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不時有這樣的場景出現,在宴會餐桌上擺著各色豐盛美食,而有人只挑素菜吃,於是就會有人詢問其是否信佛。
的確,在一般人的觀念裡,吃素是佛教的一大特色。如果有人宣稱吃素,那麼就很容易被人以為是信佛的緣故。在信佛人中,也確實有許多吃素的,有的吃長素,就是長期吃素;有的吃花素,就是一個月中有固定的幾日吃素,比如初一、十五。

許多人以為吃素就是不吃肉,就是不吃葷,這說得沒錯,但還不夠全面,非凡在此稍加詳述。素指蔬菜水果等物,與葷腥相對。在古時,葷不是指肉,而是指有刺激性氣味的蔬菜,比如大蒜、蔥、韭菜等,這點從葷字帶草字頭即可看出。這些雖然也是蔬菜,但食用之後可以使人生起嗔心,並助長生理欲望,所以被歸入葷菜範疇。不吃葷,不是說蔥、蒜、韭菜等一點都不許吃,而是指不以之作為主要食材,將之用作調料則無妨。腥指肉類,雞鴨魚肉等都在此列。
那麼,信佛人是否都必須吃素呢?
其實,信佛人並不是都必須吃素的。吃素是大乘佛教尤其是漢傳佛教的一大特色。

在原始佛教時期,佛教並沒有特殊的飲食規範,那時的僧人是沿門託缽的,也就是挨家挨戶去化緣,對託缽對象不可挑揀,對所施飲食不得拒絕,無論對方是大家富戶還是蓬門蓽戶,無論對方施與的是蔬菜瓜果還是魚肉葷腥,只要不是特意為託缽者所宰殺的,都一概接受。這就叫作「一缽千家飯」。這種不起分別心的做法,為的是廣結善緣,使施與者廣種福田。
時至今日,這種不要求吃素的飲食習慣在斯裡蘭卡、緬甸、泰國等南傳佛教區域仍然保留。日本佛教也不禁止吃葷腥。藏傳佛教由於地理氣候等原因,蔬菜稀少,因而也沒有要求必須吃素的戒律。

漢傳佛教,發揚佛陀慈悲的本懷,提倡吃素。也正因如此,人們才會普遍以為佛教徒都是吃素食的。
在漢傳佛教中,出家人是必須守戒吃素的,而在家居士則可根據個人意願和身體情況決定是否吃素。
佛教所倡導的吃素,與素食主義者的吃素是有根本不同的。素食主義者吃素的理由可能有很多種,但大都是從飲食健康的立場出發,為的是個人利益。而佛教提倡吃素的緣由,乃是慈悲戒殺,為了一切有情眾生免遭厄難,為了人類不造殺業。

佛教五戒中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而吃素正是斷除殺生的因由。信佛人吃素,並不是一個古板的規範儀式,並不是說每個月有幾天吃素就有多大的功德,而是在於長養慈悲心,在於踐行眾生平等的觀念。如果心中不懷慈悲心,吃素再多,也算不得真正的功德。因為如果光吃素就有功德的話,那麼牛羊的功德豈不最大?
在科學日益昌明的今天,許多人反對吃素,特別是一些養生節目經常宣傳吃素的弊端,其理由不外乎吃素會使人攝入營養不均衡等等。這完全是從物質的角度出發,為了滋養人類的生命,而犧牲其他動物的性命。
依佛教的觀點,無畏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無畏布施就是在眾生生命受到威脅或驚恐不安時予以救助與安慰。不殺生、多放生就是在修無畏布施。要自己健康長壽,就要多愛惜其他眾生的性命,這才是真正公平的道理。

在家的信佛人如果能吃素則最好,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尚且不能吃素也無妨,只要能做到慈心不殺即可。在生活中,可以吃「三淨肉」,即不看見殺、不聽見殺、不為己殺之肉。
但願眾生斷殺業,世間遠離刀兵劫。
作者:襲非凡(非凡之音)
深入經藏,演暢法音,匡扶世道淨人心。
(本文系原創首發,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