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家文化中,觀世音也有譯成「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的,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積多伊溼伐羅」。觀音是「觀世音」的略稱。唐朝太宗李世民時,減去「世」字,故稱觀音。
據《妙法蓮華經》中的「普門品」說,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33種化身,救12種大難。遇難眾生只要念誦他的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
觀世音主張「隨類化度」,他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所以他的美名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簡稱「大悲」。
南北朝時,觀音已逐漸獲得社會上的普遍信仰。今存敦煌莫高窟40多壁隋唐「法華經變」壁畫中,表現以觀世音為主角的「普門品」佔半數以上。壁畫中就有犯人念觀音名號而柳鎖自落、死囚臨刑念觀音名號而刀杖節節折斷的場面。
這樣一位菩薩,中國人當然要歡迎他東來定居。浙江省舟山群島內的普陀山,就是他顯靈說法的道場。據說唐代大中(847-860年)年間有一印度僧人來此自燔十指,「親睹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授以七色寶石」,遂傳此地為觀音顯聖之地。
《華嚴經》中有觀世音住在普陀洛迦山的說法,於是略稱此山為普陀,華言「小白華」,釋言「海岸孤絕處」。日本臨濟宗名僧慧萼曾多次人唐。
在大中十二年(858年)或鹹通五年(863年),他從五臺山請觀音像歸日,途經普陀山,為大風所阻。他祈請觀音,得到不肯去日本願留中國的靈示,於是在普陀山潮音洞前紫竹林,與當地居民共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道場開基。
北宋以還,寺宇迭興,香火極盛。據中國傳說,觀世音的生日是夏曆二月十九,成道日是夏曆六月十九,涅槃日是夏曆九月十九。每當二、六、九月,朝拜者尤其踴躍。特別是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各地的善男信女,常不遠千裡而來。
日本雖以本國的那智山作普陀洛迦道場,可是信士還是心向中國南海普陀。此山已成為近代中國最大的國際性道場。
好了,《佛教:觀世音菩薩和普陀山》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關於觀世音菩薩的故事跟歷史文化還有很多很多,諸如33觀音化身相之前也有為大家分享過,若有喜歡的可以在主頁翻看!
最後,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若有補充還請留言評論區!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願大家在未來的日子裡可以多做善事,那麼福報自會眷顧於善良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