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戒殺吃素是為挽回天災人禍第一妙法

2020-12-08 手機鳳凰網

天災人禍,多從殺生食肉而起。(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白雀庵提供)

念佛免災減災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罹此殃。但於平日有真切信願,定於此時蒙佛接引。若夫現證三昧,固已入於聖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礙。縱現遇災,實無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幾人哉?

災難時期要竭力專修淨業

今之時,是何時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敵。三四年來,人死四五千萬。自有生民以來,未聞有如此之慘悽者。又復風吹、水衝、地震、瘟疫,各處頻頻見告。又兼水旱,不一年中,每兼受其災。諸物之貴,比昔幾倍。當斯時也,幸而得生,敢不竭力專修淨業,以期往生淨土乎?敢以幸得之身,遊逸其志,不註定一法,而泛泛然致力於不契時機之法門乎?倘或一息不來,而欲再聞如此之徑直法門,恐無有如是之僥倖也已。

人心若轉,天災自息

《安士全書》,實為末世最勝良導。尤惜陰居士極欲全國流布,俾大家同開眼界。由茲挽回世道人心,止息天災人禍。現已募得一萬餘部,尚難廣布。今寄上通告,並辦法一張,祈閣下閱之。隨分隨力相助,隨緣隨機相勸。無力出資,則以言讚嘆,令人發心,亦是功德。務使迷昧之流,聞晨鐘而夢醒。貪惡之輩,見因果而心驚。人心若轉,天災自息。此系正本清源之道。即世諦淺近之法,而直達乎出世深遠莫測之法之最勝方便也。凡在知交,當為勸發。無信心人,亦勿強勸,以繫結善緣故。若一強勉,便雜煩惱。雖有小功,實獲大咎。未能令彼得巨益,有礙自己利人心故。

天災人禍,往生警策

溫州之災,聞之慘然。天災人禍,無有底極。實足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之證,亦堪為信願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衝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故經中屢云: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惜人不肯真實思想耳。地獄之苦,比水火之慘,深無量無邊倍。而想水衝火燒則悚然,想地獄則泛然者。一則心力小,不能詳悉其苦事。一則親眼見,不覺毛骨為悚然耳。

有危險災難,當念佛修善

世人有病,及有危險災難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遂致殺害生命,業上加業,實為可憐。人生世間,凡有境緣,多由宿業。既有病苦,念佛修善,懺悔宿業,業消則病癒。彼鬼神自己尚在業海之中,何能令人消業?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薩之威力,直同螢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薩祈禱,向鬼神祈禱,即為邪見,即為違背佛教,不可不知。

念佛菩薩轉移災禍

接手書,不勝傷時之感,十餘年來,天災人禍,相繼降作,總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顧殺生害命,以及害人之所致也。欲挽劫運,非提倡三世因果、生死輪迴,與戒殺護生、吃素念佛不可。現今之世,常在患難中,唯有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可以倚靠,當常持聖號,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轉移。

人以善感,天以福應

道德仁義,乃吾人本具之性德。因果報應,實天地化育之大權。人生天地之間,藐爾七尺之軀。其與廣大高厚莫測之天地,並立為三,稱為三才者。以其能仰體天地之德,皆可以為堯舜,皆可以作佛,以參贊其化育故也。故聖人於《易》乾、坤二卦之象,一以自強不息法天,一以厚德載物法地教人。夫自強不息,則閑邪存誠,克己復禮,非到明明德,止至善,人慾淨盡,天理流行,以復其本具之性德不可也。厚德載物,則仁民愛物,推己及人,當必本忠恕,行慈悲,胞與為懷,物我同觀,非盡其參贊之天職弗止也。然此非專指居位行政者言,即匹夫匹婦,亦皆能行。以堯舜之道,孝弟而已。聖賢之學,修身而已。能修身者,必能孝弟,必能格除物慾,擴充良知,以獨善其身矣。而其效必能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況得位行政,豈有不能兼善天下之理乎?天下不治,匹夫有責。使人人各秉誠心,各盡孝弟,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難憐貧,戒殺放生,吃素念佛。則人以善感,天以福應。自然雨順風調,民康物阜。決不至常降水旱瘟蝗、風吹地震等災。而時和年豐,人樂其業。加以慈和仁讓,相習成風。縱有一二愚頑,亦當化為良善。如矜梁上之君子,一方永絕竊賊。賙匿室之偷兒,此後遂成善士。古人仁慈為政,真誠愛民,尚能感化異類。如虎不入境、魚徙他方等瑞徵。載諸史冊,不一而足。果能各以慈善相感,斷不至常有土匪刀兵、蹂躪劫掠等禍。

天災人禍,多從殺生食肉而起

飲食於人,關係甚大。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故曰食為民天。然天地既為人生種種穀、種種菜、種種果。養人之物,亦良多矣。而以口腹之故,取水陸空行諸物,殺而食之,以圖一時之悅口。絕不計及彼等與吾,同稟靈明之性,同賦血肉之軀,同知疼痛苦樂,同知貪生怕死。但以力弗能敵,被我殺而食之,能不懷怨結恨,以圖報於未來世乎?試一思之,能不惴惴。忍以一時悅口之故,於未來世,受彼殺戮乎哉?願雲禪師云:「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詳味斯言,可以悟矣。

奈世人習慣肉食,勸其吃素,縱有惻隱之心,亦不易從,以無滋味以佐食故。近有化學大家,吳蘊初君。有心世道,欲挽殺劫,特專精研究食味一事。乃取麥麩,洗出麵筋,醞釀多日,製成醬精、味精,以資飲食之味,其意亦良厚矣。此品其質醇厚,絕無葷物。願吃素之人,放心用之。光初聞其說,尚不敢信。一日,林滌庵夫婦,同來皈依。因與說食肉結果之慘,天災人禍,多從殺生食肉而起。奈世人多以口舌滋味所誤,故難消滅其根本也。彼遂言:「吳君所制味精、醬精,甚鮮美。若著少許於食中,即粗糲亦等珍羞矣。」因請光偕江味農居士,並二三友人,同往其廠,看其製法。深佩吳君一番苦心。以此品一行,不但救護物命,且能令同人解怨釋結,俾與一切物類,同得共生於天地之間,以各盡天年,其利益大矣。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竊謂吳君此品,藝也而進乎道矣。出此以行世,求利也而實含利人利物、救國救民之深益矣。其功偉哉!慈受深禪師云:「飲食於人日月長,精粗隨分塞飢瘡。下喉三寸成何物,不用將心細較量。」況有此品以輔之,宜一切人各各吃素,以保我身世世生生,不遭殺劫。明哲君子,當不以光言為迂腐也。

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

甚矣!近世天災人禍之頻數,而人民死亡之多且慘也。豈天道之不仁哉?實吾人歷劫以及現生之惡業所感召耳。斷無有無因而得果者,亦斷無有作善業而得惡果者。但以凡夫知見,不能了知宿世因緣,似乎亦有不當得而得者。若能曠觀多劫多生,則凡所受之善惡果報,一一皆如響之應聲,影之隨形,了無差爽也。而諸惡業中,唯殺最重。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之人。即畢生不曾殺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以非殺決無有肉故,以屠者、獵者、漁者,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而代為之殺。然則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沉、天下治亂之本,非細故也。其有自愛其身,兼愛普天人民,欲令長壽安樂,不罹意外災禍者,當以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以一切眾生一念心性,與佛無異,與吾人亦無異。但以宿世惡業,墮於異類。固當生大憐憫,何可恣行殺食乎?無如世人狃於習俗,每以殺生食肉為樂。而不念彼被殺之物,其痛苦怨恨為如何也。以強陵弱,視為固然。而刀兵一起,則與物之被殺情境相同。焚汝屋廬,奸汝婦女,掠汝錢財,殺汝身命,尚不敢以惡言相加,以力不能敵故耳。生之被殺,亦以力不能敵。使其能敵,必當立噬其人而後已。人何不於此苦境,試為設一回想。物我同皆貪生怕死,我既具此頂天履地之質,理宜參贊化育,令彼鳥獸魚鱉,各得其所。何忍殺彼身命,以取悅我口腹乎?由其殺業固結,以致發生刀兵之人禍,與夫水火旱潦、饑饉疾疫、風吹地震、海嘯河溢等天災,各各相繼而降作也。猶如世人送年禮然,我以禮往,人以禮來。斷無往而不來,來而不往者。即或有之,必有別種因緣相抵,實皆不出往來報復之外。天之賞罰,亦復如是,而況人之報復乎。故《書》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天道好還,無往不復。欲免惡果,先斷惡因。欲得善果,先植善因。此天理人情之至誼也。是以現今有心世道人心之人,無不提倡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以闡明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等事理,而冀其普天人民,同享安樂,同得解脫也。

常念佛及觀音,決定蒙佛慈庇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又須勸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兒女,鄉黨,親友,同皆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屬,並與親友,不蒙此益乎。況且現在是一個大患難世道。災禍之來,無法可設。若能常念佛及觀音,決定蒙佛慈庇,逢兇化吉。即無災難,亦得業消智朗,障盡福隆。況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嚮往生,必滿所願。

善教兒女,預防災禍

人未有不願生好兒女者。然十有八九,將好兒女教壞,後來敗家聲,蕩祖業,作一庸頑之類,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錯點,總因不知愛子之道。從小任性慣,大則事事任意,不受教訓,多多狎暱匪類,為社會害。今之天災人禍,多由此不知為父母之道者所釀成。使彼失教者,最初得賢父母之善教,則為害之人,均是興利之人。導惡之人,儘是勸善之人。世道不期太平,而自太平。此匹夫匹婦,預培治世之根本要道也。汝於提倡佛法時,兼為一切有緣者,詳示此義。俾彼等各各自盡其為父母之道,其利益大矣。女子關係更大,斷斷不可養而不教。俾現在有礙於自家,將來攪亂夫家,後來教壞兒女,俾子子孫孫,染此惡習。此義人多忽而不察。欲家道好,子孫好,均當於此善教兒女中求之。

念佛菩薩,根本救濟

所寄手書,不忍卒讀,何我同人,遭此大劫。水災即退,圩堤不修,再一發水,更加慘酷。況且匪禍未伏,兵災又興,直使黎民,將無孑遺。近聞賑款衣服,相繼輸送,然而人誰肯棄浮飾而作功德乎。近有女眾來,有帶指環金釧者,訶其不宜,令作賑款,視其情形,尚不肯捨。昨日靈巖當家妙真師來,合寺大眾,減省衣單之費,共湊二百二十八圓。今日已令自送曹府,用賑江北。前次漢口發水後,靈巖湊一百二十餘圓,送上海交漢口賑災會。此諸師之施,可謂竭盡無餘之施。世之有錢者,尚不肯愍念災黎,可謂痴人。徒守錢財,以供子孫之浪費,是所謂棄功德而收罪過,為明眼人所憐愍者。其人來生,或恐遇災,並不逢人為救耳,可不哀哉,可不哀哉。但願諸位蒙佛加被,身心耐勞,庶災民有覆庇,而不至無救無歸也。慈幼院,於十餘日前,亦破圩而被水灌入,尚有二十餘間房未灌。後又發水,則只十餘間。院牆倒許多。所種棉花菜蔬,通被水淹。此次損失,亦頗不少,奈何奈何。災民之苦,可謂至極,當令念佛,及念觀音,由此因緣,得種善根,亦是從根本救濟之一法也。當此大苦,見諸位不惜精神,為之救濟,令彼念佛,則易信受。

賑災為因被救為果

值此大災見告,當隨己力設法救濟,以儘自己之天職,則其利大矣。光一向不做事,凡所有施資,均歸於印書,或救災用。今年六月,漢口初發水災,明道師往上海,代捐一百圓。後其水更大,又捐一百圓。一弟子以蕪湖水災,函祈募賑。光復彼信,謂光一向不募捐,況在關中。汝願每年給二百圓作用費,祈將此助賑,以後永勿見給。隨汝捐二百也好,四,六,八,千也好。後一弟子曹崧喬,往江北賑災,打電令光勸捐,光送印書洋一千賑災。高鶴年,來函祈救災,光令交二百三十元。此今年賑災所出者。光作此說,非自誇功,蓋欲汝等同皆發心,隨分隨力而為救濟。有力出力,無力出言勸有力者,亦是善事。又今之女人首飾,臂釧,耳墜,戒指均不可帶,帶之則招禍。若留之與兒女,則是貽禍於兒女。若死後附葬,必致掘墳露屍,其為辱也,大矣。若肯賑災,則是送禍去而迎福來矣,祈與一切人發揮此義。若女界中肯如此以施,則其款巨矣。勿謂我語迂闊,實為至理至情。彼高郵,邵伯之富人,在先何嘗不念念為子孫謀,不肯少行救濟。而大水一來,房屋,器具,人口,通皆七零八散,十不存一。每村數十家,求一鍋一灶而不可得。曹崧喬,在揚州買鍋,灶,米,火柴,數十家給一鍋,以大船裝去。村間用小船往放。說之令人墮淚。有房未倒者,蛇與蜈蚣,均盤踞其上,人慾上房,亦不敢上,樹上亦然,可憐可憐。彼女人尚將招禍之物,不肯用以救濟,則後生他世,恐亦罹此災,而無人肯救也。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告訴你答案
    邵慧圓居士對於放生一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寫信給印光大師說:人們常常擔心,動物放生後又會被抓捕,就連佛弟子也多懷疑,曾有人問起此事。弟子說,仗佛慈力加被,放生的動物決不會再投羅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總覺得沒能把道理講透徹。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
  • 金剛經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84
    2021-01-10 15:02:44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01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三晚,印光大師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初四日凌晨,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印光大師慈悲付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自後即不再說話,只是唇動念佛而已。 約五時許,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世壽八十,僧臘六十。02一九三六年十月,印光大師在上海覺園舉行丙子護國息災法會演講。 一天晚上,年僅十八歲的上海女中學生楊信芳,夢見觀音菩薩向招手,對她說:「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
  • 聽印光大師開示
    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夫人宿世果種善根,且無論為學求道,可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貪瞋痴等煩惱惑業,疾病顛連種種惡報,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顧其人之能自反與否耳。不能自反,且無論碌碌庸人,為世教之所拘。即晦庵、陽明、靖節、放翁等,雖學問、操持、見地,悉皆奇特卓犖。然亦究竟不能徹悟自心,了脫生死。
  • 無始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
    無始劫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市井習氣,出家若不真修,更甚於俗。若欲遠離,先須了知世間一切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無常,是無我,是不淨。則貪瞋痴三毒,無由而起矣。倘猶不能止,則以忠恕忍辱治之,則自止矣。若又不止,則設想於死,自然無邊熱惱,化為清涼矣。
  • 花錢請人吃素跟放生有關係嗎?十個問題道破真相
    通過請客吃素的方式,來弘揚素食,推廣佛教戒殺素食的理念,讓廣大民眾,養成健康慈悲的生活方式,長養慈悲心,保護生態環境。同時也為廣大佛子提供了一種方便易行,如理如法的放生模式以便選擇,這樣可以減少不如法的放生行為,避免社會譏嫌,改善社會對於佛教的觀感。而且,請客吃素廣結善緣,有利於深入向民眾弘揚佛法。總之,這是順應當下機緣,弘法利生的一種好模式,值得推廣。
  • 佛教:為什麼那麼多佛弟子讚嘆印光大師?他有多偉大呢?
    我們經常會從師父的講法中,聽到師父對印光大師的讚嘆。而且師父每次一講到印光大師,眼神裡都是滿滿的崇拜,透著一種敬仰的光芒,特別精神,臉上也非常喜悅。就像《大經》中形容佛「諸根悅豫,影暢表裡」。本人之前對印光大師不了解。除了去年冬天,師父帶著我們學習《靈巖遺旨》中的「自述行誼」章之外,從來沒有讀過印光大師的文著。所以我搞不懂師父為什麼會那麼讚嘆大師。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
  •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印光大師開示】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所以五祖戒又作東坡,草堂清復為魯公。古今宗師,徹悟而未徹證者,類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絲毫惑業不盡,生死決不能出。淨土,則具信願行三,便可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永出生死。悟證者頓登補處,未悟者亦證阿鞞。所以華藏海眾,悉願往生。宗、教知識,同生淨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懇心。故得感應道交,由是速成正覺。為今之計,宜屏除禪錄,專修淨業。於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或聲或默,無雜無間。
  • 開悟未必了生死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9
    2021-01-05 14:11:46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說「一句佛號成佛有餘」,「一句佛號念得熟,成佛有餘」:什麼叫成佛有餘呢?不僅保你成佛,還能保與你有緣的人都能成佛。為什麼?因為你念佛能到西方淨土成佛,你成了佛可以度眾生,能度很多的眾生,不是一個兩個。一句佛號不僅保你成佛,還保你回來度眾生。
  •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印光大師開示】人之處世,一一須按當人本分,不可於分外妄生計慮。所謂「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汝雖於淨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務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居。
  • 哪些信佛人必須吃素,吃素又到底是為了什麼,吃素有功德嗎
    這種不起分別心的做法,為的是廣結善緣,使施與者廣種福田。時至今日,這種不要求吃素的飲食習慣在斯裡蘭卡、緬甸、泰國等南傳佛教區域仍然保留。日本佛教也不禁止吃葷腥。藏傳佛教由於地理氣候等原因,蔬菜稀少,因而也沒有要求必須吃素的戒律。
  • 印光大師: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因果通三世,善惡終有報
    【印光大師開示】須知逆來順受,始名樂天。修身植德,方曰盡性。世有愚人,不知夙生善惡,惟觀眼前吉兇。見作善而得禍,便謂善不當為。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足戒。不知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譬如三尺之冰,豈一朝之寒所能結。
  • 印光大師早已有答案了
    印光大師對人都有要求,所以他會要我們在念佛當中不起妄念。那麼學善導大師的處理方式,就是不顧妄念、餘念,不用管它,只管念佛,這樣可能輕鬆一點,放得開一點。你不用去計較妄念,不用去顧及妄念,只管念佛。當然這樣也會形成一個弊端,有些人就放任自我,無法收拾,甚至妄念來了覺得也正常,很容易受妄念轉。那麼,如果妄念太多的人,可以用印光大師這種方法,去適當地約束一下自我。
  • 近代淨土祖師印光大師開示
    印光大師於淨土法門,可謂讚譽有加:「如來說法,求其凡聖共修,大小一致;即淺即深,下手易而成功高;至圓至頓,用力少而得效速;等覺菩薩,依之以圓成佛道;逆惡眾生,仗之以出離輪迴者,無如淨土一法之殊勝超絕也」。
  • 印光大師: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事,真實不謬
    ——《印光法師文鈔》?復嶽明壽居士書 白話譯文: 前年火藥局爆炸的當天,一位弟子李仙濤,他煙廠中的人,全都到明水樓看戲,只有副經理的兒子一個人在廠裡。馬崑山的廠中,全廠人都去了。火藥局一炸,幾條街通通崩塌乾淨。李仙濤工廠經理之子所住的房屋,沒有一點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