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開示:欲求美好姻緣,極力念觀世音菩薩,當能滿汝所願

2020-12-05 皆是虛妄之童見

「汝欲得有學問,有才能,有德氣之好丈夫,或恐汝前生未培到這個福,則便不能滿汝痴心。楞嚴經謂,念觀世音菩薩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妻於菩薩,謂求菩薩加被,得其賢慧福德之妻。」選自印光大師文鈔《與周福淵女士書》。

這是印光大師關於求姻緣的一段開示,正如他說求菩薩加持可獲得圓滿姻緣。這個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法門可以說人人皆知,而且獲得感應者也頗,當然沒有獲得感應的也不在少數。無論你信佛或者不信佛,只要用至誠之心、懺悔之意、如法的方法都可獲得菩薩加持。至誠之心、懺悔之意只有持念名號者自己知道,那麼方法是人人可以掌握地。

我說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念者真正的一心繫於菩薩聖號之上,事倍功半。這個方法是,心中默念:南無(讀mo)觀世音菩薩,然後制心一處,用你的耳朵去聽你心中默念的聖號。每一句聖號都入心入耳,同時你可以心中記數,從一到十,周而復始。每天給自己設定數量,日日精進,很快你就會「收到」菩薩的加持,這點不用質疑。當然在生活中,念者要多行善舉,多思己過,眾惡莫做,多行好事。這樣會加快你願望的實現。因果真實不虛,佛菩薩的加持就是你的助力的因,必然會得到相應的果。當然所求之事不可不切實際、貪得無厭。否者不會有半點效果!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01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三晚,印光大師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初四日凌晨,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印光大師慈悲付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自後即不再說話,只是唇動念佛而已。 約五時許,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世壽八十,僧臘六十。02一九三六年十月,印光大師在上海覺園舉行丙子護國息災法會演講。 一天晚上,年僅十八歲的上海女中學生楊信芳,夢見觀音菩薩向招手,對她說:「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一定要看,這把往生的條件說透了!
    印光法師: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開示,並勸我們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印光大師開示:持名念佛最為穩妥,適合絕大多數各種根基的人修,不容易出偏差。前面的這些觀想乃至觀像,就像善導大師講「境細心粗」,所觀境非常微細,而我們眾生心很粗,神識非常粗亂,很難相應。印光大師開示:持名念佛這個法門,普利上中下三根。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只有對心地法門明白的人,才可以修。否則,或者導致生起諸多著魔之事。持名念佛,加上攝耳諦聽,最為穩當。
  • 宣化上人: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身還是女身?
    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宣化上人慈悲開示:觀世音菩薩和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大因緣,在中國有句俗話說:「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為什麼有這句俗話呢?就因為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他們這種慈悲,深入到一般人的心裡去了,所以人人都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人人都知道有阿彌陀佛。(觀就是觀察,世是世間,音是音聲;觀世音就是觀察世間所有的音聲。)
  •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說「一句佛號成佛有餘」,「一句佛號念得熟,成佛有餘」:什麼叫成佛有餘呢?不僅保你成佛,還能保與你有緣的人都能成佛。為什麼?因為你念佛能到西方淨土成佛,你成了佛可以度眾生,能度很多的眾生,不是一個兩個。一句佛號不僅保你成佛,還保你回來度眾生。
  • 宣化上人開示:危難緊急時候念觀世音菩薩有大效果
    老陽按:今天看宣化上人開示,說的是緊急時候的方法,我覺得這一個方法對於所有學佛人都可以學習,有大效果。今天傳授你們一個要訣,什麼要訣呢?就是在緊急關頭的時候,保持鎮靜,不要緊張。將生死置於度外,一心念觀世音菩薩,一定會化險為夷,渡過難關。
  •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印光大師開示】人之處世,一一須按當人本分,不可於分外妄生計慮。所謂「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汝雖於淨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務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居。
  • 無始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
    無始劫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市井習氣,出家若不真修,更甚於俗。若欲遠離,先須了知世間一切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無常,是無我,是不淨。則貪瞋痴三毒,無由而起矣。倘猶不能止,則以忠恕忍辱治之,則自止矣。若又不止,則設想於死,自然無邊熱惱,化為清涼矣。
  • 聽印光大師開示
    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夫人宿世果種善根,且無論為學求道,可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貪瞋痴等煩惱惑業,疾病顛連種種惡報,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顧其人之能自反與否耳。不能自反,且無論碌碌庸人,為世教之所拘。即晦庵、陽明、靖節、放翁等,雖學問、操持、見地,悉皆奇特卓犖。然亦究竟不能徹悟自心,了脫生死。
  • 佛教:觀世音菩薩和普陀山
    據《妙法蓮華經》中的「普門品」說,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33種化身,救12種大難。遇難眾生只要念誦他的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觀世音主張「隨類化度」,他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所以他的美名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簡稱「大悲」。
  • 善付囑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課誦版)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
  • 近代淨土祖師印光大師開示
    印光大師於淨土法門,可謂讚譽有加:「如來說法,求其凡聖共修,大小一致;即淺即深,下手易而成功高;至圓至頓,用力少而得效速;等覺菩薩,依之以圓成佛道;逆惡眾生,仗之以出離輪迴者,無如淨土一法之殊勝超絕也」。
  • 「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竟是父子,怎樣的相識因緣?
    《佛說大阿彌陀經》記載阿彌陀佛身旁有兩位大菩薩,一位是觀世音,一位是大勢至。這兩位菩薩常在阿彌陀佛身旁,「佛與二菩薩對議十方世界未來現在之事。佛欲使二菩薩往他方佛所,神足而往駛疾如佛,分身生此世界助佛揚化。於彼剎中不失現在,其智慧威神最為第一。」
  • 印光大師: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因果通三世,善惡終有報
    【印光大師開示】須知逆來順受,始名樂天。修身植德,方曰盡性。世有愚人,不知夙生善惡,惟觀眼前吉兇。見作善而得禍,便謂善不當為。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足戒。不知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譬如三尺之冰,豈一朝之寒所能結。
  • 請聽印光大師開示
    請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此八種苦,貴極一時,賤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種,是過去世所感之果,諦思自知,不須詳說,說則太費筆墨。
  • 印光大師早已有答案了
    印光大師對人都有要求,所以他會要我們在念佛當中不起妄念。那麼學善導大師的處理方式,就是不顧妄念、餘念,不用管它,只管念佛,這樣可能輕鬆一點,放得開一點。你不用去計較妄念,不用去顧及妄念,只管念佛。當然這樣也會形成一個弊端,有些人就放任自我,無法收拾,甚至妄念來了覺得也正常,很容易受妄念轉。那麼,如果妄念太多的人,可以用印光大師這種方法,去適當地約束一下自我。
  • 印光大師:戒殺吃素是為挽回天災人禍第一妙法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白雀庵提供)念佛免災減災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罹此殃。但於平日有真切信願,定於此時蒙佛接引。若夫現證三昧,固已入於聖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礙。縱現遇災,實無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幾人哉?
  • 文殊菩薩是如何成佛的?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佛之脅侍,並稱「華嚴三聖」,是佛智慧的象徵。在佛畫像中,文殊菩薩其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青獅,表智能威猛。
  • 供養、灑掃佛舍利塔之果報與繞塔念誦滿願、親見觀音之咒語
    今天介紹出自《陀羅尼雜集》的觀世音菩薩繞塔滿願咒,此咒其實就是白衣大士神咒,只是白衣大士神咒有加句,加入了祈請的句子。觀世音說隨願陀羅尼南無觀世音菩薩 但提咃 呿羅婆多 呿羅婆多 伽呵婆多 伽婆多 伽[口*伐]多 莎呵行此陀羅尼法。應靜處專精禮拜繞塔。誦是陀羅尼萬二千遍。當見觀世音菩薩。一切所願隨意皆得。
  • 釋迦摩尼五百大願:開示大悲、自帶貧窮鬼神苦
    011【過去未來慧度願】願我未來行菩薩道時,我於無量百千億阿僧祇劫,堅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或有菩薩於過去世不為阿耨菩提行菩薩道,堅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羅蜜。未來之世或有菩薩未為阿耨菩提行菩薩道,修集般若波羅蜜,是故我今當於未來世發菩提心,修菩薩道令諸善法無有斷絕。若不爾者,不取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