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裡夫人:2次獲得諾貝爾獎,一個家庭女教師的華麗轉身

2020-08-22 大臉的秋葵

居裡夫人作為一名女性,曾兩度獲得了諾貝爾獎,到現在沒有第二個,她是世界上最聰明、最有成就的少數幾位科學家之一。

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尤其是成績優異的女孩子都懷揣著這樣的夢想: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像居裡夫人那樣的大科學家。

然而成功以後她頭上巨大而迷人的光環,使人們看不到她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其實,居裡夫人一生命運坎坷,幼年喪母,中年喪夫,一路走來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和努力,才達到了科學的巔峰;也正因為她是一名女性,在感情上承受了眾多的非議和壓力,但她始終沒有被打倒,而是昂首挺了過來。

居裡夫人

01

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一些主要的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響著和支配著他的一生,使其生活沿著一條主線在往前走。—居裡夫人

很多人錯誤地以為居裡夫人,從小就是個天才兒童,又接受過系統的教育。而事實恰恰相反,她小的時候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只是由於在學習上勤奮刻苦,才成績優異。

居裡夫人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蘭華沙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老師,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不幸的是在她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

瑪麗生性靦腆,上學以後最怕老師提問,怕回答不上來。每次上課老師一提問,她都恨不得逃出門去躲起來。

母親去世以後,因為父親收入有限,她只好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繼續學業。中學畢業以後,由於父親身體不好,收入更加微薄,為了補貼家用,十七歲的瑪麗就離開家去鄉下當了一名家庭教師。做了家庭教師的瑪麗並沒有就此沉淪下去,而是利用空閒時間堅持自學。

居裡夫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她在上學的時候,成績最好的是數學和物理,她非常喜歡這兩門課程,所以就下定決心朝這個方向努力。

自學的過程非常辛苦,沒有老師,沒有實驗室,她只能自己去找書,一點一點的鑽研領悟。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自學過程培養了她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她以後成為傑出的物理學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她認識到要想在物理學方面得到深造,光靠自己盲目地摸索是不行的,必須到巴黎去系統地學習。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她一邊堅持自學,一邊繼續做家庭教師,在補貼家用的同時,為自己積攢去巴黎學習的費用。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為自己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為了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即使身處逆境,遭遇再多的艱難困苦,也不管前進的道路上如何地布滿荊棘,充滿多少的坎坷曲折,也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不達目的決不回頭。

居裡夫人

02

不管一個人取得多麼驕傲的成就,都應該飲水思源,應當記住自己的老師為他的成長播下最初的種子。—居裡夫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1891年11月,瑪麗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巴黎,這年她已經24歲了。到了巴黎之後,她一頭扎到了知識的海洋中,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甘霖。

儘管生活很艱苦,但她不以為意,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因為學習讓她感到無比地充實、快樂。為了節省生活費,取暖的煤都是自己弄到七樓上;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學習,在生活上能簡單就簡單,常常是幾片麵包加巧克力就完事,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學業上。

在這裡,瑪麗遇到了她的愛人,年輕的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裡,他們倆既是師生又是朋友,對科學的共同夢想和追求,讓他們感覺到「除了對方以外,誰也不可能找到更合適的生活伴侶。」於是他們結婚了。他們既是生活上的親密伴侶,又是工作中的良師益友。

雖然實驗室的條件簡陋,但在他們的默契配合以及艱苦努力下,發現了稀有元素「鐳」,還在1904年雙雙榮獲了諾貝爾獎。

瑪麗由對皮埃爾的景仰產生了濃烈的愛情,愛情催發了他們高漲的工作熱情,最終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居裡夫婦

03

如果一個人把生活興趣全部建立在愛情那樣暴風雨般的感情衝動上,那是會令人失望的。—居裡夫人

命運總是和人作對,在出其不意的時候給人以致命一擊。正當他們的事業剛剛打開了新的局面,即將擁有新的實驗室,而皮埃爾則被委任了實驗室主任,事業馬上要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奪走了皮埃爾的生命,一顆科學巨星遽然隕落。

這一沉重打擊讓居裡夫人的精神處於崩潰的邊緣,她幼年經受喪母之痛,現在到了中年,她又失去了親密的愛人,命運是如此的殘酷,只剩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幼年的孩子,她傷心欲絕,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後來,她想起了皮埃爾對她說過:「即使我不在了,你也必須繼續幹下去。」於是她把悲痛強壓在心底,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一個人獨自來完成皮埃爾未競的事業。由於工作出色,於1911年她被選為第一位二度獲取諾貝爾獎的人。

從失去皮埃爾的悲痛中走出來後,一位男子對她進行了熱烈地追求,並成功地走進了居裡夫人的心裡,使她重新燃起了愛的激情。他叫保爾•郎之萬,是一位38歲的已婚男子,也是一位科學家。居裡夫人雖然平時不太愛說話,但是她天性極重感情。一旦愛上了一個人,就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兩個人不斷書信往來,表達熱戀之情。

居裡夫人

在當時的法國,成功的男子即使有家庭,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情人,全社會都會接受,覺得很正常;居裡夫人作為一個寡婦,重新尋找愛情也是人之常情;但就是因為她一名成功的女科學家,才為社會所不能容忍。

1911年11月4號的《巴黎日報》上登載了這件事:「鐳之火點燃了一位科學家的心頭之火,而這位科學家的妻兒如今卻在以淚洗面。」說她的情書裡閃耀著情慾之火。不知是因為嫉妒居裡夫人的成就還是怎麼回事,郎之萬的妻子可以允許他擁有別的情人,而不能是居裡夫人,她寫給郎之萬的信被郎之萬的妻子捅給報社公之於眾以後,掀起了軒然大波。

當時的大部分法國報界都參與了對她的攻擊,說她在破壞法國人的家庭,因此煽起了一陣排外風。那時候,她坐在家裡面就能聽到外面有人在喊:「打到這個外國佬,她是專偷漢子的人!」

居裡夫人的第二次獲獎真的是一波三折。法國科學院因此取消選舉她第二次獲諾貝爾獎,她據理力爭,向已挑選了她的諾貝爾獎委員會抗議,才沒有被取消獎項。

居裡夫人

可是在頒獎的前夕,她被以通姦罪起訴了。當時她的好朋友愛因斯坦親自為她辯護:「她並沒有漂亮到可能對任何人造成危險的程度。」

諾獎委員會請求她不要來領獎了。可是她沒有被嚇倒,堅持帶著病體去斯德哥爾摩領了獎項,她堅定地認為:「該獎是為鐳和釙的發現而頒布的。」「我相信,我的科學工作與我的私生活中的一些事實並沒有什麼關聯。」

這次事件以郎之萬和妻子的和解而告終。居裡夫人受到打擊以後,結束了與郎之萬的感情,也沒有因此放棄自己一生鍾愛的研究工作,把她最後的20年全部獻給了研究事業,開創了放射線治療癌症的先河,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有人說,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每經歷一次創傷都讓人向成熟邁進一步。真正的成熟就是不向苦難和挫折妥協,直面苦難,迎頭而上,化悲痛為力量,再創人生的輝煌。

居裡夫人

結語:

從一個家庭女教師到兩次斬獲諾貝爾獎的頂尖的科學家,一路走來,居裡夫人始終堅持內心本真的追求,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努力,她從來沒有想到從自己的科學發現中獲取任何物質利益,毫無保留的把提取鐳的方法公之於眾,自動放棄了大量的財富。

愛因斯坦在評價居裡夫人的時候說,在世界上所有的著名人物中,瑪麗•居裡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了的人。

居裡夫人從一個普通的家庭女教師,成長為偉大科學家的歷程告訴我們,成功是給勤奮的人準備的,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地成功。

無論是誰,要在事業上有所建樹,要實現人生的價值,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信念;而為了實現理想,要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付出百倍的勤奮和努力,方能到達理想的巔峰。

居裡夫人雕像


文章作者簡介:大臉的秋葵,情感創作者,願通過文字與你一起領悟人生,共度好時光。

相關焦點

  • 獲得過五次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一家
    諾貝爾獎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的獎項了,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該獎項至今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截止2019年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曾獲得過該獎項,其中不乏在世界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比如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於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原子核物理學之父歐內斯特.盧瑟福曾於19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獲
  • 母女3次獲得諾貝爾獎!居裡夫人的3個育兒秘笈,值得學習!
    正如這位與眾不同的母親:她身為一個女性,兩次贏得諾貝爾獎已實屬不易;她在丈夫罹難後忍受巨大的痛苦,親手將兩個年幼的孩子撫養長大,又將一個女兒送上了領取諾貝爾獎的紅地毯。她,就是居裡夫人。居裡夫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性科學家,但有人說,科學家的稱號掩蓋了其作為母親,在教育實踐方面的成就。
  • 居裡夫人母女共3次獲得諾貝爾獎!3個育兒秘笈,值得學習!
    正如這位與眾不同的母親: 她身為一個女性,兩次贏得諾貝爾獎已實屬不易; 她在丈夫罹難後忍受巨大的痛苦,親手將兩個年幼的孩子撫養長大,又將一個女兒送上了領取諾貝爾獎的紅地毯。 她,就是居裡夫人。
  • 居裡夫人冷知識:上過戰場,全家五人得過諾貝爾獎,日常開銷記帳
    1、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父親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後來的居裡夫人本人,也當過中學教師;2、有居裡夫人自然有居裡先生(皮埃爾·居裡),居裡先生可不是「花瓶」,他也是科學家,兩口子一起做研究。
  • 居裡夫人的愛與她的諾貝爾獎家族,如今科學基因依舊延續
    當居裡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在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他們的大女兒伊雷娜·居裡只有6歲。他們幾乎沒有想到,居裡夫人不僅會在1911年獲得第二個化學諾貝爾獎——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而且,伊雷娜·居裡和她的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也會在1936年拿下他們自己的化學諾貝爾獎。
  • 偉大的女科學-居裡夫人
    諾貝官方: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還將持續1500年日前,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發布了一條科普公告,即使到今天,她自1899年至1902年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筆記本仍具放射性,並將持續1500年。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華沙,畢業於巴黎大學,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成為世界首位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導語:瑪麗·居裡夫人第一位獲得科學博士學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國大學的女性教授;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得獎人;第一位母女皆獲得諾貝爾獎的母親……01 瑪麗·居裡的初戀——凱希米·佐洛斯基
  • 居裡夫人,兩次諾貝爾獎之外,遇到的污衊與成就
    瑪麗·居裡,作為少數被寫進教科書的女科學家,被人們所熟知。她於1903年和1911年分別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在兩個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她開闢了新的物理學分支,獲得了各種獎章與榮譽,作為一個科學家,她獲得的成就毋庸置疑。即使這樣,她卻差點被一場感情風波所打垮,而所有這一切,本不應該完全由她來承受。
  • 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
    世界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pō)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研究鐳的過程中,她和她的丈夫用了3年又9個月才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g鐳。作為傑出科學家,居裡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
  • 波蘭傑出的女科學家,鐳的發現者居裡夫人
    大家好,歷史上那麼多科學家,出名的女科學家卻沒有幾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波蘭的傑出女科學家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夫人,波蘭人,1867年生於華沙的一個中學教師之家。她的祖國在她出世前曾三次被德、奧、俄三國所瓜分,華沙長期處於沙俄統治下。
  • 居裡夫人:離世80多年後,為什麼她的手稿仍有輻射?
    她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第一位兩次斬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如果現在你想參觀她的手稿,你可能要籤下人身安全放棄書,並且還要戴上厚厚的防護裝置。因為她的遺物有很大的輻射,為了抑制輻射汙染,就連她的遺體都被放進了注鉛的特製棺材裡。
  • 居裡夫人:離世80多年後,為什麼她的手稿仍有輻射?
    她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第一位兩次斬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如果現在你想參觀她的手稿,你可能要籤下人身安全書,並且還要戴上厚厚的防護裝置。因為她的遺物有很大的輻射,為了抑制輻射汙染,就連她的遺體都被放進了注鉛的特製棺材裡。
  • 居裡夫人差點就能獲得三次諾貝爾獎!
    有趣的是:J·J·湯姆森證明「電子是粒子」,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的兒子G·P·湯姆森證明了「電子是波」,獲得了193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二、質子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是質子的第一發現者。
  • 母女3次獲諾貝爾獎,居裡夫人教育的4個「特別之處」,值得一看
    我們從小在課本中就學過居裡夫人的故事,居裡夫人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曾經兩次榮獲諾貝爾獎,而她的高尚品格和對科學事業的奉獻精神,更為人們所敬佩和讚揚。
  • 居裡夫人是怎樣面對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的?
    於是瑪麗寄人籬下,做了幾年家庭教師,才來到巴黎學習物理。此時瑪麗的離愁別緒裡,恐怕也帶著初戀的隱痛。她曾經與她所教的少爺佐洛斯基(Kazimierz Żorawski)相戀。這位英俊聰明,日後也成為著名數學家的小開,與瑪麗的家庭有親緣關係。但佐洛斯基的家庭瞧不上瑪麗這門窮親戚,對這段戀情強烈反對。瑪麗因此失去了許多。
  • 居裡夫人:成功的背後的小故事
    居裡夫人,作為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曾在僅隔8年的時間內就分別摘取了兩次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桂冠——諾貝爾物理學獎與諾貝爾化學獎。她的長女伊倫娜,核物理學家,與丈夫約裡奧因發現人工放射性物質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居裡夫人:一家五人獲諾貝爾獎,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居裡夫人的一生,極其平凡,卻又極其偉大,輝煌而又榮耀,她有很多個世界第一:第一位獲得科學博士學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國大學的女性教授;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得獎人;第一位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的人;第一位母女皆獲得諾貝爾獎的母親;是愛因斯坦最為推崇的女科學家……
  • 居裡夫人為什麼不是法國科學院院士?
    一百多年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被法國科學院拒之門外。1910年底,居裡夫人參選法國科學院院士,這引起了公眾的極大興趣,因為這涉及到婦女能否進入科學院的問題。1903年他們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皮埃爾1906年去世,瑪麗亞1911年獲化學獎,1934年去世。次年,他們的女兒女婿獲獎。粗看上去他們一帆風順。可是,皮埃爾第一次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時落選,而瑪麗亞則終生未進法國科學院。是否當選院士,對一位科學家來說自然是有榮譽和認可的問題。另外,當時的科學結構中,法國科學院還是科學交流和研究經費掌管的主要機構。這樣一來,對法國科學家來說,當選院士又有更多一些意義。
  • 居裡夫人不是僅靠苦幹而發現新的放射性元素
    居裡夫人發現放射性釙和鐳元素的故事,開始於1895年的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當時,50歲的物理學教授倫琴發現了一種前所未知的新射線——X射線。這個發現,揭開了新物理學的序幕。也吸引了很多人跟隨著他的腳步,開始探索過去不為人知的射線。這些人當中有一個幸運兒,就是法國巴黎工藝學校的物理學教授貝克勒爾,他於1896年發現含有鈾元素的礦物,能發射出與X射線類似的穿透力很強的射線。
  • 居裡夫人:一家2代人3獲諾貝爾,用一生去做研究
    居裡夫人,全名瑪麗·居裡,1867年11月7日出生於華沙,波蘭裔物理學家,化學家。她出身在一個非常普通的教師家庭,不過,居裡夫人的一生絕對是勵志的一生。她早早地學會了獨立,並且有自己對未來的規劃,父母也支持了她的想法。從小學到大學,從普通人家的孩子到資深科學家,一步步都是居裡夫人自己努力的結果,她緊緊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從未向它低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