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的那些事
現在信佛的越來越多了,人們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想找到一種依託,讓自己浮躁的心靜謐下來。
但是每個人的利根不一樣,對佛教的理解不同。所以就對佛教的戒規戒律有不同的認識。
那麼佛教對吃肉是怎麼規定和解釋的呢?
一般來說,佛對出家的僧眾是有嚴格規定的,那就是堅決不能吃肉,而對一些皈依的居士也是根據不同的「歸位」有不一樣的界定。
皈依「菩薩戒」的大眾是禁止吃肉的。
對只是簡單的進行了「三皈依」、「五戒律」的一般大眾來說是適當放寬的,但是只能吃「三淨肉」,什麼是「三淨肉」呢?
所謂的「三淨肉」就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己殺」。

不見殺就是殺死動物的時候你沒有看見。我們見了動物被殺的慘狀就會生起慈悲心,怎麼會忍心再去吃它的肉呢!。

不聞殺就是動物被殺的時候它悲哀的叫聲你沒有聽見。《論語》泰伯篇裡,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名也哀」。
不為己殺就是你吃的動物肉不是專門為你而殺的,比方說,你去走親戚或者朋友請你吃飯為了你而去剝奪了動物的生命,這種肉你是不能吃的。
還有的「四淨」肉。就是自己餵養的動物被宰殺了也不吃,因為在餵養的過程中有了感情,所以不忍心吃它的肉。
不管怎樣,吃「三淨肉」也好,「四淨肉」也罷,都是佛教為了恆順眾生,在不能完全杜絕自己戒除吃肉的前提下給大眾開的一個「綠燈」,目的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利根和善因,讓我們生起慈悲心,為自己種下一顆「般若」種子。

眾生平等,每一種動物都有活著的權利,我們要尊重每一個生命。所以說動物被殺時都會對生命留戀,對即將失去的生命感到無奈、悲傷、憤恨、恐懼。為什麼現在提倡給肉排酸?就是因為動物在死亡的時候因為以上的因素而使身體產生了毒素。
佛家的「吃素」和我們意識的「素」是一回事嗎?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人是吃素的,有的人對「某種肉」是過敏或者厭惡的所以會不吃一種或者幾種肉,有的卻是什麼肉也不吃。什麼肉也不吃,難道就是吃素了嗎?

其實也不盡然,佛說的「素」給我們認識的素還是有區別的,佛說的素是戒除「葷腥」。我們認識的素一般是指除肉食之外的植物(指無情眾生),但是還有幾種植物也是不能食用的,那就是「葷」:韭菜、蒜、蔥(包括洋蔥)、小蔥等,佛家認為這幾種東西「生食發嗔,熟食生淫」也就是說,生吃這幾種東西讓人脾氣大,做熟了吃讓人產生淫亂心。
「吃齋」的那些事
吃素就是吃齋了嗎?
吃素和吃齋不是一回事的。

吃齋在嚴格意義上和吃素不是一回事,吃齋在時間上是有說法的,吃齋是「過午不食就是過了一天的中午以後是不能吃飯的,午時是指中午的11點到13點,下午一點以後是不能再用飯了。因為下午吃飯會引起「餓鬼」的各種欲望和嗔心,佛教認為下午以後是「餓鬼」出來遊蕩的時間,所以要避免再吃東西。這也是佛教慈悲心和憐憫心的一種體現。

吃素時間上的一些規定
除了上面所說的吃素、吃齋的一些事以外,在家修行的居士在吃素的時間上也有規定的,一般是指一些佛菩薩的紀念日,規定是不能吃肉的,每個月還有十天的齋戒日:是指農曆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些日子是要吃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