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一慈悲
【原文】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解釋】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此時觀世音菩薩(在某一世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兄弟,都是阿彌陀佛的兒子。大勢至菩薩修念佛法門而成佛)從座位上站起來,恭敬地給佛頂禮,而後對佛說道:「世尊。回憶想起我在往昔無數恆河沙劫數以前,那個時候有佛出現於世上,名字為觀世音佛。」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觀世音菩薩又說道:「我於觀世音佛那裡發大菩提心,此佛教我從聞思修法門修行,證入三摩地正定。」什麼是聞思修呢?前面講了二十五位菩薩的圓通修行法門,音聲為上,耳根為上,念佛為上,所以此處教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修行法門。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觀世音菩薩又說道:「最初教我從耳根聞性之中,下手起修;因為耳根最為圓通,以耳根為入菩提心的玄妙之門。所謂聞,是要聽聞本心真心的聲音,向內去聽聞,而非向外去馳求,聽靡靡之音。逆向流入於自性,回歸於自性,而非出流追著聲音客塵。三昧正定定力足夠,聲塵不亡而自亡了。逆流入流是違背客塵而合真知真覺自性;順流出流是合客塵而違背真知真覺自性。」前面諸佛異口同音,告訴阿難:使你輪轉不得解脫的是生死結根,也就是你的六根,更非他物,令你速去證得。此處一門深入,從耳根去解,一根超拔,其它五根自然就解開了。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觀世音菩薩又說道:「都攝六根,管住了耳根,聲塵煩惱就不會從耳根流入汙染燻蒸本心了。六根城門管住了,自性本心歸於孤寂狀態。動靜的相就瞭然不生了。沒有動,也沒有靜。」正所謂不是風動,不是帆動,而是仁者心動罷了。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觀世音菩薩又說道:「如是定力逐漸增加,寂靜持續不斷。所聞的聲塵盡了,不流入汙染自性本心了;能聞的聞精聞性也盡了;耳根和客塵也雙泯滅了。(耳根和客塵如同交蘆兩條根,客塵是空,耳根也是空)。能聞和所聞都盡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不會住於耳根和客塵了。如果打結,還會住於根上。聲音客塵如同在虛空中迴蕩,但是如果沒有耳根去住,也無法顯現出聲音的聲響。只是耳根接受的一瞬間,創造了聲響的相罷了。」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觀世音菩薩又說道:「根塵雙泯,只餘下一覺。能覺知的這個自性真心也空了。空到了極點,覺知就極其圓滿了,雖然是空性,但是具足一切智慧,具足一切,能生萬法。」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觀世音菩薩又說道:「能空的生滅心也滅了;所空的虛空相也滅了,不住虛空相,不住生滅心。虛空的生滅相湮滅;生滅心也湮滅;客塵和耳根也湮滅了。寂滅的境界就現前了。忽然就超越了世間和出世間,徹底解脫了。」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觀世音菩薩又說道:「十方世界都圓融光明,獲得兩個殊勝的法力。
第一個法力是,向上與十方諸佛妙光明覺知一切的自性本心相合,與諸佛心心相印,與佛如來同一慈力。(前面講到彌勒佛姓慈氏)。
第二個法力是,向下與十方世界一切六道眾生相合,與諸眾生同一悲心。向下同體大悲,憐憫眾生受苦,要幫眾生解脫苦海輪迴,到達常樂我淨的彼岸。」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向上為向道,向下為向迷失受苦的眾生。對於中醫而言,向上於道,就可以圓融貫通,成為神醫;如果沒有能夠向下,就不會積累很多的醫案。修佛修行也是如此,向下的眾生,是我們修行的資糧,不在塵世修行磨鍊,不在事上磨鍊也是不行的。《道德經》中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物理學也是如此,如果不上升到形而上之道,只是停留在計算上,就無法突破集體封印。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等瓶頸,主要是被封印在禪上了!封印在語言文字相,封印在公式形式系統中。比如愛因斯坦一直在思考,月亮是不是不看的時候不存在,看的時候才存在。哥本哈根學派著名的一句話:觀察創造實在。《楞嚴經》一出,可破除此封印,物理數學的基礎革命將在東土破繭而出。東方文明復興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