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

2021-01-11 耀如樂園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

【印光大師開示】

人之處世,一一須按當人本分,不可於分外妄生計慮。所謂「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汝雖於淨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務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居。須知了生死,愚夫愚婦則易。以其心無異見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婦工夫,則亦易。否則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婦之能帶業往生。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否則求升反墜,乃自誤耳,非佛咎也。(摘自《印光大師全集》)

【略解】

每每讀印光大師開示,都能讓我更堅定對淨土念佛法門的信願行,終身不改修行法門,今生就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結束無始劫以來的輪迴,天下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嗎?

人之處世,一一皆須按當人本分,做好分內之事,不可於分外之事妄生計慮,患得患失。如孔子所說「君子思不出其位」。又說「君子素其位而行」。我們既然於淨土念佛法門頗生信心,就不應該再有好高務勝之念頭,應該通體放下,寧肯以愚夫愚婦自居,而不是恃才傲物。須知了生脫死,以愚夫愚婦的老實之心則容易,以其心無異見故也。若通宗通教,還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婦老實念佛的工夫,則更容易往生淨土。否則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婦之能帶業往生。淨土念佛法門,以往生為主要目標。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不欺人。否則求升反墜,乃自誤耳,非佛咎也。

【每日寄語】

所謂長老者,不必以耆年。

形熟鬢髮白,愚蠢不知罪。

能知罪福者,身淨修梵行。

明遠純清潔,是名為長老。

(摘自《法集要頌經》)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一定要看,這把往生的條件說透了!
    吾故曰,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禪家開示,以法門宗旨不同故,祈為慧察。如不以為然,請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執著也。(復何慧昭居士書《增二》)念佛法門,但具真信切願,無論工夫之淺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末世眾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難不可以喻矣。祈詳讀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自知光言不謬。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01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三晚,印光大師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初四日凌晨,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言訖,即大聲念佛,凌晨二時十五分,坐床邊呼水洗手畢,起身說:「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回去了,大家要念佛,也要往生西方。」 然後端坐椅上,口唇微動,小聲念佛。 三時許,妙真法師前來探望。印光大師慈悲付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自後即不再說話,只是唇動念佛而已。 約五時許,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世壽八十,僧臘六十。
  •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印光大師開示】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如人吃飯,不一口便飽。」長沙岑謂:「天下善知識,未證果上涅槃,以功未齊於諸聖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東坡,草堂清復為魯公。古今宗師,徹悟而未徹證者,類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絲毫惑業不盡,生死決不能出。淨土,則具信願行三,便可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永出生死。悟證者頓登補處,未悟者亦證阿鞞。所以華藏海眾,悉願往生。宗、教知識,同生淨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懇心。故得感應道交,由是速成正覺。
  •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說「一句佛號成佛有餘」,「一句佛號念得熟,成佛有餘」:什麼叫成佛有餘呢?不僅保你成佛,還能保與你有緣的人都能成佛。為什麼?因為你念佛能到西方淨土成佛,你成了佛可以度眾生,能度很多的眾生,不是一個兩個。一句佛號不僅保你成佛,還保你回來度眾生。
  • 近代淨土祖師印光大師開示
    印光大師於淨土法門,可謂讚譽有加:「如來說法,求其凡聖共修,大小一致;即淺即深,下手易而成功高;至圓至頓,用力少而得效速;等覺菩薩,依之以圓成佛道;逆惡眾生,仗之以出離輪迴者,無如淨土一法之殊勝超絕也」。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若起散亂,即刻持名,即念即觀,則了念與不念無二,以此實相心持佛名號,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於念念中增長福慧,享受法樂。日日如此修持,身心獲益無量,現世快樂無比,命終自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上品上生。印光大師開示:持名念佛最為穩妥,適合絕大多數各種根基的人修,不容易出偏差。
  • 無始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
    無始劫以來我們都處在四顛倒中,若想醒來,聽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開示】市井習氣,出家若不真修,更甚於俗。若欲遠離,先須了知世間一切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無常,是無我,是不淨。則貪瞋痴三毒,無由而起矣。倘猶不能止,則以忠恕忍辱治之,則自止矣。若又不止,則設想於死,自然無邊熱惱,化為清涼矣。
  • 印祖:六道輪迴隨業升沉,天獄迭遷人畜互變之理讓剛強難度者折伏
    印光大師:六道輪迴隨業升沉,天獄迭遷人畜互變之理讓剛強難度者折伏【印光大師開示】今之世,去堯舜禹湯文武三四千年,其世道人心,遠不能與古相比。然由知六道輪迴,隨業升沉,天獄迭遷,人畜互變之故。雖剛強難化、了無信心之巨惡元兇,其心亦被此法折伏。縱草菅人命,心猶隱伏一懼因畏果影子,遂不至十分暴惡。如列國諸侯,以所愛之臣妾,及與百姓,殺而殉葬,動至數十數百而不以為非,反以為榮者,不猶此善於彼乎?
  • 宣化上人:摩柯迦葉現在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圓寂,他要釋迦牟尼佛...
    *《往生極樂世界九品蓮位》 圖文詳解.過目增福!*佛說:念佛功德超過世間一切布施*佛號是消業障之王!*你知道念一句阿彌陀佛功德有多大嗎?來看佛經怎麼說!*印光大師:為什麼我們要專修淨土?為什麼叫做橫超法門?
  • 稱念阿彌陀佛佛號,就能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六祖壇經》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按照佛教經典記載,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從七寶池中的蓮花之中化生,是無漏大阿羅漢,在這個世界之中,沒有任何煩惱痛苦,所以名叫極樂世界,又稱極樂淨土。據說,時常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在臨終之時,便會蒙阿彌陀佛接引,進入西方極樂世界享受永恆的歡樂。
  • 佛教 憨山大師悲心無量,一心不亂方是正行
    其實,即使單獨拿出憨山大師這兩句偈語來看也沒有一點點錯,但不知何故就是觸動了某些「大德菩薩」的那顆敏感而脆弱的神經了,好像這兩句話就破滅了他們往生西方淨土美好「泡影」了,似乎就妨礙了他們得見阿彌陀佛的希望了。好不怪哉!真心的想問一句,你們這些人口裡宣說揚的這個「淨土」還是佛陀所宣講的那個「淨土」嗎?還是慧遠大師,善導大師所弘揚的那個「淨土」嗎?
  • 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豁然大悟,寂而入定親見靈山一會佛講法儼然未散
    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豁然大悟,寂而入定,親見靈山一會,佛陀講法儼然未散【印光大師開示】智者誦《法華》,至《藥王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臨終有人問其所證,乃曰:「我初志期銅輪(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初入實報,分證寂光。初住即能於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眾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位位增數十倍,豈小可哉),但以領眾太早,只證鐵輪而已。」(鐵輪,即第十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南嶽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證實相法。若破一品無明,即證初住位,方可雲證實相法耳。)智者大師,釋迦之化身也。
  • 「古今佛門高僧大德」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淨土聖賢錄》
    【高僧大德】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淨土聖賢錄》袾宏。字佛慧,號蓮池,杭州仁和沈氏的子弟。年十七歲,中秀才,以學問德行著稱。鄰居有一位老婦人,每日念佛號數千,袾宏問她是何緣故,老婦人說:『我的先生持佛名號,臨命終毫無病苦,與人拱手作別而往生,因此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地球之巔與大乘至極之法
    不用說,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地理常識,那就是位於中尼邊界的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則是地球之巔,珠峰在地球上為我獨尊。而在佛法中也有一法,可以稱得上是佛法之巔,唯我獨尊!什麼樣的法是大乘至高無上極致之法呢?那就是願生彌陀佛國的淨土之法。《往生論注》曰:「此《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怎麼理解這句話就是大乘至極之法呢?
  • 大安法師:末法時代魔外盛行 遵佛遺訓明辨邪正
    印光文鈔字字見諦,以古為師老實行持。(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問:近來,專弘淨土的音像與書籍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偽,伏請師父於百忙中慈悲開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謹依大乘了義,佛說大小乘八萬四千法門,隨順眾生根機而說。然據圓頓至道,乃是真空妙有第一義諦妙境界相。不可思議的諸佛境界,生佛一體,感應道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西方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即是了義中無上了義。 吾人當以上述四依法為準繩,方不辜負釋尊之顧命,識別魔外邪見,保全一己法身慧命。 二、不可盲目崇拜,釀成造聖運動。
  • 印祖:今外道遍世間皆是,佛法深妙人莫能知,竊佛法之名不知其義
    印光大師:今之外道,遍世間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遂竊取佛法之名,而不知其義《楞嚴經》云: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特別是在當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在網絡時代,在智慧型手機時代,各種歪理邪說遍布世間,魚目混珠,混淆是非,如印光大師所說:「今之外道,遍世間皆是。
  • 若淫習牢固,就與佛隔離,難以感應道交了。《菁華錄》124-128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印光大師著/曾琦雲 譯註)白話譯文:第三章 淨土修持方法三、明對治習氣不僅僅是中,下根之人,被色所迷,即使是上根之人,如果不戰戰兢兢,時刻保持警惕,那麼也難免不被所迷。試觀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本來足以為聖為賢,只因為過不了此關,反而為下愚不肖,更有永墮惡道者,數不勝數。《楞嚴經》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 大安法師講解《蕅益大師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一)【2534期】
    此經以往生不退為力用。往生有四土,各論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於同居土分三輩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則生方便有餘淨土;若至理一心不亂,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則生實報莊嚴淨土,亦分證常寂光土;若無明斷盡,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四義:一念不退。破無明,顯佛性,徑生實報,分證寂光。二行不退。
  • 開悟未必了生死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9
    2021-01-05 14:11:46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