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30日訊 11公裡長江岸線、500多幢民國建築、上百萬人口,近日,堪稱我省第一大城區的南京市鼓樓區啟動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謀求從「新街口」「湖南路」到「長江之濱」的跨越。
53平方公裡的城市空間將崛起七大功能板塊,分別為新街口-鼓樓片區、江東軟體園片區、濱江商務區、歷史文化街區、中央門片區、模範馬路創新街區和幕燕片區。
據鼓樓區委書記楊學鵬介紹,原鼓樓和下關兩區地域相鄰、文脈相通、人緣相親、經濟相融,兩區合併後,七大功能板塊將更好地實現資源優質配置,加速融合發展。
而其中,「濱江」元素會得到大力彰顯,並帶動南京主城向長江挺進。鼓樓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開闢通向長江的城市中軸線,中央北路軸線整體城市設計已經展開,主要是打通從中央北路直至上元門的城市北延線,並在上元門水廠西邊建設觀江平臺。目前正在對道路兩側城市形態、建築立面和土地利用進行研究,最終實現新街口的城市功能經鼓樓片區後再向江邊輻射。
江邊將矗立起高端商務區,這是南京長江岸線最核心的區域。2.36平方公裡的濱江商務區由全球排名首位的美國SOM建築設計公司設計,建築面積達到372萬平方米,51%的面積為商務辦公,27%為住宅,這裡將成為更符合都市人需求的新型城市中心。據介紹,濱江商務區體現城市設計領域的「混搭」理念,既大力建設集聚總部經濟的高端商務樓宇,又對南京西站、南京肉聯廠原址等工業遺存進行精雕細琢,發展文化創意和旅遊休閒業,白雲亭菜場將改造成文化藝術中心;在建設各種親水載體的同時,著重打造長江國際航運服務中心。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總建設規模達50萬平米的南京長江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已正式開工建設。
隨著兩區整合,南京城北改造加快。南瑞路將北上,跨越京滬鐵路通道,與和燕路西延段貫通,為南京城北再添一條南北主幹道。在中央門片區,長途客運站面臨搬遷,建寧路也將進入整體改造開發,此區域將新增150萬平方米商業辦公容量,成為體量達300萬平方米的重要城市商務中心區。
在既有的老城核心區,鼓樓區有意通過交通微循環系統以及小格路網的街區模式疏通一些重要的功能節點,首要任務就是用兩、三年時間修好循環路,將功能輻射出去,讓城市「流動」起來。
需要貫通、流動的還有山水和人文資源。鼓樓將打通主城濱江、內金川河、外秦淮河三條風光帶,力爭通過慢行系統的建設,形成南北長達十公裡的城市風光帶軸線。這一軸線以閱江樓為起點,以烏龍潭為終點,沿明城牆和秦淮河,途經靜海寺、繡球公園、小桃園、古林公園、石頭城,到國防園、清涼山等景區。據介紹,此整體風光帶將按照5A級風景區的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和改造整理。
鼓樓民國建築保護從單體修繕、碎片化保護走向成片修復和整體街區保護。記者了解到,新鼓樓區有民國建築548幢,主要集中在頤和路、傅厚崗和原下關大馬路等處。目前,已有100多幢完成修繕。鼓樓要形成「民國建築看南京,民國經典建築看鼓樓」的品牌,計劃到2015年,全面完成頤和路公館街區和濱江歷史風貌區等一批歷史街區、歷史建築的保護。
兩區合併,百姓最盼共享區劃調整帶來的「政策紅利」。鼓樓區區長曹路寶介紹,鼓樓在全面梳理原鼓樓、下關兩區民生福利和保障標準,「就高不就低」,將儘快拉平差距,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一體化。而這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撐,鼓樓提出到2015年,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100億元,GDP突破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