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未必了生死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9

2021-01-11 網易

2021-01-05 14:11:46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稟善導專修之旨,闡永明料簡之微。中正似蓮池,善巧如雲谷,憲章靈峰,步武資福,宏揚淨土,密護諸宗。明昌佛法,潛挽世風,折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弘一法師

  請繼續收聽

  《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四、印祖講道理 修學要旨篇

  開悟未必了生死

  開悟未必了生死

  有人說,禪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嗎。殊不知見性成佛,是見到自性天真的佛,就叫做成佛,並非是成福慧圓滿的究竟佛。為什麼呢,宗門下的人,功夫用到開悟的時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來是和佛一樣,所以叫做見性成佛;但他的粗細煩惱,絲毫未斷,不過他能常常生起覺照,伏住煩惱,舉止就和聖人相近。假如失掉覺照的功夫,伏不住煩惱,那開悟的人造起業來,比其他人更要厲害,因為他的煩惱裡頭,夾雜著開悟的力量,就變做狂慧,造業的能力,也就異常猖獗,這樣不但沒有成佛的指望,還要墮落三惡道。所以開悟的人,更要下功夫精進修行,時時覺照,等到見思煩惱斷盡了,才是了生死的時候,並非一開悟便了生死。至於成福慧圓滿的究竟佛,更是差得遠了。

  《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由上海回至靈巖開示法語 》

  《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錄製團隊

  (排名不分先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84
    2021-01-10 15:02:44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印光大師開示】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絲毫惑業不盡,生死決不能出。淨土,則具信願行三,便可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永出生死。悟證者頓登補處,未悟者亦證阿鞞。所以華藏海眾,悉願往生。宗、教知識,同生淨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懇心。故得感應道交,由是速成正覺。為今之計,宜屏除禪錄,專修淨業。於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或聲或默,無雜無間。必使念起於心,聲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亂。久之久之,自成片段。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一定要看,這把往生的條件說透了!
    印光法師: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01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三晚,印光大師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初四日凌晨,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印光大師慈悲付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自後即不再說話,只是唇動念佛而已。 約五時許,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世壽八十,僧臘六十。02一九三六年十月,印光大師在上海覺園舉行丙子護國息災法會演講。 一天晚上,年僅十八歲的上海女中學生楊信芳,夢見觀音菩薩向招手,對她說:「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
  • 印光大師: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事,真實不謬
    ——《印光法師文鈔》?復嶽明壽居士書 白話譯文: 前年火藥局爆炸的當天,一位弟子李仙濤,他煙廠中的人,全都到明水樓看戲,只有副經理的兒子一個人在廠裡。馬崑山的廠中,全廠人都去了。火藥局一炸,幾條街通通崩塌乾淨。李仙濤工廠經理之子所住的房屋,沒有一點損毀。
  • 付費聽書用戶規模性增長 三方打造有聲書合作新模式
    三方聯動匠心製作 中文在線打造有聲書合作新模式 8月12日,在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現場,中文在線牽手國內領先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和著名有聲書演播藝術家艾寶良達成三方籤約,並宣布《盜墓之王》有聲書正式上線。
  • 聽印光大師開示
    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夫人宿世果種善根,且無論為學求道,可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貪瞋痴等煩惱惑業,疾病顛連種種惡報,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顧其人之能自反與否耳。不能自反,且無論碌碌庸人,為世教之所拘。即晦庵、陽明、靖節、放翁等,雖學問、操持、見地,悉皆奇特卓犖。然亦究竟不能徹悟自心,了脫生死。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
  •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印光大師開示】人之處世,一一須按當人本分,不可於分外妄生計慮。所謂「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汝雖於淨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務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居。
  • 印光大師: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因果通三世,善惡終有報
    【印光大師開示】須知逆來順受,始名樂天。修身植德,方曰盡性。世有愚人,不知夙生善惡,惟觀眼前吉兇。見作善而得禍,便謂善不當為。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足戒。不知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譬如三尺之冰,豈一朝之寒所能結。
  • 印光大師告訴你答案
    邵慧圓居士對於放生一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寫信給印光大師說:人們常常擔心,動物放生後又會被抓捕,就連佛弟子也多懷疑,曾有人問起此事。弟子說,仗佛慈力加被,放生的動物決不會再投羅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總覺得沒能把道理講透徹。
  • 印光大師早已有答案了
    印光大師對人都有要求,所以他會要我們在念佛當中不起妄念。那麼學善導大師的處理方式,就是不顧妄念、餘念,不用管它,只管念佛,這樣可能輕鬆一點,放得開一點。你不用去計較妄念,不用去顧及妄念,只管念佛。當然這樣也會形成一個弊端,有些人就放任自我,無法收拾,甚至妄念來了覺得也正常,很容易受妄念轉。那麼,如果妄念太多的人,可以用印光大師這種方法,去適當地約束一下自我。
  • 佛教:為什麼那麼多佛弟子讚嘆印光大師?他有多偉大呢?
    我們經常會從師父的講法中,聽到師父對印光大師的讚嘆。而且師父每次一講到印光大師,眼神裡都是滿滿的崇拜,透著一種敬仰的光芒,特別精神,臉上也非常喜悅。就像《大經》中形容佛「諸根悅豫,影暢表裡」。本人之前對印光大師不了解。除了去年冬天,師父帶著我們學習《靈巖遺旨》中的「自述行誼」章之外,從來沒有讀過印光大師的文著。所以我搞不懂師父為什麼會那麼讚嘆大師。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
  • 學佛修行必備經句,如果破執,如何得清淨心便得開悟?
    有國學大師曾云:「圓覺經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經典。」本文大茶經就通過《圓覺經》中的經典詞句,來分析講解佛教中的生死輪迴,學佛修行者如何與清淨心開悟。是故能令生死相續。」這句話大意為,眾生之所以輪迴六道,愛為其根本,而貪慾助生愛染。能令眾生生死相續不止。在佛家的文化意識中,輪迴就是生與死的不斷循環,無始無終在輪迴之中。對六界有情來說,在出離生死輪迴的六道之前,生命會不斷繼續,並與我們宿命中造作的種種業力,追隨並影響著每一位眾生。正如《百業經》所云:「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壞,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
  • 近代淨土祖師印光大師開示
    印光大師於淨土法門,可謂讚譽有加:「如來說法,求其凡聖共修,大小一致;即淺即深,下手易而成功高;至圓至頓,用力少而得效速;等覺菩薩,依之以圓成佛道;逆惡眾生,仗之以出離輪迴者,無如淨土一法之殊勝超絕也」。
  • 印光大師開示:欲求美好姻緣,極力念觀世音菩薩,當能滿汝所願
    」選自印光大師文鈔《與周福淵女士書》。這是印光大師關於求姻緣的一段開示,正如他說求菩薩加持可獲得圓滿姻緣。這個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法門可以說人人皆知,而且獲得感應者也頗,當然沒有獲得感應的也不在少數。無論你信佛或者不信佛,只要用至誠之心、懺悔之意、如法的方法都可獲得菩薩加持。至誠之心、懺悔之意只有持念名號者自己知道,那麼方法是人人可以掌握地。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開示,並勸我們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若起散亂,即刻持名,即念即觀,則了念與不念無二,以此實相心持佛名號,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於念念中增長福慧,享受法樂。日日如此修持,身心獲益無量,現世快樂無比,命終自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上品上生。印光大師開示:持名念佛最為穩妥,適合絕大多數各種根基的人修,不容易出偏差。
  • 免費 丨福爾摩斯探案全集1-9|英文有聲書&電子書
    Creeping Man" "The Adventure of the Lion's Mane" "The Adventure of the Veiled Lodger" "The Adventure of Shoscombe Old Place" "The Adventure of the Retired Colourman"          徜徉書海,聆聽經典,你和想聽的英文有聲書之間只差了一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