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在課本中就學過居裡夫人的故事,居裡夫人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曾經兩次榮獲諾貝爾獎,而她的高尚品格和對科學事業的奉獻精神,更為人們所敬佩和讚揚。
居裡夫人把自己的兩個女兒也教育得非常優秀,大女兒伊倫娜是核物理學家,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二女兒艾芙,是音樂家和作家,其丈夫也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居裡夫人究竟是如何把孩子們都培養得這麼優秀?我們能從居裡夫人的教育觀中學到什麼?
1、把握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
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孩子的身心發展都具有階段性,出生到6歲之間,是孩子心理和智力發展的胚胎期。居裡夫人也十分重視在孩子小的時候,用各種方法來啟蒙孩子的智力。
居裡夫人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她們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感受陽光、藍天、白雲。帶孩子們去認識各種動物,捉蟲子、捉蝴蝶,並讓她們來養貓和小狗,下雨的時候,讓孩子們去盡情地玩水。
孩子大一些之後,就讓她們做各種手工、泥塑、雕刻。讓孩子們參與到勞動中,種菜、澆水、施肥,經常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各種問題,告訴孩子各種自然知識。讓孩子學習繪畫、彈琴、騎車,和孩子們一起外出運動。
居裡夫人對孩子們的教育,都是在生活中進行,通過讓孩子自己感受,自己探索,激發求知慾,每一天都充滿驚喜。這就是培養智力最好的方法,比單純地教會孩子認字、數數要更加有意義。
2、培養她們節儉樸實、輕財的品德
居裡夫人用一生的時間對科學進行孜孜不覺地探索,無論生活中經歷多少磨難,甚至家毀人亡,都沒有動搖過自己高尚的意志,她說:「一個人的智力,取決於品德的高尚。」
在居裡夫人的丈夫去世以後,她曾面臨過生活上的艱難拮据,不僅要維持科研事業,還要照顧家庭和孩子。別人曾經勸居裡夫人賣掉自己的科研成果,好讓家人過得更舒服一些,居裡夫人絲毫不為所動,並把所有的科研成果都捐獻給了國家。
在戰爭來臨的時候,居裡夫人毅然挺身而出,帶著醫療設備和自己的女兒到前線支援,並且把自己的所有獎金都捐獻出去,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一個人只有品德高尚,才會找到自身的價值所在,才能做對社會和他人有用的人。
現在很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孩子成績好就是好孩子,孩子成績不好就是沒出息,忽視了孩子的能力和品德發展。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在社交和未來的生活中遊刃有餘。孩子6歲前就要進行品德的培養,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帶有品德教育意義的繪本,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品德的教育,更容易真正被孩子吸收。
3、培養她們勇敢、堅強、樂觀、克服困難的品格
居裡夫人在女兒們小時候,就讓她們到野外露營。一開始孩子們很害怕,特別是晚上,黑暗和野外的環境讓孩子們感到恐懼。居裡夫人就鼓勵女兒們戰勝恐懼,培養她們不怕困難,勇敢堅毅的性格,從不因為她們是女兒就放棄這方面的培養。
兩個女兒從中學會了克服困難,變得更陽光、自信。讓孩子學會挑戰自我,戰勝艱難困苦,可以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意志,使孩子學會面對生活中的打擊和磨難。
4、尊重孩子的興趣
居裡夫人十分尊重孩子們各自的興趣愛好,大女兒想要和母親一樣成為科學家,居裡夫人就鼎力支持。而小女兒喜歡藝術,居裡夫人也沒有阻攔。
兩個女兒正是在這種民主、自由的家庭中,成長為和母親一樣出色的偉大人物,在各自的領域中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教育孩子要尊重其天性,不能把自己的意願施加給孩子。
二女兒艾芙
而大女兒之所以能跟母親一樣獲得諾貝爾獎,離不開居裡夫人的言傳身教。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的大女兒從小就很喜歡科學,而居裡夫人也非常重要女兒們的自然教育,經常讓她們接觸科學類的知識。無論是自然、天空還是動物,從未缺乏這方面的教育。
而中國的孩子在這方面的教育卻缺失很多,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接觸不到星空、海洋,更別提科學教育。一般在孩子4歲左右,就要接受科學的薰陶了,這時他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奇怪問題,會對天空自然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