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太多了,你放得完嗎?印光大師告訴你答案

2020-12-06 阿彌陀佛學淨土

邵慧圓居士對於放生一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寫信給印光大師說:人們常常擔心,動物放生後又會被抓捕,就連佛弟子也多懷疑,曾有人問起此事。弟子說,仗佛慈力加被,放生的動物決不會再投羅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總覺得沒能把道理講透徹。

印光大師開示說:

雖然說大魚吃小魚,確有其事;動物放生後又遭捕獵,這樣的情況也不能完全避免。可要是說小魚都被大魚吃得一條不剩,絕沒有這種道理;放生的動物又全都被抓回去,也沒有這種事情,何必多慮。

說小魚被大魚吃掉,就算放到長江,也難免不遭網捕,這種擔心,似乎有理,實際上是阻礙人行善,反助人殺業。

他自己幸運地做了人,又不被殺,才敢說出這種無理的話,來炫耀自己的智慧,想以此說服放生的人。

倘若他自己做魚做豬,將被殺時,無論如何都不肯這樣想。心裡除了希望有人救自己的性命,再不會有別的想法。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裡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裡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他難道會說,我擔心自己將來還要被別的動物吃掉,被別的人抓去,寧願現在就被殺掉,免得以後再遭殃?

怎麼可以無關痛癢地說出這種阻礙人善念,啟發人殺心的話。這種人來生,倘若不自食其果,只怕天地日月都要挪移換位了。

譬如救濟難民,施捨他一件衣服一頓飯,也只能保他不至於馬上就死,總不能說:這一點點反正也救不了一輩子,給他有什麼用,不如讓他凍死餓死算了,免得日後繼續挨餓受凍。

又好比強盜搶劫,被搶的人總要反抗,難道會說:有本事抵抗一生,才算幸運;抵擋一時,有什麼用,索性讓強盜搶光算了,省得以後再被別人搶。

父母對子女,用心撫育,而慈母一旦去世,也不能再養育子女,她是不是也要說:既然我死後養不了孩子,乾脆現在就殺掉拉倒?

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難道一定要萬無一失,才肯放生?如果這樣,全世界的人永遠都不能做戒殺放生的事了。說這種話的人,必將落得自己要死了沒人救的下場,可悲可嘆。

還有人說:動物太多了,你放得完嗎?

印光大師開示:

放生這件事,原本是為了使人受到感動,體會到放生的意義,心生惻隱,不忍心吃肉;只要不吃,抓捕者就沒有市場了。水陸空一切生靈,都能在自己的天地上自由生活,這就是不放之普放。縱然不能人人做到,但哪怕只有一個人不忍心吃肉,這個人一生,就少殺許多生命,就有無量的生命倖免於難,何況還不止一個人。

人和動物雖然不同,佛性卻本來不二。動物因為惡業,淪落得披毛帶角,我們因善業幸得人身。倘若對動物不加憐恤,只顧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總有一天,人的福報享盡,動物的罪報受完,免不了從頭償還,反過來淪為他的盤中餐。

刀兵大劫,都是宿世殺業所感。所以,提倡戒殺放生,不僅僅救了那些將要被殺的動物,也為現在未來一切同人,斷了鰥寡孤獨、貧窮患難的因;種下長壽無病、安樂團圓、夫妻偕老之緣,使人們生生世世,永不遭受骨肉分離之苦,常享福壽安樂。

因此要隨分隨力放生,然而,注重戒殺吃素,才是究竟解決的辦法;否則,所能放生的畢竟有限,所殺的仍是無窮。

放生原本是為了戒殺,而戒殺必須從吃素做起。戒殺放生是避免天災人禍,挽救世道的關鍵。

印光大師進一步提示:念佛人更要將自己與一切同倫,通通放生到蓮池法海中,永離生死之苦,享真常妙樂,這才是放生最大的收穫。

放生十大功德

(一)無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殺所致。人人戒殺放生,則人人全其慈悲愛物之心,而刀兵劫運,亦自消滅於無形,此轉移世運之絕大運動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農工家,注意於此,力為提倡,必有絕大效果。

(二)集諸吉祥。吾人一發慈悲之心,則喜氣集於其身,此感應必然之理。

(三)長壽健康。佛經云:戒殺放生之人,得二種福報。一者長壽。二者多福多壽無病。

(四)多子宜男。放生者善體天地好生之心,故獲宜男之慶。

(五)諸佛歡喜。一切生物,佛皆視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諸佛皆大歡喜。

(六)物類感恩。所救生物臨死得活,皆大歡喜,感恩思德,永為萬劫圖報之緣。

(七)無諸災難。慈悲之人,福德日增,一切患難,皆無形消滅。

(八)得生天上。戒殺放生者,來世得生於四王天,享無邊之福。若兼修淨土者,直可往生於西方極樂國土,其功德實無涯矣。

(九)現在為人生極危險時代。蓋菸酒之癖,戀愛之魔,纏繞眾人。如眾生報恩,則諸惡消滅,四季安寧。

(十)動物由下級進於高階之狀態,與人類由野蠻進於文明之階級相符合。據生物學家之言曰:凡生物皆應於外界之狀態而生變化。如人人戒殺放生,則生生不息,善心相感,正似子孫代代相傳,永遠福壽。

淺釋放生

一、放生就是救命

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將被宰殺,命在垂危的眾生的命,而眾生最寶貴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救他們的命,他們感激最深,所以功德至大!

二、放生就是還債

我們今生累劫以來所造的殺業早已無量無邊,放生就是出錢出力來救贖眾生的性命,以償還以你我們所積欠無數的殺債。

三、放生就是救急

放生與其他的功德不一樣,是救命在旦夕,隨時將被宰殺的生命,是千鈞一髮,刻不容緩的行動,就好像是醫院的急診急救一般,一個剎那,一個行動便可挽救成千上萬無數的生命,所以功德至深!

四、放生就是慈悲

佛心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是學佛的根本,而放生則是為了解除眾生的苦難,起慈悲心予以救贖的一種行為。放生可以長養我們的慈悲心,在放生的過程中,慈悲心獲得最大的培養,常常放生,慈悲心常常滋長,與佛心更相契,與佛更容易感應道交,學佛道業更容易成就。

五、放生就是覺悟

任何一個眾生的佛性與我相比毫無或缺,或貳無別,因而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珍貴的。在放生中讓我們覺悟到眾生皆知貪生怕死,皆知趨吉避兇,皆有喜怒哀樂,與我相比,完全相同;眾生更皆具備真如佛性,一旦業盡情空,未來皆能成佛,所以救一眾生如同救一佛子,更等於救一未來佛。

六、放生就是實踐

與其空口說得萬言,不如老實行得一字。學佛最重要的就是實踐。在放生真實的行動中,真正去培養慈悲,真正去解救生命,真正去為眾生皈依念佛懺悔回向,真正去體會眾生平等一如,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道理,真正做到自利利他,這樣的修行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七、放生就是積極

吃素與放生是學佛人行持上最重要的二件事。但吃素只是止惡,是消極地不再造殺業,不再積欠新的殺債;而放生卻是揚善,是積極地救贖生命,償還以前所欠的殺債。吃素而不放生,以前欠的殺債還是有果報的;放生而不吃素,所賺得的功德又因為吃肉殺生都賠光了。所以吃素放生是一體的二面,須要相輔相成,同時並行,效果才會顯著。

八、放生就是方便

我們當天放生,當天無數身陷牢籠的眾生馬上獲得了自由,當天無數瀕臨死亡的生命馬上重拾了生機,無限的功德當天馬上可以獲得。並且不管一人多人,錢少錢多,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發慈悲心,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放生。放生不像其他功德,不須要等待機緣,自己可以主動進行;不須要依賴別人,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千千萬萬人一生中做不到的功德,我們可以經由放生在短短的時間內獨自一人完全成就,若更能以此廣為提倡,功德更加不可思議,所以放生功德最為第一,非其他小善所能比!

九、放生就是改命

我們今生的命運遭遇是因為多生以來所造無數的善惡因緣所呈現的一個結果,造善因就得善果,造惡因就得惡果。但未來的命運卻完全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透過積福行善,誠心懺悔,我們的命運可以完全改變過來。而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變命運的力量最為顯著。

十、放生就是解冤

每一個眾生在多生累劫以來,都曾經與我們結過冤讎,冤讎既結,懷恨在心,必當伺機報復。而放生正可以解冤釋結,化敵為友,避免彼此的冤冤相報!

十一、放生就是消災

災難不幸之所以發生,都是源於我們以前所結的冤業,所造的殺業而來。放生解救眾生的命,免除了眾生的死難,也同時消除了我們的宿業,免除了未來源本應該償受不幸的業報,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

十二、放生就是治病

其實疾病絕症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以前我們殺生所感召的殺業而來。既造殺因必結殺果,既造殺業必受殺報,解決之道就是放生,償還殺債,消除了疾病根本的殺因,病苦自然好轉。

十三、放生就是救親

每一個眾生在無始的輪迴中,都曾與我們互為父母、子女、手足、親眷,只因彼此業緣不同,今朝我幸而為人,彼不幸淪為畜生,放生就是救拔我們累圠以來的親友眷屬,使其重拾生機,安享天年!、

十四、放生就是延壽

每個人都希望長壽,放生救贖生命,延長了無數眾生的生命,也必然同時延長了自己的壽命,這是因果必然不變的真理。

十五、放生就是福善

救人一命勝造七層浮屠,而每一條生命都是平等珍貴的,所以救一眾生,功德已無量無邊,更何況救眾多生命!放生就是積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積福行善,所有功德,莫過放生!

十六、放生能助生西

放生三施俱全,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放生一舉盡得,修行人以念佛為正行,以放生為助行,念佛為主,放生為從,如此修行,如順風之帆,順水之舟,用力少而成效多,以此無上殊勝的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大業必能穩操勝卷,高登西方九品蓮臺必是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01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三晚,印光大師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初四日凌晨,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印光和尚是大勢至化身,四年後化緣畢矣,應該速去聞法!」 第二天,申報刊登印光在上海覺園主持法會,她便去聽法,同時皈依三寶。 一九三七年春,楊信芳去蘇州拜見印光大師,並將夢境告知印光大師,大師嚴詞呵斥:「莫瞎說,莫瞎說,以凡濫聖,招人毀謗,此夢萬不可對人說。」 直到1940年,印光大師往生往生之後,楊信芳才把觀音菩薩夢中所說,向大眾公開。
  • 印光大師早已有答案了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這就告訴我們要念佛、要專念佛號了。不談是非之人,才可能專念佛,不然天天談是非,佛號都忘到九霄雲外去了。這就是善導大師講的,「行住坐臥,念念不舍」,怎麼念念不舍?從早到晚,一句佛號不令間斷。但這個比較難,要真正做到佛號不斷不容易。這還是靠我們個人去提醒自我,儘量多念。不間斷雖不是說佛號一直不斷,最起碼要長期堅持燻修。
  • 中國乃至全球爆發的疫情還讓你貪戀娑婆世界嗎?聽印光大師開示
    中國乃至全球爆發的疫情還讓你貪戀娑婆世界嗎?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夫人宿世果種善根,且無論為學求道,可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貪瞋痴等煩惱惑業,疾病顛連種種惡報,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入道之難,難於登天,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都被貪嗔痴三毒所害,莫說入道,連人生福報都極難。眼下先中國後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鐵錚錚的證明全人類的貪嗔痴。
  • 佛教:為什麼那麼多佛弟子讚嘆印光大師?他有多偉大呢?
    我們經常會從師父的講法中,聽到師父對印光大師的讚嘆。而且師父每次一講到印光大師,眼神裡都是滿滿的崇拜,透著一種敬仰的光芒,特別精神,臉上也非常喜悅。就像《大經》中形容佛「諸根悅豫,影暢表裡」。本人之前對印光大師不了解。除了去年冬天,師父帶著我們學習《靈巖遺旨》中的「自述行誼」章之外,從來沒有讀過印光大師的文著。所以我搞不懂師父為什麼會那麼讚嘆大師。
  • 你知道什麼是人生第八苦即五陰熾盛苦嗎?請聽印光大師開示
    你知道什麼是人生第八苦即五陰熾盛苦嗎?請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摘自《印光大師全集》)【略解】信解行證是學佛的基本次第,由於眾生處在無明狀態,處在四種顛倒中,很難理解佛所揭示的人生與宇宙真相,所以相信佛說的話並不容易。所謂信者,就是相信娑婆世界實實在在是苦,極樂世界實實在在是樂。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
  •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說「一句佛號成佛有餘」,「一句佛號念得熟,成佛有餘」:什麼叫成佛有餘呢?不僅保你成佛,還能保與你有緣的人都能成佛。為什麼?因為你念佛能到西方淨土成佛,你成了佛可以度眾生,能度很多的眾生,不是一個兩個。一句佛號不僅保你成佛,還保你回來度眾生。
  • 知道嗎?無始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
    你知道嗎?無始劫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市井習氣,出家若不真修,更甚於俗。若欲遠離,先須了知世間一切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無常,是無我,是不淨。(摘自《印光大師全集》) 【耀如樂園略解】我們若能對四種顛倒有所認識,就有可能產生出離心,出離苦海心,出離煩惱心,出離輪迴心。四種顛倒是苦樂顛倒、無常常倒、無我我倒及不淨淨倒。
  • 開悟未必了生死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9
    2021-01-05 14:11:46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印光大師開示】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禪宗與淨土宗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中流行最廣的兩大宗派,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法門,是老少皆宜的法門,是靠佛力的難思議法門,是最適合末法眾生的法門,是萬人修萬人去的法門,正因為如此,淨土宗的信眾自古以來就非常多,《淨土聖賢錄
  •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印光大師開示】人之處世,一一須按當人本分,不可於分外妄生計慮。所謂「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汝雖於淨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務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居。
  • 印光大師開示:欲求美好姻緣,極力念觀世音菩薩,當能滿汝所願
    」選自印光大師文鈔《與周福淵女士書》。這是印光大師關於求姻緣的一段開示,正如他說求菩薩加持可獲得圓滿姻緣。這個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法門可以說人人皆知,而且獲得感應者也頗,當然沒有獲得感應的也不在少數。無論你信佛或者不信佛,只要用至誠之心、懺悔之意、如法的方法都可獲得菩薩加持。至誠之心、懺悔之意只有持念名號者自己知道,那麼方法是人人可以掌握地。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開示,並勸我們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你不能口念著佛,還去罵人去;你不能意裡想佛,你又去胡思亂想,想一些個邪念。你身還犯殺、盜、淫;口還犯綺語、妄言、惡口、兩舌,這四惡;你意念裡頭又有貪、瞋、痴,這都叫三業不清淨。三業若清淨呢?身,你不能有殺、盜、淫這個業;口,你不能有綺語、妄言、惡口、兩舌,這四惡;意念裡頭不能有貪、瞋、痴,這三毒,這叫身口意三業清淨。就是古德說的「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 金剛經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84
    2021-01-10 15:02:44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它們是動物中的隱藏大師,你能找到這些偽裝專家嗎?
    捕獵與被獵殺在動物的世界中常常上演保持警覺是野生動物們存活的前提條件「你看野兔的眼睛,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
  • 印光大師: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因果通三世,善惡終有報
    【印光大師開示】須知逆來順受,始名樂天。修身植德,方曰盡性。世有愚人,不知夙生善惡,惟觀眼前吉兇。見作善而得禍,便謂善不當為。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足戒。不知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譬如三尺之冰,豈一朝之寒所能結。
  • 印光大師: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事,真實不謬
    ——《印光法師文鈔》?復嶽明壽居士書 白話譯文: 前年火藥局爆炸的當天,一位弟子李仙濤,他煙廠中的人,全都到明水樓看戲,只有副經理的兒子一個人在廠裡。馬崑山的廠中,全廠人都去了。火藥局一炸,幾條街通通崩塌乾淨。李仙濤工廠經理之子所住的房屋,沒有一點損毀。
  • 能常吃嗎?老師傅告訴你答案
    能常吃嗎?老師傅告訴你答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最明顯的就體現在吃的食物上。在吃的東西上,人們不僅要求能吃飽,還要實惠有營養;雞肉剛好就能符合這些特點,所以雞肉一直很受大眾歡迎。大家在超市買雞肉的時候應該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當你買雞的時候,整隻雞太大吃不完,應該怎麼辦?答案很簡單,買雞的其他部位就可以了。
  • 世界太擠了嗎?人口太多了嗎?這10幅圖告訴你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
    (原標題:世界太擠了嗎?人口太多了嗎?這10幅圖告訴你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如此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