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十五要上香,這有什麼講究嗎?

2020-12-03 魚兒讀書會擺尾

在初一十五上香,是古代先秦祭祀禮儀與宗教禮儀融合的結果。

先秦時期,每月的朔望即初一十五有祭祀的禮儀,漢代劉熙所著《釋名》一書記載「朔望祭曰殷奠,所用殷眾也」,即在初一、十五舉行大祭。但是先秦時期的朔望殷奠僅針對大夫以上階層,在逝者死後尚未下葬之前,若逢初一、十五則舉行重大的祭祀。畢沅解釋說:「朔奠謂未葬前,月朔大奠於殯宮。今若有新物,則其禮如朔之奠。大夫以上則朔望大奠,若士則朔而不望。」這一禮儀並沒有普及到全民,只針對中上等貴族,而且這種祭祀儀式中也沒有燒香禮儀。

而古代的燒香則是從漢代開始的,先秦時期有燔柴祭天的儀式,《爾雅·釋天》記載:「祭天曰燔柴。」鄭玄注曰:「既祭,積薪燒之。」唐代孔穎達進一步解釋:「積薪於壇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氣達於天也。」燔柴祭天就是用柴火燔烤祭品(牲畜)發出的香菸進行祭祀,與後世的燒香儀式一樣,都強調利用煙火溝通天界與人間,從而達到向天神傳遞信息的目的。漢代以後,隨著香料的大量傳入,祭祀神明逐漸以焚燒香料替代焚燒牲畜,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燒香祭祀。而燒香禮儀隨即被初成的道教吸收,《三國志》記載東漢末年琅琊道士于吉「立精舍,燒香讀道書」,南陽張津,「鼓琴燒香,讀邪俗道書」。

到了魏晉時期,燒香更為普遍,而道經中也記載了燒香儀式,如《皇天上清金闕帝君靈書紫文上經》記載:「學仙者,開視靈文皆當起拜,盥手,燒香也。」經南北朝時期寇之謙改革,燒香求願成為天師道必修功課,而每月初一、十五又是道教重要的齋日,《無上秘要》卷九七對此記載「凡修七轉之道,每以月朔、十五日及八節之日齋戒」,所以初一、十五成為道教及男女信民燒香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朔望燒香祭祀祖先的禮儀由此得以形成。

佛教傳入中國後,吸收融合了大量道教的禮儀以適應中國,其中就包括了燒香的儀式。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百姓都多崇尚佛教,初一十五燒香的禮儀就更加深入人心,傳沿至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在初一和十五上香,98%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上香,是與祖先與神佛與大地與蒼天的一種溝通方式,又有自然清靜的作用,從古到今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  無論是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中,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燒香,大家知道燒香也是有講究的嗎?今天,帶大家去了解下上香的規矩之初一十五上香的講究吧。
  •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講究?老祖宗的告誡字字珠璣
    古代文明有很多瑰寶,「俗語」就是其中的一個。民間的俗語可不是農民隨口的一句順口溜,而是經過數千年經驗積累總結而成的真理。短短的一兩句話,即順口押韻,又通俗易懂,其中不乏精彩的總結、豐厚的經驗和深刻的道理。俗語是平凡古人總結的哲理,是古代人民驗證的科學,畢竟十句俗語九句真。經常聽村裡的老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甚至,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個好命,還選日子剖腹產。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只要家族中有新生兒誕生,對於家族來說都是喜事。但是古人比較迷信,覺得男孩以及女孩的命運在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甚至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為什麼男不得初一?在古代,初一對於每個月來說都是重要的日子,與十五相互對應。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是否是封建迷信?
    不得不承認,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有很多說法早已被淘汰了,不過一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方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男不得初一: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男孩子在農曆初一出生,運勢會受到影響。在過去由於醫療水平有限,所以女人生孩子並不能像現在一樣選擇時日,所以人們認為,孩子出生的時日對他未來的運勢會有很大的影響。
  • 農村老人常說:「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什麼意思?
    簡單的淳樸生活年代畫面再現,不由淚熱面容,在農村除了讓人留戀的鄉情味,更讓是懷念的是農村長輩常常說的一些老話,而這些老話中有許多關於月份習俗老話。聽起來讓人不免細細回想。在農村計算日子時,大多數家庭還以農曆為標準,農曆通常俗稱為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而在農村有許多關於陰曆月份的講究和忌諱。
  •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
    很多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會遵行初一十五吃素的飲食原則,其實初一十五吃素不僅僅是因為信佛向善之心,也有歷史的原因,更是符合科學養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下面小編就告訴您,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初一十五吃素的歷史原因據說中國民間一直流傳的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可上溯至夏、商王朝的遠古時期。相傳夏桀王是在乙卯日被商湯所滅,而商紂王是在甲子日滅亡。
  • 男孩不能初一,女孩不能十五出生,這些日子出生的人命不好?
    結果,朋友父母說,有句老話叫:「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初一出生的男孩大多命不好,克母、早亡。這話聽的我都驚呆了啊,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有這麼一說,簡直是扯淡啊。在孩子王群裡說起來這個,竟然很多人都表示,她們那也有這個說法,只不過意思不太一樣。關於「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至少有這麼些個版本:1、 古代生孩子風險大,又沒有剖腹產,就會出現寶寶難產、夭折等情況。
  • 請神容易送神難,供奉神位有什麼注意事項,這六點重中之重
    我發現有些人明明知道這是個兇位還把神位安放在那,寓意用神來擋煞,其它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位置不好坐立不安,何有心思來為你擋煞呢,其實道理很簡單的。背有靠山忌水在安放神位是最好是要有靠山,現在有很多神龕都是有一個木櫃的,如果我們把神放到木櫃就相當於一個靠山位置,如果是把它放在衛生間附近的話,這就就是犯了一個正神下水,這個情況不太適宜。
  • 初一十五不能洗頭,不能洗衣服,這種說法能信嗎?(原創)
    【原理】潮汐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在中國古代稱白天的潮汐為「潮」,晚上的稱為「汐」,合稱為「潮汐」,它的發生和太陽、月球的引力都有關係,也和中國傳統農曆(陰曆)對應。在農曆每月的初一即朔點時刻處太陽和月球在地球的一側,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會引起「大潮」,在農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陽和月亮在地球的兩側,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會引起「大潮」;在月相為上弦和下弦時,即農曆的初八和二十三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發生了「小潮」,故農諺中有「初一十五漲大潮,初八二十三到處見海灘」之說。
  • 古人對孩子出生時的忌諱,這些講究你知道嗎?
    這有科學道理嗎?我認為沒有任何依據,是古代時期醫療條件差,造成一些人容易死亡,又無可奈何,就把這怪罪在某個孩子出生時間上了。二、男怕子夜臨:這裡所說的子夜,是指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鐘。而在這個時間段出生的男孩子,會被認為陰氣重,因為在陰陽五行中男人屬陽,而夜晚是陰,在子夜的時候陰氣又是最重。
  • 「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時辰決定命格?生孩子還要看這一條件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每天都會收到各個粉絲私信給木蓮媽媽的小問題,昨天有讀者的一條提問吸引到了我:「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什麼意思?「男怕初一,女怕十五」這句話來自於河南一帶,當地農村流傳的俗語,過去的人們往往根據出生的日期來決定未來的命數,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怕初一生,女孩怕十五生。
  • 農曆三月初一生的男孩好嗎 臨沂小夥伴不要盲目信命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辰八字,這在有些人看來生辰八字關乎著未來的前程,這種說法沒有得到證實,所以大家還是要相信自己。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意思是說男人怕初一出生,女人怕十五出生,這則俗語有什麼可信之處嗎?
  • 「上龍頭香」無論信佛信道,中國民眾普遍迷戀上香,這是何因?
    每到大年初一,位於湖北十堰丹江口的道教聖地武當山便人頭攢動絡繹不絕,大家爭先恐後去「上龍頭香」,以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不僅如此,位於山西的忻州的佛門聖地五臺山的初一「頭柱香」更是沸沸揚揚炒到天價500萬元。
  •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在《地藏經》中有:「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在農曆初一和十五兩日,均屬於十齋日,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天神會按人們日常所作善惡,定其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
  • 在古代,生孩子有很多的講究。古人:「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
    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餘秋雨 在古代,生孩子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的。在中國古代,玄學佔了人們生活中極大部分時間,人們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要符合"黃道吉日"。 那麼古人生孩子的黃道吉日是如何選擇的呢?
  • 上香是不是越多越靈,紅色和黃色哪種好
    法師答:這個問題,是幾乎所有剛剛進入佛門的人都會有的一個困惑,因為不懂這裡面的道理,要麼非常謹慎不敢去做,要麼以為香點得越多越高,就越有功德,就愈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真是錯會了燒香禮佛的意義。其實燒幾支香這只是一種形式,對於這種事相完全沒有必要執著。
  • 郝龍斌:蘇貞昌說法像月亮 初一十五不一樣
    郝龍斌還說,如果大家仔細檢視蘇貞昌是說法,就會發現他就像月亮一樣,初一十五不一樣。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蘇貞昌前天暗指臺北市都市更新成果不佳,質疑「都市更新不是嘴巴說說」。郝龍斌昨天回應,都市更新當然不是嘴巴說說,大家都知道新板特區規劃是從尤清縣長開始,不是蘇貞昌縣長開始。此外,住在萬華地區民眾都可見證淡水河活化有具體績效,剝皮寮、西門商圈也活化起來。
  • 為什麼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原來有個「朔望月」,知道什麼意思嗎
    但農曆是綜合陰曆、陽曆優點混合而成的,因此這就難免會產生一定的誤差,當人們把農曆初一定為「朔」時,「望」則要視月球運轉的情況而定了。按照農曆的標準,「朔」一定要落在「初一」這天,但「朔」可能發生在凌晨,也可能發生在晚上,早晚不管,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這樣月亮最圓滿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十五日的凌晨,但由於每個「朔望月」本身有長有短,於是「望」的時間就不能確定了,通常為農曆每個月的十四、十五、十六甚至是十七日這天,按正常的時間規律來說,如果「朔」在初一的凌晨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