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

2020-12-05 騰訊網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很多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會遵行初一十五吃素的飲食原則,其實初一十五吃素不僅僅是因為信佛向善之心,也有歷史的原因,更是符合科學養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下面小編就告訴您,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

初一十五吃素的歷史原因

據說中國民間一直流傳的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可上溯至夏、商王朝的遠古時期。相傳夏桀王是在乙卯日被商湯所滅,而商紂王是在甲子日滅亡。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皆由於嗜殺成性,窮奢極欲,以致昏蒙而亡。後來的諸侯大王們以之為前車之鑑,便在這些日子齋戒養心,節儉寡慾,以示警惕。上行則下效,民間也隨之紛紛效仿,後來就演變成了傳統的"朔望齋"--逢每月初一、十五日吃素。

初一十五吃素的宗教原因

吃素之本意乃佛教徒為培養『慈悲心』,由梁武帝依開示,下令全國『出家眾』不能吃眾生肉而流傳下來,故全世界之『出家眾』,只有中國才遵守此規定,不過依醫學保健觀點,吃素是很好的,值得鼓吹。

持齋之本意乃出家眾為減少對施主之幹擾(乞食制度),以及增加學佛修道之時間,由世尊親自製定過午不食(持齋)之戒律,不過依醫學保健觀點,『斷食療法(類似過午不食,減少腸胃之負擔)』有助於健康與對某些疾病之治療,持齋是很好的,亦值得鼓吹。目前佛教徒有持『六齋日(即農曆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持八齋戒)』、『十齋日(即農曆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持八齋戒)』或『一日一夜八關齋戒』者,但俗稱『吃早齋』或『吃初一十五齋』,並非『持齋』而只是『吃素』,是一般人對『持齋』之誤解。

初一十五吃素符合科學規律

按照潮汐理論,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力主要是施加於地球上的水體中的,它往往是通過海洋潮汐的定期漲落明確地體現出來。而人體的水分佔了身體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且,人體血液中的鹽分濃度也與海洋中鹽分的濃度幾乎是一樣的。因此,每當朔望日(即農曆初一、十五日),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這時候,人的血氣要麼最盛要麼最衰,總之,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初一、十五的齋戒,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那些先知聖人們會說這時候茹素齋戒會有更大的功德。而寺廟裡選擇這個日子誦戒,的確也是因為這個時候人們在月亮潮汐的影響下,身心健康最容易收到影響。

看完文章,您知道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了吧?可見初一十五吃素並不僅僅是信仰問題,而是符合科學和養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中國吃網)

相關焦點

  •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在《地藏經》中有:「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在農曆初一和十五兩日,均屬於十齋日,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天神會按人們日常所作善惡,定其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
  • 信佛之人常吃素,但很多人不知道吃素的日子還有講究
    對於漢傳佛教的信眾來說,吃素是常事,而在國人的印象裡,吃素總是和和尚、佛教聯繫在一起。其實,吃素的不僅是佛教徒,道教全真派的道士就吃素,而且從不間斷。一般的在家信徒當然不必像寺廟裡的和尚那樣天天吃素,不過,在家修行的居士要吃素,也得有些講究,這講究概括起來,便是「年三月十」。
  • 為什麼要在初一和十五上香,98%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無論是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中,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燒香,大家知道燒香也是有講究的嗎?今天,帶大家去了解下上香的規矩之初一十五上香的講究吧。  ........................................................................................
  • 哪些信佛人必須吃素,吃素又到底是為了什麼,吃素有功德嗎
    的確,在一般人的觀念裡,吃素是佛教的一大特色。如果有人宣稱吃素,那麼就很容易被人以為是信佛的緣故。在信佛人中,也確實有許多吃素的,有的吃長素,就是長期吃素;有的吃花素,就是一個月中有固定的幾日吃素,比如初一、十五。
  •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講究?老祖宗的告誡字字珠璣
    經常聽村裡的老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男不得初一從字面上看就是男孩不得在正月初一出生。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新年新氣象,舊的去,新的來,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如果這時有個孩子出生,那麼就會手忙腳亂。而且古代的醫療技術比較差,過年大夫都各自回家過年,不一定有大夫和接生婆來接生,那就會更加慌亂。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甚至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為什麼男不得初一?在古代,初一對於每個月來說都是重要的日子,與十五相互對應。在這個日子裡經常舉辦一些隆重的活動,比如祭祀或者是集市的開市等等。所以在人們心中,初一這一天與以往不一樣,有著特殊的意義。
  • 初一十五要上香,這有什麼講究嗎?
    在初一十五上香,是古代先秦祭祀禮儀與宗教禮儀融合的結果。先秦時期,每月的朔望即初一十五有祭祀的禮儀,漢代劉熙所著《釋名》一書記載「朔望祭曰殷奠,所用殷眾也」,即在初一、十五舉行大祭。但是先秦時期的朔望殷奠僅針對大夫以上階層,在逝者死後尚未下葬之前,若逢初一、十五則舉行重大的祭祀。畢沅解釋說:「朔奠謂未葬前,月朔大奠於殯宮。今若有新物,則其禮如朔之奠。大夫以上則朔望大奠,若士則朔而不望。」這一禮儀並沒有普及到全民,只針對中上等貴族,而且這種祭祀儀式中也沒有燒香禮儀。
  • 「吃肉」、「吃素」、「吃齋」,看看佛教是怎麼說的
    為什麼現在提倡給肉排酸?就是因為動物在死亡的時候因為以上的因素而使身體產生了毒素。佛家的「吃素」和我們意識的「素」是一回事嗎?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人是吃素的,有的人對「某種肉」是過敏或者厭惡的所以會不吃一種或者幾種肉,有的卻是什麼肉也不吃。什麼肉也不吃,難道就是吃素了嗎?
  • 男孩不能初一,女孩不能十五出生,這些日子出生的人命不好?
    【本文未經孩子王育兒顧問授權嚴禁轉載,歡迎點擊「關注」訂閱本號】朋友最近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原本雙方父母都很滿意就差定婚期了,結果循例合生辰八字的時候問題來了,男朋友的生日是正月初一,本來朋友還覺得這日子不要太好啊,大年初一,全國人民和他一起過生日。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男不得初一: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男孩子在農曆初一出生,運勢會受到影響。在過去由於醫療水平有限,所以女人生孩子並不能像現在一樣選擇時日,所以人們認為,孩子出生的時日對他未來的運勢會有很大的影響。
  • 農村老人常說:「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什麼意思?
    一,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在農村老人們常說的「男怕初一」指的是正月裡的初一,並不是每個月的初一。因為在正月初一這天,正是是大過年的閒暇熱鬧日子,如果男孩趕在正月初一生,俗以為是嬰兒性鬧,不讓父母安生,好不容易過年想輕鬆一下,歡樂一下,一生孩子,又很緊張、又繁忙,甚至於還要擔心、害怕、受苦、受累,所以忌諱此時生的孩子,說是長大妨父母,而「女怕十五」說的是十五正是元宵節,因為生了女孩子大人不能觀燈遊賞事小,還擔心女孩生在這個時辰,長大了會貪玩耍,無管教,成為一個「瘋丫頭」,克傷父母。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為什麼叻?
    導語:中秋節是賞月的時節,但是有句俗話叫做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為什麼十六的月亮比較圓呢,下面一起了解探索下。為什麼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也是有科學依據不是隨便亂說的,主要和月相有關係。所以月亮到底是十五圓還是十六圓主要看望是在哪一天。
  • 郝龍斌:蘇貞昌說法像月亮 初一十五不一樣
    郝龍斌還說,如果大家仔細檢視蘇貞昌是說法,就會發現他就像月亮一樣,初一十五不一樣。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蘇貞昌前天暗指臺北市都市更新成果不佳,質疑「都市更新不是嘴巴說說」。郝龍斌昨天回應,都市更新當然不是嘴巴說說,大家都知道新板特區規劃是從尤清縣長開始,不是蘇貞昌縣長開始。此外,住在萬華地區民眾都可見證淡水河活化有具體績效,剝皮寮、西門商圈也活化起來。
  • 十五的月亮為什麼不能十五圓?
    常會聽到的一種說法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是在庚子鼠年的農曆六月裡,十五的月亮卻是「十四圓」,最圓時刻出現在8月3日23時59分。昨天,你看月亮了嗎?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每逢農曆初一,我們看不到月亮,叫「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五左右,我們可以看到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月亮的月相變化按照朔望月周期(約29.5天)在不斷重複。
  • 初一十五不能洗頭,不能洗衣服,這種說法能信嗎?(原創)
    在農曆每月的初一即朔點時刻處太陽和月球在地球的一側,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會引起「大潮」,在農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陽和月亮在地球的兩側,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會引起「大潮」;在月相為上弦和下弦時,即農曆的初八和二十三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發生了「小潮」,故農諺中有「初一十五漲大潮,初八二十三到處見海灘」之說。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甚至,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個好命,還選日子剖腹產。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是否是封建迷信?
    不得不承認,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有很多說法早已被淘汰了,不過一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方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
  • 【中秋地理】為什麼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明天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那天我們常聽到老人會說一句話「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是什麼道理呢?
  • 今年中秋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天氣網訊,再過幾天就到2020年中秋節了,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的中秋節也不例外、據天文學家解釋,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種說法跟我們使用的農曆有關,月亮最圓滿時的「望」最早可發生在十五日的凌晨,通常它會出現在農曆十五、十六兩天。
  • 「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時辰決定命格?生孩子還要看這一條件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每天都會收到各個粉絲私信給木蓮媽媽的小問題,昨天有讀者的一條提問吸引到了我:「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什麼意思?「男怕初一,女怕十五」這句話來自於河南一帶,當地農村流傳的俗語,過去的人們往往根據出生的日期來決定未來的命數,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怕初一生,女孩怕十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