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居裡,作為少數被寫進教科書的女科學家,被人們所熟知。她於1903年和1911年分別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在兩個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她開闢了新的物理學分支,獲得了各種獎章與榮譽,作為一個科學家,她獲得的成就毋庸置疑。即使這樣,她卻差點被一場感情風波所打垮,而所有這一切,本不應該完全由她來承受。
居裡夫人的丈夫因意外而去世,經過痛苦的5年之後,她遇到了另一個物理學家郎之萬,而這段感情,讓她陷入了流言蜚語之中。保羅·郎之萬,已婚,擁有一個四口之家。他的妻子將居裡寫給郎之萬的情書發給了巴黎的小報,居裡夫人的聲譽受到了巨大的打擊。諾貝爾獎委員會考慮拒絕她參加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她即將獲得第二次諾貝爾獎——認為她讓獎項蒙羞。居裡夫人思想上的強大體現了出來,她說:「你的建議在我來看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我的科學工作和我的私人生活之間沒有任何關聯。」即使她在科學上的成就如此的燦爛,她依然因世俗的觀念,被巴黎社會拋棄了。
居裡夫人沒有自己拋棄自己,她的行為讓她成為了真正的英雄。在1941年,她奔赴前線。當時的法國軍隊,只有一臺x光車,大量的士兵被爆炸的碎片擊中,因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而傷亡。居裡參加了兩個關於解刨學和放射線照相的速成班,自己組裝了一輛X光車,然後加入了軍隊。當時的很多手術室不允許女性進入,居裡夫人就站在門口,看著X光片,告訴裡面的醫生 ,到哪個部位去找那些炸彈的碎片。隨後,居裡夫人組裝了一批X光車,並培訓了一批婦女去使用這些設備。這些被稱為「小居裡」的設備,拯救了大概90萬人的生命。戰後,放射科開始大批量的出現在醫院之中。我們能拍X光片,癌症患者能接受反射性治療,都應該感謝這位偉大的女性。她於1934年死於白血病,很可能是因為做了大量的實驗以及在戰場上暴露在X光射線有關。
她剛開始被葬在巴黎的郊外,直到1995年,法國政府才給她應有的肯定,她的遺體被轉藏至先賢祠。
保羅·艾培——保羅·郎之萬的女兒——曾經對他的父親說「如果瑪麗·居裡是個男人,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居裡夫人沒有從郎之萬那得到安慰和保護,她一個人面對了所有的攻訐與抨擊,並依靠自己強大的力量重新站了起來。將她的發現應用於實踐,讓無數人從中獲益。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人們對於男性,更看重其本身所取得的成就,而對於女性,她的私德似乎比她的成就更重要。無數的女性克服了比男性更大的困難,才獲得了她應得的榮譽,或者致死,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面對這些,我們更不能忽視居裡的偉大之處,她值得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