化走過了幾萬年時間,至少從農業革命以來,大多數人類社會都屬於重男輕女的父權社會。無論這些社會對男女的定義如何,當男人總是比較優越。

女性(female)與男性(male)只是生物學上的一種區別,X染色體與Y染色體的區別。而女人(woman)與男人(man)則是社會文化學上的區別,為了不把應有的概念搞混亂,生物學上區分為「性」(sex)而社會文化上的區分稱為「性別」(gender)。

當我們以「性」討論男女時,除了染色體外沒什麼區別,而當我們以性別討論男女時,我們確看到了巨大的差異,男人被賦予了秩序的創造者,他們擁有了各種權利,各種特權。

而女人呢,生產的工具,繼承香火,男人愉悅的工具,替罪羊,相夫教子,三綱五常,無一不是社會文化賦予女人的意義!

瑪麗·居裡曾冷靜地對自己的女兒說:「在由男性制定規則的世界裡,他們認為,女人的公用就是性和工具。」

再來看看我們當代的這些婚姻中的男男女女,男性出軌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女人是不是有不對的地方,是不是對丈夫不夠溫柔,是不是忙於事業缺乏對丈夫的照顧,是不是沒有體會到丈夫的辛苦?

男人家暴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女人是不是做了對不起丈夫的事情,是不是不忠不孝,是不是不會持家育兒?

輿論總是會反過來先指責那些受傷的女人,只要男人回頭原諒他吧,一個女人不能沒有家,不能隨便離婚,不能讓孩子沒有爸爸……女人要有家才算人生贏家!

我看這是男人的社會秩序裡制定的「贏家」吧!

今天我們討論居裡夫人,她無疑是偉大的,但是她的偉大不僅僅在於她的科學成就,還在於她為女性正名所做的奮鬥與努力!為女權主義所做的犧牲!

相關焦點

  • 請不要叫她居裡夫人,她能徵服科學的殿堂,卻無法戰勝人類的偏見
    居裡夫人是女性科學家的楷模,兩次獲得諾貝爾獎,而且還是在兩個不同領域。不僅如此,她用放射性元素幫助治療傷員,在科學和人道主義兩個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每個中國人從小學開始,便通過課文,了解到這位偉大的女性。
  • 居裡夫人的愛與她的諾貝爾獎家族,如今科學基因依舊延續
    ,也是最偉大的合作者居裡夫人1867年出生於斯科洛多斯卡,1894年她在皮埃爾實驗室工作時認識了她的丈夫。皮埃爾當時35歲,是研究晶體和磁學的物理學家,很快就愛上了27歲的居裡夫人。第二年,他們結婚了。雖然皮埃爾比她大幾歲,但正是居裡夫人把他的工作引向了輻射領域。在她的博士論文中,她開始借鑑貝克勒爾和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的工作,後者發現了X射線。居裡夫人最終假設神秘的穿透射線是元素原子的一種屬性。皮埃爾把他的研究擱置起來,全身心幫助居裡夫人進一步拓寬她的發現。
  • 居裡夫人拿第二個諾貝爾獎,主辦方:不要來領獎,你是小三會被罵
    後來居裡夫人因為被排擠,離開了最初的研究所。這時她碰巧認識了同樣做科研的皮埃裡.居裡,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皮埃裡.居裡對她非常欣賞,邀請她加入自己的實驗室,兩人一起搞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擦出愛情的火花,最終成為一對戀人。皮埃爾.居裡非常喜歡居裡夫人。作為一名木訥的理工男,他還曾在海邊抱著居裡夫人,對著月光,深情地對她說,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 中年喪偶,因當情人被群嘲,居裡夫人用第二個諾貝爾獎為女性發聲
    雖然她是研究所裡為數不多的女性,但並沒有受人待見。原因是她對待研究非常痴迷,辦公室經常被她搞得烏煙瘴氣,同事對此很有意見。後來居裡夫人因為被排擠,離開了最初的研究所。這時她碰巧認識了同樣做科研的皮埃裡.居裡,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
  • 居裡夫人:另類「波蘭蕩婦」鮮為人知的生活
    居裡夫人「居裡夫人」不是一個尊稱,而是一個蔑視、侮辱和抹殺她的真正功績的稱呼。1894年,因為想得到更好的試驗環境,瑪麗認識了當時的巴黎理化學校實驗室主任皮埃爾·居裡。一年之後,兩人在巴黎結婚,瑪麗從此隨了丈夫的姓氏,成為「瑪麗·居裡」。1896年8月,瑪麗通過了巴黎理化學校的職稱考試,在校物理實驗室謀得了一份職位,從此開始與自己的丈夫皮埃爾·居裡一起工作。
  • 居裡夫人:2次獲得諾貝爾獎,一個家庭女教師的華麗轉身
    她認識到要想在物理學方面得到深造,光靠自己盲目地摸索是不行的,必須到巴黎去系統地學習。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她一邊堅持自學,一邊繼續做家庭教師,在補貼家用的同時,為自己積攢去巴黎學習的費用。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為自己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經過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在索邦大學取得了物理學和數學學士學位。畢業前不久,瑪麗認識了比她大8歲的皮埃爾·居裡。1894年的一天,瑪麗·居裡應邀去弗利堡大學的一位教授家去玩,在這位教授家她結識年輕人皮埃爾·居裡,自此次見面到今後的科學工作中,他們的感情一直處於升華中。
  • 居裡夫人:離世80多年後,為什麼她的手稿仍有輻射?
    巴黎求學期間,瑪麗居裡認識了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裡,皮埃爾為瑪麗提供了實驗室,對科學事業的共同追求讓兩人墜入愛河,並結成了最強科學抗議,共同開啟了他們的科學探索之路。一八九六年,亨利貝克勒爾發現了鈾會放射類似X射線的神秘輻射。這一發現引起了居裡夫人的極大興趣。深入研究後,居裡夫婦發現單獨的鈾並不能產生如此強的輻射。
  • 居裡夫人:離世80多年後,為什麼她的手稿仍有輻射?
    幾年後,寒窗苦讀的瑪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學,在那裡她獲得了物理與數學雙學位,成為了該校第一位女博士。巴黎求學期間,瑪麗居裡認識了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裡,皮埃爾為瑪麗提供了實驗室,對科學事業的共同追求讓兩人墜入愛河,並結成了最強科學抗議,共同開啟了他們的科學探索之路。一八九六年,亨利貝克勒爾發現了鈾會放射類似X射線的神秘輻射。這一發現引起了居裡夫人的極大興趣。
  •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學習案了解居裡夫人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
    3.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通過三克鐳的故事,了解居裡夫人科學家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4.引導學生找出課文裡哪些事情表現了居裡夫人對人類貢獻巨大,哪些事情顯示出居裡夫人經濟的困頓,並初步了解課文這樣寫的好處。
  • 你不知道的居裡夫人:和已婚男戀愛,被下蠱,45歲身敗名裂……
    前幾天,居裡夫人罕見地上了回熱搜。 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發了條消息,稱她曾使用過的實驗筆記本,時至今日仍然具有放射性,並且將持續1500年。
  • 為什麼中國人都很崇拜居裡夫人,看看她為中國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但若是讓你問身邊人20世紀最偉大的女科學家是誰,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居裡夫人。居裡夫人在科學領域獲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數學獎,居裡夫人除了十分偉大的科學成果外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人格魅力特質也是讓人不可忽視的一幕。在中國居裡夫人受到了更多人的崇拜,我們最初認識居裡夫人是從魯迅先生的文章中。
  • 勞君展:居裡夫人的中國籍女弟子
    名媛    「居裡夫人來了」,1926年5月的一個周日,對勞君展來說意義非凡,她在巴黎的居所因居裡夫人的到來突然沸騰了,激動不已的她握住居裡夫人的手,迎客進屋。    跟居裡夫人短暫的相處,成了勞君展一生的記憶。
  • 居裡夫人的筆記本怎麼了?已經過了百年,為何還有輻射性?
    就在前幾天,諾貝爾獎的官方推特發布動態,居裡夫人曾經使用過的筆記本,截止到目前仍然具有放射性,而放射性將會持續1500年。居裡夫人的筆記本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正是有了無數先輩科學家的努力,我們才能夠更好的認識地球,探索宇宙。這些科學家們帶領我們打開了認識宇宙的大門,很多科學家終其一生都把自己的所有青春奉獻給了科學事業。
  • 你只知道居裡夫人很偉大,卻不了解她的感情路有多麼坎坷
    ,當年居裡夫婦獲得諾貝爾獎三年後,居裡在一次外出中被馬車撞倒身亡,留給居裡夫人未完成的實驗和兩個孩子。丈夫去世後,她不僅要做實驗,還要帶著自己的孩子,生活十分的不容易,相信我們在之前的教科書中也知道,她是如何日復一日的在實驗室中提取新元素。
  • 居裡夫人和鐳元素的故事
    鐳的發現還要感謝偉大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1867年11月7日誕生于波蘭華沙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具有父親的智慧和母親的靈巧,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891年,她到巴黎求學。學業完成後,原本打算回到正在遭受著沙皇鐵蹄踐踏的祖國,但是,同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裡先生成為終身伴侶,徹底改變了她原來的計劃,她只好僑居法國,並於1897年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裡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物質世界裡是不是還有另一塊全新的領域?射線放出來的力量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這种放射的性質又是什麼?
  • 法國與波蘭貨幣上的居裡夫人,誰才是她的歸宿?
    01誰是居裡夫人?通常我們稱呼她為居裡夫人,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驅者,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爾·居裡及亨利·貝可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中國人為何如此崇拜居裡夫人?看看她和家人都為中國做了什麼
    可能在其他國家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在中國人眼中無一例外,都會回答居裡夫人。的確,居裡夫人在科學領域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相繼摘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桂冠。不過,居裡夫人除了偉大的科學成就外,她更令人敬佩的,還是由內而發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居裡夫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事業,但是卻從來不慕名利,這才是她最偉大的閃光點。
  • 居裡夫人女兒也獲得了諾獎,看她的教育方法,為什麼如此成功
    偉大的科學家居裡夫人,法國籍波蘭裔科學家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居裡夫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1903年物理學獎:發現放射性與釙元素,1911年化學獎:提煉出鐳。她曾經培養出了10多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從某種意義上講居裡夫人的影響早已超越了科學領域,成了一種精神象徵。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而居裡夫人 可以配上這句話,她是一位穿越時間長河仍然散發光芒的女性,一位穿越國籍受人尊敬的波蘭女科學家。   居裡夫人一生為了科學事業嘔心瀝血,少女時期的瑪麗居裡與物理學家皮埃爾相知相戀,二人不追求名利,專注於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