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素解》:觀世音菩薩,上合慈力,下合悲心

2021-01-10 走心書院

1.同一慈悲

【原文】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解釋】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此時觀世音菩薩(在某一世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兄弟,都是阿彌陀佛的兒子。大勢至菩薩修念佛法門而成佛)從座位上站起來,恭敬地給佛頂禮,而後對佛說道:「世尊。回憶想起我在往昔無數恆河沙劫數以前,那個時候有佛出現於世上,名字為觀世音佛。」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觀世音菩薩又說道:「我於觀世音佛那裡發大菩提心,此佛教我從聞思修法門修行,證入三摩地正定。」什麼是聞思修呢?前面講了二十五位菩薩的圓通修行法門,音聲為上,耳根為上,念佛為上,所以此處教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修行法門。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觀世音菩薩又說道:「最初教我從耳根聞性之中,下手起修;因為耳根最為圓通,以耳根為入菩提心的玄妙之門。所謂聞,是要聽聞本心真心的聲音,向內去聽聞,而非向外去馳求,聽靡靡之音。逆向流入於自性,回歸於自性,而非出流追著聲音客塵。三昧正定定力足夠,聲塵不亡而自亡了。逆流入流是違背客塵而合真知真覺自性;順流出流是合客塵而違背真知真覺自性。」前面諸佛異口同音,告訴阿難:使你輪轉不得解脫的是生死結根,也就是你的六根,更非他物,令你速去證得。此處一門深入,從耳根去解,一根超拔,其它五根自然就解開了。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觀世音菩薩又說道:「都攝六根,管住了耳根,聲塵煩惱就不會從耳根流入汙染燻蒸本心了。六根城門管住了,自性本心歸於孤寂狀態。動靜的相就瞭然不生了。沒有動,也沒有靜。」正所謂不是風動,不是帆動,而是仁者心動罷了。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觀世音菩薩又說道:「如是定力逐漸增加,寂靜持續不斷。所聞的聲塵盡了,不流入汙染自性本心了;能聞的聞精聞性也盡了;耳根和客塵也雙泯滅了。(耳根和客塵如同交蘆兩條根,客塵是空,耳根也是空)。能聞和所聞都盡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不會住於耳根和客塵了。如果打結,還會住於根上。聲音客塵如同在虛空中迴蕩,但是如果沒有耳根去住,也無法顯現出聲音的聲響。只是耳根接受的一瞬間,創造了聲響的相罷了。」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觀世音菩薩又說道:「根塵雙泯,只餘下一覺。能覺知的這個自性真心也空了。空到了極點,覺知就極其圓滿了,雖然是空性,但是具足一切智慧,具足一切,能生萬法。」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觀世音菩薩又說道:「能空的生滅心也滅了;所空的虛空相也滅了,不住虛空相,不住生滅心。虛空的生滅相湮滅;生滅心也湮滅;客塵和耳根也湮滅了。寂滅的境界就現前了。忽然就超越了世間和出世間,徹底解脫了。」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觀世音菩薩又說道:「十方世界都圓融光明,獲得兩個殊勝的法力。

第一個法力是,向上與十方諸佛妙光明覺知一切的自性本心相合,與諸佛心心相印,與佛如來同一慈力。(前面講到彌勒佛姓慈氏)。

第二個法力是,向下與十方世界一切六道眾生相合,與諸眾生同一悲心。向下同體大悲,憐憫眾生受苦,要幫眾生解脫苦海輪迴,到達常樂我淨的彼岸。」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向上為向道,向下為向迷失受苦的眾生。對於中醫而言,向上於道,就可以圓融貫通,成為神醫;如果沒有能夠向下,就不會積累很多的醫案。修佛修行也是如此,向下的眾生,是我們修行的資糧,不在塵世修行磨鍊,不在事上磨鍊也是不行的。《道德經》中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物理學也是如此,如果不上升到形而上之道,只是停留在計算上,就無法突破集體封印。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等瓶頸,主要是被封印在禪上了!封印在語言文字相,封印在公式形式系統中。比如愛因斯坦一直在思考,月亮是不是不看的時候不存在,看的時候才存在。哥本哈根學派著名的一句話:觀察創造實在。《楞嚴經》一出,可破除此封印,物理數學的基礎革命將在東土破繭而出。東方文明復興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6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  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 宣化上人: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身還是女身?
    就因為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他們這種慈悲,深入到一般人的心裡去了,所以人人都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人人都知道有阿彌陀佛。(觀就是觀察,世是世間,音是音聲;觀世音就是觀察世間所有的音聲。)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裡頭,他是佔很重要的地位,觀世音菩薩有的人說他是中國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外國人,有的人又說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女人。現在我告訴各位,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國人,他是哪會兒的人呢?
  • 佛教:觀世音菩薩和普陀山
    在佛家文化中,觀世音也有譯成「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的,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積多伊溼伐羅」。觀音是「觀世音」的略稱。唐朝太宗李世民時,減去「世」字,故稱觀音。據《妙法蓮華經》中的「普門品」說,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33種化身,救12種大難。遇難眾生只要念誦他的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觀世音主張「隨類化度」,他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所以他的美名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簡稱「大悲」。
  • 《楞嚴經素解》:二十五位菩薩紛紛登場,宣說自己的法門為第一
    道生和繼道又說道:「觀調息至此,其心豁然開朗,證得大無礙,乃至證得漏盡得成阿羅漢的果位。成為佛座下弟子,印證成為無學果位。佛如果問我修哪個法門最為圓通,如我所證得果位的經歷來看,反觀調息,循著空性,入於深定,此為最上法門了。」這麼愚痴的菩薩都能夠修成正果,我們應該要很有信心才對!
  • 農曆九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音,舊譯光世音、觀世音,略稱觀音;新譯觀世自在、觀自在。 觀世音者,觀世人稱彼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觀世音;觀世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 觀音有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但世人常說之觀音則指六觀音中之聖觀音。 《法華經》曰:「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
  • 楊維中:論《楞嚴經》佛學思想的特色及其影響
    仔細推敲經文之義,「識精」應該是指眾生心識之中原本清淨、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將上述三方面含義合於一體,「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就成為《楞嚴經》將佛性論、心性論、修行解脫論合於一體的中心名相。事實也正是如此。《楞嚴經》卷一中,佛告訴阿難及其會眾:「一切眾生,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59]。而此經正是圍繞著這一命題而展開的。
  • 宣化上人開示:危難緊急時候念觀世音菩薩有大效果
    老陽按:今天看宣化上人開示,說的是緊急時候的方法,我覺得這一個方法對於所有學佛人都可以學習,有大效果。今天傳授你們一個要訣,什麼要訣呢?就是在緊急關頭的時候,保持鎮靜,不要緊張。將生死置於度外,一心念觀世音菩薩,一定會化險為夷,渡過難關。
  • 觀世音菩薩顯靈了!史書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誦《普門品》得解脫
    生死存亡之際,篤信佛教的徐義忽然想到了觀世音菩薩,於是開始背誦《觀世音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直到半夜,埋住徐義雙腳的土突然送開了,而且手上的枷鎖竟也脫落!徐義作為重要的戰俘,在西燕重重禁閉中,如同有人引導一般,最終安全脫身。脫離困境後,徐義投奔東晉將領楊佺期,楊佺期任命他為洛陽令。
  • 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戴的寶冠有何不同,可是你知道他倆代表什麼嗎
    但是你了解觀世音菩薩嗎,都知道他早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尋聲救苦廣渡眾生,倒駕慈航以菩薩身份示現。現在和大勢至菩薩共同輔佐阿彌陀佛,接引念佛往生的眾生,就是常說的「西方三聖」。如《觀無量壽經》上說: 「觀世音菩薩以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位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 淺談觀世音菩薩(附:三十三觀音聖像)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在民間影響極高,極為深遠。在很多作品中,觀音的影響是超越玉皇大帝的,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西遊記》中,觀世音大慈大悲法力無邊,但是玉皇大帝卻是坐在凌霄寶殿上被孫悟空趕到桌子底下的那一位,二者對比顯而易見。我們皆知觀音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卻又幾人真正了解這尊菩薩呢?
  • 印光大師開示:欲求美好姻緣,極力念觀世音菩薩,當能滿汝所願
    楞嚴經謂,念觀世音菩薩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妻於菩薩,謂求菩薩加被,得其賢慧福德之妻。」選自印光大師文鈔《與周福淵女士書》。這是印光大師關於求姻緣的一段開示,正如他說求菩薩加持可獲得圓滿姻緣。這個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法門可以說人人皆知,而且獲得感應者也頗,當然沒有獲得感應的也不在少數。
  • 「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竟是父子,怎樣的相識因緣?
    《佛說大阿彌陀經》記載阿彌陀佛身旁有兩位大菩薩,一位是觀世音,一位是大勢至。這兩位菩薩常在阿彌陀佛身旁,「佛與二菩薩對議十方世界未來現在之事。佛欲使二菩薩往他方佛所,神足而往駛疾如佛,分身生此世界助佛揚化。於彼剎中不失現在,其智慧威神最為第一。」
  • 拜觀音菩薩時,牢記3個字,福報不請自來!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謂盡人皆知,在我國民間,就流傳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提到觀世音菩薩,我們馬上就會聯想到「大慈大悲」這個詞,觀音菩薩的形象給人以慈悲,祥和的感覺,殊勝無比。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 善付囑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課誦版)
    (宋知禮法師著《贊觀音文》)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鳩摩羅什三藏譯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仗佛力說咒,由文殊師利菩薩前往救脫,並引摩登伽出家修行。 眾生生死輪迴,緣食、色之欲,初修行人易墮其難;要仗大乘佛法不可思議力之所救護,故《楞嚴經》之緣起,即在如此。蓋明小乘無力,自救不了,非由大乘威德以救之不可。為降伏食、色劣欲之障難,乃依菩提心四弘誓,發展大願大欲。故阿難既脫苦難,即痛哭流涕,求大乘修行禪定功德法、及聞法開悟。
  • 平時念觀世音菩薩,那臨終助念應該念什麼?
    那麼一個人平時老是念觀世音菩薩,他臨終的時候給他念什麼?可以念觀音菩薩嘛!念觀音菩薩也照樣能往生,因為觀音菩薩與阿彌陀佛是一體的。從理上,我們和觀音菩薩和阿彌陀佛是一體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從相上,觀音菩薩就是現在西方極樂世界。難道你念阿彌陀佛來接你的時候,觀音菩薩不來嗎?
  • 《楞嚴經》P209-214禪觀?數息?坐禪?禪修?通明禪告訴你方法!
    【注釋】「普賢菩薩」:參見佛學名詞No.51四大菩薩。普賢菩薩有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恆順眾生是指恆順眾生根機而相應教化而度之。「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心聞」,用舍利弗尊者「心見」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